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源性干细胞多向诱导分化及诱导后平滑肌复层细胞膜片的构建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albi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尿道下裂患儿尿源性干细胞进行多向诱导分化,探讨其诱导分化潜能;利用诱导后的平滑肌样细胞进行复层细胞膜片构建,评价其在无外源性支架情况下获得自体组织工程补片的可行性。

方法

程序性添加细胞因子将尿源性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神经细胞方向诱导分化,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其诱导效率。诱导后的平滑肌样细胞转移入温度敏感型培养皿(NuncUpcell)中,降低温度获得单层细胞膜片,将单层细胞膜片多次叠加,获得复层平滑肌细胞膜片。

结果

①实验中采集到的尿源性干细胞均表达不同程度的Oct4、Sox2、Nanog等胚胎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且随诱导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减低。②在不同方向的诱导过程中,平滑肌、内皮细胞特异性均逐渐增强。平滑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SMA和Desmin的阳性率在诱导前分别为9.350 0%和16.736 7%,在诱导后分别为91.543 3%和89.093 3%,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内皮细胞特异性标志物CD31和vWF的阳性率在诱导前分别为2.613 3%和29.396 7%,在诱导后分别为66.860 0%和74.780 0%,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及P=0.0001)。神经特异性标志物Nestin的阳性率在诱导前、后分别为49.856 7%和90.990 0%,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但神经细胞方向诱导形态变化不明显,未形成神经祖细胞标志性"花环样"结构。③诱导后的平滑肌样细胞结合温度敏感型培养皿可获得复层平滑肌细胞膜片。

结论

尿源性干细胞向平滑肌和内皮细胞方向诱导效果较好,而神经细胞方向诱导效果欠佳;结合温度敏感型培养皿可获得诱导后平滑肌复层细胞膜片,为泌尿系统组织工程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股骨转子下骨折在儿童骨折中少见,由于转子下区域的特殊解剖结构,复位困难,对于5岁以下孩子多采取保守治疗即可获得良好预后;对于5岁以上的大龄儿童及骨骺未闭的青少年而言,国内外倾向于采用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目前常用的内固定物主要为髓内钉系统或钢板系统。锁定髓内钉基于扩髓对骨骺及股骨近端血供地影响,多应用于青少年转子下骨折患儿,同时受儿童髓腔直径的限制;传统的加压钢板可提供足够的力学稳定性,但软组织广泛
后装放疗在妇科肿瘤的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修医师的培养是综合性教学医院临床教学与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中心通过多年带教进修
期刊
目的分析肛门闭锁术后再手术的原因,探讨如何避免及处理手术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5年1月25例肛门闭锁行肛门成形术后再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2例;年龄12 d~9岁;合并大便失禁8例,存在大小便失禁2例。6例直肠黏膜脱垂患儿行脱垂直肠切除,1例同时行肛门重建术;12例巨直肠患儿中11例行巨直肠切除术,其中1例同时行Malone手术,1例同时行脱垂直肠切除和
目的研究Wnt信号通路的细胞外拮抗物Dickkopf1(Dkk1)在正常胎鼠和肛门直肠畸形胎鼠的泄殖腔及后肠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水平,探讨Dkk1与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s,ARM)发生的相关关系。方法用乙烯硫脲(ethylenethiourea,ETU)致畸Wistar孕鼠24只,制成ARM动物模型,根据切片观察,组成畸形组(n=96),胎龄在12~17、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