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智慧博物馆融合了信息和数字化等技术,指引了博物馆未来的发展方向。智慧博物馆的应用使得博物馆从“物”、“人”的单一式二元关系转化成了“物”、“人”、“数据”的多元动态传播关系。智慧博物馆平台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使博物馆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节省运行成本,还可以分析观众参观数据、提高参观体验,同时观众在移动终端上分享自己的优秀参观体验又能吸引更多的潜在观众。本文主要以移动互联网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和影响。
关键词:博物馆;移动互联网;建设活动
中图分类号:G2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4-0307-02
引 言
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公共设施,其主要作用是征集和保护文物、教育传播和文化研究,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来集成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近年来在习总书记的重视下,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利于博物馆发展的政策,我国的文博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从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再到智慧博物馆的转变,为传统博物馆行业注入了新的机遇,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下,一种以“物、人、数据”动态多元传播为核心的智慧博物馆概念正成为博物馆界的热点。2015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互联网+”计划,“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如一阵旋风席卷各个行业,博物馆界兴起的“移动互联网+智慧博物馆”、“互联网+文创产品”等等概念也随之实现。
1 对智慧博物馆的分析
IBM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2008年,将云计算、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框架,实现了物与物的关联,打造了智慧地球。在2014年,IBM公司又与卢浮宫博物馆合作,建立了全球第一个智慧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运用IBM公司提供的各项技术、数据,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让观众更便捷、清晰的了解博物馆的展品。以此为起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所谓智慧博物馆,指的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对博物馆的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从而改善博物馆的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优化教育活动、展陈质量,辅助受众研究。
2 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主要表现
2.1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移动终端,融合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以无线通信的方式获得业务和服务的新型概念。移动互联网包括终端、应用和软件三部分。终端主要有收集、电脑、电子书等;应用主要有娱乐类、视频类、新闻类等多种软件。软件主要包括了数据库、操作系统以及手机或电脑上的各种软件。特别是现如今的4G网络给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活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移动电话上网,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全民时代。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随地、开放分享的特点,给用户带来了便利。移动互联网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商业界发展的焦点,也是文化界发展的新途径。
2.2 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智慧博物馆的建设要结合博物馆的实际选择适合博物馆发展的技术,不能一味追求新科技。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与智慧博物馆的服务理念很多地方都有重合。①建设智慧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各个社会阶层、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能收获知识。对于移动互联网,其具有差异化的特征,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设计不同的渠道,让民众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渠道,来了解博物馆;②移动互联网的定制化有“私人订制”的理念,公众可以通过收集app或者网页来浏览自己需要的内容,并且进行留言,不仅可以和博物馆进行双向互动,还可以达到帮助博物馆宣传的效果;③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博物馆现在也推出一些虚拟应用,终端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利用手机或者电脑浏览博物馆;④移动互联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计划,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互联,吸引众多企业进行投资与合作。目前我国4G网络覆盖率全球第一,有超过8000万人使用4G网络,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离不开移动网络。“移动互联网+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能够使智慧博物馆平台被更多观众通过更广泛的方式接触到,使智慧博物馆平台不断提高“智商”使管理者与观众互惠。
3 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博物馆中应用的手段与方法
3.1 身份识别与定位的实现
移动互联网与智慧博物馆的集合,需要借助移动通信设备,识别游客身份。智慧博物馆可以通过对游客身份进行识别来降低安保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在出现可疑人员时,及时定位,对可疑人员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博物馆的安全。此外,智慧博物馆也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上传博物馆数据。游客可以根据手机app或者网页来获得博物馆文物的相关信息,甚至利用定位功能,自己規划参观路线。最后,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智慧博物馆手机终端更加便捷的和馆内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联系,使用智慧办公软件提高办公效率,并且出现突发情况时,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定位和反应,提高了博物馆处理事情的效率,保证了博物馆的安全。
3.2 移动网络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
