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地人事地震

来源 :财经国家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av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楼市调控的敏感时期,金地集团(600383.SH)突曝人事地震。
  6月28日,金地集团第三号人物、掌管公司业绩“半壁江山”的金地上海公司总经理赵汉忠宣布离职,另行创业。
  “赵汉忠因个人发展原因申请辞职。”金地集团于当日确认了赵汉忠的离开,并随即公布其接任者为公司高级副总裁、武汉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必安。
  但来自金地集团内部的消息显示,赵汉忠离职只是金地此次人事震荡的开始,执掌公司十多年的总裁张华纲目前也已萌生去意,只是时间未定。
  这场人事地震,是否会中断金地集团近两年来的爆发增长?投资者显然并未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上海一位基金研究员表示,如果两人同时离开,会让金地集团遭受重创,“在调控期间出现这种情况,只会令公司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金地集团始创于1988年,1993年涉足房地产,2001年4月,金地集团在上交所挂牌上市。2009年金地集团实现销售金额210亿元。在金地集团内部,董事长凌克、总裁张华纲、上海公司总经理赵汉忠被誉为“三大金刚”,都是金地集团创始人团队中的精英人物。
  虽然金地集团屡次澄清张华纲“尚未辞职”,但多个可靠渠道的信息表明,张华纲确实已准备离开。
  张华纲和赵汉忠的离去,将使金地面临“三大金刚”去其二的困境。
  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归MBA,张华纲是从销售开始做起的实力派人物,也是金地集团的创始人之一,在业内被视作“管理专才”。
  1993年,张华纲加盟金地集团,当年金地也正式涉足房地产。张从总经理助理起步,历任财务总监、常务副总经理。
  1998年,张华纲被正式任命为金地集团总裁。从美国归来的张华纲,深谙地产与金融的紧密关系,因而一开始就将眼光投向海外资本市场,最终令金地集团成为当时国内不多的实现“资本国际化”的开发商。
  “三大金刚”合作期间,金地在国内率先进行员工持股试点和股份制改造,并引入残酷的末位淘汰制来激发团队活力。2001年金地作为解禁后第一批试点的三家地产企业之一,被批准上市。
  执政后期,张华纲力主金地集团向房地产基金业务延伸,并实现了与平安信托100亿元的战略合作。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张调整其主管的战略管理部,促成金地集团成立风险管理部门,令金地集团在宏观环境转好的2009年进入新一轮的爆发增长通道。
  对于张华纲来说,伴随金地集团从一个管理工业园区职工楼的小企业发展成为中国四大开发商之一,此时选择离开似有颇多无奈。他的离去,似乎与其“左膀右臂”的先后离职有着莫大的关联。
  2010年5月中旬,金地集团资本管理部总经理郭国强宣布离职。拥有金融博士学位、曾在投行任职、擅长金融投资的郭国强,此前曾担任集团董事会秘书一职。其自2005年起连续5年蝉联“新财富金牌董秘”称号,并被《新财富》杂志授予“终身成就董秘”。
  2009年1月,郭国强向金地集团提出辞任董事会秘书一职,继续保留董事职位,并出任公司资本管理部总经理。2010年5月,郭国强正式辞去董事一职,离开金地集团。根据金地集团内部消息,资本管理部其余工作人员也随之离去,令金地融资团队遭受重创。
  一月之后,赵汉忠宣布另起炉灶,在上海另行创业。从2007年开始,上海团队对于金地集团的业绩贡献一直是排在首位,更是占据金地业绩的半壁江山。
  一位是融资高手,一位是业务强将,皆为张华纲之肱骨,二人的离职让张华纲怅然若失。
  短时间连续遭遇人事变动,使投资者对金地集团未来融资、业绩持续增长,特别是上海区的业绩增长产生了质疑。
  为避免上海区业务出现下滑,金地集团在赵汉忠宣布离职的同时,火速调动陈必安入沪稳定局面。陈也是金地集团的元老级人物,根据公司提供的简历,陈于1991年入职金地,历任集团办公室主任、金地物业管理公司总经理,金地集团常务副总裁。陈必安2008年带领的武汉公司实现销售回款9.35亿,超过公司年度回款挑战指标。
  但是,毕竟上海目前已成金地集团的重要战略区域,未来接手的人能否继续耕耘好这块土地,仍有待观察。而赵汉忠所带领的团队自成风格,是否能与新的接手人形成和谐局面也待观察。
  一位上海的基金经理表示,人员流动,特别是高管流动,公司业绩必然受到影响,在调控紧张的情况下,形势可能更为严峻。同时,金地集团在上海的业务可能会受到人员流失的冲击,影响金地在该区域的业绩表现。如果张华纲同时辞去金地集团的总裁职务,则将直接冲击金地在资本市场上的股价。
其他文献
6月23日的发审委2010年第96次会议结果显示,上海冠华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冠华”)首次发行股份未能经过审核。“除了主业竞争力弱以外,公司在上市之前突击引入10家股东,也是被否决的原因之一。”接近上海冠华IPO项目组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上海冠华在上市前引入以上海凌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为首的10家上海法人股东,在数量上堪称一鸣惊人。  据《财经国家周刊》调查,这10家法人股
