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外科技术在先天性巨结肠症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beihua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7年Mouret首次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提出微创手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的概念:在不降低治疗效果基础上,尽可能减少手术对病人的创伤[1].“微创”不仅是病人的追求,更应是手术医师所应遵循的治疗原则.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手术方式的不断更新与改进、以及腹腔镜技术在外科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使得MIS已逐渐成为外科发展的新趋势.MIS主要特点包括[2]:①最稳定的内环境状态;②最小的炎症反应;③最小的手术切口;④最小的瘢痕愈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肥大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各表型中的分布差异,进而研究肥大细胞在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
目的 观察短期联合应用托伐普坦、米力农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
目的 评价改良Lich-Gregoir法治疗儿童单纯输尿管扩张并开口异位的疗效.方法 2008年4月至2013年8月,用改良Lich-Gregoir手术治疗单输尿管扩张并开口异位患儿11例,共11侧输尿管,女10例,男1例,年龄7个月~5岁,患侧输尿管开口于膀胱外,膀胱容量较正常儿童小.结果 经术后4个月~30个月随访,VCUG显示11例患儿仅有2例出现轻度反流,经术后1年复查VCUG,输尿管反流
期刊
目的 观察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人肠神经嵴前体细胞(hENCP)在体外增殖和分化能力的影响,对人ENCP的体外分离培养、传代以及分化特点等基础研究进行探索,为巨结肠患儿自体细胞移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收集胎龄>8周非药物流产胎儿,消化后制成单细胞悬液,体外培养3、5、7d后分别观察hENCP在不同生长因子作用下形成的克隆球数量、体积.MTT法观察hENCP
目的 通过检测Th17细胞相关因子(Ib17、Ib23)在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外周血和肠黏膜中的表达,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与巨结肠相关小肠结肠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取2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小肠结肠炎组11例,非肠炎组13例)的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b17、Ib23的表达,对照组共19例,为腹股沟斜疝,隐睾,鞘膜积液的患儿.利用免疫组织化法检测19例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患儿的痉
目的 探讨胆道闭锁术后肝脏硬度测量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的动态变化规律及LSM与血液学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评估胆道闭锁预后及序贯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普外科就诊的85例胆道闭锁患儿LSM和血液学指标.LSM和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在同一天测得,共计224份统计资料.LSM由瞬时弹性成像仪(FibroScan)测定,
期刊
@@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掌背皮瓣在幼儿先天性并指分指术中的应用.方法 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收治9例单纯性并指患儿(男6例,女3例),其中完全性并指7例,不完全性并指2例.并指分指术中采用带血管蒂掌背皮瓣转移行指蹼重建,远端创面全部由Z形皮瓣覆盖,近端相对缘的创面由掌背皮瓣向远侧转移后进行修复,皮瓣供区进行直接缝合,术后行石膏托外固定3周.结果 9例患儿术中掌背皮瓣顺利分离,转移后完整重建指蹼,
目的 建立塑料管材中三甲基氯化锡(TMT)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测定法(UPLC-MS/MS),并对塑料管材的TMT污染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塑料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此后,使用氮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