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奉作为学校文化内化途径的探讨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x58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学理论是研究学校文化的重要手段。学校文化价值观的内化途径是学校文化研究的重要方向。只有真正弄清学校文化的内化途径,才能真正把学校文化做到实处。
  关键词:信奉;学校文化;内化途径
  作者简介:陈龙(1988-),男,湖北武汉人,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西?南昌?330013)陈镜莹(1978-),女,湖北武汉人,武汉市第四十五中学,中学一级。(湖北?武汉?43006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3-0145-02
  新时期,学校文化的研究进入一个高潮期。学校文化在培养学生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文化的重要手段。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何内化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观?是怎样的内化途径能让学校文化价值观深入到每个师生的心里?根据学校文化的内化途径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设学校文化的建议。
  一、心理学理论中信奉的概念
  心理学中的信奉是人们对规范的伦理学价值的确实性认识与体验,是系统化、概括化的道德认识与稳定、持久的情感体验结晶。信奉中的自我满足感是人们自愿追求规范的价值信念。美国心理学家凯尔曼与安德森称之为“内化”。凯尔曼认为,内化可以被说成是个体因诱发行为的内容,得到内部奖励而接受其影响时发生,而这种内容由观念和行动所构成。个体采取这种诱发行为,是因为同他自身认同的价值体系一致。由于个体相信这种行为价值,从而产生满意感。安德森认为,内化是将规则和信念内化。这是个体对社会影响最持久、最根深蒂固的反应。这种信念内化的动机是个体想使自己正确而不犯错误的愿望。因而,对这种信念的奖励也是内在的。如果我们觉得施加影响的那个人是可信赖的,而且他有很好的判断能力,那我们就会接受他所提倡的信念,并把这些信念纳入自己的准则体系中。一旦成了我们自己体系的一部分,它就可以和发源者无关而成为自己的准则。
  二、信奉学习的途径
  信奉行为由价值信念所引起。信念学习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确立起规范的价值信念,从而才能使学生对规范的遵从达到信奉水平。所以,学校文化的内化途径也就是这样。首先需要对信奉学校文化后果的认识,然后消除学校师生的意义障碍,最后利用集体主义价值观去长期的规范全体师生。这样的内化途径才是学校文化能够长期影响全体师生的原因。
  1.对信奉学校文化后果的认识
  对信奉学校文化后果的认识是获得价值认识的感性基础。只有让学生了解信奉学校文化后果,如“开展学雷锋活动”通过帮助其他同学看到帮人克服困难的情境,才能认识到帮助同学是一种高尚行为。只有让学生了解学校文化核心价值的后果,通过实践看到核心价值的正确,才能认识到学校文化的重要。
  2.消除意义障碍确立正确的学校文化价值观
  意义障碍是学生对规范价值做出错误认识的思想。这样的思想障碍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种对立的思想影响造成,有的是由认识的局限性造成。在信奉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意义障碍都要晓之以理,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学校文化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亚文化,它关系到全校所有师生。但是,文化的认同并不是人生来就有的,需要长时间在社会生活中形成。学校文化是在学校的范围内,通过晓之以理,进行劝说和影响,让学校人形成共同价值观。这样的方式就是消除意义障碍,确立正确的学校文化价值观。
  3.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掌握
  由于个人离不开社会,因而社会利益高于一切。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坚持社会、集体的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必须从集体利益出发来判断个人的社会行为价值。从社会利益出发来判断个人行为的是非与善恶。学校文化是全体学校人的共同利益,全体师生都应当坚持学校的文化。当学校大多数人认同了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后,他们会影响其他少部分人。最终形成整体一致的价值观。这样的文化是稳定而长期的,它是内化后的结晶。所以,每一个学校人都会在自己的行为举止中体现学校文化,而学校的整体建设也会根据学校文化来设计。在每次新同学、新老师来到这个学校的时候,他们都会感受到这样的学校文化。这里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会改造他们,让他们成为这里的一份子。
  三、根据学校文化信奉的内化途径提出学校文化建设的合理建议
  学校文化是应当内化到全体师生的心理。规范全体师生的行为,让每个学校人都成为学校文化的一部分。根据学校文化的内化途径—信奉,可以明了价值观念的信奉,首先要确定观念,然后宣传观念消除意义障碍,最后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样才能成为稳定的、系统的学校文化。
  1.确定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确定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文化最为中心的环节。价值观是指引学校如何办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具体起来就是办学理念和校训。一个学校的校训可以反应出这所学校的办学理念。而办学理念是按照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制定的。我国的很多高校的校训主要是口号为主,与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不相配。所以,我国的很多高校的学校文化也没有很好的建立。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的校训是“培养技术的双手和思想的公民”。这直接反映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文化的价值观。全校按照这样的校训来培养学生最终让学校成为世界顶尖大学。
  2.学校文化的宣传
  学校文化的宣传有很多方式,我国学校文化的宣传主要有学校文化宣传周、标语、校训、校歌、学校文化活动以及学校文化仪式。这些活动都有宣传学校文化的功能,让学校文化价值观得到认识和认同。但是,按照心理学的信奉角度,消除意义障碍这一环并没有有效消除,或者说没有很快的消除。全校师生需要很长的时间来体会和构建共同价值观。并且这样的价值观不稳定、不系统,而且不可控。所以,有条件的学校增开一些学校文化课程或者讲学,利用图书馆、学校历史博物馆、学校历史人物馆的展览,有计划、有目的的把学校文化的共同价值观传授给学生,特别是刚进入学校的新生、新老师。让他们更快的融入学校的共同文化中。这样的方式结合学校的文化活动等就可以系统的把学校文化内化到全校师生的心中。如上海市北郊学校开展“提倡阅读、鼓励表达、自主学习、强调合作、引导幸福”的专项学校文化活动,以此来内化学校文化价值观。
  3.集体主义价值观
