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的“未来性”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意识对未来谋划和设置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的问题,伽达默尔做出了自己的回答,正是他的回答反映了他后期的哲学解释学问题的扩展,理解、解释和应用的领域从现世的实践世界扩展到对未来的谋划反映了伽达默尔哲学诠释学"未来性"特征。
  关键词:伽达默尔 实践哲学 哲学诠释学 未来性
  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会面向未来的,这就是对人类、世界、人类和世界应有关系的一种应有的期望。哲学既有理论升华的任务,又有化归理论与实践,认知实践与理论的双重任务,那么,关于意识在我们对未来的期望中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就是必然要面对的问题了。
  我们每个人都期望对未来的把握,让未来解决我们现在还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让未来安我们期待的步伐与轨道前行。像其他的大哲学家一样,伽达默尔在《论未来的规划》(1965年)论题中提出了世界秩序问题,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了人类和未来的关系。他说我们“这里所指的并非对现存的认识,而是对尚未存在的秩序地规划和创造。”i伽达默尔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是工业革命的新阶段,而这种新阶段并不是自然科学进步本身的进步所带来的,是由自然科学之技术——经济应用的合理化导致的。这是一个科学思想掌控了社会实践的所有领域的,专家统治在经济和社会中占据了中心地位的时代。这是可能是整个现象学运动对当今时代特征的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我们这个时代在同样期望着一个未来的世界的合理的世界秩序,由此出发,对未来的关注成了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题中应有之意。他以一种科学怀疑主义哲学的态度认为“世界各地区和世界各国家,权力和思想的革命,在这个星球上对我们生活进行谋划和设置等等,不管科学有多大能耐,都不能越过一个尺度,一个也许无人认识但却是为每个人设置的尺度。”ii
  在论述的具体方案上,伽达默尔将一种应该创造的世界秩序以不同的视角分解为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他以一种辩证的发展逻辑首先提出了对这种世界秩序存在可能性的严重担忧。他认为普遍增长的福利是我们需求的经济合理化的状态,而阻碍这种状态的可以被称作非秩序。但是在经济的秩序化创造的过程之中,我们的所反感的非秩序也在扩张,这正是政治因素在起着作用。我们好像可以认为“正在增长的世界经济合作的合理性似乎成为一种真正的尺度,而世界秩序的意义就是由这种尺度而得到定义的。”iii但是经济视角和政治视角相分离的是值得怀疑的,以谈论经济的非秩序状况和合理的世界经济状况那样规定政治上的合理秩序是不可取的。因为有着无数的视角起着决定作用的世界政治要想普遍明确地制定出一种政治秩序观似乎是毫无希望的。这样也不会存在一个合理的理由,可以使我们以为合理的规划和秩序获得成功之领域的扩展必然会使我们接近合理的政治秩序。在我们可能失去对未来的把握的希望的同时,又提出的一种合理的世界秩序的建设科学化可能性,但是正是给了我们希望的现在的科学化生活,是作为一种纯怀疑性问题被提出的。他带领我们回到柏拉图的建国方案,以亚里士多德的伦理方案寻求可能性,提出一种合理的世界秩序是适应现存的社会秩序极其标准的道德和政治理想的规划。我们要做的是将关注眼前任务技术化专家和规划未来的理性的政治家区分开来,技术进步可以使现代工业社会生活中的人们摆脱外部痛苦和过量工作而获得更多的自由,让人们好像能够控制速度而不期待未来医治社会弊端,但是它不能消弭人与人之间以及各民族之间存在的差别,即合理的世界秩序期望仍然在历史的链条中捆绑,显示的技术方案就是一把无能为力的利剑。在当今哲学的研究领域之中,对意识究竟能起什么作用的问题的两种答案。一种是意识应该深化人们对今天实际存在东西的理解并使之彻底化的一种反转历史的世界的末世论,这种方案是被伽达默尔认为看不到真实存在的东西的。第二种方案得到了伽达默尔的支持,即要使我们能认识的一切成为实际,我们生活之持久的现世性应该得到普遍的承认,以现实性规划出它能够成功的界限。
  我们知道伽达默尔企图恢复真正的实践哲学是用来面对当今的科学世界的危机的,这当然是对科学化道路未来前途的担忧。这是对未来的人类的公同的期望,这种期望在现在的秩序中和现在的生活方式中是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可能在某种“力”的引导下谋划一个未来的境遇。伽达默尔在论及“诠释学的应用问题”iv的时候区分了理解(Verstehen)和解释(Auslegen),并且企图在虔信派的指引下引入应用(Anwenden),作为理解行动。在此他的理解、解释、和应用都是没有未来的地位,“有效性”的需求只是在反观历史,而非在为求未来。也许未来并不在前期哲学解释学的研究范围之内,只有后期的真正的实践哲学转向才能带来现实世界的延伸和继续,对现在问题的未能解决的担忧企图让未来来解决的带来希望。
  注释:
  i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诠释学Ⅱ)真理与方法——补充与索引(修订译本)[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195页。
  ii同上:第217页。
  iii同上:第196页。
  iv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著.(诠释学I)真理与方法——哲学诠释学的基本特征(修订译本)[M].洪汉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434页。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D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38-01  摘要:美国民众站起来的历程给中国的启示是:站起来从来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扒粪运动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民权运动,美国媒体作为一股独立力量,促成美国人一次次站起来。美国人民站起来给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57-01  摘要: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大,人数也越来越多,解决“白发浪潮冲击波”产生的系列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城镇居民社会养
期刊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76-0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逐渐步入小康社会,人民生活质量大幅提高,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加快进行职能的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本文以火车票实名制为例,来分析在火车票改革的进程中政府如何
期刊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54-01  摘要:汽车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支柱产业,而且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汽车销售量不断上升,汽车越来越多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汽车的价格毫无疑问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给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37-0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数学家欧拉说:“数
期刊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55-01  摘要: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相对较短。语言学习本身是较为单调枯燥的,而一味以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形式教学,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荡
期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289-01  摘要:学习过程中多数学生学习兴趣缺失,缺乏学习动力,甚至产生厌学逆反心理。必须学习,从中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享受,最终成为学习的奴隶。寻找学习的动力,重拾信心,让学习心理动
期刊
中图分类号:K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315-01  摘要:洋务运动是洋务派领导维护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为目的具有资本主义因素的进步运动,为中国开创近代经济、科技、军事和文化的先河,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是中西文化在不断冲突和整合的
期刊
摘要:御史制度自秦汉建立以来,发展至唐朝已经日臻完善。单从制度层面来说,唐代的御史制度完备且合理,并在唐代特别是初期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唐代御史职权的动态运作中把握唐代御史监察制度的成熟的法制理念与运作原理。  关键词:御史台 监察制度 职权运作  隋唐属于中国封建制度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与此相对应,隋唐时期建立的一系列相对完备、合理的文物典章以及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
期刊
摘要:康德的启蒙是“勇气”式的启蒙,而福柯的“启蒙”的新问题是启蒙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这两者康德使我们理想的建立者,而福柯是毁灭者,是理想的暴徒。也许我们直到现在从未实现“启蒙”,但是我们可以审慎我们以前的启蒙运动,而不应否定“启蒙”到来的可能性。  关键词:启蒙运动 理性 知识 自由  “什么是启蒙运动?”这个问题是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于1784年在刊登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