期刊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考虑到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我国适当收窄了人民币波动幅度。而今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率先复苏,以及美国经济的逐步改善,进一步推动汇改的时机窗口已然来临。  通过汇率调整,可以调节资源配置,激励更多资源留在国内、服务于国内居民,不仅能发展服务业,还能促使出口企业加快产业升级,提升竞争力,并有助于提高消费水平,减少对外需的依赖。  回顾过去,在2005年汇改后人民币快速升值
期刊
在海外成熟资本市场,通过高杠杆收购争夺公司控制权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PE)被称为“华尔街门口的野蛮人”,这一称呼成为对上个世纪后半期以后西方金融风云的形象概括。在成熟的市场环境下,“野蛮人”应被视为褒义词,他们嗅觉灵敏、行动迅速,发现并参与有价值潜力的公司,并将其推向资本市场与广大投资者共享,进而树立价值投资标杆,推动社会商业进步。  但在当下的中国资本市场,“野蛮人”已经远远不止PE,投行、保荐
期刊
深陷媒体漩涡的海普瑞(002399.SZ)在上市前后,针对“财务造假”、“FDA认证虚假陈述”、“高盛操纵”等诸多质疑,在很短时间内均给予了回应和说明。至此,质疑之声渐息,公司生产经营也未受到任何影响。  6月18日,海普瑞发布公告说,公司上半年销售收入大幅度增长,实现净利润同比将增长100%~150%。董事长李锂表示,海普瑞仍是我国唯一一家通过美国FDA认证、并持有FDA的药品评价及研究中心的认
期刊
6月19日,央行以新闻发言人的形式发布了一份关于汇率问题的立场,这引起国内外市场的极大猜测,而焦点又落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之上。  然而,这是外界一种偏颇的理解,不利于中国金融对外较量与交往,舆论的偏颇理解将延误和错失我们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因为通过央行新闻稿以及时间的选择,可以看到这显示出中国对外对策逐渐走向成熟和主动。  一方面,文稿内容释放的是人民币汇率机制形成的完善意愿,而并非一些偏颇理解的
期刊
为避免自2009年夏末以来的“液晶热”在国内持续蔓延,2010年1月初,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曾联合下发《2010~2012年平板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将国内高世代(六代及以上)液晶面板生产审批权从地方收回。根据《规划》,投建新的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开工项目必须获得发改委和工信部审批。  其后,共有5条地方申报的生产线通过专家评审,等待国务院和两部委的筛选审批。  但在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
期刊
中信建投证券公司53%的股权6月29日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正式挂牌转让,加之3天前挂牌转让的华夏基金管理公司51%股权,中信证券公司(600030.SH)为了达到监管层对于合规证券公司的要求,不得不舍弃旗下两块金牌资产。  过去一段时间,由于不符合“一参一控”以及对华夏基金持股比例的问题,中信证券一直受到来自监管层的压力。此时,两家公司股权一并转让,意味着中信证券在拖延经年之后,加速迈入合规时代。  
期刊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6月25日通过发审委审核,启动IPO之旅。作为主承销商的瑞银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瑞银证券”)在投行业务久陷困顿之后,紧张情绪终于可以稍获纾解。  自2006年重组北京证券以后,瑞银证券在中国的投行业务曾有过两年多的飞速发展,但2009年中期以来,却进入延宕不前状态。  6月9日,中国农业银行正式过会,成为瑞银证券投行实力旁落的一个佐证。“本以为是能否牵头承销的问题,结果却是
期刊
6月28日晚间,上交所网站公布了农行A股发行价格区间为人民币2.52元/股2.68元/股,远低于此前四大承销商的出价。尽管农行方面和4家承销商此前充满信心,最终价格还是回到了2.5元区域,一个离市场预期较近的位置。  农行于6月17日~23日进行预路演推介,作为五大行最后一家上市的商业银行,农行并无十足的底气。  6月24日下午,北京的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财经国家周刊》:“我们可以接受的价格只可能在
期刊
“认房又认贷”的“二套房”官方标准出台已近满月,虽然坚定了一些人对“调控从严”的预期,但仍是一道执行难题——由于很多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系统尚未与全国联网,也未与银行征信系统联网,因而根本无从查清个人名下的真实房产数量。银行普遍遭遇的是“认贷容易认房难”。  6月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第二套房认定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