  学校是一个社会集体,每一个学生、老师都是这所学校集体的一部分。他们受整个集体的影响,也影响着集体。集体主义价值观可以让集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感受到集体的力量。集体也就成为一所文化的学堂。有什么样的学校集体价值观,就会熏陶出什么价值观的个体。所以,学校在确立学校文化的价值观时要和学校集体主义价值观保持一致。如果原价值观是不正确的价值观,如学校风气不正、学风懒散,那么就必须重建学校文化。这里就需要学校制度文化的约束。从校长到教师再到学生重建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管理系统中,教师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考评系统都要围绕正确的学校文化价值观来建构,从新树立正确的学校集体价值观。如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颁布《市三教师形象标准》和《市三教师手册》,利用规范和制度来凝聚人心。这样学校集体才能真正成为一所无形的文化学校,而学校文化也才能真正深入到每一个学校人的心中。
  参考文献:
  [1]RMIT Handbook.Welcome to RMIT [M].RMIT:RMIT press,2009.
  [2]Kelman,H.C. & Hamilton,V.L. Crimes of obedience[M].New Have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9.
  [3]冯忠良,伍新春.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美]安德森.认知心理学[M].杨清,张述祖,等,译.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5]赵中建.学校文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刘丽娜)
其他文献
在2018年10月23日举行的CERNET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建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题为《推动IPv6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攻克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
期刊
人工智能的定义rn人工智能最简练最直接的定义就是研究和设计智能体的技术,人工智能的设计既要重视理论也要重视实践.智能体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物理空间的感知,包括视觉、听
期刊
得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缩写为TAMU)是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城(College Station)的公立赠地大学,在校生人数大约为6.9万人,每年科研经费超过9亿美元.TAMU
期刊
摘要:在高学费及高校扩招的形势下,贫困大学生的比例越来越大。在一系列助学体系的帮助下,“上得起学”只是贫困大学生迈出人生课程的第一步,而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解决就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对于他们今后的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贫困生;就业;高校  作者简介:谭海波(1983-),男,江苏江阴人,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助教;翟纯纯(1981-),男,江苏泰州人,江苏科
摘要:随着高校的扩招,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强学风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从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角度,阐述了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及方法。  关键词:学风建设;大学生;就业能力  作者简介:李清玉(1963-),女,云南昆明人,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教授;王艺蒙(1988-),女,云南昆明人,西南林业大学理学院,助教。(云南?昆明?650224)  基金项目:
据TOP500网站近日报道指出,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在7月23至25日举行的首次电子复兴计划(Electronics Resurgence Initiative,ERI)峰会中向外界介绍了三维单芯片系
期刊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立足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新形势,深入领会把握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实质,系统阐述了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探讨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策略,旨在以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为推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大发展提供一种理论参照和实践模式。  关键词:学习贯彻;六中全会;校园文化  作者简介
摘要:通过对和谐社会和和谐校园概念的解析,结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的阐释,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建设和谐校园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和谐校园建设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和谐校园;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韩璐(1983-),女,吉林白城人,天津城市职业学院,讲师。(天津?30025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世界经济及国内经济形势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并由短缺经济变为过剩经济,且经济发展和改革又面临一些比较复杂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摘要:高校是培养国家未来党政干部的主要基地,对大学生进行廉政教育十分重要。校园文化在高校教育中所起的“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作用,使高校不得不高度重视校园廉政文化建设。文章阐述了构建高校校园廉政文化的基本要求、大学校园廉政文化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教育;大学生;校园廉政文化  作者简介:龙丽(1982-),女,苗族,贵州铜仁人,铜仁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王拱彪(1981-),男,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