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小学生的“话匣子”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549654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想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关键是要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展示出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关键是要进行对话教学,那么,在对话教学过程中采用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如何打开小学生的“话匣子”。
  一、塑造和谐平等的师生观
  对话教学活动的基础便是塑造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对话的基础是对话双方在信任的基础上产生的,假设对话双方之间没有平等,没有爱,没有信任,就没有所谓的对话,或者是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对话。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是培养学生学习素养的关键时期,这时候的教学对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起到基础性的作用。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那么进行对话教学是非常必要的。要想塑造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在现代的教学关系中,教师发挥的仅仅是主导型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在师生平等的前提下,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对话教学的教学目的,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其次,在平等的基础上,还要注重整个对话的民主性,在过去的小学课堂中,教师口中的答案才是标准答案,这样的答案是正确的也是唯一的,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多元的文化现象层出不穷,教师要进行开放性的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按照标准答案在判断学生的理解正误,而是在总结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审视自己理解学习中的不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塑造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构建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教师要尊重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机会,要给学生平等的参与机会,参与机会的公平公正是现代教学模式的重要体现,否则仍旧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其二,既然决定要开展对话教学,那么教师就要对学生有信心,充分的信任学生。教师要相信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相信学生有开展对话教学的基础和能力。即使在课堂中出现问题,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耐心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职责学生,谩骂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也要注重评价的方式方法,尽量采用鼓励式的评价方式。师生之间的信任和理解是构建和谐师生观的重要因素。
  二、实行学生主体的对话教学
  在对话教学中最基本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传统的教学中,充分发挥的教师的主体性,教师采用的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学生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逐渐的磨灭了学生的好奇性,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一言不发,甚至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的学习心理。在对话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将课堂的发言权交给学生,自己充当的角色一般是主持人的角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话教学的顺利进行,才能打开学生的“话匣子”。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实践过程中去,要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去,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重要优势。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小组合作化学习,在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时候,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班里的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的人数要控制在四个人以内。然后在讨论问题之前要强调几遍,最后要展示的是各组的共同讨论结果,记录的成绩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讨论中,教师要尽量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尽量不要干涉学生的自主讨论,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每个人都要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每个人在发表观点之后可以带着对自己观点的阐述来为自己的观点进行佐证。
  三、进行开放式的对话教学
  对话教学实则是师生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对话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课本文本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也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发挥创新性思维的基础上挖掘对话教学的资源,更好的服务于对话教学。例如,在现代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在当今的小学课堂中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这就为课堂的开放性教学提供了优势,在课堂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在对话教学过程中还要注重对话的开放性和生成性,对话教学的过程其教学的结果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是教师预设的,整个课堂没有任何创造性而言,对话教学的生成性则就是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新,对话教学要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要充分发挥生成性教学资源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课堂教学资源也要具有开放性,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关于整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才是构成整个课堂学习的重要体系,所以,在对话教学过程中要尊重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生成性。
  综上所述,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关键还在与学习素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学习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性格特点,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对话教学的基础上,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话匣子”。
其他文献
【摘 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二年级语文阅读课堂中,教师应依据教材特点,抓住言语实践点,让学生有机会多理解、多想想、多表达。本文主要以低年级语文教材为例,尝试对阅读课堂中的言语实践进行归类,并探讨完善阅读课堂言语拓展训练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  阅读课堂 拓展训练 归类与策略  语文教师应善于在语文教学中,在丰富多彩的言语实践中锻炼孩子们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在改革和创新后,逐渐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虽然教学模式和方法得到了创新和改善,但是教学技巧也需要相应的提高。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技巧,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完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还要培养学生综合语文素养。语文
【摘 要】  在新课改环境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本文则对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分析。  【关键词】  新课改 小学语文 挑战  学校的宗旨在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需要的人才,不只是要知识丰富,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新课改作为改善小学生的教育方式,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制度,因此,在实行了新课改政策后小学语文也
名著阅读无法脱离语文课堂,语文课堂同样离不开名著阅读。我们应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阅读改变人生。用外在的美好事物塑造他们内在的美的心灵,培养美的情操,磨砺美的意志,形成美的性格,完善美的人性。  一、明确理论基础,提高审美情趣  阅读是一种交流活动,在交流中,客体的意图语境消失了,只能在信息载体中留下一些暗示,这些暗示犹如空白,有待读者在阅读中运用联想
识字写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小学生也只有从一开始抓紧,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才能为以后写得一手好字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写字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那么在具体的写字教学中我们又应该如何指导呢?  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是前提  首先是正确的握笔姿势。学生要写字,必须有正确的握笔姿势,这也是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