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校园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28151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互联网产业飞速发展,催生了很多新兴产业,“校园贷”就是一个典型。“校园贷”是指贷款公司面向在校大学生开展的贷款业务。虽然银监会等部门已明令禁止未经批准的校园贷业务,然而由于国家的相关法律和政策还不够完善,校园贷仍处于灰色管控地带,乱象丛生。近年来“裸贷”、自杀等事件集中爆发使得校园贷屡屡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也是当今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及在天津外国语大学金融学专业学生中开展的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为基础,详细梳理了我国“校园贷”兴起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校园贷”的存在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危机,进而探讨了如何做好高校思政教育、合理有效应对“校园贷”。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贷;对策研究
  一、引言
  我们党历来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其视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和中心环节。我国高校承担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就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人才培养正确的政治方向。
  近年来,在多数银行叫停大学生信用卡业务及新兴互联网金融理财行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网络贷款平台(统称“校园贷”)借机扩位,呈爆发式增长,并迅速进袭高校。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负面新闻也层出不穷:2016年,网络借贷平台“借贷宝”的一份8.75G 的“裸条”压缩包在网上疯传,内含了上百名女大学生贷款时作为抵押拍摄的裸照及视频,把非法校园贷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同年3月,河南大学生郑某以28名同学之名网络贷款58.95万元用于赌球,失败后因不堪压力跳楼自杀……据不完全统计,自2016年3月至今,全国校园贷诈骗案件受害学生人数上千、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
  针对校园贷乱象,2017年5月27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未经银行业相关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禁止向学生提供一切形式的贷款服务;且现阶段所有网贷机构正在开展的校园贷业务要一律暂停,对于存量业务要制定整改计划,明确退出时间表。但重拳打击之下,校园贷乱象的余波仍未平息。在2017年7月,又有不少校园贷事件被媒体曝光。
  面对日益猖獗的“校园贷”,挖掘其实质、揭露其危害,探讨高校如何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危机防范意识,是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二、“校园贷”兴起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
  (一)“校园贷”兴起的原因
  首先,从“零首付”、“零利息”、“无需担保”“10分钟到账”等极具诱惑性字眼的广告可见,“校园贷”具有零首付、门槛低、额度大和快捷方便的优势,而且手续简单,大学生仅需在网络平台提供学生证、身份证、个人学籍信息截图及自己和家长或辅导员的手机号就能完成注册和放款。2015年9月北京宜信致誠信用评估有限公司和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火种计划——《全国大学生信用认知调研报告》。该项调查覆盖了全国252所高校、近5万名大学生,调查数据显示,有“8.77%的大学生在资金短缺时候会使用贷款获得资金,网络贷款占比近50%”。
  其次,大学生群体是最容易被商家瞄准的消费人群之一。一方面,大学生喜欢新鲜事物,消费观念超前,同时也具有缺乏理性、自制力相对较弱等性格特点,加之现在商家大肆宣扬的消费主义也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观和金钱观,导致他们消费欲望强;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收入来源单一、没有独立经济能力,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维持日常开销,这在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旺盛的消费欲望。笔者对天津外国语大学金融学专业177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44.63%的学生月生活费在1001-1500元之间,月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的不到8%,92.66%的学生生活费来源是家庭提供,仅有2.82%的学生反映生活费够用,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生活费都不宽裕。“校园贷”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矛盾,迎合了学生的消费欲望和提前消费、分期消费的理念。此外,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经验及金融、法律常识,又涉世不深、相对单纯,还有父母这一“坚强”的还款后盾,相对来讲催账容易。这些原因使得“校园贷”成为稳赚不赔的好生意,因而催生了众多的网贷平台。
  (二)目前我国“校园贷”存在的问题
  1.隐形分期费用高,网贷成为变相高利贷
  很多“校园贷”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学生,巧妙地控制利率、打擦边球、钻法律的空子,一般年利率会保持在20%以内,放贷利率并未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的4倍,因此从法律上讲可能不会被认定为高利贷。但实际上,这些贷款平台在收取双方合同约定的利息之外,还会巧立名目,给利息披上服务费、滞纳金、违约金、催收费等外衣,向学生收取远远高于原始贷款本息的巨额费用,实质上等同于高利贷。
  2.存在暴力逼债等非法经营问题
  不仅校园贷款滚雪球似的高利率会把借贷人压垮,更恐怖的是一些“校园贷”平台的催款方式。由于这类“校园贷”平台和业务本身存在于法律的灰色地带,因此对于不能按期还款的大学生,放贷方通常不会通过正常的法律程序追回欠款,而是往往通过短信电话骚扰、跟踪、盯梢,甚至是恐吓、非法拘禁、公开裸照视频等极端恶劣的手段摧毁贷款学生的心理防线、逼迫学生还债,极大地威胁借款者的人身自由和安全,亦有涉黑犯罪之嫌。
  三、“校园贷”引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危机
  非法“校园贷”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经济与心理双重压力,严重危害到高校的安全与稳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就目前社会上发生的案例来看,“校园贷”通常会造成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1.增加学生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是父母给予的有限生活费。贷款后,为弥补有限生活费的不足、尽快完成还贷,一部分学生选择兼职打工,一部分会再通过其他网贷平台贷款还款,拆东墙补西墙,欠款如“滚雪球”,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经济压力。   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由于学生经济来源有限,因此面对贷款的高额本金及利息费用难免产生逾期还款现象,不少学生因为还款额巨大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信用体系的建设受到严重损害。
  3.易引发学生心理危机,导致校园悲剧。不少学生贷款逾期后,或者是因为害怕而不知所措、或者是抱有侥幸逃脱心理,会不敢面对、选择逃避债务。此时催债者会通过密集联系学生本人、家长及辅导员催促还款,轻则威胁、恐吓,重则跟踪、限制人身自由、公布裸照,给学生造成巨大心理压力,易刺激学生出现自杀等极端校园危机事件。
  四、高校如何应对“校园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校园贷”之所以如此猖狂,除了前文分析的原因之外,学生自控能力不足、缺乏足够的危机防范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正视风险,加强引导、教育和管理,提升该类危机事件的应对处理能力。
  1.加强日常管理及校内警示宣传。
  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及时统计、了解、把握学生“校园贷”的情况,并加强校内宣传,将“校园贷”平台的利弊、手段、运作方式为学生做一个全面、清晰、客观的说明和分析。对于已经存在贷款行为或是已经出现贷款逾期的学生,要第一时间联系家长,通过家校衔接、合力梳理出合理规范的还贷流程,争取将损失降到最小,尽最大可能帮助学生摆脱由“校园贷”带来的困惑和危机。同时,由于大学生校园贷各类平台主要通过在各大高校校园内进行铺天盖地的广告海报宣传、网络广告宣传以及安插校内代理,因此针对校园贷这种宣传营销模式,高校应加强校内宣传管理,做好校内安全巡查,對于校园内的所有广告宣传内容和信息做好核实和过滤,并且严格管控校园内部的学生代理人。要时刻关注、准确把握“校园贷”平台的新动态、规律等,通过qq、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渠道,及时向大学生开展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让大学生提高自身防范意识,远离高利贷产品,避免校园悲剧的再次发生。
