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理论视角下电影《偷自行车的人》解读

来源 :绥化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l1227000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8年上映的电影《偷自行车的人》是导演维托里奥·德·西卡(Vittorio DeSica)享誉最多的一部影片,它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经典代表作。该部影片德·西卡以二战后满目疮痍的罗马街头为背景,展现了生活在异化社会环境之下的罗马劳苦大众挣扎求存的社会现实,揭露了战争对于社会秩序、人的精神的摧残,整部作品充满了悲剧特点。文章运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分析影片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悲剧情节环境展示以及悲剧效果,进而揭示影片的艺术魅力。
其他文献
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新“四化”概念和“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其中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作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和实现我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在发展进程中具有较强的耦合性。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中国农业的未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的的关键桥梁。新型职业农民自传统身份农民继承和转向而来,在转向过程中,面临着外部环境、内部要素和农民自身认识等方面的制约。可以通过精细化的培育路径选择来消解新型职业农民的适应困境。
绘本是特殊教育的主要资源,受到广泛关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运用绘本对智力障碍儿童进行教育,绘本的教育价值在智力障碍学生的教育中得以体现。文章从绘本和智力障碍儿童的特点出发,分析绘本阅读对智力障碍学生认知、沟通、情绪和情感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教育价值,由此提出智力障碍儿童绘本阅读的教育建议。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基于黑龙江省高校大学生5179份样本数据结果,发现当代黑龙江省大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中存在思想滑坡现象和自我利益为中心的倾向明显等现象。因此,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自我教育的需求非常迫切,从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两方面对黑龙江省大学生理想信念自我教育的途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指出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环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