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在生活中拔节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12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这是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可见学生对写作文的害怕和厌恶。看着一脸愁苦的学生,感觉老师就像周扒皮一样,可是当批阅学生的作文时,一脸的愁苦就移接到了老师的脸上,千篇一律的内容让老师感觉就像在嚼蜡。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到这样的境地,原因何在?找来几个学生“望闻问切”追根溯源,学生回答都是如出一辙——没什么好写,原来学生是“无米下锅”。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生活,要让学生走近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素材。下面是笔者几点简单的思考。
  一、减负,还学生关注生活的时间
  桂林的山水真是美呀,乘在游艇上,我首先被桂林的山迷住了。桂林的山真是千奇百怪,有弯弯曲曲的蝙蝠山,有当年如来佛祖把齐天大圣孙悟空压在山下的五指山,还有石壁上的青苔形成的九马画山,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真是神奇奇特啊。我不仅欣赏到了桂林的山,我还欣赏到了桂林的水。桂林的水真清啊,清得一眼能看到河底了。站在甲板上。远望桂林的山水,让我想起一个词语来形容桂林的山水那真是再恰当不过了,那就是山清水秀。
  这是我一位小学二年级学生在《桂林游记》中的一段描写。我看了不禁感叹,现在的很多初中生也写不出这样的语句。这样一位二年级的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原因何在?思来想去,看见现在暑期旅游景点大部分的小学生,我明白,现在小学生的最大的优势就是有时间,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接触大自然,所以能抒发出真情实感。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作文的指导应着力于给学生深刻的感受,以获取丰富的题材。而不在于做法指导的详尽。古人说,情动而辞发’(刘勰语),意思是作文若能伴随着情感的活动,则可呼之欲出,一挥而就。”李白在荆门山送别朋友时,有感于山水,写下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王维泛舟汉江时写下了“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杜甫登上岳阳楼看到洞庭湖的山水时写下了“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些大诗人们也都是投身在山水之中后,自然之美与主体之美融合,完成了人与自然交融的美,写下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才成就了千古名句。因此毫无疑问,学生的情感就来源于对生活的亲身经历和体验。
  但我们现在的初中学生面对中考的压力。他们只能把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作业上和补课上,三点一线式的生活使他们无暇去关注身边的细节,去体验丰富多彩的生活,也就难以抒发出真情实感。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常会发现,让学生写《童年趣事》《我的童年》等回忆性的文章,总能感受到学生的童真童趣及个性化的构思和个性化的语言。而一但要求写初中的生活时,除了写作业,就是写补课,似乎摆脱不了学习这一“魔爪”。所以给学生减轻学业负担,无疑是作文教学的关键,让学生有时间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感悟生活。
  二、引导。教学生寻找生活的素材
  特级教师王栋生先生在《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中指出,“一个善于思考、发现的人,在写作上能‘一触即发’,他的笔下,永远会有新奇的体现人的智慧的事物。”他还说:“这种关注首先在于发现并丰富自己的生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善于发现其中有价值的事物”。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呼吁教育部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在现有的环境下,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i认识生活、感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把平凡生活中的感动瞬间、美好的人与事、阴暗丑陋的现象等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思维、情感来真实的表达出来。
  1.体味家庭生活的情点
  一直记得2012届一位同学在写感悟亲情的文章时,抓住了一只放在矮凳上的电话机,把它作为写作的素材,通过先描写外婆经常性的打电话关心自己生活上的一些小事与自己不耐烦的言语动作的对比,然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外婆家的电话机是放在矮凳上的,想象外婆每次打电话蹲在那里的艰辛,感悟到外婆的爱。多么真挚的情感,多么精致的细节,看惯了千篇一律的“生病时父母千辛万苦背自己上医院”、“下雨天爸妈送伞”之类的老调,突然看见这样的文章真是眼前一亮。从中可见,有时不是生活中缺少美、缺少可写的:内容,而是我们的学生没有去细心的观察,用心的感受。
  家庭生活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中的成员,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学生最为亲近的长辈,他们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倾注着各种情感,有对孩子的殷切希望、谆谆教导和无微不至的关爱,有恨铁不成钢的焦急甚至简单粗暴的教育等等,这些学生都有着切身的体会,也品尝到了酸甜苦辣,感受到亲情的力量。但因为家庭生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细水长流的,没有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很多时候都被我们的学生忽略了,所以需要我们老师去引导,使学生关注家庭生活中的细节。
  如我结合阅读教学,在讲到邹韬奋的《我的母亲》时,让学生仔细品读母亲在我被打时偷偷流泪并给我盖被的细节,让学生学习通过细节来表现母爱,然后当堂训练,让学生来讲讲自己生活中父母关爱自己的细节。学生也寻找到很多生活中的细节,如母亲每天晚上十点钟准时给我送来热腾腾的牛奶,而且怕影响我总是轻手轻脚的进来;又如每天早上起床,总能闻到香喷喷的早餐已在恭候我了;再如每天书包里的牛奶和不同的蛋糕等等。所以教师只要在平时注意引导,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明白观察的角度,学会了体味亲情。
  2.捕捉学校生活的亮点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热心参加校园、社会活动,结合语文学习;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实践收获。”遵循新课标精神,教学中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因此,作文教学应引导到展示孩子们最熟悉的生命活动的自我本色上来。学校生活无疑是学生最熟悉的生命活动。学校生活大到集体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运动会、感恩义卖等,小到一次课堂演讲的紧张、一次恶作剧的窃喜、一次初心的萌动等,还有同学的友谊、师恩的难忘、师生的个性等等,这些都是学生的写作素材。
