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有些奇怪,在局机关工作时,也曾来过这里,那时怎么没发现教室的破旧、师生的无精打采?也许是因为一切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了吧。我也情不自禁地一声叹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农村小学咋还这么难?
从教育局走出来,情不自禁地又回头看了看高耸的局机关大楼。虽然有些留恋,有些不舍,但心中还是对即将要去任职的小学中心校充满了憧憬。大许镇,铜山县边远乡镇,都说那里交通不便,那里消息闭塞,那里落后寂寞,我,一个新上任的校长,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怀揣着成就乡村教育的梦想,踏上了回乡的路。这条路,寄托着我的思念,放飞着我的青春,承载着我的理念!汽车行驶在去大许的路上,我的思绪随着颠簸的路起起伏伏。也许,此生最值得我庆幸的就是“贫困”让自己当上教师,让我走过了从乡村到城镇,又回到乡村的路,经历了从教师到校长到教研员,又从教研员到校长到教师的转变,终于明白我是农民的儿子,闻惯了泥土的芳香,我的根也深深地扎在这黄土地。我想,我的生命应该属于乡村小学。
终于来到了位于铜山偏远乡村的大许小学。这是一所古老的小学,它最早是一所教会小学,旁边教堂里古老的钟声见证了学校悠久的历史。仿佛披戴着清末风尘、兼程百年一路蹒跚走来。今天仍是充满沧桑。放眼望去,“景色”一览无余:坑坑洼洼的校园小道,校墙上模糊不清的标语。一幢教学楼夹杂在两排低矮的瓦房中间,显得异常突兀,操场呈摇把状,泥泞不堪。
校长室,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简洁小屋,一张陈旧的办公桌,一个过了时、有些发霉的沙发。隔壁教师办公室里老师们正在伏案办公,办公桌上铺着麻皮纸,墙壁斑斑驳驳,不时有灰尘从房顶飘落。老师们见了我立即起身问好,一一与我握手,淳朴的笑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拘束。
走出办公室,从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凛冽的风中,教室窗户上糊着的塑料布,瑟瑟地作响。曾经有记者冬天的时候拍摄这里的孩子在教室里写字的情景,只只小手像破裂的红薯。
孩子们坐在破旧的课桌前,睁大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看着他们的老师。他们的老师,朴实的乡村老师,也正慈爱地望着他的学生。看惯了高楼,看惯了明亮的教室,再看这些乡下孩子,我心里酸酸的。我能为这些穷孩子做些什么呢?放学了,孩子们好奇地望着我。脏兮兮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孩子们走了,没有歌声、笑声,只有吵闹声,不合脚的鞋子发出的“嗒嗒”声……老师们陆续走出来了,默默无语中偶尔传出一声叹息……
我有些奇怪,在局机关工作时,也曾来过这里,那时怎么没发现教室的破旧、师生的无精打采?也许是因为一切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了吧。我也情不自禁地一声叹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农村小学咋还这么难?“我们的国家太大,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我想,温总理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和我当时的心情一样的难过。
到大许的第一夜,我失眠了。一个人,一包烟,披着黄大衣来回徘徊在冷清的校园里……
不穿西装打领带不准参加会议
人活着不能没有希望,办教育不能没有追求,愈是条件差、环境艰苦,愈是要志存高远。
我烧起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不穿西装打领带。不把皮鞋擦得锃亮就不准参加会议”。校长们接到通知。迷惑了——这是要开校长会吗?还有这样的要求?太隆重了吧?是不是下周一有人来参观,想做点表面文章?
开会时间到了,校长们一个个西装革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忍不住笑起来:小小一个中心小学校长会,搞得像相亲似的。我也笑着说: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就是“校长穿着和学校管理”,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随便谈谈。
校长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
我说:“我只想让你们知道,当你以这样的穿着出现在校园,你应该做些什么?它未必能成为促使你成功的催化剂,但我希望至少可以为你提神醒脑。我们经常说,学校想发展。观念要转变。敢想敢做,敢为人先,这是发展村小教育最需要的特质。我们就从改变自己的打扮开始,做铜山县小学最牛的校长团队!”
