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旁血液滤过在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38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y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床旁血液滤过在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6例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同时接受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肾小球滤过率,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病死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分级II级以上者占比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有明显改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血液滤过在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床旁血液滤过
  【中图分类号】R541.6+l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24-0067-02
  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是心肾间相互调控、作用引起的心脏与肾脏功能恶化,是由心功能退化导致肾动脉长期灌注不足,静脉压力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发的急性肾损伤。两种疾病并存时高度提示病情危重,常规内科疗法并不能有效控制病情,需采取连续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的方法,清除体内多余水分,改善血流动力学。床旁血液滤过是通过连续体外血液净化疗法替代受损肾功能,在治疗慢性心衰、急慢性肾衰方面效果显著。笔者将接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床旁血液滤过在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76例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患者,全体入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慢性心衰诊断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和急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0.5±3.6)岁,心衰病程3-8年,平均病程(5.5±3.6)年,心功能分级:II级18例,IIl级20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4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1.0±4.3)岁,心衰病程2-8年,平均病程(5.0±3.0)年,心功能分级:II级15例,III级23例。两组患者均已排出原发性肾脏疾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肾功能衰竭。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即口服洋地黄毒苷片(国药准字H33021566,生产单位:浙江金华康恩贝生物制药有限公司)0.1mg/次,每次间隔6~8h;口服盐酸哌唑嗪(国药准字H31021539,生产单位: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2mg/次,3次/d;静脉注射头孢他啶(国药准字H20063825,生产单位:华北制药河北华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2.Og/次,1次/d。观察组同时给予床旁血液滤过治疗,取右侧股静脉建立血管通路,连接床旁血液滤过机及血液滤过器,置换液选用改良Port配方。血流量设置为180~200ml/min,前稀释方式,置换液流量2.O~2.2L/h.碳酸氢钠同步均匀输入。每日24h连续体外血液净化,待病情改善后逐渐缩短治疗时间和次数,可根据患者血生化指标等情况调整滤过参数。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肾小球滤过率,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与病死率。检测患者心功能,心功能改善1级或1级以上即为治疗显效或有效,心功能等级无变化或下降者即为治疗无效。记录治疗后心功能I-II级例数与占比情况,以了解治疗效果。
  1.4 心功能分级标准参考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I级:活动无限制,日常活动无心悸、心绞痛等症状;II级:活动轻度受限,日常活动可出现上述症状;III级:活动明显受限,小于日常活动即可出现上述症状;IV级:无法进行任何活动,静卧状态下发生上述症状。1.5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比较采用,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统计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有明显改变,且观察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7%、病死率5.3%,显著低于对照组47.4%和21.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 心功能等级对比观察组心功能分级II级以上者占比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慢性心衰的常见合并症,两种疾病并存,会进一步加重心、肾功能损伤,情况严重时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病死风险。作为人体内不可或缺的两大器官,心脏与肾脏在血流动力学、内分泌、免疫学等多方面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因素出现紊乱,势必会引起一系列反应,加快心脏、肾脏功能结构的破坏。改善心、肾功能,是治疗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的基本原则,临床多采用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增强利尿效果,延长生存时间,通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延缓心力衰竭进程与肾功能恶化。
  考虑到大部分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竭患者病情发展至终末期,故常规内科治疗预后效果并不理想,且各类药物易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加剧肾功能衰竭。鉴于此,临床往往会通过血液滤过或血液透析等方法,去除机体内多余水分。临床实践证实,缓慢连续超滤治疗急性肾衰竭,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但易引起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崔岭等人经研究发现,连续性静一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慢性心功能衰竭合并肾衰总有效率87.3%显著高于常规内科治疗组63.7%,但患者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提示需加强临床监测。
  床旁血液滤过是通过每日24h或接近24h,对患者进行连续性体外血液净化,能有效清除体内代谢废物,纠正水电酸碱紊乱,促进肾功能恢复。陈霞等人经研究证实,其在危重心肾综合征患者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患者治疗前后,心肾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在本组研究中,观察组心功能分级II级以上者占比78.9%显著高于对照组58.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治疗,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以及肾小球滤过率均有明显改变,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床旁血液滤过治疗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效果理想,能有效提高救治成功率,该研究结论与现有相关报道内容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床旁血液滤过在慢性心衰并急性肾衰中应用价值高,具备于临床推广的意义。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氨甲蝶呤宫颈注射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氨甲蝶呤宫颈注射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治愈46例(5897%),显效25例(3205%),无效7例(897%),总有效率9103%。结论:应用氨甲蝶呤宫颈注射治疗异位妊娠的方法后,用药剂量较小、副反应少,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氨甲蝶呤;宫颈注射;异位妊娠
目的:对糖安胶囊中黄连、女贞子等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L9(34)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乙醇用量、乙醇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对干膏得率的影响。结果:用8倍量70%乙醇,提取2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10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焦虑情绪分析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焦虑评分、护理满意度、康复时间以及护理知识掌握度等观察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P0.05),具有可比性。  1.2
【摘 要】 目的:观察同时应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与曼月乐环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腺肌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与曼月乐环宫内节育器联合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子宫腺肌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醋酸亮丙瑞林缓释微球与曼月乐环宫内节育器治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碧玉珠中人参皂苷Rg1的含量。方法:HPLC法采用Merck C18(5μm,150&#215;4.6mm)柱,以乙腈-水(19:81)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柱温为20℃,检测波长为
目的:探讨小儿疱疹性咽炎患者采用利巴韦林合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120例小儿疱疹性咽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巴韦林
【摘要】目的:探讨改良张力带治疗髌骨下极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髌骨下骨折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张力带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钢丝内固定,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蒙医学足在游牧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传统医学,是蒙古民族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中逐步积累的医药卫生及预防保健知识。
【摘 要】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对脑血栓患者颈动脉斑块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102名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颈动脉斑块面积。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20%,高于对照组的72.55%(P9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病残程度1~3级,较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比降低>6
【摘 要】 目的:观察分析头孢曲松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16例头孢曲松钠与其他药物联合用药产生不良反应患儿,统计分析其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种类。结果:头孢曲松钠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中,大部分为学龄期幼儿,经针对性治疗均好转或痊愈。结论:在儿科中采用头孢曲松钠和其他药物进行联合治疗时,应临床关注,减少不合理用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增强用药合理性。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