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雅水晶头骨隐藏生命密码?

来源 :华夏关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k3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世界古代文明中,生活在中美洲的古代玛雅人所创造的文明最让人感到迷惑不解:他们似乎是从天而降,在公元3世纪到9世纪达到了鼎盛,之后又戛然而止。
  人们不知道公元9世纪这100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人们只了解其间玛雅人修建的各种浩大工程金字塔、宫殿和神庙都突然停止了施工,所有玛雅人像是接受了某种神秘指令,遗弃了辛勤修筑的家园而向更加荒芜的深山迁移。这是玛雅人留给后人的谜。不仅如此,玛雅人还留下了另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谜团——神奇诡秘而又鬼斧神工的水晶头骨。
  一个神秘的传说
  在美洲印第安人中流传着一个古老传说:古时候有13个水晶头骨,能说话,会唱歌。这些水晶头骨里隐藏了有关人类起源和死亡的资料,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生命之谜。传说还认为,总有一天人们会找到所有的水晶头骨,把它们聚集在一起,集人类大智慧于一体,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这个传说在美洲流传了上千年。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它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或是天方夜谭而已,没有人知道传说中的水晶头骨到底是什么,从传说的内容来看,它像是一个包罗万象的信息库,也像是一部无所不知的天书,但人们对它一无所知,甚至怀疑它的存在。
  一次意外的发现
  19世纪欧洲的探险家们却对这个传说深信不疑,尽管一直没人找到过那些传说中的水晶头骨。英国姑娘安娜在她生日那天,终于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安娜的养父米歇尔·黑吉斯是英国的探险家、大英博物馆玛雅文化委会员的成员。1924年,米歇尔组织了一支探险队,从英国利物浦出发,沿水路到达中美洲,与他同行的还有他的养女安娜。
  探险队在当地玛雅人的帮助下,终于在今天中美洲的伯利兹荒无人烟的热带丛林中,发现了一处古代玛雅人的城市遗址。这是一座被藤蔓和大树淹没了的古城,探险队用了整整一年,才使得这座古城得以展现它昔日的风采。这座古城废墟让米歇尔惊呆了,城堡的高度远远超过周围的村庄,它高150英尺,占地6平方英里,包括金字塔、宫殿、墓冢、城墙和地下室,城堡的每个地方都是用割好的白石头砌成,玛雅人竟然凭着原始的石斧创造出工艺如此精湛的作品,其劳动强度无法估量。
  17岁的安娜也对眼前的一切兴奋不已,她爬上了城堡最高点的金字塔顶,一览热带丛林的绚丽风光。就在安娜饱览风景时,她突然发现金字塔的裂缝深处有一个东西闪闪发亮。她立即告诉了养父,米歇尔带着探险队的全体成员登上了金字塔顶,把裂缝边松动的石头移开。经过了几周的努力,终于刨开了可容一个小个子进出的窟窿。安娜爬入这个窟窿的底部,突然发现一个东西,仔细一看,是一个犹如人头骨的水晶,她非常兴奋,把它带回了金字塔顶。
  安娜发现的宝物是一块通体透明的水晶头骨的上半部分,米歇尔命令队员们继续挖掘。3个月后,他们在25英尺外的地方又找到了水晶头骨的下半部分,两块头骨合在一起,正好与真人头骨一般大小。
  这个水晶头骨长17厘米,宽和高各是12厘米,重量是5公斤,它是用一大块完整的水晶,根据一个成年女人头颅的形状雕制而成的。它做工非常细致,鼻骨是用三块水晶拼成的,两个眼孔处是两块圆形的水晶,它的下颌部分可以跟头盖骨部分相连,也可以拆开,整个构成异常精巧。
  按照惯例,米歇尔将水晶头骨献给了当地居民的首领。而当米歇尔的探险队将要返回英国时,当地的首领又将水晶头骨赠送给米歇尔,以回报探险队给他们提供药品和食物的帮助。后来人们就把这颗头骨称作“米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米歇尔去世后,这颗头骨就一直由安娜珍藏。
  身世之谜无人知晓
  水晶头骨的横空出世,牵动了全世界考古学家们的神经。他们把水晶头骨和真正的人类头骨作了比较,发现除了眼部特征稍稍偏于人类的正常范围以外,其他参数都与真正的人类头骨相差无几……
