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野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建设

来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ke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强化理论学科意识,完善导师评聘制度,提升科研创新素养,落实导师培养机制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促进学科发展,实现高校育人目标。
  关键词:立德树人;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导师队伍; 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4)06-0087-03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其抓住了教育的本质要求,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使命,也要求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建设,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跨越式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理想信念坚定、品德优良、本领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立德树人视野下对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提出的新要求
  1.政治信仰坚定,真学马克思主义
  美国诗人惠特曼曾经说过:“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信仰是一种精神食粮,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信仰,那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在当今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各种西方势力意识形态不断向我国渗透,社会上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潮也风袭校园。从立德树人的角度出发,作为一门事关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前进发展的全局性科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导师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作为教育者和指导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导师必须体现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目标,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结合自己的工作、思想和社会实践真学马克思主义,秉承科学的态度学习、对待、领会、感悟它,融会贯通、深刻理解并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和内涵,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学科建设和培养学科人才,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全过程,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各项工作之中。[1]
  2.理论基础扎实,真懂马克思主义
  真懂马克思主义相对于真学马克思主义而言,是一个比较高的境界和要求,要达到这个思想理论境界,需要下一番功夫。毛泽东曾说过:“要读通马克思的道理,就非攻不可。”[2]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导师要一字一句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仅要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每一个基本原理,把握每一个原理的理论内涵和来龙去脉,而且要掌握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原理体系,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真正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自己扎实的理论功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导师还要不断提升向学生和群众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在工作中,要秉承科学严谨的态度,坚持和践行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并提升调查研究、明辨是非和分析说服的能力,提高研究和回答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善于运用发展的眼光并教会学生用发展的眼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3.德行素质优秀,真信马克思主义
  立德树人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德行素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即使导师的科研能力很强,学术水平很高,但是如果没有良好的德行素质,没有良好的道德习惯和道德意识,不能以身作则并用个人人格魅力去指导和感染学生,那便不符合一个合格导师的资格。研究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就是自己的导师,导师对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要在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深化理解和认识,真信马克思主义,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思想、言行具有方向性、科学性和先进性。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自我的形象和人格魅力,在言行上,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和职业素养,做好学生的楷模和表率,真正达到传道授业解惑,塑造有道德的学生。
  4.业务水平精湛,真用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曾经说过: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要求人们在真学、真懂和真信的基础上,要对马克思主义做到学以致用、学用一致,而不能学用脱节、言行不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与社会生活密切相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导师要多进行课题项目研究,通过社会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使学生深切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活生生的现实,提升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信息量迅速增加,知识更新换代也在不断加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导师要不断吸纳新知识,更新自我知识系统,拓宽研究方向和领域,不断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
  二、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建设目标
  1.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是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领头雁,是高校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是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力军和重要力量,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中坚力量。立德树人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导师更加在专业化和学科化上下功夫,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研究,成为高素质、强专业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要继续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理解和处理“西学”、“马学”和“国学”的关系,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160多年来的发展歷史及其演变规律,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基本原理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等重要领域有更多成果,并紧跟时代步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创造性思维分析解答社会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现实问题。
  2.中青年学科领军人物   学科带头人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重要领导者和组织者,担负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规划、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促进学科进步发展等多项任务,承担着很大的责任和使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否快速发展,是否有显著的科研成果,除了这个学科的硬件设备、职称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人员构成等因素外,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带头人的专业素养和智慧才能。目前,很多高校都加大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但学科带头人还是存在整体年龄偏大的问题,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创新突破发展。因此,高校应注重创造良好的中青年导师成长环境,打破论资排辈等不良习惯,鼓励公平竞争,提倡能者上、庸者下,对那些战略眼光独特、专业素养优秀、學术水平高深、科研成果显著的学术新秀进行重点培养和提拔,敢于委以重任,使其尽快成为学科领军人物。
  3.高素质的后备人才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加强对专业优秀人才的重点培养,推出一批高素质、能力强、有志于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后备人才。高素质的后备人才要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具备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和辨别力,明确肩上所承担的政治任务,言行举止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党和国家站好岗、育好人;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较强的科研水平和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紧跟时代步伐,时刻站在学科知识的前沿;还要具备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素质,良好的师德风范、理想情操、意志品格,用自己的人格力量影响和陶冶学生,把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合格人才。
