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室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m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室文化有着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健康的教室文化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为了全体学生的“美好的明天”,努力使教室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关键词:教室 文化 建设
  教室文化是班主任创设和利用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育学生文化人格的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潜意识状态下接受信息,获得感悟和启迪。它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弥散于学生心中,指引着学生的前进方向,滋润着学生的心田,无声地影响并制约着每个学生及整个班级的发展趋势及学习前景。如何通过教室文化建设,使班集体焕发出生命活力,并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室文化建设中的几点做法:
  一、让“物化形态”发挥个性作用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主要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给人以启迪教育。由此可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极其重要的。在充分地认识环境的美育力量之后,笔者认真设计了如下措施在教室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1.让墙壁“说话”
  开学初,为了加快学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为了美化环境,更是为了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建设教室环境美化的工作中来,笔者在征得同学们的同意后,布置下去一项任务:每一位同学自行创意一張手抄报,要求图文并茂,要求用最节省的语言最大限度地传输自己的信息让大家认识你,了解你,进而喜欢你。笔者认为只要学生能够认真地费心思地去做这件事了,就会把自己对班级的爱、对获得朋友的渴求制作进去,大家相互之间也会产生一种期待、一种好奇、一种好感。果然,第二个星期,同学们拿来了他们精心设计的展示自我的手抄报,有些孩子还贴上了自己的生活照,除了介绍自己,还介绍自己的家人、朋友、宠物,自己的生活空间,有些是对自己的要求,有些还提出了新学期的努力方向……这些已经远远超过了笔者的预计,原来只是希望师生之间尽可能由面熟到心熟,没有想到这个活动被学生们当作了展示才华的平台。在老师的精心的设计之下,这些载着同学们心思和创意的图片被贴在了教室的各个角落,每一堵墙壁都会说话了,它们在悄悄地告诉每一个到访者本班主人的情况,也无声胜有声地监督着每一位主人的行为,每一个学生都会尽可能地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在众人的面前,班主任老师就在这样一种氛围中做到“拱手而治”了。
  2.让“物件”闪光
  教室中的课桌、黑板、门窗以及打扫用的扫帚、拖把、水壶都可以让它们变得如诗如画,不再成为班级的“累赘”和“老大难”。为了让每一件物体都有它的价值,笔者作了以下尝试:对教室中的桌椅实行承包制,责任到人。教室门窗、地面的保洁工作,分工到人,定期打扫清洗,每人自带塑料袋,保证纸屑不丢地面,还经常开展比一比、赛一赛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卫生保洁意识;至于用来清扫教室的用具,都整齐地摆放在规定位置,教室里的物件各有所值,都变得生动美妙起来。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也在无形中消除了身上懒惰、骄气、依赖等不良心理倾向,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更健康的发展。
  二、在“精神家园”中陶冶性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凝聚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发挥人的个性,更应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融洽于集体之中,又要让他们不断地修正自己,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班级的舆论导向定位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遵循的,因为个性有差异,班主任就要尊重学生个性,因人施教。首先要摸清班级情况,通过家访、谈心等形式了解学生的个性,以便对症下药。笔者在开学初利用一段时间专门作了调查,了解到一些学生不善与人交往;一些学生经不起失败的打击……笔者就利用了班会的时间,让学生围绕“学会与人交往”、“失败了怎么办”等主题展开积极的讨论,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然后将理论成果演绎到班务工作中,创设各种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在体验中获取一份快乐,在体验中成长。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管理方面的锻炼,让每个孩子都相信“我能行”,笔者在班内开展了值周班干部制。班干责任时间为一周,由学生三至五人自愿组成班干部队伍,不仅负责一周的纪律、卫生,还要自发组织开展团队活动,如讲球类比赛、文体活动等,为了让一周的工作干得象模象样,他们会倾其所能,连最内向的人都参与了出谋划策,最腼腆的人也与人交往了。
  三、在“制度规范”中完善自我
  班级制度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它的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班级制度的文化建设要具有科学性。
  1.“民主化”的制度。在教室文化建设中,我们应满足学生的民主要求,让学生时时处处享受民主。当一个新的班级组建时,我们主动征求学生的意见,让学生参与教室制度的建设。试着让学生把自己认为的教室制度应有的内容写出来,作为提案,由班主任汇总,然后把学生的意见让全体同学表决,如果哪条措施得到大家的认可,我们就把它作为教室制度确定下来。
  2.“人文化”的实施。教室制度的好坏、合理与否,是教室文化程度高低的标志,同时也反映了班主任的文化素质与班级管理水平。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时,不能仅满足于几条文字性公约和强硬性规定的实施,而必须更新方法,要善于把班级公约、规定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观念的形态存在,一无形制度替代有形制度,将“硬制度”与“软文化”熔于一炉,使班级规章制度既起强制作用,又能发挥激励和规范作用。
  总之,笔者认为教室文化有着巨大的无形的教育力量,健康的教室文化往往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为了全体学生的“美好的明天”,努力使教室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其他文献
