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lim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些奇怪,在局机关工作时,也曾来过这里,那时怎么没发现教室的破旧、师生的无精打采?也许是因为一切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了吧。我也情不自禁地一声叹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农村小学咋还这么难?
  从教育局走出来,情不自禁地又回头看了看高耸的局机关大楼。虽然有些留恋,有些不舍,但心中还是对即将要去任职的小学中心校充满了憧憬。大许镇,铜山县边远乡镇,都说那里交通不便,那里消息闭塞,那里落后寂寞,我,一个新上任的校长,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怀揣着成就乡村教育的梦想,踏上了回乡的路。这条路,寄托着我的思念,放飞着我的青春,承载着我的理念!汽车行驶在去大许的路上,我的思绪随着颠簸的路起起伏伏。也许,此生最值得我庆幸的就是“贫困”让自己当上教师,让我走过了从乡村到城镇,又回到乡村的路,经历了从教师到校长到教研员,又从教研员到校长到教师的转变,终于明白我是农民的儿子,闻惯了泥土的芳香,我的根也深深地扎在这黄土地。我想,我的生命应该属于乡村小学。
  终于来到了位于铜山偏远乡村的大许小学。这是一所古老的小学,它最早是一所教会小学,旁边教堂里古老的钟声见证了学校悠久的历史。仿佛披戴着清末风尘、兼程百年一路蹒跚走来。今天仍是充满沧桑。放眼望去,“景色”一览无余:坑坑洼洼的校园小道,校墙上模糊不清的标语。一幢教学楼夹杂在两排低矮的瓦房中间,显得异常突兀,操场呈摇把状,泥泞不堪。
  校长室,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简洁小屋,一张陈旧的办公桌,一个过了时、有些发霉的沙发。隔壁教师办公室里老师们正在伏案办公,办公桌上铺着麻皮纸,墙壁斑斑驳驳,不时有灰尘从房顶飘落。老师们见了我立即起身问好,一一与我握手,淳朴的笑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拘束。
  走出办公室,从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凛冽的风中,教室窗户上糊着的塑料布,瑟瑟地作响。曾经有记者冬天的时候拍摄这里的孩子在教室里写字的情景,只只小手像破裂的红薯。
  孩子们坐在破旧的课桌前,睁大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看着他们的老师。他们的老师,朴实的乡村老师,也正慈爱地望着他的学生。看惯了高楼,看惯了明亮的教室,再看这些乡下孩子,我心里酸酸的。我能为这些穷孩子做些什么呢?放学了,孩子们好奇地望着我。脏兮兮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孩子们走了,没有歌声、笑声,只有吵闹声,不合脚的鞋子发出的“嗒嗒”声……老师们陆续走出来了,默默无语中偶尔传出一声叹息……
  我有些奇怪,在局机关工作时,也曾来过这里,那时怎么没发现教室的破旧、师生的无精打采?也许是因为一切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了吧。我也情不自禁地一声叹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农村小学咋还这么难?“我们的国家太大,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我想,温总理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和我当时的心情一样的难过。
  到大许的第一夜,我失眠了。一个人,一包烟,披着黄大衣来回徘徊在冷清的校园里……
  不穿西装打领带不准参加会议
  人活着不能没有希望,办教育不能没有追求,愈是条件差、环境艰苦,愈是要志存高远。
  我烧起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不穿西装打领带。不把皮鞋擦得锃亮就不准参加会议”。校长们接到通知。迷惑了——这是要开校长会吗?还有这样的要求?太隆重了吧?是不是下周一有人来参观,想做点表面文章?
  开会时间到了,校长们一个个西装革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忍不住笑起来:小小一个中心小学校长会,搞得像相亲似的。我也笑着说: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就是“校长穿着和学校管理”,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随便谈谈。
  校长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
  我说:“我只想让你们知道,当你以这样的穿着出现在校园,你应该做些什么?它未必能成为促使你成功的催化剂,但我希望至少可以为你提神醒脑。我们经常说,学校想发展。观念要转变。敢想敢做,敢为人先,这是发展村小教育最需要的特质。我们就从改变自己的打扮开始,做铜山县小学最牛的校长团队!”
