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减全反射-红外成像研究聚乳酸/生物活性玻璃复合材料的体外矿化过程

来源 :分析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7n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衰减全反射-红外成像技术(ATR-FTIR mapping)对多孔聚乳酸/生物活性玻璃(PLLA/BG)复合材料在PBS缓冲液中的矿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光谱分辨率为8 cm!1,累加扫描8次,基于A1044/A1755的吸光度比值生成红外图像。成像结果表明,随着矿化进行,材料表面产生的羟基磷灰石(HA)也逐渐增多,当矿化进行到84 d后,材料表面大部分已被HA覆盖。但随着矿化时间的继续延长,矿化不均匀性也逐渐加剧。矿化曲线显示矿化过程存在4个阶段:矿化初期(前21 d),产生的HA很少;矿化增长期(21
其他文献
在乙酸-水-甲醇体系中,通过改变乙酸酐用量,对壳聚糖进行乙酰化反应,再以异丙醇为溶剂,环氧丙烷与碱化后的N-乙酰化壳聚糖反应制备了不同脱乙酰度(DD 98%~55%)的羟丙基壳聚糖(HP
利用LTQ Orbitrap XL组合型傅立叶变换高分辨质谱系统分析了乳源蛋白主要组分肽指纹图谱。对南方水牛乳与不同来源的乳清蛋白的氨基酸序列研究结果表明,乳清蛋白经酶解后主要
建立了固相萃取(SPE)/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复合线性离子阱质谱(UPLC-MS/MS/MS)同时测定水体中孔雀石绿(MG)、结晶紫(CV)、亮绿(BG)及其代谢产物隐性孔雀石绿(LMG)和隐性结晶紫(LCV)5
通过电化学腐蚀的方法制得多孔不锈钢针/丝作为基体,涂渍特异性吸附地沟油杂质的涂层材料(NACC-2),成功制备了固相微萃取(SPME)萃取头,并应用于地沟油样品分析。研究表明,所用的
利用具有高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活力的大鼠肝细胞液体外温孵代谢反应,首次制备了4种丹酚酸A(SAA)的甲基结合代谢物。HPLC分析结果显示,这些体外温孵代谢产物与大鼠经静脉途
以磁性石墨烯(G/Fe_3O_4)为固相萃取吸附剂,考察其对三嗪类农药的萃取富集性能,并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建立了环境水样中三嗪类农药的分析方法。在最佳萃取条件下,即样品溶液pH=
为了考察不同温度条件下前体物质及其含量对杂环胺生成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性定量分析了不同温度(200℃,230℃和270℃)、不同前体物质种类(葡萄糖、肌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