又到了一月一次的校长例会时间,这次例会和平时一样也是“正装”出席,但接下来的议题却又让他们“跌破了眼镜”——将教师们组织起来,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学跳舞!话题一出,即引起哄堂大笑:“这农村老师还跳芭蕾舞?那老母猪还不变成小天鹅了!”我却郑重地说:“我们整天羡慕人家城里人漂亮,活得滋润。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做个‘乡下的城里人’呢?”
要求“校长一律穿西服打领带出席会议”,让老师“化点淡妆、练点形体、露点微笑”,这些当时被笑谈为花招的要求,在城市至少不会招致反对,但在一个终日面朝黄土的环境里就变得不可思议。其实这仅仅是一种形式,用这种形式让教师找到自我、找到自信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让教师精神起来,与闭塞无关。
把椅子围成圆圈就是沙龙
你认为,农村小学能把课开全了,每天按课表上课就不错了,是吗?但我不甘心,村小的确是一穷二土,也许城乡差别是我们很难迈过去的坎,但不能改变差别,我们可以改变心态。物质上贫困,我们就做精神上的富翁。
任职小学中心校校长以来,我最惬意的一件事,就是和师生一起读书。一天天读去,一月月读去,一年年读去。读得人心一片滋润,读得学校一片温馨。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个教师读书沙龙是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开始的。没有沙发、没有茶几,十几把木椅围成一个圆圈。就是沙龙了。尽管都写了发言稿,老师们还是扭捏着,你推我让,都不愿意打头炮。眼看着有些冷场,我只得点名:“程淑伟老师,你看书最多,先来说说吧。”没有丝毫犹豫,我话音一落,程老师就开了场。后来我想,多少年以来。普通老师是很少在全体教师会上讲话的,羞怯是自然的,他需要别人给一个台阶,一个满是信任、鼓励的台阶。
大许镇小学中心校首届“校长论坛”是在一个教室里举行的。会场上没有靠背椅,没有沙发,没有麦克风,没有茶水,两张课桌并在一起放在前面算是主席台,论坛主题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出席会议的镇党委副书记和校长就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这是一个简陋的“论坛”,简陋得舍弃了一切形式、只剩下内容、只剩下思想的论坛。我坐在那里看着校长们激动得发红的脸颊,听着因激动而发颤的声音,突然领悟:论坛本来就是为了接受新思想、产生新思想的,其他都是多余的。
在边远贫穷的乡村,我用“论坛”、用“沙龙”经营着老师的精神家园,这里没有萎靡不振,没有懒惰消极,有的是同道友谊。有的是激情梦想。同时,也有一种令人惶恐的压力。不读书、不思考,就没有交谈的资料。
把教师变成最有思想的人,与简陋无关。
创办省实验小学,在大许?
让老师校长都精神起来的同时,我也琢磨着改善办学条件。
什么,创办省实验小学,在大许?我们没听错吧?看着一脸吃惊的老师,我说,说起来是天方夜谭,干起来就是现实,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凭着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两大建设新中国的法宝。“好高骛远”地想,脚踏实地地干,我不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从宣布创建省实小的这天起,大许的老师们似乎都有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我呢,比他们多了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感。
省级实验小学必须要有一流的硬件设备,就学校现在的条件,合格都够不上,还验“实小”?盖教学楼,资金从哪来?西服,老师都能穿得起;跳舞,不要花钱;读书。花钱寥寥。新楼可不是几个小钱就能建的。老师们替我发愁啊!
