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特有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模式,要求校园文化融入更多的企业文化的元素。在本文中着重分析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内涵中的相通之处,明确了二者文化交流对接的意义,并从校企合作的层面提出了如何利用有效途径实现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对。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
校园文化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即在学院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在教学、培训、科研、管理生活等方面共同创造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学校的根基和灵魂。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氛围,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作用。而学生又是未来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所以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使培养的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适合企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拥有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职业道德操守。从这个层面来看,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中就要求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对接与融合。
一、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与的内涵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也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2.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质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的作用
1.高职院校自身内涵的本色体现
高职院校的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这也是走上强校之路的途径,任何行业、任何学校没有特色将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很难历久弥新的生存下去。尤其是,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后企业对之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院的发展和将来后续学生的就业情况,现在学生就业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民生问题,高职院校只有走和企业合作对接之路才能为学生开辟更好的就业前景。
2.改变高职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现状
社会上流行一句话——“毕业等于失业”,高职学生本身在学历上是没有社会竞争力的,他们所具备的生存筹码就是职业二字,而怎样发挥职业的有效性,怎样做到真的职业化,那么在校期间就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积极学习实践技能,这就要靠学院营造这种养成环境。
3.合理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通过高职生的两课教育就能科学的树立起来的,怎样把外因通过学院的努力变成内因,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改造自己的三观,这个不仅是一个学校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学历、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好的人品一切都失去了依托,这就要求学院和企业形成合力,尤其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对接帮助学生自觉自愿的进行社会化改造。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途径
——以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1.使两者的专业知识和内涵建设对接
专业建设中专业知识和内涵扩展就是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接的内容之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充分利用学院与油田的天然联系,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2.企业和院校尽力合作完成教师队伍的有效对接
(1)要把教师到企业实践当成一项制度去不断的完善和坚持。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到企业去实习是必修的备课训练之一。尤其是高职院校,进行的是针对性很强的职业教育,把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去可以使传授的知识更加连贯,授课更接近实用化。但是还有很多老师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企业锻炼实践的在重要性,认为去于不去一个样,知识传授就可以,没必要和实践接轨,我讲我的,他干他的,这就造成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的脱离,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去建立和完善教师实践培训制度,例如规定专业教师每2年至少有2个月时间到相关行业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挂职锻炼,对于我们建筑装饰专业,专业教师就可以利用实习实践去参与项目开发,进一步熟悉建筑装饰的全过程,搜集编写现场实践教学案例。
(2)由高职院校出面去计划实施,积极主动联系各个系部社团形成合力,外联企业领导,征得同意之后可以实现校企双方的领导相互沟通,学习,以此为平台实现更紧密的对接,而在此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台适合的合作道路,形成规范化管理,去监督考核教师去企业的实习状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教师去企业实践真实实践指标,用此指标也当做教师的职称聘任、评定、参评优秀的标准之一。
(3)因为教师的理论水平一般比较高,所以可以积极联系帮助教师参加所从事的各个行业的职业资格考核,并且尽量获得考评员、高级工或技师职业等有效地资格证书,外聘教师时还应该考虑是否有实践经验,是否具备行业先进理念。
(4)建立一个由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各个学院还要重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并让专业教师参与进来。将来在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好的教导作用。
3.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对接
(1)依托大港油田资源优势,选择有一定地区影响力、各种技术和理念比较先进、在将来的学生就业中有紧密联系的大型建筑类企业如(如大港油田普丰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设一批规模多样、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校外实习基地。
(2)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与企业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探索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与企业共同研发更具实效性的培训教材、学习包软件等,为进一步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经验。
四、结语
综上,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都强烈的呼唤尽快实现企业中文化和校园里文化的无痕衔接,而且社会进步的程度越高,高职院校社会化的程度就会越明显,这种对接的效应就能越发的显现出来。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成才,而是否成才不是尽考学校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播就可以达到的,只有借助企业的养成体系,把企业中与校园里需求紧密的实践能力有效地借助多种手段使学生掌握的更加全面,更好更快的成才。这也是将来各个高职院校和用人企业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虹.关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1):21-22.
[2]江燕於红梅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J].文教资料,2010(1)月号上旬刊):76-77.
[3]张璇.高职校园文化引进的企业文化[J].企业导报,2011(3):195-196.
[4]卢诗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引入企业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09(7):111.
[5]雷久相.推进校企文化对接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企业家天地,2007,(10).
