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看中国传统家族文化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ulu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我国家族小说中的代表作,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从一定程度上将我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特点反映出来。本文从《激流三部曲》作品概述入手,对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中国传统家族文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巴金;《激流三部曲》;中国传统家族文化
  作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中的重要作品,《家》、《春》、《秋》通过虚拟大家族的构建以及不同的人物形象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盛大的时代场景。从其中主要人物高觉新、冯乐山以及克定的生活轨迹和经历事件中,可以得出我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封建性、排他性特点。
  一、巴金《激流三部曲》作品概述
  (一)巴金《激流三部曲》的创作背景
  巴金出生于1904年11月25日。自1925年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毕业之后,巴金于1927年年初赶赴法国。在枯燥的翻译工作中,巴金开始通过创作小说的方式发泄自己内心的苦闷。回国之后的1929年,巴金发表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并于1931年创作出《激流三部曲》中影响力最大的——《家》。抗日战争时期也是巴金创作欲望最强烈的时期,他分别与1938和1940年将《春》、《秋》出版发表[1]。
  (二)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思想意义
  巴金《激流三部曲》的思想意义主要在于通过高氏大家族将封建家族内部的迫害、罪恶与腐败揭示出来,并结合对封建家族从兴盛走向灭亡过程的描述烘托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性特征。
  二、从巴金的《激流三部曲》看中国传统家族文化
  通过巴金《家》、《春》、《秋》这三部以高家大家族为对象作品的阅读可以发现,其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以下几种特点展现出来:
  (一)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独特规定性特点
  巴金的《家》、《春》、《秋》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独特规定性特点表现出来。就空间方面而言,巴金通过衡广性空间的应用体现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兴盛引发了许多忽视生命的恶性问题,但这种文化在五四运动时期遭到了全面的打击。为了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特征更加真实、完善地展现出来,巴金通过散射目光注意角度使得整个《激流三部曲》的作品在空间方面呈现出衡广性特征。就时间方面而言,巴金为了描述高氏家族在五四时期的灭亡,通过挖掘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产生根源的方式,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深刻隽永家族大戏。高氏家族中每一个人物,无论是代表传统家族文化的一方,还是代表被迫害的弱势群体一方,巴金对他们的经历和生活轨迹的分析使得传统大家庭的特点表露无疑[2]。
  从《激流三部曲》情节的推动是伴随着整个高氏家族从兴盛到灭亡的变化进行的。最初,年轻时的高老太爷通过十年寒窗苦读成功中举,他利用做官得到的财产买地、做生意逐渐扩大自己的财产积累。随着时间的推移,拥有丰厚财产的高老太爷慢慢将自己的小家发展成一个雄踞一方,稳居当地高等地位的大家族。五四运动的兴起使得这个兴旺的大家族逐渐弱化,并最终消失在新文化运动时代的浪潮中。高氏家族的发展轨迹与我国大多数的封建大家族的发展史相似,巴金通过这个代表性家族的描述,将那个年代特有的传统家族文化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传承性、维护性特点
  体现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维护性特点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激流三部曲》中的克定和克安。高老太爷对克定和克安的培养是将他们作为整个家族文化的维护者开展的。高氏大家族通过正统封建思想教育,将这两个原本聪明伶俐、含蓄有教养的青年变成了两个充满无赖气息、荒淫无度的浪荡公子。这种教育方式最终使得二人也成为维护传统家族文化腐朽本质队伍中的一员[3]。
  体现中国传统家族文化传承性特点的人物主要是作品中的高觉新。作为整个高氏大家族的长子,高觉新从未出生时就注定了其要担当其传承整个家族的重任。在高觉新成长的前期阶段,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始终是他的成长氛围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高觉新而言,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当五四运动兴起时,这个接受封建家族文化教育的青年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方面,新文化环境的形成使得他产生了一定的认可;另一方面,传统家族文化的铭刻式影响使得高觉新不愿意忘记他以往接受的教育。于是,这个不够勇敢的青年最终走向了一条“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折中道路[4]。
  除了占据统治地位的男性形象之外,巴金还通过多个女性形象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不同内容展现出来。以高氏家族中毫无地位、性格怯懦的梅和惠为例,巴金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生活经历将传统家族文化的变异内容真实地反映出来;而就在高氏家族中有一定地位的王氏和陈姨太而言,她们通过对比起地位低下人物的苛待体现出传统家族文化中的腐朽内容。
  (三)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本质腐朽性特点