  又到了一月一次的校长例会时间,这次例会和平时一样也是“正装”出席,但接下来的议题却又让他们“跌破了眼镜”——将教师们组织起来,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学跳舞!话题一出,即引起哄堂大笑:“这农村老师还跳芭蕾舞?那老母猪还不变成小天鹅了!”我却郑重地说:“我们整天羡慕人家城里人漂亮,活得滋润。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做个‘乡下的城里人’呢?”
  要求“校长一律穿西服打领带出席会议”,让老师“化点淡妆、练点形体、露点微笑”,这些当时被笑谈为花招的要求,在城市至少不会招致反对,但在一个终日面朝黄土的环境里就变得不可思议。其实这仅仅是一种形式,用这种形式让教师找到自我、找到自信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让教师精神起来,与闭塞无关。
  把椅子围成圆圈就是沙龙
  你认为,农村小学能把课开全了,每天按课表上课就不错了,是吗?但我不甘心,村小的确是一穷二土,也许城乡差别是我们很难迈过去的坎,但不能改变差别,我们可以改变心态。物质上贫困,我们就做精神上的富翁。
  任职小学中心校校长以来,我最惬意的一件事,就是和师生一起读书。一天天读去,一月月读去,一年年读去。读得人心一片滋润,读得学校一片温馨。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个教师读书沙龙是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开始的。没有沙发、没有茶几,十几把木椅围成一个圆圈。就是沙龙了。尽管都写了发言稿,老师们还是扭捏着,你推我让,都不愿意打头炮。眼看着有些冷场,我只得点名:“程淑伟老师,你看书最多,先来说说吧。”没有丝毫犹豫,我话音一落,程老师就开了场。后来我想,多少年以来。普通老师是很少在全体教师会上讲话的,羞怯是自然的,他需要别人给一个台阶,一个满是信任、鼓励的台阶。
  大许镇小学中心校首届“校长论坛”是在一个教室里举行的。会场上没有靠背椅,没有沙发,没有麦克风,没有茶水,两张课桌并在一起放在前面算是主席台,论坛主题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出席会议的镇党委副书记和校长就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这是一个简陋的“论坛”,简陋得舍弃了一切形式、只剩下内容、只剩下思想的论坛。我坐在那里看着校长们激动得发红的脸颊,听着因激动而发颤的声音,突然领悟:论坛本来就是为了接受新思想、产生新思想的,其他都是多余的。
  在边远贫穷的乡村,我用“论坛”、用“沙龙”经营着老师的精神家园,这里没有萎靡不振,没有懒惰消极,有的是同道友谊。有的是激情梦想。同时,也有一种令人惶恐的压力。不读书、不思考,就没有交谈的资料。
  把教师变成最有思想的人,与简陋无关。
  创办省实验小学,在大许?
  让老师校长都精神起来的同时,我也琢磨着改善办学条件。
  什么,创办省实验小学,在大许?我们没听错吧?看着一脸吃惊的老师,我说,说起来是天方夜谭,干起来就是现实,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凭着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两大建设新中国的法宝。“好高骛远”地想,脚踏实地地干,我不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从宣布创建省实小的这天起,大许的老师们似乎都有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我呢,比他们多了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感。
  省级实验小学必须要有一流的硬件设备,就学校现在的条件,合格都够不上,还验“实小”?盖教学楼,资金从哪来?西服,老师都能穿得起;跳舞,不要花钱;读书。花钱寥寥。新楼可不是几个小钱就能建的。老师们替我发愁啊!
