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热情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love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方人真会说话,进屋见了面,开口就问“咱爹咱妈”。一个咱字,把你“圈”进来,成了一家人,要账的开不了口。三杯之后,开始诉苦。要账的拉不下脸,账,只能挂起,一个“咱”字,化敌为友。
  在北方,见人称兄道弟:哥,那是摸不准年龄大小,属于夹生饭;李哥,有姓有辈分,属于“熟”小菜;三舅,姨家的哥哥,甩也甩不掉!他叔,顺着孩子叫,可能未出五服的堂兄弟。
  北方人见面称呼,戴帽穿靴的敬称,必须滴!称姓道名的裸称,北方人喊不出口。
  北方人直爽热情,路上见面熟的都得招呼,否则背后就被人说闲话:“眼里没人”。尤其小县城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情网等同天罗地网,一时喊不上名儿的,依然高呼:“这不是谁吗?”扬手招呼你,就等着你自报家门。

  这就是江湖,需要呼应,好比相声里的捧哏,狼狈间的照应。
  三十年前,泰安是我下海练摊的第一滩,有一位早已落魄的老朋友,其实是我弟弟的狐朋狗友,曾是个公子哥儿,老子犯事,儿子落魄。他到上海看眼病,还住在我家。去年我与弟弟去北方,顺路下车,看看他。我们先到饭庄,点了菜、买了单,让热情的他无从下手。
  酒酣间谈起我驾驶执照吊销的奇闻:六年一次的A照体检,体检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升格为B照,可以开大车,自然要年年体检。可六年里我没有体检,驾驶执照被吊销。他热情地说:“咱山东给你办了。”完全是省长的口氣。我最怕书面考试,背不出,他当着我的面给朋友挂电话,挂了手机后,说“一周后来泰安驾校大路考”,还验明正身说:“他就是干这个的,都是兄弟。”显露满腔的自豪感。
  半个月过去了,弟弟要打电话催,我说不必:当时他热心,拍胸脯,那是表态。江湖上混,态度比结果重要。他是想办成,而且努力去办。都什么年代了?怎么可能呢?但他的心是好的,热情过头,比不热情好。
  北方有句宽恕口头禅:“有这份心就好”,可见“说得到、做不到”是常态。你这一催,点破了,朋友的面子就挂不住了。这也是江湖。本来顺道看看他,就没有这一出。
  选自《新民晚报》
其他文献
桥能够给寻常风景增加灵性,让普通的日子变得不同,冯延巳有句词“独立小桥风满袖”,是不是仙气飘飘的?桥边的人,比起平时,都显得超越一点。铁石心肠的人,站在桥边,可能也会忽然想谈人生里最后一场恋爱,桥的动人,大概正在于它有点像爱情,瞬时间将你从现实引渡到彼岸,变成另外一个自己。比如《白蛇传》里的白素贞,有很多年我一直不太懂她,许仙到底哪儿好?当然也说不上坏,他差不多是男人道德中间值,太平无事时,也有几
在唐代诗人之中,孙犁先生对柳宗元情有独钟。四十三年前,1978年底,孙犁先生写过一篇题为《谈柳宗元》的文章。这篇文章收录在粉碎“四人帮”后出版的孙犁先生第一本书《晚华集》中。这本书很薄,但很重要,内容丰富,其中主要涵盖这样三方面内容:对故土乡亲和对自己创作的回忆;对逝去故旧对劫后余生老友的缅怀和感念;对古今典籍的重读新解。前两方面并非“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单纯的怀旧,而是以逝去的过去观照现实,
《世说新语》里有一则故事,说到王恭和王忱原是好友,后来却因政治上的芥蒂而分手。只是每次遇见良辰美景,王恭总会想到王忱。面对山石流泉,王忱便恢复为王忱,是一个精彩的人,是一个可以共享无限清机的老友。   有一次,春日绝早,王恭独自漫步到幽极胜极之处,书上记载说:“于时清露晨流,新桐初引。”那被人爱悦、被人誉为“濯濯如春月柳”的王恭忽然怅怅然冒出一句:“王大故自濯濯。”语气里半是生气半是爱惜,翻成白
