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对于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来说,这句话再熟悉不过,但是长期以来,广大语文教师仍然较多地关注课堂教学的技术与技法,以理解课文内容为主要目标取向。如何唤醒教师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识,认识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义,还原语文的学科本质,真正从“教课文”转变成“教语文”,真正服务学生的发展,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坚守的价值方向。
  【关键词】语文 课文 课程 课堂
  “课文”与“语文”仅一字之差,但意思、内涵却大有不同。《现代汉语词典》中,“课文”指的是教科书中的正文(对注释和习题等而言);而“语文”有两个解释,一是语言和文学,如“语文规范”, 二是语言和文学的简称,如“语文课本”。从两者的定义上看,语文课程决定了我们教什么,而课文是语文教学的“例子”(叶圣陶)。教师只有树立清晰的语文课程意识,探析课文文本的深度解读,珍视学生课堂中的独特感受,才能赋予学生语文学科经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科潜能,收获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
  一、树立清晰的课程意识,赋予学生语文经验
  新课标指出: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这种学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这让我们明白了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我们必须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赋予学生相应的语文学科经验。
  如此看来,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草原》这一课的教学,仅引导学生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显然是不够的,这只是课文内容。那么如何来确定《草原》这一文本特定的课程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三方面进行整体构想:与课程标准对话,会发现第三学段重点在珍视并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与教材对话,《草原》一课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尤其是第一自然段极为典型,抓住作者看到的景色和内心的感受,情景交融地写出了草原的美;与学生经验对话,进入第三学段后,学生已有抓景物特点、了解景物顺序的练习,但情景交融地写出景物的美这一训练接触还不多。与课程不断对话,要教的内容也逐渐清晰——以此课(重点是第一自然段)为例,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感悟草原的美,并学习如何借鉴情景交融的习作方法。
  当语文课堂超越了内容的解读分析,注重落实语文课程目标,课文便具有了对学生语文课程能力培养发展的重要意义。这节课作为一个例子,自然也成为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重要一环,赋予了学生新的“学科经历”和“学科经验”。
  二、探析深度的课文解读,激发学生语文潜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一新理念指导下,新的教材观深入人心,创造性使用、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超越文本等观点解放了教师的思想和手脚,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论述: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这里的问题还不仅在于教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数量可以转化为质量: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叙述、演讲)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因此,我们教师只有准确地读懂课文内容,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才可能和学生一道与课文进行丰富深刻的对话,激发学生的语文学科潜能。
  《草原》一文编成课文时做了删节,进行了改编。首先,解读文本时,可以进行课文与原文比照阅读,看看文字与段落的变化,揣摩编者改编的意图,客观地看待改编的利弊,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如《草原》一课删去了开头“自幼就见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类的词句”,以“这次,我看到了草原”直抒胸臆。而后又加入“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通过自己的感受间接地反映出草原的美。其次,查阅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到此篇散文创作的时间是1961年10月13日,国庆节刚过,老舍就跟着文艺工作者代表团去了草原采风。这次去内蒙古自治区采风,有独特的民族意义及政治意义。最后,可以较全面地了解作家的语言风格及相关的文学评论,阅读这些内容,对课堂教学的导入和结语也会有些启发。如开篇导入,先让学生欣赏草原風光,再引述“著名的语言大师老舍先生也一直渴望去草原,1961年夏天,他终于如愿,跟随作家代表团来到了草原,并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
  《学记》中说:“善问者如攻坚木。”教师要聚集能够便于追溯文本的主旨而又有生发余地的点,这样才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当然,教师课前对文本的“深入”解读是为了课堂的“浅出”,课堂学习活动应该以学生喜欢、适应的方式开展,从而较好地激发出学生的语文学科潜能。
  三、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英国教育家约翰·保罗说过:“没有个性,人类的伟大就不存在。”课堂中我们需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是对课堂教学生成的一种肯定,会促使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超越原有的预设,让课堂教学向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如此一来,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无形中得到了提升。执教《草原》一课时,几个片段令我印象深刻:
  片断1:
  生:为什么草原“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印象中的草原应该是茫茫的呀!
  师:联系上下文找找答案。
  生:因为这里“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所以看起来不茫茫。
  师:对,天气晴朗,视线很清晰。
  生:上文还提到,作者来到草原,带着满心的愉快,心情特别好,所以看什么都特别美,不觉得茫茫。
  师:哟,你还是个感性的孩子。
  片断2:
  生:我觉得“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写得特别美。
  师:想象一下,为什么会产生流动的感觉?   生:草原非常绿,都要流出来了。
  师:这让草原充满动感,动静结合。
  生:风一吹,草原就成了绿海,一浪接一浪。
  师:蓝天共碧草一色,这是一幅绝美的中国画。
  生:小丘的线条连绵起伏,会让人产生流动的感觉。
  师:会观察,就会发现更多的美。
  语文是一门课程,能够让学生通过学习形成一定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换句话说,学生要借助课文,学会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掌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并从中获得心智的成长与情感的熏陶。
  片断3:
  师:欣赏了竹海的美景,你最想干什么呢?