建楼的资金从哪儿来?需要什么手续?我也不知道。我在校园里深思、迷茫。
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又一次吸引了我,不知不觉来到了教室窗前,咦,教室的后排怎会有两个孩子只有凳子没有桌子,把书架在腿上?班主任说:“学生太多,放桌子他们就没地方坐了。”我突然来了灵感,借来照相机。“啪啪”拍下了教室里放不下一张课桌的照片。随后匆匆给省、市、县领导写了一封信,连同照片一起寄了过去。
信寄出了,我的心也跟着寄出去了。不多日,期待的回信来了,政府不但批准了我们的建楼计划。还拨款50万作为启动资金。天上真的掉馅饼了。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好办了。接下来社会募捐、教师集资、企业化缘。全体村民认一点,私营企业出一点。知名人士捐一点,还真把教学楼给凑成了。
事业是可以规划的,并且是可以按照规划的轨迹发展的,只要你敢想,你就一定能行。
学校旧貌换新颜,与贫穷无关。
6元早点换机房
楼有了,还缺电脑。俗话说,“穷折腾”,当时的我还真是穷折腾。向老师借电脑,说服村支书赊电脑。动员要结婚的女老师买电脑当嫁妆,但毕竟是杯水车薪啊。七拼八凑也只有八台电脑。
有人给我出主意说,县工会是个“富衙门”,从它身上捞个万儿八千的应该不成问题。我立马“折腾”起来。得知县工会主席经常在一个包子铺吃早点,我决定去碰碰运气。第一天,没等到人;第二天,还是不见影。难道信息有误?继续等,终于在第三天等到了工会主席,哎呀,当时心情真是激动,我立刻迎上前去:“李主席,您也来这儿吃早点?”
“哦,小曹呀,你也经常在这儿吃?”
“偶尔来一次!”
我立刻掏钱买了两份早点,李主席执意不肯,但拗不过我的真诚。
第二天再次“偶遇”,又送出2元的早点。
第三天又“相遇”时,李主席纳闷了:“小曹,怎么天天碰到你?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说,领导还真是火眼金睛。我连忙将学校打算建机房的想法告诉他。李主席说:“这得需要不少钱哪,我们单位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呀!”我的心头一凉,只听他接着又说:“教孩子们学电脑是好事,我帮你们想想办法吧。”
三顿早点,6元钱,换回来一个机房。
一个省实验小学的创建,我借机建楼房、扩操场、添设备、抓规范。实验小学验完了,学校的科学化、规范化、严格化管理也形成了体系。其实,任何事都有一个支点,找准了支点,再加上意志这个杠杆,任何困难都不在话下。创建省实验小学就是我实现梦想的一个支点。观念决定你的行动,行动决定你的结果。当你一心执着于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会成为垫脚石,所有的困难都会主动让步。
学校实现现代化,与偏僻无关。
梦还在继续
几年前,谁也无法想象,大许小学会有今天的模样:场地平旷、楼舍俨然、师生精神、花草向荣、设备现代、质量翻番。从贫困中傲然雄起的大许小学,凭借的是什么?智慧、执著、实干,没有超前的意识,大许人不敢创验实小;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大许人不会持续攻坚克难: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学校不会有奇迹出现。当智慧、执著、实干融为一体、凝结成团时,教师意气风发,学校焕然一新。
但最根本的、真正的变化在教师心中,透过学校愿景,他们已经从开始的职业倦怠中走了出来,并逐渐相信自己是教育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人,是事业的主人。这是理念和精神的力量。
追梦的行程是艰难的,只有真实走过的人才知道。同样,那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决心、意志,那种披荆斩棘的壮烈,也只有经历的人才能享受!
站在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规划未来,是因为昨天的脚步还清晰可见,而明天的梦想也并不遥远。我渴望,真有那么一天——
教室成为师生心灵平等对话的殿堂:
校园成为学生个性成长的乐园:
教育成为抒发生命情怀的过程:
……
从教育局走出来,情不自禁地又回头看了看高耸的局机关大楼。虽然有些留恋,有些不舍,但心中还是对即将要去任职的小学中心校充满了憧憬。大许镇,铜山县边远乡镇,都说那里交通不便,那里消息闭塞,那里落后寂寞,我,一个新上任的校长,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呢?