  一位玛雅老人告诉米歇尔,这颗水晶头骨至少有10万年的历史,是为了纪念一位伟大的玛雅祭司而制作的,然而却没有多少人相信他这一说法。科学家们试图弄清楚它确切的制作时间,但是石英水晶的物理属性决定了它永远不会被知晓。
  此外,头骨面部两侧的下方各有一个微小的圆形凹槽,使得下颌可以与头颅连接,还可以像人类头骨的下颌一样自由张合。雕刻精湛的牙齿,线条平滑的颧骨,无不显示出制作者对人体解剖学的透彻了解。
  然而,水晶是世界上硬度最高的材料之一,用铜、铁或石制工具都无法加工它,而1000多年前的玛雅人又是使用的什么工具呢?另外,这种纯净透明的水晶虽然硬度很高,但质地却脆而易碎,科学家们推断:要想在数千年前把它制作出来,只可能是用极细的沙子和水慢慢地从一块大水晶石上打磨下来,而且制作者要一天24小时不停地打磨300年,才能完成这样一件旷世杰作。
  接踵而至的谜题
  根据传说的内容,水晶头骨里隐藏了人类起源和死亡的秘密资料,如果这是真的,那它会以什么方式来告诉人们这些秘密呢?科学家们认为,如果传说是真的,那么水晶头骨就有可能是一个储存秘密资料的信息存储器,通俗地说,就是一块硬盘。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把水晶当做信息的存储介质,用激光把一些信息写进去,一段时间后又用指令将它恢复,里面的数据完好无损。实验证明,如果在数千年、数万年前有人把数据写进水晶头骨的话,它依然可以保存到今天。
  如果水晶头骨真是个信息存储器,那么数千年前的古代玛雅人是怎样将信息储存进去的呢?人们又该如何将信息提取出来呢?科学家们对此束手无策。
  然而,古代玛雅人给我们的困惑还远不止于此。科学家们发现,当有光束照在这颗头骨上时,隐藏在基底的棱镜和眼窝里用手工琢磨的透镜片组合在一起,能产生一系列光学变化,它有一种催眠般的魔力,会让人出现幻觉、幻听等现象。曾经研究水晶头骨长达6年之久的水晶专家富兰克·多兰德先生说,他在与水晶头骨共处时,能听到一种“非常安静又引人注意,像是从高音大钟发出”的声音,还能从水晶头骨上看到“山峦、庙宇”等图像。   于是一些崇尚神秘主义的人们干脆把它归之为天外来客的杰作。对于这种说法,科学家们无从考证,但当科学不能对一些神秘现象作出合理解释时,这种推测反而更容易让人接受,或许它真是外星人的杰作呢?
  真实来历遭质疑
  米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聚集了种种神秘现象和不解之谜,使得人们对它的猜测也越来越离奇,但实际上,这颗头骨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惟一一个被发现的头骨。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总共发现了大约十几颗水晶头骨,其中有3颗保存在博物馆或研究机构内,其余都被私人收藏。
  而且,这十几颗水晶头骨也不全是玛雅人的遗物。但是在所有的这些头骨中,米歇尔·黑吉斯头骨无疑是纯度最高、最完美也最神奇的一个。
  也许正因为这颗头骨太完美了,以至于遭到了人类的妒嫉,让人怀疑起它的真实来历。尤其是这颗水晶头骨的具体出土时间,安娜本人竟有不同的说法。她在1962年接受采访时说,水晶头骨是在30年代末,由她的父亲在一次挖掘玛雅遗址的时候发现的;1968年,她给一个研究水晶头骨的专家写信时又说头骨是在1926年发现的;1982年,她回答学者尼克尔的询问时,又变成是1924年;在1995年出版的《水晶头骨之谜》里面,又说水晶头骨是在安娜17岁生日那一天发现的。
  这些,都不得不让人怀疑米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的真实来历。
  一切也许都是谎言
  2005年1月,一起震惊考古界的事件发生:英国大英博物馆的墨西哥古阿兹特克人的水晶头骨被科学家正式鉴定为赝品,考古界为之哗然。
  与此同时,人们对米歇尔·黑吉斯头骨也提出全面质疑。
  这两颗头骨虽然来源不同,但总体形状却非常相似,而且都是以一具女性头骨为模型。不同的是,大英博物馆的头骨是一整块水晶,而米歇尔·黑吉斯头骨的下颌则是独立的,可以拆下,做工更为精致,但是两颗头骨的惊人相似,让人很难相信它们是独立制作的。
  英国大英博物馆所珍藏的那块水晶头骨,最早据称是在墨西哥古阿兹特克人遗址上被发现的。而科学家发现这个水晶头骨是用轮式工具打磨并且切割的,而这种技术在当时的美洲大陆根本就不存在。毫无疑问,现在人们更有理由怀疑米歇尔·黑吉斯水晶头骨的真实性了。
  有一部分科学家倾向于它不是玛雅人的遗物,而是19世纪现代人的产物。但是,这种百分之百纯净透明的水晶,就算它不是一件文物,其价值也无法估量。谁会用它来制作一件冒充文物呢?