  生1:我想掬一捧镜湖的水洗洗脸。
  生2:我想靠着竹子,什么也不做,闭目养神。
  生3:我想在竹林里品茶,和好朋友一起聊聊天。
  生4:我想在竹林里荡秋千。
  生5:我想吃竹笋红烧肉。
  生6:我想拼命地呼吸这里的新鲜空气。
  师:你们都说出了自己欣赏到美景后的感受。只要我们能像老舍先生一样用心去欣赏,用情去描写,就能记录下身边一切美好的画面。课后请大家选取家乡的一处美景,先写出景物的特点,再抒发自己的感受,情景交融地写出家乡的美。
  在教学中,师生提炼出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方法,然后运用这种方法练习说话。语用教学就是“使用语言学习评议使用”的教学,教师创设了语用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感知语言的功能、特点和规律,领悟语用方法,学习语言表达。这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语文学习是有一定承接性的,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语法、修辞、逻辑等,应该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而不断提升能力。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课文,篇篇都应该是指导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范本,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就一定能建構起与学段语文学习目标相适应的“语文知识学习体系”。每一堂语文课,教师都应该给学生创造习得语言、习得方法的机会和方法引领,在学习语言中发展学生的感受力、审美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授学生语言学习之法,从而引导学生体悟文本情感与意旨意趣。
  唤醒教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识,认识课堂教学中的课程意义,还原语文的学科本质,从而赋予学生语文学科经验,激发学生语文学科潜能,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最应坚守的价值方向。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参考文献】
  [1]吴忠豪.从教课文到教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7 Chinese festivals一课的教学为例,阐述了教学含Checkout time板块的单元复习课的教学策略。以期为教师研究“含Checkout time板块的单元复习课教学”提供值得借鉴的范例。  【关键词】Checkout time板块 单元复习课 教学策略  译林版英语教材内容分为Story time, Fun time, Grammar
【摘 要】“小学生基础认知能力训练课程”是基于脑科学和心理学研究成果开发设计的一门创新课程。课程采取“专项 综合”的整合训练模式,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解决问题等能力,提高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让学生掌握基本记忆策略,学会基本的类比和简单的推理,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鼓励学生想象与创造,通过发散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与训练,让学生的大脑更聪明、
“吹个风手一松,那硬币竟失踪,一鞠躬那掌声拍得凶……”小胖哼着歌走进了教室,刚坐下,同桌小马就立刻接了上去:“手交错轻轻碰,戒指换手移动,给观众一个梦,讶异中有笑容……”  原来,自打周杰伦出了新歌《魔术先生》后,这教室里就掀起了一股“魔术旋风”,大家都模仿周董的举止,希望自己也能像周董那样玩一手漂亮的魔术。  这不,小胖刚坐下就向小马献起了宝:“我昨天学了个新魔术,可以把硬币变来变去。”“就凭你
【摘要】从三年级开始,统编版语文教材在每册教材中都设置了一个习作单元,是一种新的单元编排方式,是新教材编写体例的一个创新。教师要更好地研透教材,把握习作单元教学的功能定位,明确教学路径,从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本文试以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展开阐述。   【关键词】习作单元 教学功能 教学路径  一、习作单元的教学功能:从散落敲打走向整体构建  (一)建构目标体系 向心聚力  1.准确定位,凸显年段
上兴趣班要参考课程对年龄的要求。有的科目过早学习,不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长特点,只会揠苗助长。在兴趣班的选择上,不要贪多求全,应坚持适度原则,合理协调好兴趣和学习的关系,勞逸结合,寓教于乐。此外,兴趣班应以兴趣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报,不可强求。家长应尊重孩子的兴趣,不可勉强。  1.保持兴趣,需要多多鼓励。  2.正确引导,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3.创造机会,增强学习的兴趣。
研究成果创新点  一个地区的气温高于周围地区的现象叫做“热岛效应”。热岛效应不仅影响城市生态环境,还会增加能源消耗。为避免建设中的南京江北新区将来产生“热岛效应”,我利用课余时间实地考察、請教专家、查阅文献资料,并对南京市区和郊区的多项环境数据做了对比研究,最终从增加“垂直森林”建筑、加强城区建筑通风性、改变地表面热特性、减少城市能耗和保护城市下垫面性质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研究感受体会  成
我是一名初三学生,马上要上高中了,老师和家长都希望我能考普高,甚至考上重高。但我却一心想考戏曲学校,我希望将来成为一名优秀的越剧演员,在舞台上演绎不同的人生。我不敢把这个想法告诉爸妈,我想他们大概是不会同意的,更何况我现在已经初三了,学越剧可能也来不及了吧?    一个酷爱越剧的初三女孩    阿林对戏曲学校的了解并不多,但听同事说,像嵊州越剧艺术学校就是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的学校。如果有条件,你
一次,勃拉姆斯在法兰克福逗留时,酷爱艺术的银行家拉登堡邀请他去吃晚餐。勃拉姆斯接受了邀请。  主人得意洋洋地把勃拉姆斯迎进客厅,只见餐桌上已摆上了许多不同品种的葡萄酒。  “亲爱的勃拉姆斯先生,”主人说,“你的光临使我感到万分荣幸!我特地从酒窑里拿出了最好的名酒请你品尝。这是葡萄酒中的勃拉姆斯!”  勃拉姆斯的目光从斟满了酒的酒杯转向银行家。然后,他端起酒标带着行家的表情品尝了一下。“不错!”他点
很多人喜欢养猫,但不一定真了解猫,尤其是与猫有关的那些数字。其实,那些数字和在你身边玩毛线球的猫咪同样有意思。    猫的心跳速度几乎是人的两倍,每分钟的跳动次数在110到140之间。    身上有黄褐色斑点的生活在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的锈斑猫是猫家族中最小的,它大约只有15厘米长,体重不会超过1.4公斤。    在英格兰,保护粮仓、不让老鼠搞破坏的猫享受政府津贴。猫还能保护大不列颠博物馆内的书籍
【摘要】因为课堂的主人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所以课堂是充满活力的学习过程。在学习重建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学生是不可能不出错的。因此,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看待学生的错误,把错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资源,合理利用。唯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得到更好的发展,而我们的课堂也会因这些美丽的“错误”而更加精彩!   【关键词】错误 课堂教学 有效资源 反思教学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