  巴金的生活背景决定其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在青年时代,巴金在一个封建大家族中渡过了整整十九个年头。在这段时间中,巴金亲眼目睹了封建家族对生命吞噬的肆意性,也對那个年代传统家族文化的猖獗兴盛有更加直观的认识。这种生活经历使得巴金将该时期中封建大家庭的真实情况融入在《激流三部曲》的写作过程中,如淑贞落入井中之后被人从井中捞出来时的惨相;克定不顾自己母亲反对,执意将喜儿收房之后,其母亲沈氏发出的一声声无可奈何的痛苦干嚎;惠在他人逼迫下踏上花轿时发出的绝望惨叫……
  巴金的这种描述方式更像是鲁迅评价悲剧的话:“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给人们看。”[5]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巴金选择了最真实、最直观的一种描述方式。
  以高氏家族中的鸣凤为例,这个人物的死因仅仅是因为高氏家族大家长——高老太爷的一句吩咐。当大家长下达这个命令之后,巴金通过鸣凤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语言描写的方式,从侧面反映出传统家族文化的腐朽本质——对生命的肆意迫害和逼迫。这种交杂着传统家族文化真实描写与巴金对传统家族文化憎恶之情的叙事方式,带给我们直观而强烈的震撼力。
  从《家》、《春》、《秋》的细节描写中可以发现,巴金除了通过高氏大家族从兴盛走向灭亡过程的描述表达自己对传统家族文化的憎恶之外,还通过情感透射方式的应用为我们描绘出他对新家族文化的赞美和向往。以高觉慧的出走情节为例,巴金通过“这水,这可祝福的啊,它会把他从住了十八年的家带到未知的人群和城市中……他最后一次地把眼睛掉向后看,在轻轻地说了一声‘再见’之后,仍旧回过头去看永远向前流去没有一刻停留的绿水了”的融合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方式的应用[6],从侧面烘托出自己对新家族文化的向往和赞美。巴金对新家族文化与传统家族文化所表达情感之间的反差使得我们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结论
  在巴金的《家》、《春》、《秋》这三部作品中,巴金通过整个高氏家族发展历程、腐朽内容代表人物、变异内容代表人物等因素的真实描述,将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本质和特征揭示出来。这种真实性描述方式的应用使得我们对传统家族文化形成了极为震撼的感知体验。
  参考文献:
  [1]李金涛.巴金《激流三部曲》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表现艺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2:22-26.
  [2]吴铁坚.二十世纪中国家族家庭小说中的奇葩[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李萌萌.“弑父”与自断其根的文化批判[D].青岛大学,2010.
  [4]张文龙.“祖—父—子”结构与封建家族制度的解体[D].郑州大学,2006.
  [5]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6]姚健.论巴金家庭小说的主体意识[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04:34-38.
其他文献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美国著名女作家夏洛特﹒波金斯﹒吉尔曼所创作短篇《黄色壁纸》是其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作品。小说讲述了一位受制于男权社会的女性最终撕开黄色墙纸、重获自由,揭示了女性身份
摘要: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许多志怪小说,随着玄学的兴起,谈鬼说怪也成为了一种社会风气。人们认为,一切事物皆可为妖为怪。而自原始社会起便被奉为神灵的白鹄,在魏晋时期也被妖化。本文将以刘义庆《幽明录》中的《苏琼》篇作为主要讨论对象,探寻其发生妖变的时代原因。  关键词:幽明录;苏琼;白鹄;天鹅;志怪小说;魏晋南北朝  刘义庆的《幽明录》中有一则故事,名曰《苏琼》。云:“晋安帝元兴中,一人年出二十,未婚
摘要:林芙美子在《浮云》中,塑造了多个走向道德沦丧的男性形象。本文以富冈兼吾这一男性形象为中心,分析他逐步丧失义、忠、信的堕落过程,并论证雪子富冈的爱情悲剧的主观原因是源于雪子在富冈生命中毫无新意。通过战争对伊庭和加野等其他男性角色命运的改变,指出战争对人性道德的扭曲与作品的批判本质。  关键词:《浮云》;林芙美子;道德沦丧;反战  林芙美子(1903-1951)的长篇小说《浮云》以20世纪30-
摘要: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创作的《女仆的故事》是当代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主义小说,通过唯物主义女性主义理论,可以从新的角度挖掘出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思想。唯物主义女性主义理论是后现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和女性主义的新结合,可运用在小说中探讨某历史社会背景下女性和社会生产以及女性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从而可知在后资本主义制度下女性受压迫的物质基础,以及意识形态如何有助于削弱女性意识,加快女性身份的“重塑”。  关键
摘要:食指是十七年政治抒情诗与新时期朦胧诗之间的重要一环,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窗含西岭千秋雪”的诗歌理想,其语言和形式巧妙化解了苦难为主色调的个人经验,从而形成了一种青春特有的忧郁和优美。  关键词:食指;经验;语言;形式  在当代诗歌史上,食指是一个相当独特的诗人。他的独特,不仅表现在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和价值,还表现在他对诗歌的思考和实践。文革波涛汹涌、史无前例,青年们隐隐约约感受到了政治的压抑,
摘要:海明威因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其叙事手法适应二十世纪文学客观性叙事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海明威为实现叙事的客观性而做的艺术尝试及其在《永别了,武器》中的体现。  关键词:现代叙事;客观性;白描;叙事声音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将自己一生的创作艺术追求命名为“冰山原则”,早在1932年在其著作《午后之死》中将这一原则表述为:“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
摘要:本文以詩歌《酒神》为例,分析爱默生在追求个人精神自由、彰显美国文化身份以及“酒神精神”哲学思想三部分的哲思。  关键词:自由精神;民族文化认同;酒神精神  酒,不仅仅带来舌尖上的享受,更有精神的欢愉,冲破束缚的畅快。当诗人通过酒获得精神的觉悟,在他们眼中,这酒已不只是现实中一种能够使人精神兴奋的液体,而是人在探求生命真理的过程中的引航船,是使人精神获得拯救的诺亚方舟和使人认识真主、觉悟真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