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区CE-MDCT纹理分析预测胃癌腹膜转移的探讨

来源 :临床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rmer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初步探讨腹膜区增强多排螺旋CT(CE-MDCT)纹理分析参数在预测胃癌腹膜转移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63例(男180例,女83例)胃癌病例的术前增强CT图像及手术、病理资料,应用Firevoexl软件对其静脉期CE-MDCT图像进行腹膜区纹理分析,获得Mean、StDev、Inhomogenity、Skewness、Kurtosis、Entropy等纹理特征参数.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腹膜转移组与无转移组,统计分析两组的腹膜区纹理特征参数对腹膜转移与否的预测价值.结果 腹膜转移组与无转移组Mean对比的P值为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的StDev、Inhomogenity、Skewness、Kurtosis、Entropy的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及综合纹理参数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7、0.681、0.875、0.727、0.876、0.897,在诊断阈值分别为0.392、15.73、0.034、3.002、32.55和0.57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0.53%、88.69%,46.32%、89.29%,72.63%、94.05%,70.53%、72.02%,69.47%、93.45%和69.47%、95.83%.Inhomogenity、StDev、纹理综合与Entropy、Skewness、Kurtosis的AUC对比的P值均<0.0001,说明其对胃癌腹膜转移与否的预测价值前三者高于后三者,但纹理综合、Inhomogenity、StDev三者之间的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单纯Inhomogenity或StDev即能达到较高的诊断价值.CT阅片与纹理分析两种方法诊断腹膜转移与否的检验结果基本一致(Kappa值0.577,P值=0.000),纹理分析诊断的准确率高于CT阅片方法(配对卡方检验,P值=0.036).结论 腹膜区纹理特征参数对胃癌腹膜转移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其中Inhomogenity、StDev的诊断效能相对较高且高于CT阅片,进一步探讨或可提高术前预测腹膜转移的准确性,为术前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参考,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其他文献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获得性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为免疫失耐受导致的血小板破坏过多及巨核细胞产生血小板不足.临床表现主要为血小板减少性的出血及疲劳等症状.ITP的诊断无特异性指标,需排除其他的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治疗目的为维持血小板在安全水平,预防出血,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指征为血小板≤30×109/L和(或)有出血表现,对于老年患者、重体力劳动者、有高血压等出血风险较高的合并症患者以及需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患
目的 建立和验证结合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组合诺莫图模型,用于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和甲型H1N1流感肺炎.方法 搜集两家医院共181例经核酸检测确诊并进行过肺部CT扫描的患者参加本研究,其中COVID-19患者94例和甲型H1N1流感患者87例.按照7∶3的比例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训练集共129例患者,验证集共52例患者.使用半自动分割软件在CT图像上进行特征提取,使用最小冗余最大相关性行特征降维,将影像组学特征与临床特征相结合,建立组合诺模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搜集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在本院住院,经病理确诊为ESCC,经临床评估直接手术治疗,术前一周行DCE-MRI检查的85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通过软件计算DCE-MRI定量参数,包含容积转运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术后标本行病理分级,分为高分化组、中低分化组两组.对两名医师测量的DCE-MRI定量参数进行一致性分析,
目的 探讨能谱CT平扫对肝泡球蚴(HAE)及原发性肝癌(PHC)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HAE及20例PHC患者的上腹部能谱CT平扫数据,对40~140 keV(每隔10个keV水平下)各单能量水平的平均CT值、能谱曲线斜率、有效原子序数、钙(水)及铁(水)浓度值进行测量并比较其差异;绘制40~90 keV、有效原子序数、能谱曲线斜率、钙(水)及铁(水)浓度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截断值、敏感度、特异度.结果 在40~ 140 keV水平下,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药对症状性下肢动脉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67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利伐沙班(2.5 mg,2次/d)联合抗血小板药物西洛他唑(100 mg,2次/d),对照组单联抗血小板西洛他唑(100 mg,2次/d).2组治疗并随访18个月,观察主要肢体不良事件、主要心脑血管事件以及主要出血事件.结果 观察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肢体主要不良事件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小剂量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药物西洛他唑可明显减少症状性
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HLH)是由于机体免疫功能失控,形成HLH致命的炎症因子风暴表现.随着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发展,目前,对于HLH的认识逐渐深入.其中,一些基因突变在引起HLH过程中,EBV感染为其重要诱因,这类疾病被称为EB病毒驱动型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目前已知基因包括IL-2诱导的T细胞激酶缺乏(ITK)缺陷、镁离子转运体1(MAGT1)缺陷、CD27缺陷、CD70缺陷、CTPS1缺陷以及RASGRP1缺陷.本文将
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微小残留病(MRD)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覆盖率,已经成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重要的疗效监测、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方法选择的生物标记.然而,FCM检测AML患者MRD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介绍了FCM检测AML MRD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注意事项,并展望了新技术带来的新希望.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是一种以原始造血细胞克隆性增殖和分化为特征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属于异质性疾病,其治疗应结合患者的染色体和分子学异常情况、预后危险度分层、对化疗的耐受程度等进行综合考虑.诱导缓解的常用方案有DA、H A、H AD方案,缓解后的巩固维持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结合患者预后危险度分层进行考虑.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也是AML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老年AML患者的治疗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针对白血病细胞特异性位点的靶向治疗成为最具前景的治疗方案
目的 对误诊的肝脏局灶性增生结节(FNH)在增强MR肝胆期低信号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进行分析.方法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经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磁共振增强扫描,经病理证实且肝胆期表现为低信号的FNH,共3例(2例单发,1例多发).结果 影像特征:增强方式,2例单发FNH呈明显持续性强化,1例多发FNH病灶未见明显强化;肝胆期表现为不同程度低信号;正反相位可见不同程度衰减.组织病理:3例FNH均有不同程度脂肪变性,分别为5%,40%,80%;其中多发FN
目的 采用双能量CT (DECT)后处理电子云密度/等效原子系数(Rho/Z)模式实现对肾周脂肪粘连(APF)的有效识别及混合现实(MR)结果发布.方法 前瞻性搜集本院泌尿外科于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拟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T1期(RENAL评分≥7分)肾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MR成像组(记作:A组,n=37)和常规CT图像组(记作:B组,n=39),所有患者术前均行DECT肾脏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将A组生成的DICOM格式文件传至DECT后处理工作站,选取Rho/Z模式对肾周脂肪情况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