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膜肺氧合在儿童暴发型心肌炎应用的多中心调查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a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国大陆PICU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支持儿童暴发型心肌炎治疗的效果。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回顾自2006年4月中国大陆PICU首次开展ECMO治疗以来,国内三级儿童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PICU应用ECMO支持暴发型心肌炎的治疗情况;总结分析临床特点及预后。

结果

共有3家医院的23例儿童急性暴发型心肌炎患者接受ECMO治疗,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86.3±48.8)个月,平均体重(25.8±12.1)kg,ECMO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39.5±15.6)%,ECMO平均治疗时间(119.1±57.3)h。18例患儿存活出院,5例死亡。所有患儿经ECMO治疗24 h后平均动脉压均有上升,从ECMO前的(60.7±23.7)mmHg(1 mmHg=0.133 kPa)升至(72.1±9.8)mmHg,并且存活者上升水平显著高于死亡者(P=0.04);血清乳酸水平从ECMO前的(6.8±5.1) mmol/L降至(2.9±2.6)mmol/L,存活者血清乳酸水平降低幅度显著大于死亡者(P<0.001)。23例患儿中,成功撤离ECMO 21例,成功撤离率为91.3%;3例患儿撤离ECMO后30 d内死亡;18例好转出院,整体存活率为78.3%。死亡患儿ECMO支持时间长于存活患者,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所有患儿平均医疗花费(16.4±4.9)万元,存活者与死亡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18例存活患儿中,共有15例随访,发生神经系统后遗症2例,1例颈总动脉血栓形成,1例心功能不全。

结论

ECMO可为儿童急性暴发型心肌炎患者提供有效的循环支持,促进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存活率。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疗关键。方法报道分析1例以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首发症状的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疗经过,并回顾复习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患儿因头痛、呕吐起病,于外院行脑脊液检查发现异常;CT发现胰腺占位性病变,治疗无效转入我院,行超声内镜下胰腺肿块穿刺活检,病理报告符合非霍奇金淋巴瘤,根据临床、影像、病理最终诊断为Burkitt淋巴瘤四期。结论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早期症状及体征复杂多变,缺乏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是相对较新型的无创呼吸支持模式,最初应用于早产儿呼吸暂停,近年来,其应用发展迅速,逐步应用于婴幼儿、较大儿童。相比其他无创给氧装置,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舒适度高,耐受性好,护理方便,降低气管插管率,可以有效应用于临床。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时期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危重症,严重者甚至可能危及新生儿生命。NEC的发生机制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新生儿期的感染是其中重要的环节。早产儿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未成熟,肠道固有免疫存在缺陷以及异常的肠道细菌定植均会导致早产儿NEC的高发生率。目前明确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措施是有限的,对已经发现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