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60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ala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减少住院时间,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西医药物;新生儿黄疸;疗效
  【中图分类号】R72217【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1-0087-02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较为常见的疾病,多数患儿会有全身皮肤发黄,巩膜黄染等临床表现。如果新生儿黄疸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发展迁延,会导致核黄疸的发生并进一步导致患儿神经系统出现后遗症。对于新生儿黄疸的治疗,西医常规的治疗方法为蓝光照射、口服苯巴比妥药物治疗等。而对于严重的溶血性黄疸的患者常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但是丙种球蛋白为血液制品,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医治疗方法为使用茵栀黄注射液进行治疗。为分析中西医药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治疗效果,笔者选取120例新生儿黄疸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 月在我院新生儿科监护室进行治疗的黄疸新生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12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男患儿28 例,女患儿32 例,出生时间为1~6d,平均年龄(31±04)d,另外有13例早产儿患者,出生体重偏低的患儿有9例,发热者有6例。对照组中男患儿31例,女患儿29例,患儿出生时间为2~6d,平均年龄(29±03)d,其中出生缺氧的患儿有3例,早产患儿11例,新生儿溶血患者有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进行蓝光照射治疗,依据患儿的不同病情决定是否使用双面照射治疗,每天需进行12h的照射治疗,每间隔12小时进行下一次照射治疗,另外依据新生儿的病情体重等情况决定患儿是否进行口服药物治疗,如果有必要,嘱患儿家属帮助其口服苯巴比妥(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420)进行治疗,具体使用剂量为每公斤体重每天使用5mg,每天分三次进行口服。观察组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静滴茵栀黄注射液(神威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772)治疗,具体使用剂量为每天一次,每公斤体重每天注射剂量为1~2ml。每个疗程为7d。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13疗效判定 痊愈:患儿皮肤无黄染现象存在,神志清,精神可,日常饮食尚可,大小便未见明显异常,经皮测胆红素值<7mg/dL;有效:患儿皮肤黄染现象较前减轻,神志清,精神尚可,饮食一般,大小便较发病初期好转。经皮测胆红素值(7~10)mg/dL;无效:患儿皮肤黄染现象无减轻,甚至加重,神志、精神、饮食等较发病期无好转,大小便与发病期相比无改善,经皮测胆红素值>10mg/d1。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3%,显著高于对照组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3讨论
  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发生,甚至在生理情况下也有可能发生,诸如早产、缺血缺氧、颅内出血以及败血症等情况都有可能引发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核黄疸的发生并进一步导致患儿神经系统出现后遗症,预后较差,有较高的致残率。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的发生,其发病机理可能由于胎儿在母体内胎湿温热、寒湿阻滞导致气滞血淤造成肝胆脾胃受影响所致。另外可能由于先天性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肝道阻塞,胆汁不能正常引流,进而导致皮肤发黄。
  茵栀黄是中药合成制剂,其成分主要是茵陈、栀子、
  金银花以及黄芩的提取物。有研究显示,茵陈提取物具有利肝排泄的作用,可以帮助促进胆红素的排泄以及进一步分解。有助于肝肠循环的正常在体内发挥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身体内的血胆红素水平,一旦体内胆红素水平得到恢复,皮肤黄染现象就可得到改善。中药提取物中含有丰富的锌、锰等元素,这些元素是体内某些重要酶的辅助剂,会促进酶活性的调节。药物中的多种成分,都具有利胆功能,利尿和护肝抗氧化的作用,有利于黄疸的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过治疗其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缩短了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例数较少。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树鱼,张晚鱼.中西医结合防治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254.
  [2]王胜华,谷中青,杨才,等. 茵栀黄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0,2(04):321.
  [3]王洁.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J],2011,19(01):451-452.
  [4]钟晓波.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分析[J].中药材,2015,38(3):643-644.
  [5]周康良.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用,2011,5(21):279.
  [6]王琛,崔金环,魏蕾.茵陈提取物对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血脂水平和肝脂肪变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0,28(8):1738-1739.
  (收稿日期:20150724)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观察同时应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与曼月乐环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腺肌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与曼月乐环宫内节育器联合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腺肌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与曼月乐环宫内节育器治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碧玉珠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方法:HPLC法采用Merck C18(5μm,150&#215;4.6mm)柱,以乙腈-水(19:81)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20℃,检测波长为
目的:探讨小儿疱疹性咽炎患者采用利巴韦林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120例小儿疱疹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髌骨下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张力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钢丝内固定,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蒙医学足在游牧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是蒙古民族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中逐步积累的医药卫生及预防保健知识。
【摘 要】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102名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2.55%(P9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残程度1~3级,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比降低>6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头孢曲松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16例头孢曲松钠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产生不良反应患儿,统计分析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种类。结果:头孢曲松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中,大部分为学龄期幼儿,经针对性治疗均好转或痊愈。结论:在儿科中采用头孢曲松钠和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时,应临床关注,减少不合理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增强用药合理性。  【关键
【摘要】 目的:观察床旁血液滤过在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6例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肾小球滤过率,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II级以上者占比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
【摘要】目的:观察宫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实施宫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平均受孕时间、输卵管通畅率以及受孕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经子宫输卵管碘油或者泛影葡胺造影检查证实为输卵管阻塞;
【摘 要】 目的:分析小兒阑尾炎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探讨预防性护理的干预措施。方法:将286例阑尾炎手术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43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开展预防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并分析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愈合不良总发生率为3-5%,低于对照组的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均签署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