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与赋中追寻黄州的苏东坡

来源 :中学生天地(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n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里的“宝藏”rn苏东坡写《赤壁赋》的这一年用天干地支纪年是“壬戌年”,换算成大家熟悉的公元纪年是“1082年”,换算成苏轼熟悉的宋神宗赵顼的年号纪年则是“元丰五年”.rn此赋为《前赤壁赋》,作于东坡被贬谪黄州时,具体时间可系为元丰五年(1082年)七月.赋中记叙了东坡与朋友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除了赋体本身的音韵美、建筑美外,全文状景写情抒怀阐理布局也是炉火纯青,所以这篇赋是奠定东坡文学史地位的扛鼎大作之一.
其他文献
爷爷走后,家人许久没有回老宅了.近期老家的房子要拆迁改造,我和家里人回了一趟老宅,整理爷爷留下的东西,好和老家告别.rn大铁门上,还贴着斑驳残破的春联;院子里,兰花的芳香、铁树的郁绿还保有着爷爷的气息;二楼书桌的抽屉里,褶皱泛黄的厚本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期刊
从我记事起,曾祖父就好像总在小院里——小院很简陋,但不破败,干干净净,朴素得很.除了那间老式的阁楼,只有一棵参天的枣树陪着曾祖父,或许它以前并没有那么高的树冠、那么粗的枝干,只是岁月陪伴着它长大,就像曾祖父陪伴我的祖父,陪伴我的父亲,陪伴我长大一样.
期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苦难,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每一代人战胜苦难的奋斗或许都是一个传奇.这些传奇,是当代人用他们的汗水、泪水乃至血水书写的,然而,未尝不可被后代人用爱记录,用情倾诉,用墨书写.rn祖辈的故事与传奇,是中学生所热衷写作的一个重要题材,尽管其笔触也许稚嫩,但孩子们真诚的仰慕、好奇的联想、由衷的亲情,常常会吸引很多读者.
期刊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rn妈妈,感谢你赐予我珍贵的生命——虽然是在常人眼里不那么完美的生命.在我的记忆里,你从未提起过那些因为我的耳疾求医问药的日子;你也从未抱怨过因此带来的艰辛求学之路;你更未屈服于生活的重压,而是乐观地支撑着我们这一大家子.
期刊
[写作任务]rn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中华文明之光.rn本单元的写作任务: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rn学习本单元,既要整体把握经典选篇的思想内涵,认识其文化价值,又要思考其现代意义,学会理性表达,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之光.
期刊
说到“传奇”,我们首先想到的必定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再不济,也该有一段起码算得上不凡的经历.可今天我要讲的却是一个体重200斤、似乎与“传奇”人物有点格格不入的大胖子的故事.至于他有什么“奇”,且听我慢慢道来.
期刊
黄昏,夕阳的余晖洒在一本泛黄的相册上.那里面记录了外婆的点点滴滴.我拍了拍上边的灰尘,翻开,第一张黑白照片,是一位老人坐在靠着土墙边的旧竹椅上,她的膝头还坐着一个小女娃——rn小女娃是我的外婆,而老人是我外婆的奶奶.“针尖尖,上下钻,小小眼儿穿彩线……”阳光照入村落深处,轻缓的调子与坠落的光交织在一起,被风吹得很远很远,在土墙黑瓦间久久地回荡着.女娃儿两条小腿荡啊荡啊,两只绣花鞋上的小穗穗左摇右摆.
期刊
1977年秋的一个夜晚,风不大,雨也只是温和地下着.医院的一间产房外,一个男人坐在椅子上,上半身向前倾斜,手肘抵着膝盖,双手交叉.他一会儿低头看表,一会儿又抬头看看那扇门——他的妻子此刻正在里面.走廊里寂静得可怕,只有昏暗的灯光.
期刊
在“五谷”中,“麦”的地位远远不如“黍”和“稷”来得显要,但“麦”的形象清晰,身份明确.自甲骨文到小篆,“麦”的字形变化不大,辨识度很高.“五谷”如以字形颜值高低排位,“麦”字绝对是冠绝群“谷”.其甲骨文、金文的字形,细看就像是亭亭的舞女,舞动双臂,翩翩而来,动感十足.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rn选择当兵以逃避众人目光,结果却被连队分配到了卫生所,“你要完成他未完成的事业(祖父弃医从文)”;连队需要人写通讯报道,硬让他写,“我最不会写的就是作文”,可没人相信,“你是他的孙子”;硬着头皮,开了个头,熬到凌晨两三点,困了,排长递烟给他,“不会”,排长不相信,“不可能,他抽烟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