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5年,陈以靳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了王家卫。结婚前夕采购礼品的时候,陈以靳特意送给丈夫一副Rayban的黑色墨镜……
酒吧偶遇注定一生情缘
1980年,王家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经济管理专业,但一直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无奈之下只好到牛仔裤专卖店做售货员。王家卫在这里邂逅了他的初恋,但时间不长,二人就分手了。
失恋对王家卫打击很大,朋友看他失落,就拉他去酒吧散心。那晚他有些醉意地对朋友说:“我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从现在开始,第一个进来的女人,我就要追求她。”话音刚落,就进来了一个戴墨镜的女人。王家卫和朋友开起玩笑:“一个女人这么晚了还戴墨镜,只有3个理由:第一呢,说明她是盲人;第二呢,说明她在耍酷;第三呢,因为她失恋,她不想让别人看出她哭过。”朋友好奇地反问道:“那你觉得她属于哪一种呢?”“失恋!”这个女人刚好坐在他们旁边,听到了谈话,就抛过来一句:“我看,失恋的人应该是你吧。”说罢摘掉墨镜冲王家卫等人莞尔一笑。
这个女人叫陈以靳,当时在香港无线电视TVB做电视节目监制,为赶一部连续剧的进度,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眼睛熬得通红,只好戴着墨镜到酒吧来休息一下,没想到碰到了刚刚失恋的王家卫。聊天过后,她发现这个打工的小伙子居然对电影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那晚,越谈越投机的他们竟聊了个通宵。“看不出你对电影有这么高的激情,我们电视台最近成立了导演写作辅导班,你不如去学导演。”临别时,对幽默俊朗的王家卫产生好感的陈以靳微笑着发出了邀请。她摘下自己的墨镜朝王家卫递了过去,并风趣地说:“我想你比我更需要这个。”
望着陈以靳出门的背影,王家卫大喜过望。不久后他去TVB面试,也许他骨子里透出的那种对电影的喜爱,深深打动了主考官,他被顺利录取,从此王家卫便开始了漫长又艰辛的电影之旅。
墨镜里的真心相依
刚入班的那段时间,王家卫异常困惑,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创作对他来说,显得艰难无比。他写的剧本总是不得要领,故事冗长难懂,对话缺乏传神之处,他那些大段描写心理活动与景物的段落每次都受到老师的训斥:“这是剧本,不是作文!”
在王家卫接连郁闷了四五个晚上后,陈以靳敲开了他的房门。“这是历届奥斯卡的获奖影片和我搜集的世界经典对白,我还给你带了蓝山咖啡,很提神的。不要总是吸烟,对身体不好……”
当时陈以靳是王家卫的上司,她了解王家卫的才华,更明白他的电影理想。在陈以靳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王家卫终于走出了“生涩期”,迎来了事业上的曙光,同时他与陈以靳的感情也尘埃落定。
从1982年起,王家卫开始撰写电影剧本,虽在影视界小有名气,但他的事业仍没有太大突破。看到王家卫一度颓废灰心,陈以靳开导他:“家卫,你就是写一辈子剧本,也没有多大前途,你必须自己拍电影,开创一种新的电影模式。”
1985年,陈以靳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了王家卫。结婚前夕采购礼品的时候,陈以靳特意送给丈夫一副Rayban的黑色墨镜。“你经常熬夜,眼睛会不适应白天的光线,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先生疲惫的眼睛。”妻子的悉心呵护,让王家卫感动不已:“阿靳,我会一辈子戴着它,它是我们的爱情信物!”