怀揣着成就乡村教育的梦想,踏上了回乡的路。这条路,寄托着我的思念,放飞着我的青春,承载着我的理念!汽车行驶在去大许的路上,我的思绪随着颠簸的路起起伏伏。也许,此生最值得我庆幸的就是“贫困”让自己当上教师,让我走过了从乡村到城镇,又回到乡村的路,经历了从教师到校长到教研员,又从教研员到校长到教师的转变,终于明白我是农民的儿子,闻惯了泥土的芳香,我的根也深深地扎在这黄土地。我想,我的生命应该属于乡村小学。
终于来到了位于铜山偏远乡村的大许小学。这是一所古老的小学,它最早是一所教会小学,旁边教堂里古老的钟声见证了学校悠久的历史。仿佛披戴着清末风尘、兼程百年一路蹒跚走来。今天仍是充满沧桑。放眼望去,“景色”一览无余:坑坑洼洼的校园小道,校墙上模糊不清的标语。一幢教学楼夹杂在两排低矮的瓦房中间,显得异常突兀,操场呈摇把状,泥泞不堪。
校长室,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简洁小屋,一张陈旧的办公桌,一个过了时、有些发霉的沙发。隔壁教师办公室里老师们正在伏案办公,办公桌上铺着麻皮纸,墙壁斑斑驳驳,不时有灰尘从房顶飘落。老师们见了我立即起身问好,一一与我握手,淳朴的笑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拘束。
走出办公室,从教室里传来孩子们的读书声。凛冽的风中,教室窗户上糊着的塑料布,瑟瑟地作响。曾经有记者冬天的时候拍摄这里的孩子在教室里写字的情景,只只小手像破裂的红薯。
孩子们坐在破旧的课桌前,睁大一双双充满求知欲的眼睛看着他们的老师。他们的老师,朴实的乡村老师,也正慈爱地望着他的学生。看惯了高楼,看惯了明亮的教室,再看这些乡下孩子,我心里酸酸的。我能为这些穷孩子做些什么呢?放学了,孩子们好奇地望着我。脏兮兮的脸上露出了憨厚的笑容。孩子们走了,没有歌声、笑声,只有吵闹声,不合脚的鞋子发出的“嗒嗒”声……老师们陆续走出来了,默默无语中偶尔传出一声叹息……
我有些奇怪,在局机关工作时,也曾来过这里,那时怎么没发现教室的破旧、师生的无精打采?也许是因为一切都与自己息息相关了吧。我也情不自禁地一声叹息,改革开放这么多年,农村小学咋还这么难?“我们的国家太大,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我想,温总理说这些话的时候,一定和我当时的心情一样的难过。
到大许的第一夜,我失眠了。一个人,一包烟,披着黄大衣来回徘徊在冷清的校园里……
不穿西装打领带不准参加会议
人活着不能没有希望,办教育不能没有追求,愈是条件差、环境艰苦,愈是要志存高远。
我烧起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不穿西装打领带。不把皮鞋擦得锃亮就不准参加会议”。校长们接到通知。迷惑了——这是要开校长会吗?还有这样的要求?太隆重了吧?是不是下周一有人来参观,想做点表面文章?
开会时间到了,校长们一个个西装革履,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忍不住笑起来:小小一个中心小学校长会,搞得像相亲似的。我也笑着说: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就是“校长穿着和学校管理”,你们有什么想法?可以随便谈谈。
校长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
我说:“我只想让你们知道,当你以这样的穿着出现在校园,你应该做些什么?它未必能成为促使你成功的催化剂,但我希望至少可以为你提神醒脑。我们经常说,学校想发展。观念要转变。敢想敢做,敢为人先,这是发展村小教育最需要的特质。我们就从改变自己的打扮开始,做铜山县小学最牛的校长团队!”