文化情怀是一种精神价值,是一种人生感悟、生命情怀。它浸润着我们的内心,给我们焦灼、困惑的灵魂以慰藉,赐予我们心灵的快乐、自由与充实。常怀她,人生有品格;拥有她,作文有品位。  那么如何用指导学生用文化情怀来关照写作呢?  一、以阅读增阅历,培养学生文化情怀  时下社会,财富如潮水般涌流,生活在日新月异地变化,然而,人们活得好像并不那么自在。内心深处,让我们眷恋、产生归属感的某些东西,似乎正在悄悄地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主题,是我们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和追求,也是我们“传道、授业、解惑”者的使命。担当其使命光荣而又艰巨。那么,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应该怎样在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我们化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对此,本人想在这里谈几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教好学好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化学科学素养  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学
期刊
摘 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是学校教育真正发生的地方,是研究教与学最适当的场所,它蕴藏着丰富的、有价值的研究要素。课所有的课改问题都在课堂里聚集、碰撞,课程理念、课程要求将在这儿凸显和整合,最终得以实现。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真正突破,就不可能有课程改革的深入,也就不可能有教学质量的真正提高。课堂观察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有效提升教师的参与教育研究意識,促进授课教师自主改进教
期刊
摘 要:教育改革以来,我国多种类型的技工院校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是职业技术院校的办学能力以及办学过程中表现出很多问题,这是教育主体以及管理者都应当注意的重要问题。目前,电子专业作为一项热门专业普遍受到技工类院校的推崇,并提出以电子产品的装配和调试实训作为培养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电子产品 装配 调试 实训  随着我国社会综合全面发展,社会劳动结构为适
期刊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品德教师在课内课外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进行教学,打破了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传统形式,让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实践体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因此,“活动式教学”成为品德课的重要教学形式,如何提高活动组织的有效性,使活动式品德教学向着科学、实用、易教、樂学的方向发展,在此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活动前:活动方案的有效设计  活动方案的设计是活动式品德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
期刊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怎样去培养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
期刊
新课程改革进行地如火如荼,教学模式也随之一改再改,日见丰富。新课程、新标准、新要求……一切都是新的,这就要求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学生本位的新模式。历史教学也不例外。如何在历史教学中破陈出新,在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发挥余地,从而得到锻炼,达到基础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位一体,是每个新老教师苦苦思索、探索、甚至头疼的事情。认知指导实践,许多教师在这个思想指导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出现了研究性
期刊
摘 要: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和教师以及教辅人员就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教室和学校就是这个无机环境,学生、老师、教室就构成了一个较为简单的生态系统的统一体,学生、老师、知识能力就构成了简单生物链条。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创建和维护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更有利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教师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应力争构建一个发展的生态课堂,还原学生的真实生态面貌,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地展现旺盛活力
期刊
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工作都与网络密切相关。但随之而来的是我们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的不小的冲击。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享受网络的优势的同时,又能有效的自觉抵制网络上不健康信息的危害,给我们出了一个新的难题。学校有责任,教师更有责任,采用必要的手段,来保障他们健康和谐的成长。  一、纠正“谈网色变”的误区  网络作为现代社会最先进的代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广阔而复杂的信息阵地和途径,我们怎么来看待
期刊
摘 要:幼儿期是人一生发展的起步阶段,也是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时期。在这一时期,教师起着不可小视的作用,教师的科学素质会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幼儿科学教育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幼儿科学教育的教育质量的好坏,影响着幼儿科学教育的启蒙程度。在幼儿的科学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参与者、指导者,对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目标起着关键作用,可以说教师的素质是保证幼儿科学教育质量的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