  如何让这些素材走进学生的作文中,引导学生去捕捉学校生活中的亮点,这是语文教师应该去思考的问题。我个人觉得,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意识,结合学校活动和班内活动给学生布置相应的练笔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的素材。如凤凰中学的周老师,利用学校组织艺术团来校表演的活动,马上组织学生撰写《留住瞬间的感动》作文。其中一位学生写到:   她,以一个优雅的侧翻入场,引得全场掌声雷动。随后就是一连串精彩绝伦的表演。只见一个又一个金色的呼拉圈在她腰上、手上、膝盖上快乐地飞舞着。她不断地给自己加码,纤细的手中都已拿不住那一大摞圈了。她还在不断地加上去。台下掌声、尖叫声连绵不断,持续十分之久。突然,“唰”的一声,那些呼拉圈立即弯成一个金色的半圆,在灯光的照射下,她那灿烂的笑在呼拉圈的衬托下显得格外美。台下尖叫声一大片。台上的她就如一只在舞台上熠熠生辉的天鹅。她真的给了我感动。即使有多么的不幸,也要微笑着面对。
  笔者也曾经尝试了让学生写班内趣事的“日记长跑”,在班内准备了一本记事本,指定同学轮流写当天学生在班级内发生的趣事。学生可谓是热情高涨,每天都捕捉到了班内的有趣事,有写课间十分钟学生吃点心时不同的吃相,有写学生上台演讲的精彩表现,也有记录了学生的经典语录等等,学生们看着这些日记,会发出来自心底的笑声,不仅是引导学生学会了积累写作素材,而且也是学生一份美好的回忆。
  3.关注社会生活的热点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现在的学生不能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了,语文天然是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我们老师有责任唤醒学生的责任感,引导鼓励学生去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接受更多的信息量,积累更丰富的写作素材,让生活的源头活水汩汩不断。这样我们的学生在写作文时才不会挠头搔耳、愁眉苦脸,担心无米之炊。如抓住“雾霾”天气问题,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环境的保护,学生在文章中都细致的描写了雾霾天的样态,表达了对环境的担忧之情。
  三、设境,给学生创造丰富的生活
  江苏省特级教师蔡明曾说过:“写作的本质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它永远是一种精神体验,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的变化同步的文字化呈现。”基于此,他开创了“蔡明的黑板语文”,让学生推荐“每日赠言”、“每日一诗”,并对推荐的内容演讲,其他同学对他进行点评。这其实也是一种作文的训练形式,同时更是给学生创造了生活,丰富了学生的体验。
  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经常性的给学生创设一些特定的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丰富写作素材。如我在作文课上做的一个尝试,教学流程大致是:
  1.找朋友:请同学们在纸上用简洁的语言描写自己的特征。老师随机抽取8位同学的稿子,请他们上台。并将他们的稿子发给台下的学生,请他们猜一猜,手中的稿子描写的是谁。
  2.当一回小记者:请同学围绕找朋友的游戏进行采访。
  3.当堂练笔:请同学把刚才活动中,最有感触,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这样的设计目的就是给学生创设情境,将生活浓缩在一个“找朋友”的游戏中。学生乐于接受,也乐于参与,就给下面的原生态的课堂表现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小记者的采访活动,给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让学生了解表演者、竞猜者和观众不同的心理感受。上述两个环节,学生已经把“米”准备就绪,也就不怕去煮一煮了,学生的热情自然也就提高了。
  其实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创造生活”,我们还应在课外给孩子创造生活,如布置学生给父母过生日,带领学生走进贫困家庭,参加志愿者活动,安排特警进校园等活动,通过我们教师人为的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提高学生写作热情,有意识地使学生在比较枯燥的学校生活中增加一些生活经历和阅历,把生活返还给学生,这是我们应尽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更应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其他文献
目的:临床对照分析腹腔镜手术(LA)与开腹手术(OA)在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临床研究中我们将收治的5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掷骰子方法随机分为LA组和OA组,对照分析两
采用微米级的铁粉和铝粉,按Fe:A1原子比72:28进行配料,磨料为氧化锆(Zr02)陶瓷球,在试验中分别将球料比设为8:1,12:l以及15:1,将转速设为l000r/min,l200r/min以及1400r/min,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
期刊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好文言文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但是文言文对于初中生来讲难度较大,所以很多同学失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那么,怎样消除同学的畏难心理,提高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呢?下面笔者来谈一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提高同学们学习文言文兴趣的教学方法。  一、学习文言文旨趣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文言文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也是源远流长
培养文言意识,可提高初中生对于文言文的兴趣爱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积累然后形成文言文的语感。所谓的语感就是较为直接且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一种能力,它反映了一个人对于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体会和吸收的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开始走向成熟的阶段,也正是大量接受基础知识的时候,培养中学生的语感能力是尤为重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理念,既要按照规
以氧化石墨、五水硝酸铋等为原料,通过液相化学沉积法制备出Bi2O3/氧化石墨烯(Bi2O3/GO)复合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对产物的粒子形貌、粒径和物
目的:观察黄芪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为黄芪的临床试验提供依据。方法:昆明种小鼠70只,♀♂各半,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黄芪水煎剂饲喂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给予生
为了调节现代生活快速节奏的压力,现代人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纯净自然"的美好天地,掀起了一股复古、回归自然的浪潮,其中在房屋建筑上的体现尤为突出。
以掺杂质量数为2%的Al2O3:ZnO为靶材,用激光脉冲沉积法,通过改变氧压和衬底温度调整薄膜的性能,制备得到相对优质的ZnO:Al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霍尔效应测试仪
以乙烯为碳源,铁为催化剂,通过调节碳源气体的供给时间来控制碳纳米管阵列的生长过程,最终在负载有催化剂膜层的硅基底上生长出不同高度的碳纳米管阵列,经sEM、TEM、激光拉曼和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