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素对人肝母细胞瘤细胞株HepG2内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的影响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shinoYuk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HepG2中p连环蛋白(p 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姜黄素抑制肝母细胞瘤的分子机制.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 PCR)及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对照组及不同浓度姜黄素干预组(10、20、30、40、50μmol/L) HepG2中p-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TOP flash/FOP flash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β-catenin的转录活性;RTPCR检测各组-catenin靶基因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 (MMP9) mRNA表达水平.结果 HepG2高表达β-catenin mRNA及蛋白,各浓度姜黄素干预均能抑制HepG2细胞β-catenin mRNA表达(P<0.05或P<0.01),10~50μmol/L姜黄素干预分别降低了ycatenin mRNA表达水平20%、40%、48%、58%和60%;20~50μmol/L姜黄素干预均能抑制cyclin D1、VEGF及MMP9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20~50μmol/L姜黄素干预均能抑制HepG2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P<0.05或P<0.01),分别降低30%、43%、60%和75%;20~50μmol/L姜黄素干预分别抑制HepG2中pcatenin的转录活性27%、36%、55%和60% (P<0.05或P<0.01).结论 姜黄素可能通过抑制-catenin的表达及转录活性而影响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下游靶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其发挥抗肿瘤效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 通过检测Th17细胞相关因子(Ib17、Ib23)在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外周血和肠黏膜中的表达,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与巨结肠相关小肠结肠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取2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小肠结肠炎组11例,非肠炎组13例)的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b17、Ib23的表达,对照组共19例,为腹股沟斜疝,隐睾,鞘膜积液的患儿.利用免疫组织化法检测19例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患儿的痉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术后肝脏硬度测量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的动态变化规律及LSM与血液学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评估胆道闭锁预后及序贯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普外科就诊的85例胆道闭锁患儿LSM和血液学指标.LSM和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在同一天测得,共计224份统计资料.LSM由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测定,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掌背皮瓣在幼儿先天性并指分指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9例单纯性并指患儿(男6例,女3例),其中完全性并指7例,不完全性并指2例.并指分指术中采用带血管蒂掌背皮瓣转移行指蹼重建,远端创面全部由Z形皮瓣覆盖,近端相对缘的创面由掌背皮瓣向远侧转移后进行修复,皮瓣供区进行直接缝合,术后行石膏托外固定3周.结果 9例患儿术中掌背皮瓣顺利分离,转移后完整重建指蹼,
自1987年Mouret首次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提出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概念:在不降低治疗效果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手术对病人的创伤[1].“微创”不仅是病人的追求,更应是手术医师所应遵循的治疗原则.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手术方式的不断更新与改进、以及腹腔镜技术在外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使得MIS已逐渐成为外科发展的新趋势.MIS主要特点包括[2
期刊
@@
目的 报道采用开放复位联合尺骨截骨内固定治疗儿童陈旧孟氏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到2011年收治18例陈旧儿童孟氏骨折患儿,平均年龄9岁(3岁2个月~14岁9个月),BadoⅠ型15例,BadoⅢ3例,受伤至接受手术时间间隔平均为9.5个月(从3个月到5年),其中3个月至1年的患儿有12例、1年至3年的3例、大于3年的3例.6例患儿伴有桡神经深支损伤.所有患儿均行了切开复位、尺骨截骨成角(或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