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对中老年人健康的长期影响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3357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健康中老年人是家庭、社区及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有效识别环境因素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准确量化其长期效应,将为优化污染治理水平、促进健康老龄化、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提供全新证据和政策启示。本文将2003—2017年的空气污染地市级数据与2013—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个人数据相匹配,融合机器学习方法,利用风向变化构造工具变量,识别PM2.5污染物在1~10年内的平均浓度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1)空气污染对我国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存在不容忽视的长期负面影响,10年年均PM2.5浓度每增加1μg/m~3,患慢性疾病的数量将增加19%,同时随着污染程度的加重,其健康负面效应呈非线性增加趋势;(2)空气污染对女性、55—65岁年龄段、北方居民、教育及消费水平较低的群体会产生更大的长期影响;(3)个体对空气污染的回避行为使得基本线性回归结果存在偏差,且长期空气污染暴露对中老年人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比短期的更大。本文为空气污染的长期健康影响提供了全新实证依据,对进一步优化污染治理水平、从环境治理角度提高中老年人力资本水平有一定政策启示作用。
其他文献
<正>江苏省江阴市北大街小学是无锡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学校致力于“新市民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积极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成了“六化”工作特色。第一,心理培训系列化。学校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培训,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夯实专业能力;班主任定期为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家校共育,呵护学生心灵。第二,心理评估普及化。从一年级开始,通过心理评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为每一位学生
期刊
文章以杭州孔庙碑林的保护与传承为研究重点,以"商业化推广,保护性发展"为践行宗旨,采用文献调查、实地考察、访问调查、比较分析等方法,针对当前杭州孔庙碑林在保护、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结合国家政策与文创市场当下形势,对其进行商业化推广分析,并由此实现保护性发展的目的。
应用文的实用性强,作用价值发挥范围广,渗透于社会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缺乏良好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应用文写作不规范,出现形式或内容上的错误,就可能在实际运用中导致误解,甚至带来风险,如合同签订中的错误问题,就可能给相关利益主体带来重大损失。因此,在新时期,着力提升人才及后备人才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以此为出发点,本文将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提升路径进行探讨。
<正>清代关于祭孔释奠体系成熟完善,所留文献和实物较前代多样,现在学界已有不少对其研究的成果。杨荫浏先生于1958年撰写《孔庙丁祭音乐的初步研究》一文,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后对祭孔礼乐研究之发端,经20世纪80年代,开启了清代祭孔研究的新思路,至今已呈现了多维度的视角和丰富的研究方式。视角一,以音乐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中国古代乐器、古代乐谱、舞蹈动作的解读,分析其含义及价值;
期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学素养成为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养,如何培养和提升科学素养也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科学课程则是培养和提升人们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作为科学课程组成部分的小学科学更是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虽然小学科学课程受到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但是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探究实践环节薄弱、教学资源单一等问题,学生学习仍然停留在简单的概念记忆。在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合作学习和沟通表达能力的实现等深度学
杭州曾经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的校训是:“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它就是于1932年6月1日在笕桥成立,培养了我国第一代飞行员的中央航空学校。面对日本侵略者的野蛮入侵,中央航空学校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勇敢地抗击敌人,他们中的许多优秀分子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正是笕桥中央航空学校对学员们在飞行技术上的精心培育和在爱国热情上的全心勉力,也才有了他们在抗日战争中的辉煌战绩。
期刊
利用Dirac δ函数构建了无阻尼琴弦在周期性点驱动力作用下的受迫振动方程,给定边界条件并对其进行求解.导出了该模型解的具体形式,并分析了外加驱动力的频率对体系振幅的影响.发现了共振、反共振以及伪共振现象,确定了3种现象发生的条件.并设计实验对共振与伪共振现象的发生条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合.
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和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使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剧,“六稳”“六保”工作面临严峻挑战。财经类高校应客观分析内外部就业困境,充分结合行业优势、专业特色、学生特点,构建数据准确、个性订制、全员参与的就业精准帮扶体系,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电子音乐作为20世纪新兴的音乐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放弃了传统音乐的乐音体系。对于电子音乐的审美体验将会是怎样的?我们如何评判电子音乐创作的水平高低?本文试图从美学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