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背景下的高校陶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le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联结民族情感的纽带。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与创新 高校陶艺课程
  文化传承是教育的核心基础,文化创新是新时代发展的主题。对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高校义不容辞。陶瓷艺术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手工艺可以说与非物质文化息息相关。现代陶艺课程的体系发展也趋于专业细分化、国际本土多元化,这是陶瓷艺术发展自身的需求,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对它提出的新方向。
  在全民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高校非遗文化教育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对于高校陶艺课程的教学体系、研究创新方向也提出了新问题,指明了新方向。如何以非遺文化元素为创作和设计来源,突出地域性特色,传承与创新有机结合,使陶瓷这一独特材质与非遗元素之互融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的。针对倡导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结合近20年的高校陶艺教育教学与实践试验之经验,笔者对高校陶艺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在陶艺课程理论中加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
  过往的陶艺课程理论内容偏重于单纯技法的介绍与运用,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介绍与引导。它们的传承与创新、相渗相融完全可以作为现代陶艺创作与高校陶艺教育实践的新方向。传承与创新民族传统文化、本土非物质遗产文化也是我们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高校的陶艺课堂教学可在让同学们了解陶艺的基本成型方式及形式的理论和实践制作基础上,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典型元素作为练习、创作的构思切入点展开。这就意味着教师在课程之初的理论讲述内容中加入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内容。前期实践成果的展示与解析也尤为重要,它能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和感受陶艺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真实结合、怎样真实结合的。学生有了实际的案例参考,有助于启迪激发他们的创作动力,认识到如何高效地进入课程实践体系。
  二、加强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考察
  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进行介绍与引导的同时,对于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考察以及和非遗传承人的交流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往往也是课程体系设置所忽略的。理论联系实际是一切美学创作、艺术设计的根本,理论没有落到实际,单纯地进行研究解析,往往都是纸上谈兵,也就谈不上传承与创新。过往教师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关注、重视度不足。相关平台及一线资源的素材收集有限,甚至可以说很多的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比传承的速度快。能够进行实地实体调研的内容有限。这就要求师生在课程中要做好长期延续性的实地学习、考察,以及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尽量在前期收集到有限素材中的精华,为其后的创作设计奠定基础。前期的实地考察、实践阶段性成果对于课程教学实际创作的理论引导及案例分析有着相当关键的意义与作用。往往实地考察与前期试验实践成果的展示比课本理论内容的单一讲述更能调动学生学习、实践的积极性,使其能从朦胧被动学习、实践状态,向更有效的主动学习、实践转化。
  三、从打造品牌设计入手挖掘创作主旨
  在我国市场经济、学校学科大力提倡产学研转型的大环境下,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陶艺创作课程考核要求,不应像过往那样单一做出一个或一套作品,而应从市场角度、品牌意识、批量生产、成本预算、系列包装、特点特色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构思、创作设计和制作。在以往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出现浅尝辄止、延续性差、系统整体性不强等现实问题。学生往往在课程之初对其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内容兴趣不浓,连带反映出对创作设计没有感受,使出来的作品给人以浮于表面、大同小异之感。如能从课程一开始学生就在教师的教学指导下挖掘创作主旨,从打造品牌设计入手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实践,这样一来,无论对在学生专业综合素养的全面锻炼与提升,还是对真正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创新,都有着积极且有效的基础性教学与研究成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独立学院《现代陶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成果。
  (作者简介:邱陵,男,硕士研究生,湖南文理学院艺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陶瓷艺术设计)(责任编辑 刘冬杨)
其他文献
摘要:在众多艺术形式中,漫画凭借其生动、活泼、幽默且符合碎片式阅读习惯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作为动漫艺术的前身和基础,漫画自诞生起就被赋予了多种意义,无论是以社会现象为题材的讽刺漫画,还是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幽默漫画,都具有令人发笑、引人深思与启人心智的功能。本文将研究漫画的教育功能,从思想教育功能、道德教育功能、政治教育功能,以及其他教育功能几方面,深层次分析漫画这门独特的艺术。[1]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小学美术课程在课程体系中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美术教学也逐渐受到教师及学生的重视。在目前的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乡土美术成为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美术教学质量及学生美术水平的提升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及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的开发与运用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美术教学中乡土美术的更合理应用,有助于美术教学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 乡土美术 开发运
摘要:本文将对10所城乡分布均衡、以省会城市为主的小学进行调研,通过研究了解小学音乐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中小学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过程中尤为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育渠道 相互关系  在国家重视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各学校也积极推动第二课堂的建设。大部分接受课外教学的学生,其时间和精力均相匹配。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小学、小学生、任课教师、家长、学校
摘要:卡尔·车尔尼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练习曲,每个系列的侧重点都不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手指训练教材体系。本文以《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为切入点,阐述该教材的特点和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车尔尼 钢琴 音阶 装饰音  近年来,随着钢琴的普及,涌现出一大批钢琴教材,如《巴斯蒂安钢琴教程》《汤姆森简易钢琴教程》《菲伯尔钢琴基础教程》等。其中大部分都是侧重于对琴童的兴趣培养,针对专业的弹奏技巧涉及较少。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在强健学生体魄方面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要促进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本文主要对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 体育 课堂教学 质量 提升  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的手段。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上,教师对于小学体育教学的
摘要: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辅助方法,它是以促进学生身体发展为目标的,一种综合性的具有教育性和规则性的活动。一直以来体育游戏都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因为它不仅有娱乐性和趣味性,还能够让学生在欢乐中增强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技能,是一项“玩中学本领”的综合性体育项目。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如何将它科学地运用到教学中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关键词:体育游戏 高中 体育教学 运用  高
摘要:审美是音乐的核心,审美素养的培养则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目标。所以在高职音乐教学中,要转变以往以音乐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学理念,将重心转移到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上,回归音乐教育的本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音乐教学 审美素养 培养路径  一、高职音乐教育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必要性  首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使然。审美性是音乐艺术的基本属性,贯穿于音乐创作、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在当前的基础教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其能够大大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本文将针对该项教学工作进行着重探讨,并提出一些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动手能力的美术教学策略,以便相关教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美术 教学活动 小学生 动手能力  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全面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还要注重提高小学生的综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