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视阈下译者主体性研究——以《三国演义》英译为例

来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85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代表作品《哲学研究》中提出的“语言游戏”思想,翻译也是一种“语言游戏”。译者的主体性在“语言游戏”中起着重要作用,影响翻译的整个过程。本文选取《三国演义》罗慕士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分析在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视阈下译者主体性的体现,旨在使读者进一步了解译者主体性在翻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为类似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为中国典籍更好地“走出去”提供方法论指导。
其他文献
最近,“高光”一词在网络社交和社会生活领域流行开来,其组合形式“高光时刻”“高光人生”已经成为流行语。“高光”一词早在三国时期就有使用,如曹丕在《于谯作》中写道:“清夜延贵客,明烛发高光。”这里“高光”的含义是:极为明亮的光(见《汉语大词典》)。可见,“高光”既不是外来词,也不是新词,而是古代汉语的自源词。在美术学领域,高光也被称为高色阶,其语义特征表现为[ 亮度]。   由于该词的使用领域窄、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