  建楼的资金从哪儿来?需要什么手续?我也不知道。我在校园里深思、迷茫。
  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又一次吸引了我,不知不觉来到了教室窗前,咦,教室的后排怎会有两个孩子只有凳子没有桌子,把书架在腿上?班主任说:“学生太多,放桌子他们就没地方坐了。”我突然来了灵感,借来照相机。“啪啪”拍下了教室里放不下一张课桌的照片。随后匆匆给省、市、县领导写了一封信,连同照片一起寄了过去。
  信寄出了,我的心也跟着寄出去了。不多日,期待的回信来了,政府不但批准了我们的建楼计划。还拨款50万作为启动资金。天上真的掉馅饼了。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好办了。接下来社会募捐、教师集资、企业化缘。全体村民认一点,私营企业出一点。知名人士捐一点,还真把教学楼给凑成了。
  事业是可以规划的,并且是可以按照规划的轨迹发展的,只要你敢想,你就一定能行。
  学校旧貌换新颜,与贫穷无关。
  
  6元早点换机房
  
  楼有了,还缺电脑。俗话说,“穷折腾”,当时的我还真是穷折腾。向老师借电脑,说服村支书赊电脑。动员要结婚的女老师买电脑当嫁妆,但毕竟是杯水车薪啊。七拼八凑也只有八台电脑。
  有人给我出主意说,县工会是个“富衙门”,从它身上捞个万儿八千的应该不成问题。我立马“折腾”起来。得知县工会主席经常在一个包子铺吃早点,我决定去碰碰运气。第一天,没等到人;第二天,还是不见影。难道信息有误?继续等,终于在第三天等到了工会主席,哎呀,当时心情真是激动,我立刻迎上前去:“李主席,您也来这儿吃早点?”
  “哦,小曹呀,你也经常在这儿吃?”
  “偶尔来一次!”
  我立刻掏钱买了两份早点,李主席执意不肯,但拗不过我的真诚。
  第二天再次“偶遇”,又送出2元的早点。
  第三天又“相遇”时,李主席纳闷了:“小曹,怎么天天碰到你?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说,领导还真是火眼金睛。我连忙将学校打算建机房的想法告诉他。李主席说:“这得需要不少钱哪,我们单位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呀!”我的心头一凉,只听他接着又说:“教孩子们学电脑是好事,我帮你们想想办法吧。”
  三顿早点,6元钱,换回来一个机房。
  一个省实验小学的创建,我借机建楼房、扩操场、添设备、抓规范。实验小学验完了,学校的科学化、规范化、严格化管理也形成了体系。其实,任何事都有一个支点,找准了支点,再加上意志这个杠杆,任何困难都不在话下。创建省实验小学就是我实现梦想的一个支点。观念决定你的行动,行动决定你的结果。当你一心执着于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会成为垫脚石,所有的困难都会主动让步。
  学校实现现代化,与偏僻无关。
  
  梦还在继续
  
  几年前,谁也无法想象,大许小学会有今天的模样:场地平旷、楼舍俨然、师生精神、花草向荣、设备现代、质量翻番。从贫困中傲然雄起的大许小学,凭借的是什么?智慧、执著、实干,没有超前的意识,大许人不敢创验实小;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大许人不会持续攻坚克难: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学校不会有奇迹出现。当智慧、执著、实干融为一体、凝结成团时,教师意气风发,学校焕然一新。
  但最根本的、真正的变化在教师心中,透过学校愿景,他们已经从开始的职业倦怠中走了出来,并逐渐相信自己是教育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人,是事业的主人。这是理念和精神的力量。
  追梦的行程是艰难的,只有真实走过的人才知道。同样,那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决心、意志,那种披荆斩棘的壮烈,也只有经历的人才能享受!