婚后,王家卫的创作动力十足,那时他一直想拍一部反映边缘人的影片。妻子知道后,只说了7个字:“我做你的出品人。”接下来便开始东奔西走,劝说电影公司老板投资,物色香港第一流的人才为王家卫做班底。
1988年,王家卫导演的处女作《旺角卡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包揽香港金像奖十多项提名,并开创了新的电影模式——王家卫电影。1990年的《阿飞正传》、1994年的《重庆森林》《东邪西毒》及1997年的《春光乍泄》都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效益。一时间,王家卫声名鹊起。妻子却发现这些年他的眼睛越来越娇弱,不仅布满了血丝,而且只要在白天摘下眼镜,眼睛便会因强烈的光线刺激而流泪。于是在外人看来王家卫戴着墨镜酷酷的一面,却令陈以靳心酸不已。
陈以靳说:“我一直忘不了一个镜头,那是婚后一个停电的夏夜,我深夜加班回家后找不到家卫,最后在卫生间的浴室里终于找到了疲惫的他。他已经在浴缸里睡着了,摆着一个并不舒服的姿势,身边堆满了凌乱的手稿。因为停电,也许只有浴缸才是最凉快的,为了他的剧本,他居然找了这么一个地方!那一刻,我心里难过得想哭。这样的一个男人,让我没有理由不支持他。”
原来爱情可以保鲜一万年
多年后,在《阿飞正传》获得了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五项大奖的颁奖晚会上,陈以靳的一句肺腑之言令无数影迷感慨不已,“原来爱情真可以保鲜一万年。”
这个不善于表达、被外界称为很害羞的男人,对待情感也有自己特别的方式。他喜欢选购一些小物品,而且每次都是买两件。比如他和太太的洗漱杯、毛巾、牙刷都一模一样,只是颜色不同而已。有一次,王家卫发现自己从泰国带回的那对牛角洗漱杯,太太的那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很普通的杯子,便问其原因。陈以靳很抱歉地答:“我的杯子出差时搞丢了。”“那你再去买一对新的来,把我那只也换掉吧。”“你的杯子还很新呢。”“新又怎样?孤单的滋味会让它不开心的。”那一刻,陈以靳的心被猛然触动。
2001年5月,是王家卫一个忙里偷闲的日子,这个周末他决定给太太补过生日。而那天,他们在一艘观光游轮上吃饭时,王家卫的手上突然多了一个土耳其产的银制口杯。“阿靳,生日快乐!我刻了你的名字在我这只水杯上,以后每当我饮茶的时候就会多一份想念的内容。”陈以靳拿过杯子一看,果然在杯子的右下角刻上了她名字的缩写“CYJ”。陈以靳望着依旧戴着墨镜的王家卫,感动地落下了眼泪。(摘自《新快报》)
酒吧偶遇注定一生情缘
1980年,王家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经济管理专业,但一直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无奈之下只好到牛仔裤专卖店做售货员。王家卫在这里邂逅了他的初恋,但时间不长,二人就分手了。
失恋对王家卫打击很大,朋友看他失落,就拉他去酒吧散心。那晚他有些醉意地对朋友说:“我的爱情来得快去得也快,从现在开始,第一个进来的女人,我就要追求她。”话音刚落,就进来了一个戴墨镜的女人。王家卫和朋友开起玩笑:“一个女人这么晚了还戴墨镜,只有3个理由:第一呢,说明她是盲人;第二呢,说明她在耍酷;第三呢,因为她失恋,她不想让别人看出她哭过。”朋友好奇地反问道:“那你觉得她属于哪一种呢?”“失恋!”这个女人刚好坐在他们旁边,听到了谈话,就抛过来一句:“我看,失恋的人应该是你吧。”说罢摘掉墨镜冲王家卫等人莞尔一笑。
这个女人叫陈以靳,当时在香港无线电视TVB做电视节目监制,为赶一部连续剧的进度,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眼睛熬得通红,只好戴着墨镜到酒吧来休息一下,没想到碰到了刚刚失恋的王家卫。聊天过后,她发现这个打工的小伙子居然对电影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那晚,越谈越投机的他们竟聊了个通宵。“看不出你对电影有这么高的激情,我们电视台最近成立了导演写作辅导班,你不如去学导演。”临别时,对幽默俊朗的王家卫产生好感的陈以靳微笑着发出了邀请。她摘下自己的墨镜朝王家卫递了过去,并风趣地说:“我想你比我更需要这个。”
望着陈以靳出门的背影,王家卫大喜过望。不久后他去TVB面试,也许他骨子里透出的那种对电影的喜爱,深深打动了主考官,他被顺利录取,从此王家卫便开始了漫长又艰辛的电影之旅。
墨镜里的真心相依
刚入班的那段时间,王家卫异常困惑,因为不是科班出身,创作对他来说,显得艰难无比。他写的剧本总是不得要领,故事冗长难懂,对话缺乏传神之处,他那些大段描写心理活动与景物的段落每次都受到老师的训斥:“这是剧本,不是作文!”