现今,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将智慧博物馆数字化,以数字摄像采集、三维模型的方法形成了数字信息平台,再通过移动互联网传送至用户个人终端,把展品展线、社教活动、甚至文物库房都3D立体呈现在观众眼前。结合视频照片等更全面的在移动终端上宣传博物馆,真正做到让博物馆走上网络平台、手机平台,走入市民家中。智慧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对外宣传方面不仅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还可以用网上虚拟的信息吸引更多的观众走入博物馆。
3.3 构建起双向互动的智慧博物馆运行模式
智慧博物馆移动平台可以形成一种双向沟通模式,取代了传统博物馆的“人”、“物”两种元素的简单关系,在构建的智慧博物馆移动平台上,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对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浏览、下载,之后观众可以通过用户页面上博物馆提供的展览信息和服务,自己规划游览路线,并且可以通过手机了解相关展品和文物背景知识等,博物馆也可以在平台上针对重点展示的文物增设趣味故事,互动游戏等等环节,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此外,智慧博物馆移动平台可以增设线上调查问卷,观众也更乐于在自己的移动终端上填写问卷,更能够反应观众直观真实的感受。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可以借助于智慧博物馆移动平台大数据,如不同观众的停留时间、参观路线、参观频率等信息,全面分析参观者的偏好,从而制定出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的参观路线和社教活动等项目。 4 以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4.1 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虽然移动互联网给传统博物馆注入了活力,提供了便利,但对于移动互联网这种技术的应用应该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新兴技术手段都是辅助性的,追求新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潜在观众走进博物馆,是为了提升观众的实地参观体验。博物馆是一个还原历史、进行教育,学习研究的场所,将移动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博物馆中,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多重功能,让民众更深刻的感受博物馆,因此要合理、务实的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4.2 确保智慧博物馆的数据安全、有序开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使用智慧博物馆移动终端的时产生的个人信息是否安全势必会成为广大用户受邀考虑的首要问题,所以确保观众的个人信息安全也是博物馆保障的重中之重。其次,博物馆在使用智慧博物馆后台大数据进行受众研究时所产生的涉及到观众隐私权的问题也需要相关的规范。最后,博物馆自身数据开放需要在国家信息和文物部门的监管下有选择性的开放。
4.3 尽快出台智慧博物馆的标准和评估体系
当前我国政府缺乏对智慧博物馆管理标准体系的规范。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组织专家,制定智慧博物馆的相关政策和评估体系,帮助和规范各省市的智慧博物馆发展。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的运行评估体系以及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都在积极完善中,智慧博物馆评估体系可借鉴两项评估系统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多方征求意见尽早实施。
4.4 急需國家的政策扶持
移动智慧博物馆的推进仅依靠博物馆是远远不够的,现有的开发公司如中国知网等,相关产品的售价动辄上百万元,只有极少数国家级博物馆才能负担。虽然产品非常有利于博物馆的发展,但是像信阳博物馆这类地市级博物馆的经费无法承担,所以对公益性单位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还需国家提供必要的政策倾斜和支持,降低移动互联应用的开发门槛,并且提供经费补助。
参考文献
[1]孙其媛.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6(06):89~91.
[2]宋新潮.关于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5(02):12~15.
[3]官建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4]张 预,王 超.智慧博物馆,我的博物馆——基于移动应用的博物馆观众体验系统[J].中国博物馆,2012(01).
收稿日期:2018-4-15
作者简介:齐 萌(1991-),女,助理馆员,硕士,从事博物馆学术研究、绩效考评、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
关键词:博物馆;移动互联网;建设活动
中图分类号:G2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4-0307-02
引 言
博物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公共设施,其主要作用是征集和保护文物、教育传播和文化研究,通过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来集成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近年来在习总书记的重视下,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利于博物馆发展的政策,我国的文博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从实体博物馆、数字博物馆再到智慧博物馆的转变,为传统博物馆行业注入了新的机遇,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带动下,一种以“物、人、数据”动态多元传播为核心的智慧博物馆概念正成为博物馆界的热点。2015年国家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互联网+”计划,“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如一阵旋风席卷各个行业,博物馆界兴起的“移动互联网+智慧博物馆”、“互联网+文创产品”等等概念也随之实现。
1 对智慧博物馆的分析
IBM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2008年,将云计算、大数据,和信息技术作为主要框架,实现了物与物的关联,打造了智慧地球。在2014年,IBM公司又与卢浮宫博物馆合作,建立了全球第一个智慧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运用IBM公司提供的各项技术、数据,优化管理流程、提高服务质量,让观众更便捷、清晰的了解博物馆的展品。以此为起点,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了智慧博物馆的建设。所谓智慧博物馆,指的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对博物馆的各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从而改善博物馆的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降低营运成本,优化教育活动、展陈质量,辅助受众研究。
2 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主要表现