  站在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规划未来,是因为昨天的脚步还清晰可见,而明天的梦想也并不遥远。我渴望,真有那么一天——
  教室成为师生心灵平等对话的殿堂:
  校园成为学生个性成长的乐园:
  教育成为抒发生命情怀的过程:
  ……
其他文献
一、创设猜想的情境。是探索学习的起点    数学探索的关键环节是猜想,观察和实验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出合理的猜想。教师可以巧设问题情境,即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不协调”,激发学生提出猜想,触发学生产生弄清未知的迫切愿望。  【片段一】看一看下面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体会到长方体的体积就是指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数,所以求长方体的体积就是长方体所含有多少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教师必须通过组织和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和生活经验紧密联系,才能使学生感悟数学的作用、体验数学的乐趣,达到学好数学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从不同方面推进“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这一理念要求。  数学实践活动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教材在每学期均安排了两课时的实践活动,为数学与生活的融合提供了一定的契机。我们在上好
数学的教与学,应该有数学的气质。  数学的教与学,应该有儿童的样子。  数学的教与学回归自然的状态,就是放手给孩子。  …………  数学是一门科学,数学教学的主体是儿童,因而我们提出:数学教学理应定位于“儿童研究”。  其实,数学不远……  数学是最为古老的科学,荷兰极负盛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提到:“数学实质上是人们常识的系统化。”诸多数学概念、规则、定律无不来源并发展于生活,同时,数学又
几乎数不清楚朱德平老师这几年得了多少荣誉:2007年9月,他被评为徐州市贾汪区“教育骄傲”年度人物;2008年,他入选“徐州好人榜”;2009年,他被授予“贾汪区师德先进个人”称号;2011年9月,他被评为“徐州市十佳师德模范”,同时获得“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2012年,他被授予“江苏省师德先进个人”荣誉称号。朱德平老师用自己的朴素的爱心,赢得了学生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他是义务献血总量超过15
【设计理念】  神话故事是一个民族文化源远流淌而成的自然溪流,荡漾着整个民族的道德传统、伦理取向、文化认同、精神气质,其作品本身存在人物个性特征鲜明、语言通俗、想象丰富等特点。作为语文课程文本,神话故事更具有丰赡的意义,《嫦娥奔月》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富于课程价值的文本。  首先,这个故事充满神奇,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天上居然有过十个太阳,力大无比的后羿能用箭射下九个来,神勇至极;一丸药不但能
主持人语  当下,众多的习作教学改革将传统赖以为“教”的教材习作置之不理,一些习作教学观摩课多半是绕开教材的自主开发。在习作教学备课中,一线教师常常捧着教材习作苦思冥想,不知从何下手;在习作教学研讨时,教师70%的疑问都聚焦于“教材习作怎么教”。  在阅读教材中编入教材习作的历史由来已久,习作教学“教教材”的观念也根深蒂固,那么为什么大家总以为是“基本问题”甚至“不成问题”的话题,如今却成了“棘手
【关键词】新平民教育;教育新常态;公平;优质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9-0029-05  我国教育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基础教育学校如何适应新常态?如何主动作为,积极适应教育改革发展新趋势?如何找准自身定位,提升核心竞争力?这已成为基础教育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  江苏省无锡市凤翔实验学校作为无锡市北塘区政府为了实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当一节语文课的下课铃敲响时,许多教师总爱这样叩问自己:我的这节语文课,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上得成功吗?有哪些环节处理得很好,还有哪些环节没有把握好?却鲜有教师这样自省:这节语文课上,我的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上享受到了什么,我自己得到了享受吗?赞可夫说:“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情感、意志,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作为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问世,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的课标学习热。课堂教学是把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理念在教学中得以实施的关键。笔者以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2 Ben’s birthday Part A(第二教时)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理念。  一、关注个体差异,设立多维递进的教学目标  《标
1  2013年3月底,安徽省蚌埠市第九中学大会堂,“安徽省艺体特色高中建设论坛”反响热烈,一场《“第二中学”的困境与崛起——兼说艺术高中发展的路径和策略》的学术报告会正在进行。主席台上,一位神情自信的中年学者侃侃而谈,“成因探析、现实取向、发展路径、崛起策略……”他条分缕析、鞭辟入里的独特见解,使来自安徽40多个县、区的教育行政领导和高级中学的校长们聚精会神,听到会心处,会场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