又到了一月一次的校长例会时间,这次例会和平时一样也是“正装”出席,但接下来的议题却又让他们“跌破了眼镜”——将教师们组织起来,利用晚饭后的时间学跳舞!话题一出,即引起哄堂大笑:“这农村老师还跳芭蕾舞?那老母猪还不变成小天鹅了!”我却郑重地说:“我们整天羡慕人家城里人漂亮,活得滋润。我们为什么不能改变一下生活方式,做个‘乡下的城里人’呢?”
要求“校长一律穿西服打领带出席会议”,让老师“化点淡妆、练点形体、露点微笑”,这些当时被笑谈为花招的要求,在城市至少不会招致反对,但在一个终日面朝黄土的环境里就变得不可思议。其实这仅仅是一种形式,用这种形式让教师找到自我、找到自信才是我真正的目的。
让教师精神起来,与闭塞无关。
把椅子围成圆圈就是沙龙
你认为,农村小学能把课开全了,每天按课表上课就不错了,是吗?但我不甘心,村小的确是一穷二土,也许城乡差别是我们很难迈过去的坎,但不能改变差别,我们可以改变心态。物质上贫困,我们就做精神上的富翁。
任职小学中心校校长以来,我最惬意的一件事,就是和师生一起读书。一天天读去,一月月读去,一年年读去。读得人心一片滋润,读得学校一片温馨。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个教师读书沙龙是在简陋的办公室里开始的。没有沙发、没有茶几,十几把木椅围成一个圆圈。就是沙龙了。尽管都写了发言稿,老师们还是扭捏着,你推我让,都不愿意打头炮。眼看着有些冷场,我只得点名:“程淑伟老师,你看书最多,先来说说吧。”没有丝毫犹豫,我话音一落,程老师就开了场。后来我想,多少年以来。普通老师是很少在全体教师会上讲话的,羞怯是自然的,他需要别人给一个台阶,一个满是信任、鼓励的台阶。
大许镇小学中心校首届“校长论坛”是在一个教室里举行的。会场上没有靠背椅,没有沙发,没有麦克风,没有茶水,两张课桌并在一起放在前面算是主席台,论坛主题用粉笔写在黑板上。出席会议的镇党委副书记和校长就坐在学生的座位上。这是一个简陋的“论坛”,简陋得舍弃了一切形式、只剩下内容、只剩下思想的论坛。我坐在那里看着校长们激动得发红的脸颊,听着因激动而发颤的声音,突然领悟:论坛本来就是为了接受新思想、产生新思想的,其他都是多余的。
在边远贫穷的乡村,我用“论坛”、用“沙龙”经营着老师的精神家园,这里没有萎靡不振,没有懒惰消极,有的是同道友谊。有的是激情梦想。同时,也有一种令人惶恐的压力。不读书、不思考,就没有交谈的资料。
把教师变成最有思想的人,与简陋无关。
创办省实验小学,在大许?
让老师校长都精神起来的同时,我也琢磨着改善办学条件。
什么,创办省实验小学,在大许?我们没听错吧?看着一脸吃惊的老师,我说,说起来是天方夜谭,干起来就是现实,小发展大困难,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凭着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两大建设新中国的法宝。“好高骛远”地想,脚踏实地地干,我不信有实现不了的梦想。
从宣布创建省实小的这天起,大许的老师们似乎都有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使命感,我呢,比他们多了一种“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悲壮感。
省级实验小学必须要有一流的硬件设备,就学校现在的条件,合格都够不上,还验“实小”?盖教学楼,资金从哪来?西服,老师都能穿得起;跳舞,不要花钱;读书。花钱寥寥。新楼可不是几个小钱就能建的。老师们替我发愁啊!
