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风口浪尖上的才华

来源 :同舟共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guihu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革”中一南一北两棵“大毒草”的导演谢晋、谢铁骊,暂时“解放”后受命合作拍摄革命“样板戏”《海港》,令人不胜唏嘘。抛开主题内容不说,其唱腔、其台词、其电影手法的运用都是相当考究的。
  
  著名电影导演谢晋于2008年10月18日凌晨去世,享年85周岁。
  谢晋是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其电影生涯横跨半个多世纪,他执导的《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舞台姐妹》、《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鸦片战争》等影片,已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
  谢晋是对社会有神圣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一代名导”。他导演的每一部电影作品,都深深烙上了时代的鲜明印记。除了现在人们熟知的作品外,谢晋在1957年反“右派”、1958年“大跃进”和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尚有几部在当时流传很广、影响颇大的电影作品,只是随着时代的变革与沉淀,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已明显落伍。但是,“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回首逝去年代谢导的电影往事,会有一种辛酸、痛楚和难以名状的苦涩。同时,我们也就会理解谢导在“文革”以后的影片中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从艺的谢晋,从家乡浙江绍兴上虞来到大都市上海,先是在一些影片中任副导演。1954年,他与林农联合执导《一场风波》,并以淮剧戏曲片《蓝桥会》小试牛刀,开始独立执导影片。1956年的《女篮5号》使谢晋名气大增,其凸显人性、细腻传神的导演风格,引起圈内外瞩目。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后,单纯的谢晋也与许多人一样紧跟形势,满怀热情,加紧赶拍1958年上影天马厂的两部非常应时的电影——儿童题材的《大跃进中的小主人》(与杨小仲、张天赐合导)和《大风浪里的小故事》。《大风浪里的小故事》由3个短片《此路不通》、《旧恨新仇》、《疾风劲草》组成,是当时唯一一部以反“右派”为主题的故事片。谢晋在《疾风劲草》中任编导。影片主要讲述华东大学秦兆龙等人利用整风运动向党进攻,共青团员杨文英与其坚决斗争的故事。饰演秦兆龙的杨在葆,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进厂后被谢晋挑中,扮演一个相貌与角色反差很大的角色。谢晋有意测试年轻演员的基本功,而且明确要求杨在葆要从内心理解角色,反角正演,演出这一人物的偏狭,杨在葆受益匪浅。尽管这部影片明显贴上了政治标签,但是,谢晋在努力塑造和刻画人物真实形象和典型性格上的独到之处,却是可圈可点的。
  1958年“大跃进”,刚刚起步的新中国电影事业受到严重干扰,电影界受“浮夸风”的影响,一些赶时间、抢速度、严重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粗制滥造的应景之作日渐抬头。长影厂在1958年拍成并上映的《水库上的歌声》被正式定名为“艺术性纪录片”之后,谢晋在天马厂导演的另一部同样是反映真人真事的故事片《黄宝妹》紧跟而上,成为在“大跃进”运动中的第二部“艺术性纪录片”,被评论界称为“艺术性纪录片的代表作”。
  《水库上的歌声》和《黄宝妹》带动了一大批此种类型影片,趁“大跃进”之风一哄而上。1958~1959年短短两年间,竟有60多部“艺术性纪录片”相继公映,形成了全国影坛凯歌高奏的“主旋律”,占当时全国故事片生产总额一半以上。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59年9月前后,被庆祝建国10周年的18部优秀献礼片所取代。
  1961年,“大跃进”的惨痛教训使中央作出扭转形势的决策,电影界又出现了少有的、喜人的创作势頭。谢晋导演的《红色娘子军》便是其中突出的一部。它于1962年获得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最佳男配角四项大奖。也许是《女篮5号》的成功拍摄,谢晋“重作冯妇”,于1962年执导了另一部体育喜剧片《大李、老李和小李》。而1965年的《舞台姐妹》则使谢晋在即将来临的“文革”风暴中九死一生。
  “文革”开始后,电影界一片混乱。“文革”前17年的影片,统统都被打成“毒草”,谢晋的《女篮5号》、《红色娘子军》和《舞台姐妹》更是首当其冲被批倒批臭。在“文革”声势最大的1966~1969年,北影厂拍摄的《早春二月》、上影厂出品的《舞台姐妹》作为重中之重的两棵“大毒草”,被指责为“阶级调和论”和“资产阶级人性论”的典型,成为当时电影界株连人员最多的两大冤案。谢晋被扫地出门,挂牌批斗,它所在的天马厂把他当成“活靶子”,召开的批判会累计达二百余次。《舞台姐妹》女主角竺春花的原型——越剧名角袁雪芬也受到株连,经常“跟随”谢晋同批同斗,特别是可怜的上官云珠,她在“文革”之前最后的三部戏——《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血碑》中主要角色的死亡命运,也不幸演绎了生活中的真实悲剧。剧中扮演沈家姆妈的沈浩、出演和尚阿鑫的邓楠,都先后过早地撒手人寰。谢晋被隔离审查,全家沦落到空无一物的房间,用报纸垫着冰冷的地板睡觉。他和全厂许多职工一起,被强行赶到上海郊外奉贤县上海电影系统的“五七”干校,继续批斗和接受劳动改造。
