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播撒阳光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高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doub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多年担任农村学校班主任工作,深深地感受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已引起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笔者就教师和学校方面对留守儿童给予一定的关爱和关心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现状 应对策略
  
  由于长期在农村教学担任班主任工作,所以对班上和学校的许多父母亲常年或季节性在外打工的学生即“农村留守儿童”多了几份关注。经过调查分析,与其他班主任和老师的交流,我们发现学校里的这些留守儿童,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多数由爷爷奶奶“隔代”监护或亲友“代理”监护,大多数学生存在三个问题:亲情缺失,具有抑郁、孤僻、自卑、自负、叛逆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家庭教育和道德品行养成缺失,行为习惯不规范,学习成绩优良率低;监护和约束不力,人生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新问题。
  造成以上问题有社会、家庭、学校等诸方面的综合原因。例如,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好多家庭成了“无语家庭”,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即使父母有机会与孩子聊天,主题还是学习,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功课作了没有?”其它做人、做事等话题很少,亲子关系严重缺乏,导致“情感荒漠化”等许多问题产生。
  另外,监护人自身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儿童普遍年龄较小,好奇心强,基本没有自我保护意识,对危险缺少预见性,加上文化和治安环境不良,家庭监督容易失控,留守儿童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他人侵害,溺水、交通、暴力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安全问题比较突出。农民工的工资和福利水平无法与城市人相比,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学校上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有学校接收,其父母也很难承受高额的费用,以他们的工资收入水平很难支撑一个家庭在城市的生活。由于以上因素,留守儿童家庭将更多的教育责任转嫁给学校,而学校老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常常有心无力,加之,有些学校老师对留守儿童关注不够、缺乏爱心或教育方法单一,更容易给这些孩子造成心理和精神方面的伤害。
  面对留守儿童所存在和面临的问题,他们需要学校和老师给予更多的关怀与呵护,作为学校和老师要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我认为首先是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留守儿童的调查摸底工作,逐人登记,建立档案,做到“五个清楚”。一清楚学生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二清楚性格、爱好;三清楚有无病史。四清楚父母姓名、外出务工地址、联系电话。五清楚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住址、联系电话等。同时要求班主任老师更要把留守儿童的事时刻放在心上,做好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关注他们成长动态,及时向家庭反馈孩子各方面学习生活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多措并举,实施关爱行动。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班级开展各种人文关怀活动,如小歌手大奖赛、文艺汇演、阳光体育、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网络连我家、过集体生日等形式,为他们搭建展示才能的平台,尽力捕捉留守儿童的闪光点,将留守儿童融入到集体之中。以情感人,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帮助和引导他们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以鼓励为主。三是开展留守儿童爱心帮扶活动。学校可选任一些富有爱心、责任心强、工作细致的教师与留守儿童接对帮扶,经常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及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进取心,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帮助。每一位老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公平、公正,使留守儿童拥有与其他儿童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和机会,学会理解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赏识学生,宽容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力求师生之间“零距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四是加强学校寄宿制建设和管理。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差,有空余时间精力容易转向其它渠道,因此加强寄宿管理,创造良好的寄宿条件,建立和完善对寄宿留守儿童的管理机制特别重要,要加强对他们的安全和法制教育,定期开展一些生活、卫生、饮食等方面教育,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加强师资力量,创造条件配备保育员,提高管理、教育水平,减少教育的“真空”,让学生有“家”的感受,以校为家,以校为荣,使学校真正成为留守儿童的家园;五是要建立或开辟“留守儿童之家”,丰富留守儿童在学校或社区课余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扩大联系父母的渠道,除过信件、电话外,有条件的利用网络视频约见父母,让留守儿童与父母及时沟通,及时为孩子们传送温暖,冲淡孩子的孤独感,培养他们乐观、积极向上的性格;六是加强对家长的培训。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一盏明灯,父母之爱是普照生命的七色阳光,学校要利用留守儿童家长返乡的有利时机,借助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等形式集中开展家长培训活动,以交流沟通家庭和学校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信息。引导和改变某些家长“金钱唯上”“读书无用论”的狭隘思想观念,切实重视子女的教育,加强孩子与学校、教师、家长的多向沟通交流,给孩子幼小的心灵更多的关爱;七是学校应创造条件开设针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课程,塑造和培养留守儿童自主、自立、自强的良好心理品质,给予学生更悉心的关怀,引导他们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教育是人的解放,且首先是心灵的解放,真正的教育永远是与人的灵魂有关的事业,审美和情感才是教育的第一块基石,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爱的港湾,学校要有效地发挥学校和老师的教育功能,不光使孩子获得丰富的知识,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催生的社会问题,而且将在较长时期内存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是留守儿童教育的共同体,三者缺一不可。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导,社会教育是补充,三者必须相互配合,通力协作,才能共同构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监护体系,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愿用爱心播撒阳光,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共享阳光教育!
其他文献
给出阿尔伯塔大学的精品课程——数值计算方法(EE231)的课堂教学、作业以及实验设计的实例。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数值计算方法课程的教学提供可操作性强且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实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疾病,由于它具有特殊的疾病表现形式,加上我国国民的精神卫生知识普及率低,使大部分国人闻之色变.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个人所承受的精神压力越
建立成釉细胞瘤的动物模型为研究其发生发展及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对象.本文对建立成釉细胞瘤动物模型的材料、方法、病理变化、生物学行为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摘要】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内容生成、教学方式运用及教学评价引导对学生人文精神所产生的熏陶与感染,应当区别于语文的人文性、人文性的语文教学,更要避免人文熏陶与渗透变成走向极端的多元解读、个性张扬。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是学生人格完善的目标指向、所有语文活动的内容指向、自我反思实践的方法指向。依据课文特点是实现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人文性;语文教学;人文精神 
随着全国范围内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新形势为小学教育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教育管理的思路、手段等内容不仅关系到学校教育的质量,更影响到我国下一代的综合成长。本文从教育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抢救护理的特点等。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在我院抢救的1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应用静脉溶栓方法,总结护理体会,观察疗效。结果:效果较好
摘要:孩子做错了事,若大人一味采取强硬的方式迫使孩子就范,孩子更可能产生逆反和抵触心理。教育的结果适得其反。若采取和缓一点的方式,则既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又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在无形中主动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 德育教育 方式  班里的一位学生的家长主动到学校找到我,向我求救,事情是这样的:他的孩子迷上了打游戏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家长发现后,当天晚上回到家就把孩子狠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