建楼的资金从哪儿来?需要什么手续?我也不知道。我在校园里深思、迷茫。
教室里的朗朗读书声又一次吸引了我,不知不觉来到了教室窗前,咦,教室的后排怎会有两个孩子只有凳子没有桌子,把书架在腿上?班主任说:“学生太多,放桌子他们就没地方坐了。”我突然来了灵感,借来照相机。“啪啪”拍下了教室里放不下一张课桌的照片。随后匆匆给省、市、县领导写了一封信,连同照片一起寄了过去。
信寄出了,我的心也跟着寄出去了。不多日,期待的回信来了,政府不但批准了我们的建楼计划。还拨款50万作为启动资金。天上真的掉馅饼了。万事开头难,开了头就好办了。接下来社会募捐、教师集资、企业化缘。全体村民认一点,私营企业出一点。知名人士捐一点,还真把教学楼给凑成了。
事业是可以规划的,并且是可以按照规划的轨迹发展的,只要你敢想,你就一定能行。
学校旧貌换新颜,与贫穷无关。
6元早点换机房
楼有了,还缺电脑。俗话说,“穷折腾”,当时的我还真是穷折腾。向老师借电脑,说服村支书赊电脑。动员要结婚的女老师买电脑当嫁妆,但毕竟是杯水车薪啊。七拼八凑也只有八台电脑。
有人给我出主意说,县工会是个“富衙门”,从它身上捞个万儿八千的应该不成问题。我立马“折腾”起来。得知县工会主席经常在一个包子铺吃早点,我决定去碰碰运气。第一天,没等到人;第二天,还是不见影。难道信息有误?继续等,终于在第三天等到了工会主席,哎呀,当时心情真是激动,我立刻迎上前去:“李主席,您也来这儿吃早点?”
“哦,小曹呀,你也经常在这儿吃?”
“偶尔来一次!”
我立刻掏钱买了两份早点,李主席执意不肯,但拗不过我的真诚。
第二天再次“偶遇”,又送出2元的早点。
第三天又“相遇”时,李主席纳闷了:“小曹,怎么天天碰到你?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要说,领导还真是火眼金睛。我连忙将学校打算建机房的想法告诉他。李主席说:“这得需要不少钱哪,我们单位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多钱呀!”我的心头一凉,只听他接着又说:“教孩子们学电脑是好事,我帮你们想想办法吧。”
三顿早点,6元钱,换回来一个机房。
一个省实验小学的创建,我借机建楼房、扩操场、添设备、抓规范。实验小学验完了,学校的科学化、规范化、严格化管理也形成了体系。其实,任何事都有一个支点,找准了支点,再加上意志这个杠杆,任何困难都不在话下。创建省实验小学就是我实现梦想的一个支点。观念决定你的行动,行动决定你的结果。当你一心执着于自己的目标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会成为垫脚石,所有的困难都会主动让步。
学校实现现代化,与偏僻无关。
梦还在继续
几年前,谁也无法想象,大许小学会有今天的模样:场地平旷、楼舍俨然、师生精神、花草向荣、设备现代、质量翻番。从贫困中傲然雄起的大许小学,凭借的是什么?智慧、执著、实干,没有超前的意识,大许人不敢创验实小;没有百折不挠的意志,大许人不会持续攻坚克难:没有脚踏实地的精神,学校不会有奇迹出现。当智慧、执著、实干融为一体、凝结成团时,教师意气风发,学校焕然一新。
但最根本的、真正的变化在教师心中,透过学校愿景,他们已经从开始的职业倦怠中走了出来,并逐渐相信自己是教育的主人,是学校的主人,是事业的主人。这是理念和精神的力量。
追梦的行程是艰难的,只有真实走过的人才知道。同样,那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决心、意志,那种披荆斩棘的壮烈,也只有经历的人才能享受!
站在今天,我们之所以能够规划未来,是因为昨天的脚步还清晰可见,而明天的梦想也并不遥远。我渴望,真有那么一天——
教室成为师生心灵平等对话的殿堂:
校园成为学生个性成长的乐园:
教育成为抒发生命情怀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