赵婧,女,1981-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师。
【关键词】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对接
校园文化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即在学院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由全体师生在教学、培训、科研、管理生活等方面共同创造的道德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学校的根基和灵魂。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育人氛围,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作用。而学生又是未来企业的员工和管理者,所以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借鉴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使培养的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适合企业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拥有先进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企业精神、职业道德操守。从这个层面来看,高职校园文化内涵中就要求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相互对接与融合。
一、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与的内涵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也称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企业文化是企业观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形态文化的复合体。
2.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人员素质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职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的作用
1.高职院校自身内涵的本色体现
高职院校的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水平,这也是走上强校之路的途径,任何行业、任何学校没有特色将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很难历久弥新的生存下去。尤其是,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就业后企业对之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院的发展和将来后续学生的就业情况,现在学生就业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民生问题,高职院校只有走和企业合作对接之路才能为学生开辟更好的就业前景。
2.改变高职生毕业等于失业的现状
社会上流行一句话——“毕业等于失业”,高职学生本身在学历上是没有社会竞争力的,他们所具备的生存筹码就是职业二字,而怎样发挥职业的有效性,怎样做到真的职业化,那么在校期间就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积极学习实践技能,这就要靠学院营造这种养成环境。
3.合理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是通过高职生的两课教育就能科学的树立起来的,怎样把外因通过学院的努力变成内因,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改造自己的三观,这个不仅是一个学校的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学历、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好的人品一切都失去了依托,这就要求学院和企业形成合力,尤其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对接帮助学生自觉自愿的进行社会化改造。
三、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途径
——以我院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为例
1.使两者的专业知识和内涵建设对接
专业建设中专业知识和内涵扩展就是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对接的内容之一,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充分利用学院与油田的天然联系,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
2.企业和院校尽力合作完成教师队伍的有效对接
(1)要把教师到企业实践当成一项制度去不断的完善和坚持。对于专业教师来说,到企业去实习是必修的备课训练之一。尤其是高职院校,进行的是针对性很强的职业教育,把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去可以使传授的知识更加连贯,授课更接近实用化。但是还有很多老师并没有认识到这种企业锻炼实践的在重要性,认为去于不去一个样,知识传授就可以,没必要和实践接轨,我讲我的,他干他的,这就造成了专业知识和实践的脱离,所以,高职院校应该去建立和完善教师实践培训制度,例如规定专业教师每2年至少有2个月时间到相关行业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挂职锻炼,对于我们建筑装饰专业,专业教师就可以利用实习实践去参与项目开发,进一步熟悉建筑装饰的全过程,搜集编写现场实践教学案例。
(2)由高职院校出面去计划实施,积极主动联系各个系部社团形成合力,外联企业领导,征得同意之后可以实现校企双方的领导相互沟通,学习,以此为平台实现更紧密的对接,而在此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台适合的合作道路,形成规范化管理,去监督考核教师去企业的实习状况,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教师去企业实践真实实践指标,用此指标也当做教师的职称聘任、评定、参评优秀的标准之一。
(3)因为教师的理论水平一般比较高,所以可以积极联系帮助教师参加所从事的各个行业的职业资格考核,并且尽量获得考评员、高级工或技师职业等有效地资格证书,外聘教师时还应该考虑是否有实践经验,是否具备行业先进理念。
(4)建立一个由企业行业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人才资源库。各个学院还要重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并让专业教师参与进来。将来在指导学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能发挥更好的教导作用。
3.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对接
(1)依托大港油田资源优势,选择有一定地区影响力、各种技术和理念比较先进、在将来的学生就业中有紧密联系的大型建筑类企业如(如大港油田普丰房地产开发公司)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建设一批规模多样、功能完善、分布合理的校外实习基地。
(2)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与企业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探索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与企业共同研发更具实效性的培训教材、学习包软件等,为进一步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经验。
四、结语
综上,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都强烈的呼唤尽快实现企业中文化和校园里文化的无痕衔接,而且社会进步的程度越高,高职院校社会化的程度就会越明显,这种对接的效应就能越发的显现出来。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成才,而是否成才不是尽考学校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播就可以达到的,只有借助企业的养成体系,把企业中与校园里需求紧密的实践能力有效地借助多种手段使学生掌握的更加全面,更好更快的成才。这也是将来各个高职院校和用人企业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虹.关于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的融合性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1):21-22.
[2]江燕於红梅等.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异同[J].文教资料,2010(1)月号上旬刊):76-77.
[3]张璇.高职校园文化引进的企业文化[J].企业导报,2011(3):195-196.
[4]卢诗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积极引入企业文化[J].中国校外教育,2009(7):111.
[5]雷久相.推进校企文化对接培养优秀技能人才[J].企业家天地,2007,(10).
赵婧,女,1981-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