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IBD患者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及亚群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99例IBD住院患者为观察组1,其中CD患者84例(活动期70例,缓解期14例),UC患者15例,同期选择经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正常的32名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1,检测观察组1 CD、U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1外周血MDSC及亚群所占比例。从观察组1中选取62例IB
【机 构】
:
410011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410011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410011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410011 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4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IBD患者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性细胞(MDSC)及亚群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99例IBD住院患者为观察组1,其中CD患者84例(活动期70例,缓解期14例),UC患者15例,同期选择经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正常的32名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1,检测观察组1 CD、U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1外周血MDSC及亚群所占比例。从观察组1中选取62例IBD患者(47例CD患者,15例UC患者)为观察组2,从健康对照组1中选取21名健康人群为健康对照组2,检测血清TNF-α和IL-8水平。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1中CD和UC患者MDSC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 [(6.30±3.97)%和(7.50±3.12)%比(3.94±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3.21,P均<0.01)。CD患者粒细胞型MDSC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高于U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1 [(65.69±20.45)%比(50.93±13.56)%和(51.50±11.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3、3.79,P均<0.01)。UC患者单核细胞型MDSC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高于C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1 [(28.41±18.33)%比(18.38±17.43)%和(28.17±1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2.53,P均<0.05)。CD活动期患者粒细胞型MDSC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高于缓解期患者,CD活动期患者单核细胞型MDSC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均低于缓解期患者[分别为(67.36±2.27)%比(46.49±6.32)%,(17.19±2.02)%比(34.33±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0、3.26,P均<0.01)。观察组2中CD患者中TNF-α水平高于U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2 [(7.83±6.54) ng/L比(4.77±2.12) ng/L和(4.40±2.05)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1、2.53,P均<0.05);观察组2中UC患者IL-8水平高于C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2 [(65.80±45.14) ng/L比(25.80±22.32) ng/L和(26.40±22.37)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7、4.21,P均<0.01)。粒细胞型MDSC与TNF-α呈正相关(r=0.319,P=0.011),与IL-8呈负相关(r=-0.296,P=0.019);单核细胞型MDSC与TNF-α呈负相关(r=-0.260,P=0.040),与IL-8呈正相关(r=0.306,P=0.016)。
结论粒细胞型MDSC在CD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单核细胞型MDSC在UC和CD缓解期升高明显,检测MDSC及亚群有助于CD和UC的鉴别以及CD病情的判断和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011-2015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动、接受随访和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的情况,为减少流动HIV/AIDS的失访,加强流动HIV/AIDS的规范化管理,预防二代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下载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随访管理定时数据库,对2011-2015年新报告及存活的HIV/AI
目的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腰围水平及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儿童青少年腰围水平及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利用腰围的P90(同年龄、同性别)作为中心性肥胖的判断界值。结果我国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腰围均为男生大于女生(P<0.000 1),城市大于农村(P<0.05),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儿童青少年大于中、低家庭收入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岛市新型毒品滥用者使用新型毒品的情况、性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5-2016年在青岛市依托MSM社会组织和社区中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志愿者,滚雪球法招募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样本量估计为933人。收集其吸毒、性行为,检测HIV、梅毒、HCV抗体,检测新型毒品滥用情况。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招募1
目的探讨衰弱综合征与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都江堰市平义社区建立≥65岁老年人队列,分别于2014年1月和2017年1月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自报糖尿病、跌倒、衰弱状态、认知功能和营养状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基线衰弱水平与随后3年内跌倒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653名老年人接受了第一次调查,473人完成第二次调查。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3.3%,糖尿病合并衰弱综合征老
目的研究中国0~5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现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2013年儿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调查县(区)中0~5岁儿童32 862名。超重肥胖的判定:5岁以下儿童采用WHO 2006年生长发育标准;5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生长发育参考值。结果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
目的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为制定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6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推荐的分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分年龄、性别的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进行
目的探索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流感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肺炎疫苗)接种对老年COPD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方法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分别在重庆市和宁波市的各3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各选择4个社区组,整群抽样分为流感疫苗接种组、肺炎疫苗接种组、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联合接种组和对照组,以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结果为主要评估
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感染单阳家庭配偶间性传播风险,并通过统计学模型分析预防单阳家庭配偶阳转措施的效果。方法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河南省4个省的30个县(市、区)4 481个单阳家庭数据库,在2011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队列观察分析配偶间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率和抗病毒治疗比例等影响因素,拟合配偶间性传播的贝努利过程模型(Bernoulli process mod
目的探讨福建省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预后指数(PI)。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年1月至2016年6月经病理确诊634例OSC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将患者随机分为建立模型组(建模组,318例)和验证模型组(验证组,316例)。在建模组,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别,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
目的了解我国≥40岁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症状(咳嗽、咳痰、持续性咳嗽和持续性咳痰)的流行现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2010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项目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展的162个监测点,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其中≥40岁人群56 066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分性别计算咳嗽、咳痰、持续性咳嗽和持续性咳痰的流行率,并用χ2检验进行比较组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