2.1 什么是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是指通过移动终端,融合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技术,以无线通信的方式获得业务和服务的新型概念。移动互联网包括终端、应用和软件三部分。终端主要有收集、电脑、电子书等;应用主要有娱乐类、视频类、新闻类等多种软件。软件主要包括了数据库、操作系统以及手机或电脑上的各种软件。特别是现如今的4G网络给移动互联网带来了活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移动电话上网,我国的移动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全民时代。移动互联网具有随时随地、开放分享的特点,给用户带来了便利。移动互联网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商业界发展的焦点,也是文化界发展的新途径。
2.2 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意义
智慧博物馆的建设要结合博物馆的实际选择适合博物馆发展的技术,不能一味追求新科技。移动互联网的优势与智慧博物馆的服务理念很多地方都有重合。①建设智慧博物馆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让各个社会阶层、各个年龄层次的人都能收获知识。对于移动互联网,其具有差异化的特征,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设计不同的渠道,让民众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渠道,来了解博物馆;②移动互联网的定制化有“私人订制”的理念,公众可以通过收集app或者网页来浏览自己需要的内容,并且进行留言,不仅可以和博物馆进行双向互动,还可以达到帮助博物馆宣传的效果;③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博物馆现在也推出一些虚拟应用,终端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利用手机或者电脑浏览博物馆;④移动互联网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互联网+”计划,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互联,吸引众多企业进行投资与合作。目前我国4G网络覆盖率全球第一,有超过8000万人使用4G网络,人们的生活、工作、娱乐离不开移动网络。“移动互联网+智慧博物馆”的发展能够使智慧博物馆平台被更多观众通过更广泛的方式接触到,使智慧博物馆平台不断提高“智商”使管理者与观众互惠。
3 移动互联网在智慧博物馆中应用的手段与方法
3.1 身份识别与定位的实现
移动互联网与智慧博物馆的集合,需要借助移动通信设备,识别游客身份。智慧博物馆可以通过对游客身份进行识别来降低安保人员的工作量,并且在出现可疑人员时,及时定位,对可疑人员进行控制,从而保证博物馆的安全。此外,智慧博物馆也可以利用移动互联网上传博物馆数据。游客可以根据手机app或者网页来获得博物馆文物的相关信息,甚至利用定位功能,自己規划参观路线。最后,博物馆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智慧博物馆手机终端更加便捷的和馆内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联系,使用智慧办公软件提高办公效率,并且出现突发情况时,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对突发情况进行及时定位和反应,提高了博物馆处理事情的效率,保证了博物馆的安全。
3.2 移动网络技术在智慧博物馆中的应用
现今,技术上已经可以实现将智慧博物馆数字化,以数字摄像采集、三维模型的方法形成了数字信息平台,再通过移动互联网传送至用户个人终端,把展品展线、社教活动、甚至文物库房都3D立体呈现在观众眼前。结合视频照片等更全面的在移动终端上宣传博物馆,真正做到让博物馆走上网络平台、手机平台,走入市民家中。智慧博物馆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对外宣传方面不仅提高了博物馆的知名度,还可以用网上虚拟的信息吸引更多的观众走入博物馆。
3.3 构建起双向互动的智慧博物馆运行模式
智慧博物馆移动平台可以形成一种双向沟通模式,取代了传统博物馆的“人”、“物”两种元素的简单关系,在构建的智慧博物馆移动平台上,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对平台上的数据进行浏览、下载,之后观众可以通过用户页面上博物馆提供的展览信息和服务,自己规划游览路线,并且可以通过手机了解相关展品和文物背景知识等,博物馆也可以在平台上针对重点展示的文物增设趣味故事,互动游戏等等环节,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此外,智慧博物馆移动平台可以增设线上调查问卷,观众也更乐于在自己的移动终端上填写问卷,更能够反应观众直观真实的感受。除此之外博物馆还可以借助于智慧博物馆移动平台大数据,如不同观众的停留时间、参观路线、参观频率等信息,全面分析参观者的偏好,从而制定出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的参观路线和社教活动等项目。 4 以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几点建议
4.1 合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虽然移动互联网给传统博物馆注入了活力,提供了便利,但对于移动互联网这种技术的应用应该到什么程度,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新兴技术手段都是辅助性的,追求新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潜在观众走进博物馆,是为了提升观众的实地参观体验。博物馆是一个还原历史、进行教育,学习研究的场所,将移动互联网技术运用到博物馆中,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博物馆的多重功能,让民众更深刻的感受博物馆,因此要合理、务实的运用移动互联网技术。
4.2 确保智慧博物馆的数据安全、有序开放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使用智慧博物馆移动终端的时产生的个人信息是否安全势必会成为广大用户受邀考虑的首要问题,所以确保观众的个人信息安全也是博物馆保障的重中之重。其次,博物馆在使用智慧博物馆后台大数据进行受众研究时所产生的涉及到观众隐私权的问题也需要相关的规范。最后,博物馆自身数据开放需要在国家信息和文物部门的监管下有选择性的开放。
4.3 尽快出台智慧博物馆的标准和评估体系
当前我国政府缺乏对智慧博物馆管理标准体系的规范。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组织专家,制定智慧博物馆的相关政策和评估体系,帮助和规范各省市的智慧博物馆发展。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的运行评估体系以及博物馆免费开放绩效考评都在积极完善中,智慧博物馆评估体系可借鉴两项评估系统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多方征求意见尽早实施。
4.4 急需國家的政策扶持
移动智慧博物馆的推进仅依靠博物馆是远远不够的,现有的开发公司如中国知网等,相关产品的售价动辄上百万元,只有极少数国家级博物馆才能负担。虽然产品非常有利于博物馆的发展,但是像信阳博物馆这类地市级博物馆的经费无法承担,所以对公益性单位使用移动互联网技术还需国家提供必要的政策倾斜和支持,降低移动互联应用的开发门槛,并且提供经费补助。
参考文献
[1]孙其媛.移动互联网推动智慧博物馆建设的分析[J].中国传媒科技,2016(06):89~91.
[2]宋新潮.关于智慧博物馆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2015(02):12~15.
[3]官建文.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4]张 预,王 超.智慧博物馆,我的博物馆——基于移动应用的博物馆观众体验系统[J].中国博物馆,2012(01).
收稿日期:2018-4-15
作者简介:齐 萌(1991-),女,助理馆员,硕士,从事博物馆学术研究、绩效考评、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