  阴晦的时光捱到了1972年,以林彪“九一三”自我爆炸为转折点,许多电影界人士得到了暂时的“解放”。上影厂领导班子重新启用谢晋,让他与执导过《早春二月》的导演谢铁骊以及另一知名导演傅超武一起,拍摄“八个样板戏”之一的《海港》。
  谢晋与谢铁骊,正是“文革”中一南一北两棵“大毒草”的导演,意外合作拍摄这样一部革命“样板戏”,令人不胜唏嘘。谢铁骊是比谢晋早一些被解放出来的“牛鬼蛇神”,究其原因,正是江青非常欣赏《早春二月》那种淡雅、清新、优美的散文化抒情风格。谢铁骊解放后,被勒令导演了《智取威虎山》,《海港》是他的第二部“样板戏”作品。后来,又以政治任务的需要令他导演了《龙江颂》和《杜鹃山》,谢铁骊因此成为“文革”后期导演“样板戏”影片最多的一位导演。而谢晋重返人间,却已是心力交瘁:除了他自身在“文革”中的种种磨难之外,他的父亲在精神压抑和病痛折磨下死去,母亲受此刺激,坠楼身亡。妻子因他受到株连,孩子阿三、阿四“文革”中受人歧视,心灵受伤,竟成了痴呆。重执导筒,面对摄影机,面对水银灯,面对剧组的演职员,谢晋的心头该是怎样一番感慨。《海港》拍摄周期之长、摄制之难、反复修改之苦,这里省略不提,由于众多艺术家在台前幕后默默无闻地精益求精,使得这部京剧艺术片大放异彩。抛开主题内容不说,其唱腔、其台词、其电影手法的运用都是相当考究的。
  政治风向千变万化,使人无所适从。1975年“批林批孔”之后,接着是“反击右倾翻案风”,谢晋在这一特殊时期中,开拍了“四人帮”为篡党夺权需要所刻意炮制的电影《春苗》。该片描写“文革”期间农村赤脚医生与阶级敌人作斗争,无论故事情节还是人物性格,乃至角色的一举一动,无不强加“三突出”和公式化、概念化、脸谱化以及鲜明、突出的阶级斗争主题。谢晋虽名为导演之一,实际上更像工具,处处要按照上级意图,违心地处理每一个情节、每一个分镜头乃至每一处细节。这种强权高压之下的精神枷锁,无疑比“文革”中遭受种种苦难的外伤更多了一层难以言喻的苦楚。
  “四人帮”倒台后,谢晋走出囹圄,走出黑暗,迅速开拍了一部真正发挥自己导演主动权的影片《青春》,由陈冲首涉银幕主演一个女兵成长的故事,继续了谢晋“造星”的神话——祝希娟、向梅、谢芳、李秀明、陈冲、王馥荔、朱时茂、丛珊、姜文、吕晓禾、何伟……谢晋经历了痛苦的煎熬,才会对过去的历史有着发自肺腑的心声、铭心刻骨的记忆和震撼人心的反思。于是,《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高山下的花环》、《鸦片战争》……一部部震聋发聩的反思作品,触及灵魂,强烈拨动着两代观众的心弦。
  谢晋85岁高龄的人生追求,也验证了他在历史巨片《鸦片战争》片头所点明的:当一个民族真正站立起来的时候,才敢于正视她曾经屈辱的历史。
  (作者系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员)
其他文献
前几年我有机会去香港,曾与香港友人沈先生就内地理论界状况有过一次晤谈。这几年蛰居内地,很少外出,沈先生到北京来时仍不时造访。2000年6月,他又来内地正式约谈一个问题:中
介绍了汽车发动机经常出现的一些典型故障及现象,提出了相应的维修方法.
结合桥梁砼灌注桩加固维修实践,详细阐述了砼灌注桩病害的成因和加固维修的方法,提出了防治砼灌注桩病害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教育的公平状况正在趋向恶化。教育公共投资的不足,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不合理,以及由此导致的接受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等问题日渐浮现,以致影响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实
基于等效载荷的故障诊断方法将传统的基于信号分析的故障诊断方法与研究对象的线性动力学模型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监测的动力学响应,计算出实际的等效载荷(剩余位移),然后在故障空间
建立了同时考虑振动和钻进运动,且能够将高频低幅激励转化为低频高幅响应的冲击钻进机械振动系统的力学模型。分析了系统的部件在碰撞后呈现“同步”和“非同步”运动的条件。
用有限元法计算出弹性支撑位于网格节点上时的结构固有频率后,可采用两种方法处理支撑位于单元内部时的情形。第一种是将弹性支撑等效到单元节点上再求解特征值,第二种是结合在
2004年长三角高速公路建设有三件大事:一是苏南至上海沿江高速通车,二是连通苏浙的杭宁(杭州—南京)高速全线通车。三是两条大动脉沪宁(上海—南京)、沪杭(上海—杭州)扩建。其
不向刀丛向舞楼摩登风气满神州旧书摊畔新名士正为西门说自由首先要说明的是,这首诗并非是在世人的感怀之作,而是出自瞿秋白先生笔下。上世纪三十年代,瞿秋白客居鲁迅先生家
所谓科学,是指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发展观当然必须符合自然及社会的发展规律。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的发展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