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小课堂之耳病8问

来源 :食品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ny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问:先天性小耳能矫治吗?
  答: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双侧应是对称的。但有的新生儿一侧耳朵正常,一侧耳朵外形特殊:有的极小,仅是一块肉赘状;有的虽然外形似耳,但与对侧相比明显小很多,影响外貌;部分小儿除耳廓是小耳畸形外,同时伴有外耳道闭锁,对小儿听力有影响。
  小耳畸形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压力,孩子上学后,常常感到自卑或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因此,对畸形小耳应予以手术治疗。何时手术为宜呢?出生后耳廓有一个较长时期的生长过程,一般到青少年时才停止生长,耳廓的形态才固定。因此,矫治耳畸形手术不宜在入托前施行,而应在患儿入学前或进入中学时进行,术后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儿童的心理压力可以通过综合治疗得到解除。
  2 问:先天性耳道闭锁患儿何时做手术合适?
  答:少数小儿,生后一侧或两侧外耳道闭锁,并多伴有耳廓畸形,如小耳廓、副耳等。外耳道闭锁大多为单侧性,故听力虽受到一定影响,但不会致聋,不会成为聋哑儿。
  外耳道闭锁应手术治疗。但因小儿耳廓及外耳道的发育至青少年时方停止,故手术应该在小儿 7岁以后施行,手术不宜过早。手术前需拍耳部 X光或 CT片,检查中耳是否正常,如遇有中耳发育不良,也应考虑一并进行手术。
  3问:小儿有先天性副耳为什么要早治?
  答:副耳是一种常见的外耳畸形,主要表现为在一侧或双侧耳前有一个或多个肉赘。肉赘内有的含有骨质,有的则完全为肉赘,大小不一。一般来说,副耳患儿无任何症状,但耳前多长了一、两个肉赘,有碍美观。同时对孩子也是一种心理负担,无论在幼儿园或小学,患儿都会受到同学们的注意甚至嘲笑。有些孩子的副耳有时常被自己或同学牵拉,造成皮肤损伤。因此,在患儿入幼儿园前,应将副耳切除,合作的孩子这种手术只需局部麻醉,手术后不会产生任何不适。
  4 问:异物进入小儿外耳道怎么办?
  答:凡外界的物质进入外耳道,称为外耳道异物,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有些孩子出于好奇,常将一些玩具或豆类塞入耳道,但塞入容易取出难,一般越是想把它挖出来,异物越往耳道深部钻。因此,当小儿发现耳道异物抠不出来时,大多能自觉告诉父母而到医院就医。
  外耳道异物因其大小而产生不同的症状。如果异物较小,小儿多无任何不适。异物较大时,则小儿耳内发堵、疼痛,尤其是当异物接近鼓膜时,可引起耳鸣及严重耳痛或听力障碍。
  春、夏季节,偶尔可见昆虫钻入小儿外耳道。因虫体在耳道内蠕动,可引起小儿严重的耳鸣、耳痛。
  异物进入小儿耳道,最好直接到医院就诊,耳科医生可用非常精细的钳子或镊子等器械将异物轻轻取出,决不可自行乱挖,以免损伤外耳道或鼓膜。
  5 问:怎样预防小儿外耳道生疖?
  答:外耳道被覆的皮肤,除与周身其他部位的皮肤一样具有毛囊、皮脂腺之外,还有耵聍腺,可产生耵聍,俗称“耳屎”。
  外耳道既然具有丰富的腺体及毛囊,一旦遇有皮肤损伤时,极易感染而引起外耳道疖。有的小儿喜欢用发卡、铅笔、火柴棍等掏耳朵,常常会使耳道皮肤受损伤,而导致外耳道生疖。长疖后十分疼痛,以致小儿夜不能眠,尤其是咀嚼食物时,下颌关节运动牵扯外耳道,更会使疼痛加剧,少数患儿因怕疼痛而不敢进食。此外,某些婴幼儿因外耳道长有湿疹或皮肤糜烂,也是造成容易生疖的原因。
  预防小儿外耳道生疖,主要应注意保持其耳道清洁,不要使不洁的水灌入耳朵内,不要挖耳朵,更不要养成平时随便掏耳朵的习惯。
  小儿在夏天游泳时,一旦耳朵进水,要侧头下拉耳垂让水流出,在游泳后用消毒棉签将耳朵里的水揩干净。
  6 问:小儿经常掏耳屎为什么不好?