  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注重导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提升与超越,导师要树立危机意识和创新意识,认真钻研业务,与时俱进,更新转变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结合信息时代新媒体技术,积极采用启发式、案例式、参与式、交流式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吸收新的教育思想和信息,将新知识和新信息融进课堂教学中,同时,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深化,探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学术精品产出的规律和机制,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学术水平和思想境界,使自己成为具有远大学术眼光、创新科学思维、特色教学科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名师。
  三、立德树人视野下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建设方法
  1.强化学科意识,推进学科点建设
  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定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性学科和指导性学科,是关系党、国家和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生命工程学科。[3]在当今时代,高校更要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意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和整体性,严格按照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和六个二级学科的研究对象进行学问研究,整体研究和科学揭示本学科的功能定位、基本范畴、基本规律、基本发展等,建构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知识体系,防止和克服学科建设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完善导师评聘制度,优化队伍结构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的特点、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建立完善的导师评聘制度是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4]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制定严格的选聘条件,除了注重导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突出科研学术成果外,要在年龄、学历和职称等方面提一些硬性要求,从而建立科学的导师评选指标体系;选聘过程要公开、公平、公正,注重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比例,避免近亲繁殖,对于教学和科研水平突出的中青年教师,可以打破工作年限的限制,破格晋升,优化导师队伍结构;本着简便易操作、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对导师实行聘后考核制度,对学术上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进行激励,对于安于现状没有进展的导师要给予处罚,同时要建立督导体系,确保考核体系和竞争机制能够客观、公正进行,实现有效竞争。
  3.提升科研创新素养,凝练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教育教学体系等的研究,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必须以提高科研创新素养作为根本。[5]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提高科研创新素养的重要前提就是自认具备强烈的科研创新意识和崇高的科研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要不断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一体规划、一体研究,形成互相支撑、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建设合力。针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应按照“协同创新”的理念,不断推出丰硕的、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研究成果,积淀鲜明的学科特色和研究方向,产生良好的学术声誉。
  4.落实导师培养机制,达成学科建设的目标共识
  当今信息化时代使知识折旧的速度越来越快,终身学习的思潮和交叉学科的出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于导师而言,培训显得尤其重要。高校要合理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培训计划和长效机制,培养一支高水平、业务精、高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一是高校要注重校内的培训,通过在岗在职培训,使导师队伍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和交流,互取经验,共同探讨,一起提升;二是要计划性地安排导师走出校门,去国内甚至国外进修、考察和交流,拓宽视野,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国外高校教育的发展态势,提升导师队伍整体素质;三是鼓励和支持导师队伍博士化,每年专门确定一定数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的博士指标,选拔优秀的导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导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四是加强导师队伍的自我学习能力,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更好地了解国际形势和国家动态,掌握学科最前沿的动态,与时俱进,及时发现、了解、理解、研究和解决新问题,促进学科的理论创新,提升学科地位。
  参考文献
  [1] 邱杰,张瑞.广西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历程及基本经验[J].广西教育,2012(1):79-81.
  [2] 毛泽东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47.
  [3] 陈秉公.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前瞻[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17-20.
  [4] 罗英姿,李占华,邓丽华.研究生导师队伍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07(11):37-39.
  [5] 张雷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师专业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6(7):22-24.
  [责任编辑:庞 达]
其他文献
房地产业的增长和衰退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在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存在着结构性矛盾突出,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因此对房地产业的效率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总是以主观的形式、观念地无形地存在于教育主体的思想意识中,不易辨识,不仅需要人们的感性经验去触碰,而且需要上升到理性层面形成自觉认识,并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昭示出来。要把隐含在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内部的要素及其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建构,使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更加清晰化,才便于更有操作性地发挥它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先在结构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显化出来,让人们能够准确完整地认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一些城市,发挥自身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协作,在国际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成为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的形成得益于全球
学习效果如何,需要通过评价来完成,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是两种常用的评价方式.SOLO分类评价侧重于质性研究,即力求从学生的回答中分析出其思维层次.本文简述SOLO分类理论的基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大量数据快速积累,大部分行业都形成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为充分利用这些信息资产,同时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强的洞察力、决策力以及流程
期刊
本文考虑几类加工时间可变的单机排序问题,详述如下:首先,第一章介绍排序问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现状及研究内容。其次,第二章针对带有学习效应、加工时间可控和退化工件在单机
领导干部深入基层蹲点,同基层干部群众一起探讨治穷致富大计,用点上的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这对发展生产,增强党的凝聚力,维护社会的稳定,提高领导艺术,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1992年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加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远非尽如人意,其主要环境因素在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人的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集中呈现与多样化社会思潮产生的叠加效应,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的失落,西方文化意识形态的冲击。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理论课; 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
自觉地运用唯物史观,形成科学的见解和基本的评判标准,对公民的爱国行为从“情感”和“理性”两个论域给予说明,从认识论、实践论与利益论三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判断,进而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