在王家卫接连郁闷了四五个晚上后,陈以靳敲开了他的房门。“这是历届奥斯卡的获奖影片和我搜集的世界经典对白,我还给你带了蓝山咖啡,很提神的。不要总是吸烟,对身体不好……”
当时陈以靳是王家卫的上司,她了解王家卫的才华,更明白他的电影理想。在陈以靳无微不至的关怀下,王家卫终于走出了“生涩期”,迎来了事业上的曙光,同时他与陈以靳的感情也尘埃落定。
从1982年起,王家卫开始撰写电影剧本,虽在影视界小有名气,但他的事业仍没有太大突破。看到王家卫一度颓废灰心,陈以靳开导他:“家卫,你就是写一辈子剧本,也没有多大前途,你必须自己拍电影,开创一种新的电影模式。”
1985年,陈以靳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了王家卫。结婚前夕采购礼品的时候,陈以靳特意送给丈夫一副Rayban的黑色墨镜。“你经常熬夜,眼睛会不适应白天的光线,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先生疲惫的眼睛。”妻子的悉心呵护,让王家卫感动不已:“阿靳,我会一辈子戴着它,它是我们的爱情信物!”
婚后,王家卫的创作动力十足,那时他一直想拍一部反映边缘人的影片。妻子知道后,只说了7个字:“我做你的出品人。”接下来便开始东奔西走,劝说电影公司老板投资,物色香港第一流的人才为王家卫做班底。
1988年,王家卫导演的处女作《旺角卡门》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包揽香港金像奖十多项提名,并开创了新的电影模式——王家卫电影。1990年的《阿飞正传》、1994年的《重庆森林》《东邪西毒》及1997年的《春光乍泄》都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效益。一时间,王家卫声名鹊起。妻子却发现这些年他的眼睛越来越娇弱,不仅布满了血丝,而且只要在白天摘下眼镜,眼睛便会因强烈的光线刺激而流泪。于是在外人看来王家卫戴着墨镜酷酷的一面,却令陈以靳心酸不已。
陈以靳说:“我一直忘不了一个镜头,那是婚后一个停电的夏夜,我深夜加班回家后找不到家卫,最后在卫生间的浴室里终于找到了疲惫的他。他已经在浴缸里睡着了,摆着一个并不舒服的姿势,身边堆满了凌乱的手稿。因为停电,也许只有浴缸才是最凉快的,为了他的剧本,他居然找了这么一个地方!那一刻,我心里难过得想哭。这样的一个男人,让我没有理由不支持他。”
原来爱情可以保鲜一万年
多年后,在《阿飞正传》获得了第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美术指导五项大奖的颁奖晚会上,陈以靳的一句肺腑之言令无数影迷感慨不已,“原来爱情真可以保鲜一万年。”
这个不善于表达、被外界称为很害羞的男人,对待情感也有自己特别的方式。他喜欢选购一些小物品,而且每次都是买两件。比如他和太太的洗漱杯、毛巾、牙刷都一模一样,只是颜色不同而已。有一次,王家卫发现自己从泰国带回的那对牛角洗漱杯,太太的那只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很普通的杯子,便问其原因。陈以靳很抱歉地答:“我的杯子出差时搞丢了。”“那你再去买一对新的来,把我那只也换掉吧。”“你的杯子还很新呢。”“新又怎样?孤单的滋味会让它不开心的。”那一刻,陈以靳的心被猛然触动。
2001年5月,是王家卫一个忙里偷闲的日子,这个周末他决定给太太补过生日。而那天,他们在一艘观光游轮上吃饭时,王家卫的手上突然多了一个土耳其产的银制口杯。“阿靳,生日快乐!我刻了你的名字在我这只水杯上,以后每当我饮茶的时候就会多一份想念的内容。”陈以靳拿过杯子一看,果然在杯子的右下角刻上了她名字的缩写“CYJ”。陈以靳望着依旧戴着墨镜的王家卫,感动地落下了眼泪。(摘自《新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