  答:耳屎是人的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物质。大多数人的耵聍为浅黄色,一片片薄薄地附着在外耳道壁上,当人们咀嚼食物时,随着下颌关节的运动,耳屎会松动而排出体外。人的耳道内有耵聍,可避免昆虫、尘土进入耳道。因此,耵聍对人具有保护功能,一般不应该将它随便掏出。但有些大人平时养成了掏耳屎的习惯,还时不时给孩子掏耳屎,有时将外耳道皮肤挖破而引起外耳道炎,偶尔还有可能因掏耳屎不慎而误伤鼓膜,引起鼓膜穿孔而影响听力。
  有些人的耵聍呈棕色的大块状,紧紧地嵌在外耳道内而使耳内发堵、耳鸣、听力下降,临床上称为“耵聍栓塞”。遇到这种情况,更不可自行挖取,因为这种坚硬的块状耵聍是不容易被挖出的。自行挖取会引起外伤而致耳道发炎,必须到医院请医生诊治。还有极少数人的耵聍是黄色的,似油脂状,较黏稠,附在外耳道口,很不雅观,临床上称为脂性耵聍。此类耵聍同样具有保护功能,如分泌过多可用 75%酒精轻轻拭净即可。
  7 问:婴儿耳朵里长湿疹怎么办?
  答: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疾病,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一般可发生在婴幼儿的脸上、上下肢、躯干等部位,但有时也可发生在小儿耳朵里的皮肤上。小儿耳朵里长湿疹表现为耳朵瘙痒,孩子常用手挖耳或是在母亲的身上摩擦双耳,外耳道内可见轻微的湿疹,少数外耳道有散在的小丘疹。小儿因为瘙痒而挖耳及皮肤抵抗力降低常引起外耳道炎或疖肿。
  湿疹的治疗主要是保证耳道的干燥,尤其是小儿洗澡时不可使水进入耳道,洗澡后应用棉签将耳道拭干。发生湿疹后局部涂用 40%氧化锌油膏,数日即可治愈。如湿疹很严重,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抗过敏药。
  8 问:小儿患中耳炎有哪些症状?
  答:中耳炎是小儿十分常见的疾病。中耳有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由于小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的短而粗,并且呈水平状,所以小儿患上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较多。随着鼻咽腔分泌物的增多,细菌可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小儿容易呕吐,尤其是小婴儿吃奶后易呕吐,常会有奶液反流入中耳引起中耳炎。此外,小儿易患急性传染病,如麻疹、猩红热等,中耳炎则为这些疾病的常见并发症。
  中耳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中耳炎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起病急骤,患儿高热,体温可达 39 ℃ ~40℃,耳痛;婴幼儿因不会诉说,常表现惊叫、不安、食欲减退,3~ 4天以后,耳朵流脓,脓液黏稠、淡黄色。急性中耳炎经治疗,大约一周左右可治愈。
  慢性中耳炎系由急性转化而成,患儿一般无任何全身症状,只是耳道持续或时断时续流脓。脓液稀薄或黏稠,治疗以局部清拭为主,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每日多次滴药。此外,患儿还应加强体质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减少感冒,以促进炎症早日痊愈。
  作者简介:高维新,中国中西医儿科学会全国委员,天津市中西医儿科学会主委、名誉主委,市区两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天津新世纪儿童医院内科、呼吸科主任医师。
其他文献
中缅油气管道境外段在建设期间经历大量开挖和回填,地表植被和原土层被破坏殆尽,难以在短期内自然恢复,加之气候因素,造成管道上方大量水土流失,严重威胁管道安全.基于此,木
目前乡村农机手在使用耕整机时,经常遇到发动机排气管严重冒蓝烟,甚至出现完成一班作业要加几次机油现象,有的机手不得不把机油带至田间地头.这种不良现象如不及时解决,不仅
期刊
近年来,我国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量和消费量节节攀升,每年已达上千万吨。不少消费者都很关心,自己每天的食物中,有哪些属于转基因食品。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我国早在 2001年就出台法规,确立了转基因标识管理制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明确的标识至今仍难见于转基因食品之上。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也规定:
期刊
期刊
针对机电设备工况特性,讨论了采用实时在线监测及其实现技术,探讨了实时监测系统中一些信号监测方法,开发了基于DSP技术的硬件系统,仿真结果验证了控制方案的合理性.
研究真空低温干燥技术加工枣片的工艺,并与传统的热风干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真空低温干燥可实现快速干制,产品能够保持鲜枣的色泽、风味和形状,口感酥脆,酸甜可口,水分≤5%,
1.船艇小知识rn从动力类型讲,船艇可分为:风帆船艇(Sailing Yacht)和动力船艇(Motor Yacht).rn2.风帆帆船是什么?rn风帆船艇即通常所称帆船,帆船大致分为以下三类:龙骨船、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