  但人们还是愿意相信,终有一天,现代科技会把水晶头骨上的神秘彻底揭去,让真相浮出水面,事实大白于天下。
  (据《半岛晨报》)
其他文献
刚一入夏,新鲜荔枝已然上市,其中“妃子笑”是最受青睐的一个品种。“妃子笑”也叫落塘蒲、玉荷包,其得名源于杜牧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的杨贵妃爱吃荔枝,唐明皇李隆基派人到荔枝产地,采摘下新鲜荔枝后策马飞奔,传至长安。据说如今的“妃子笑”原产于广东,广西、台湾、海南等地均有种植,但唐代杨贵妃吃的荔枝源自哪里?  “荔枝生巴峡间”  从白居易的《荔枝图序》可以推断出,“妃子笑”源
期刊
去年暑假,有一个美国女孩戴安娜到我的公司实习,她的母亲是华盛顿大学的教授,是一个研究中国历史的专家。她请我到她家吃一天的饭。我在美国很少到别人家里去吃饭,更何况是吃一天的饭。想到要花整整一天的时间,就带了两本书去。到了她家不久,有个人敲门,大概50岁,穿着工装,带着工具箱。女教授对我说:“是个木匠,来给我修橱柜的。”于是,我第一次看到上门的美国木匠,我对女主人说:“我的同行(我是卖别墅的)来了。”
期刊
A丘吉尔:“蓄谋已久”“千方百计”  1943年11月的22-26日,美、中、英三大国首脑会议在埃及首都开罗举行。在会上,三位领导人免不了互相夸奖客气一番。不过,蒋介石与丘吉尔面和心不和,这几年来,他俩的分歧越来越深。11月20日,蒋介石偕夫人宋美龄经昆明巫家坝机场乘专机飞越喜马拉雅山,在印度北方邦兰姆加尔盟军训练基地机场稍事停留,视察了全副美式装备的中国远征军部队,而后又乘专机飞到加尔各答。令蒋
期刊
若我们能相守到老,老到只能互相搀扶才能去散步,那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若走到人生的一半你离我而去,对我而言那真是天崩地裂。  结婚10多年,爱人或者被爱都已成为一种习惯。  习惯了晚上有人睡在身边,轻轻打着鼾;习惯了我做好饭,等你回来;习惯了你早晨夹着公文包,开车去送孩子上学;习惯了你回家,一手拎水果袋,一手拿着电费单对我说:“老婆,咱家这个月的电费降了……”  也习惯了周末你为了让我和孩子多锻
期刊
邓秀兰一个人在卫生间里洗衣服,浑然不觉中,倒在了冰凉的地板上,来不及打一个求救电话,就那样昏迷了过去。女儿和老公远在北京,儿子忙得不到半夜绝对见不到人影。等待她的只能是死亡。  幸运的是,她没有死。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墙壁雪白的医院里,医生说:“您煤气中毒,幸亏您儿子及时把您送来,再迟几分钟,您可能就没命了。”  随后赶到医院的儿子却说,他没有回过家,接到电话才知道母亲出事了。到底是什么人做了好事
期刊
在张艺谋的新作《归来》中,当陆焉识用尽各种方法也无法使得深爱自己的妻子冯婉瑜记起自己时,别无选择又似更合理地假装扮起了“念信的人”,以此安慰、劝告、陪伴妻子。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会有很多时候不尽如人意,当无法去改变时,不妨也学一学陆焉识这种“假装”的精神。  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某路公交车上,一位老先生不小心踩了一位年轻姑娘的脚,还没等他开口道歉,这位姑娘就叫道:“你个老不死的。”可这位老先生不但
期刊
若没有17岁那年乡试失败的惨痛经历,也就不会有董其昌后来的一举成名。因此他说,栽跟头要趁早啊,来得太晚的话,日后的成就也不会那么高!  隆庆五年(1571年),在松江府(今上海一带)的乡试中,一位年仅17岁的少年高中第二名。这本是一件非常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这位少年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兴高采烈,甚至在看到榜文的时候,眼中流露出的竟是不甘与惊诧。  个中原因,有点让人啼笑皆非——因为这次的解元,也就
期刊
冬季,如果人们在茫茫的雪地上行走半天,就会有患雪盲症的危险。令人费解的是,即使戴上墨镜,挡住阳光落在雪地上反射出的光亮,人们仍不可避免地有患上雪盲症的风险。  直到20世纪80年代,谜底才被揭开,原来雪盲症并不是因为雪地上的强烈反光所致,而是由于雪地上空无一物的视界所造成。在雪地上,如果你的眼前总是白色,并且一马平川,一望无际,那么十有八九,你会患上雪盲症。  研究表明,人的眼睛,原来是需要从一个
期刊
巴黎著名的艺术桥,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恋人们喜欢挂象征爱情的连心锁的地方。但6月8日,这座桥上的一段长2.4米的安全护栏网不堪承受铁锁的重负,于当地时间6月8号下午17点50分压垮,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害。
期刊
美国阿拉巴马州奥伯恩市一名22岁醉酒女子睡在铁轨中间,奇迹般地在驶过的火车下幸存下来,且毫发无伤。这名女子叫琳西·霍恩,日前喝酒后醉倒在火车铁轨中间。由于身材娇小,霍恩的全部身体都收入铁轨中。警方称,火车从其身上经过时不仅未伤其毫发,甚至未能惊醒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