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实时成像在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中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com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联合超声弹性实时成像在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20)、B组(n=20)、C组(n=20)。三组均采取微波消融术,A组、B组、C组分别于术中实施超声造影+超声弹性实时成像检查、超声造影检查、常规超声检查,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是否终止治疗或继续进行消融治疗。术后以增强MRI检查结果作金标准,将治疗情况分为完全消融及结节残存,统计对比三组治疗效果,并于术后12个月进行随访,统计三组原位复发率。

结果

A组结节完全消融率100.00%(20/20)高于B组80.00%(16/20)、C组65.0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结节原位复发率5.00%(1/20)低于B组25.00%(5/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结节原位复发率低于C组[30.00%(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治疗中联合采取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实时成像,应用价值较单独采取超声造影检查及常规超声检查更高,利于提高微波消融治疗完全消融率,降低疾病复发率,对改善临床疗效及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不明原因发热并发嗜血细胞综合征(HPS)病因复杂,易误诊、漏诊。发热是结缔组织病的常见症状。部分结缔组织病可继发HPS,还可并发恶性肿瘤,以淋巴瘤多见。部分淋巴瘤可导致自身免疫系统紊乱,产生自身免疫性抗体,与结缔组织病难以鉴别,无明显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瘤更不易与结缔组织病相鉴别。本例患者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误诊为结缔组织病,患者以反复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淋巴结肿大,后继发HPS,多次骨髓穿刺均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沙利度胺、GEMOX方案(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化疗对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8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一医院收治的100例晚期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化疗组(n=50)和联合组(n=50)。化疗组给予沙利度胺、GEMOX方案化疗,联合组在化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3DCRT。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
作为一种同源盒转录因子,MEOX1可通过与基因组特异DNA基序相结合调控目的基因的表达。MEOX1在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中起关键作用,并参与胚胎发育中骨骼、肌肉、血管的形成。近年来研究发现,MEOX1在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同时MEOX1还可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提示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2006年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女性癌症预防,目前共有3种类型的预防性HPV疫苗,其在发达国家的应用使HPV感染率、宫颈病变率都显著降低。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及宫颈癌知识的缺乏等原因导致HPV疫苗接种率较低。同时,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使得发达国家的疫苗接种率有所降低。各国都面临着提高疫苗接种率的挑战。
乳铁蛋白基因的改变与肿瘤发病率的增加有关,然而乳铁蛋白抗肿瘤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研究发现,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乳铁蛋白可通过破坏细胞膜、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调节细胞免疫反应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不同的机制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进一步了解其机制可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肿瘤提供新的思路。
目的观察厄洛替尼与替莫唑胺联合治疗经全脑放疗后颅内复发进展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8年6月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及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经全脑放疗后颅内复发进展的EGFR基因突变的NSCLC脑转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厄洛替尼组和联合治疗组(厄洛替尼联合替莫唑胺)。厄洛替尼组(34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临床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常见不良反应,可能作为TKI药物的疗效预测指标。研究发现甲状腺功能减退与接受多靶点TKI治疗的肾细胞癌患者良好预后显著相关,这可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通路阻滞、潜在脱靶作用和细胞增殖受抑制有关;而在接受多靶点TKI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减退则是预后不良的指标,这与T3/TR通路调控肝癌生长侵袭相关。在接受多靶点TKI药物治疗的不
我国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居全部恶性肿瘤首位,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相关的治疗研究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纳武单抗是第1个进入临床试验的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也是中国首个获批上市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2018年6月,纳武单抗注射液在国内上市,用于晚期NSCLC患者的二线治疗,开启了我国肺癌治疗的新时代。对纳武单抗治疗NSCLC相关的临床研究进行回顾分析,归纳其用法、用量、主要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影响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对2015年2月至2018年7月在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100例晚期经治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并记录相关不良反应,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分析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预测因素。结果100例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的晚期恶性肿瘤
目的探讨脑脊液细胞学在结核性脑膜炎(TBM)病程中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37例TBM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包括病毒性脑膜炎及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作为对照组,均收集脑脊液标本,行常规、生化、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并行结核杆菌抗原结核菌素(PPD)阳性细胞率(单核细胞)检测,总结脑脊液细胞学对TBM的诊断价值。结果⑴观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