  2.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
  网贷进校园,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大学生解一些燃眉之急,或者能帮助大学生增长理财投资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因此不能完全否认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从诸多案例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大学生网络借贷都是把钱用于买手机、电脑、服饰等享受型或者攀比炫耀型消费上。由此可见,大学生亟待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会理性消费。学校应加强思想教育,通过主题班会、学生干部培训会等形式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确立“不盲目、不攀比、量力而为”的健康、理性的消费观念,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合理消费。
  3.加强诚信教育,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
  “校园贷”现象在校园盛行,反映了学生对消费的需求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同时也反映出学生金融基础知识、风险意识和诚信意识的缺乏。学校可通过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或开设金融基础知识、经济法律法规等公选课程,普及金融财务知识,培养学生的信用意识和契约精神,提高学生的风险意识,消除懵懂的借贷心理,防止掉入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的陷阱,远离高利贷产品。
  作者简介:万佳(1988年9月-),女,汉族,山东日照人,天津外国语大学,硕士,助教,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一个重要的技能,在英语教学中贯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我们当前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简要阐述了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以及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必要性;策略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述  随着时代
期刊
摘要:通过对高校党组织存在问题的分析,探索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路径,通过校党委及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高高校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组织水平,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促使机关党员、教职工党员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水平,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增强全面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党组织;两学一做  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建设“两学一做”重大战略任务,这是从严制党,重视党员干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大学生出现政治信仰多元化、功利化倾向或信仰缺失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以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在新时期,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效性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本文主要针对大学生政治信仰缺失问题分析研究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思想政
期刊
摘要:近年来,高校教师辞职、职业倦怠、被动专业化等从业动力不足状态时而有之,已成为我国当下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阻力之一。探究高校教师从业动力不足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具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影响高校教师从业动力不足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高校教师;从业动力;策略  2006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阶段,高校人才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各界关注。古人有言“天地君
期刊
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高校的国际化教育越来越被重视。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没有针对留学生特点展开教学,仍然照搬面向本土学生的教学手段,导致留学生的教学质量相对较差。为了促进教学质量,需要结合留学生自身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本文特别针对较难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从教学内容出发,提出了面向国情的留学生教学。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教育事业的发展[2],高等院校中的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杨东等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疏离感量表》对新余市三所民办院校386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疏离感总量表的三个因素中,民办学生社会疏离感最高,环境疏离感次高,人际疏离感最低;男、女生在无意义感和不可控制感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均较高;男生在孤独感和亲人疏离感两个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在不同年级中,除自然疏离感和环境疏离感没有显著差异外,疏离感量表总得分和其他维度得分都呈现出显著差
期刊
摘要:现在的美术教育,我們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美术。传统美术在教学中所占比重非常少,以及师资力量薄弱。我国传统美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史,是中华民族的灿烂瑰宝,但在现代发展中却受到阻碍。在现代的美术教育中主要以西方的学院派美术教育为主,传统美术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很低,这样的美术教育情况,忽视了美术教育理念,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施行,故而本文将从传统美术在美术教育中的现状问题和意义两方面
期刊
摘要:音乐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教学具有深刻内涵。情景模拟教学是以教学目的为核心,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为目标的一种科学的教学途径。这有助于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音乐的学习和体验过程中运用音乐知识,在实践中将知识进行升华。  关键词:音乐教学;情景模拟;课堂教学  一、情景模拟教学的内涵解读  “情景模拟”(Analog Teaching Method)源于行为导向教育思想的一种具体的教学
期刊
摘要: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铸魂工程,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要求科学把握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目标;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多样化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爱国主义;途径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
期刊
摘要: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中,歌唱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程。在歌唱作品中,在音乐作品中都传递着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前大学音乐院校中的歌唱教学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会使学生不能够完全去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文章主要简单的谈在大学音乐院校中歌唱教学的改革与发展。通过介绍教学改革的目标,然后论述了音乐教育专业中歌唱教学的改革措施与发展战略。通过教学的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