史载,西晋开国元勋羊祜,有一个习惯,凡是他为谋划军国大事而写的底稿,他都一律焚毁。这样既可保密,又不至炫耀自己。他推荐了许多贤能之士入朝,却从不标榜自己的举荐之功,竟至连被举荐者都不知是谁荐举的。何故如此?用他的话说:“拜爵公朝,谢恩私门,吾所不取也。”意思是说:选贤任能是国家的事情,不能让被选者感激私人。从此,“公恩不私谢”成了一句名言,也成了中国官场上有识之士的一种美德。无独有偶,和羊祜相似的
周作人和汪曾祺都出生在富庶的江浙地區的小康之家,同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名家,二人都久居京城直到终老,且都特别擅长描写故乡的风物和食物。如周作人的《谈酒》、汪曾祺的《家常酒菜》,叙说的都是酒事,但二者的“味道”与“趣味”大相径庭。这两篇文章可谓一虚一实,一形而上、一形而下。如果不用心研读、仔细品味,那么周的《谈酒》粗粗读来似乎索然无味,而汪的《家常酒菜》让人满口生津并产生下厨操刀的冲动。我常常想,
又到一年春,牵挂最浓烈。家乡的母亲,早早地,就谋划着一家人团聚的饭菜;远方的儿子,也早就筹划着回家的"方案"。就这样,春节,把最远的牵挂变成了最近的相聚;就这样,春节,把最近的相聚也变成了最远的牵挂。游子的路走多远,牵挂就有多长。她跨过了山,越过了水,伴随着游子的匆匆脚步,也不停歇;她同大雁一起,與落红一道,追逐着远方的浓浓期盼,也不停留。愈到节假日,牵挂就愈浓、愈长。亲人间的一个通话,一段视频,
童年时,我第一眼见到那条河,就喜欢上了。波光粼粼,旖旎远方,盛夏太阳充满激情地拥抱河流,河流的心暖暖的,它用小手搅得我的脚丫子痒痒的,河卵石踩在河流的脊背上,跳着脚,隔着一层透明的珠宝仰望蓝天,仰望白云。天太蓝了,以至于河流都不用给她洗脸。云好像洁白的蒙古包,不,好像母亲从集市上买来的白棉花,软软的、柔柔的在贴在身上。  河流不停地唱歌,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從西边的大青山一直唱到东边的山嘴。当朝阳爬
秋色渐浓时节,放眼望去,天空愈发湛蓝,大地裸露着灰色和枯黄,这让我想起自己的老妈。老妈已经不再年轻,她今年84岁。老话说,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这是个坎儿,农村老人都避讳这两个岁数,可我的老妈却不放在心上,她总爱念叨,这辈子啊,该受的罪受了,该享的福也享了,人要是总活着那不成了个妖精?老人不在意,可儿女们还是盼望她能长寿。娘在家在归宿在,娘无家无归途无,就是这个道理。  我的老妈,是个干
择友是一门学问。如何择友,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独特的标准。有以家世、出身门第为标准的;有以见闻、学历学识为标准的;有以地位高低、财富多寡为标准的。其实,这些标准都不能诠释择友的根本意义,而志趣、性格、人品才是择友时应该首先考虑的。坦诚相见、心不设防是一种境界;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也是一种境界;为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拍案而起然而不影响朋友情谊的,这何尝不是一种境界?总之,真朋友都是心系对方
中国人叫母亲为妈妈,父亲为爸爸。外国人的叫法也差不多,甚至有的完全一样。这令人觉得非常奇怪:相隔千山万水,千百年来哪能事先开会约好?想来想去,其实用不着坐到苹果树底下就能弄清楚:“妈妈”是吃;“爸爸”是拉。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吃进去,拉出来。头若不顺,就出险象。尊敬的读者自己可以神会。“妈妈”这两个字跟吃奶的关系;“爸爸”这两个字跟拉粑粑的关系。其中不存臧否意义。人们遇到危险,疼痛之际只喊:“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