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阅读 升华情感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_mao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让阅读充满趣味和活力,是阅读教学的生命所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共鸣和明理,只有在激发中产生情感,在体验中加深情感,在关键处升华情感,才能真正拨动学生的情弦,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理想效果。
  作者通过景物、人物和故事,将丰富的情感融入了文本,如何将这种情感通过阅读教学传递给学生,作为教师就是桥梁和纽带。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情感,让情感为阅读教学助力,从而实现教学目的。
  一、激发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同频共振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根据文本特点,深入挖掘情感因素,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进入文本,临其境,闻其声,见其人,观其行,从而通过形象思维来激发情感,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与作者产生同频共振,从而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声有色有情。
  在教学《珍珠鸟》这篇课文的时候,首先,我饱含深情地领读了这篇课文,并有意重读了课文的最后一句:“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紧接着,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重复这句话呢?紧紧把握住这个关键点,以重读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们]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以阅读的方式在文本中寻找答案,咬文嚼字地读,有声有色地读,从写鸟到抒情,从故事到明理,通过解读作者与“珍珠鸟”是怎样建立起“信赖”的,在字里行间“读”出真情实感,“读”出人与动物之间建立“信赖”的美好境界。读来读去,学生们慢慢就发现了冯骥才先生的真正用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道理都凝聚在这句话上了,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这句话对于这篇文章来说是最关键的“文眼”,概括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借“鸟”抒怀,托“鸟”言志。
  激发情感,有时候是一句话,有时候甚至是一个关键词,由此作为突破口,更容易引导学生读懂文本,读懂作者,读出真情实感,实现与作者情感的同频共振。
  二、体验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同身受
  情感需要感受,没有感受就不会产生情感。读一篇文章,首先是从文本当中体验作者所描写的内容、讲述的故事,深入到文本中的情境中去,才能激活情感,感同身受。这就要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去认识文本中的形象、人物和故事,寻找与作者沟通的路径,从而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体验。
  比如,在教學《黄山奇松》这一篇课文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去体验文本当中作者寄予的情感,我尝试性地用了多媒体技术,来拓展学生们的想象力,激活他们的多重感觉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我首先用声光,把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昆仑山的磅礴、峨眉山的秀丽一一展现在学生们眼前,让孩子们领略大自然的魅力,然后顺理成章地用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引出黄山。为什么古人会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呢?黄山到底有多美?又美在哪里呢?很显然,这种方式很受学生们的欢迎,他们兴趣盎然地走进作者笔下美轮美奂的黄山,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历历在目,黄山奇松,或潇洒、或挺秀……美不胜收。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被激活,亲近大自然的感情被唤醒,爱美的心中掀起了层层波澜,如同登临“天下第一奇山”——黄山一般感同身受。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快乐阅读,是增进情感体验的有效手段,让学生们边看、边听、边想,就会触景生情,身临其境。
  三、升华情感,让学生在阅读中含英咀华
  激发情感也好,体验情感也好,都是为了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有了产生情感和体验情感的过程,接下来自然而然地就是要升华情感。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字里行间寻找知识和道理,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升华情感,是实现阅读教学目标的一个捷径。
  《生命桥》这篇文章,是作者饱含深情写出来的,字里行间充满着一个“情”字,具有很强的感情冲击力,更是表达了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内涵。为了让学生顺利达到这篇课文的精神巅峰,我在关键的节点上以发问的形式,将文本当中最富于情感、最感人至深的地方凸显了出来,用以升华学生的情感。在读到老羚羊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我突然抛出了第一个问题:“年轻的羚羊听懂了老羚羊的那一声叫吗?你能听得懂吗?”这个问题直接把学生的思维提升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接下来,“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我的问题是,“为什么老羚羊明知道前面是万丈深渊,还要朝下跳?为什么它明知道摔下去就是粉身碎骨却还是勇敢地选择死亡?假如你是老羚羊你会怎么选择?”这种直接抵达内心深处的问题,有效地升华了学生阅读中的情感,在咬文嚼字中,含英咀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升华情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层层铺垫当中,循序渐进,避免过于突兀和生硬,应该是一个步步登高的过程,只有在登顶的那一刻,情感的升华也就顺理成章了。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一门情感丰富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情感色彩,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真假善和恶美丑,品尝酸甜苦辣,体会喜怒哀乐,享受阅读带来的丰富而多彩。让学生在阅读中情感共鸣,在文本中明理,是我们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夏莉.引“深”阅读,升华情感【J】.江西教育,2012(Z5)
  【2】林巧玲.重视阅读细节,深化情感体验【J】.考试周刊,2013(80)
  【3】何仙琴.触发情感 表达情感 升华情感——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06(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还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笔者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从构建和谐关系、赞扬欣赏学生、转变教学风格等角度就课堂轻松氛围的营造进行简要阐述。  【关键词】  小学 语文 课堂氛围 营造方法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同等重要的,所以课堂氛围
在幼儿教育中区域活动是十分关键的,区域活动的开展能够丰富活动形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相应的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通过教师有效设计的教学活动,让幼儿根据到不同的主题学习到不同的相关内容。但现阶段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的开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针对区域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幼儿教育中更有效的开展区域活动的策略。  1.为幼儿创设充分的准备  区域活动与集体活动相比形式更加生动
【摘 要】  在阅读中,强调对作品主题正确地理解,在把握文本主题的基础上产生新的理解和感悟。把对语言的意义理解和语言的运用之妙的感悟结合起来,重视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带着整体理解去观照局部,品味局部,就可以看得更深更远更透,从而实现教师、文本、学生三方的思想的沟通,精神交流,情感共鸣,最终达到提升语文素养的高度。  【关键词】  阅读文本 咬定主题 品悟语言 重视思路 情感碰撞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摘 要】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融合新型教学理念,调整课堂的引导思路,坚持以生为本的首要原则,为学生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深入挖掘学生的无限潜能,以此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学生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思维方式,可以在未来社会的人才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进而体现出基础教育的核心价值,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读写结合”指导策略,有助于突出阅
【摘 要】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激发阅读兴趣、学会阅读方法也是语文学习的目标。对小学生来说,做好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人文涵养,塑造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人格。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以亲子共读、师生共读等多种形式点燃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激情;其次要与课内相结合,指导小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再次要引导小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