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索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流感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肺炎疫苗)接种对老年COPD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方法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分别在重庆市和宁波市的各3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各选择4个社区组,整群抽样分为流感疫苗接种组、肺炎疫苗接种组、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联合接种组和对照组,以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结果为主要评估
【机 构】
:
102206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102206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102206 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防治与社区卫生处,102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流感疫苗)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肺炎疫苗)接种对老年COPD患者症状改善效果。
方法2013年11月至2014年10月,分别在重庆市和宁波市的各3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各选择4个社区组,整群抽样分为流感疫苗接种组、肺炎疫苗接种组、流感疫苗与肺炎疫苗联合接种组和对照组,以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结果为主要评估指标,观察并比较社区内60~75岁COPD患者疫苗接种1年后症状改善程度。采用SAS 9.4软件分析,比较COPD患者疫苗接种前后的CAT评分及其症状改善的情况。
结果对4个社区组COPD患者使用倾向评分方法进行匹配后,共纳入研究对象1 244人。基线CAT评分M=21(IQR:17~26)分。接种疫苗1年后,CAT评分M=18(IQR:14~24)分,3个疫苗接种组的CAT评分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感疫苗接种组,配对t=-6.531,P=0.403;肺炎疫苗接种组,Wilcoxon配对检验H=-9 623,P<0.001;流感及肺炎疫苗联合接种组,配对t=-10.803,P<0.001),而对照组患者CAT评分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ilcoxon配对检验H=1 167,P=0.403)。CAT分级为"严重影响"及"非常严重影响"者比例在3个疫苗接种组明显降低,对照组变化不明显。析因分析发现流感疫苗对COPD患者整体症状、以及咳嗽、胸闷、气喘、活动、外出、精力6项指标均有改善作用;肺炎疫苗对整体症状及全部8项单独指标均有改善作用。
结论对COPD患者给予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接种可有效改善其疾病症状。
其他文献
目的在街道/乡镇水平上分析2005-2015年北京市肺结核发病的时空流行特征。方法从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收集2005-2015年北京市肺结核发病数据,以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为基础,在街道/乡镇水平上采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统计量(Moran’s I)分析肺结核发病的空间聚集性,采用时空扫描统计分析时空聚集性。结果在街道/乡镇水平上,北京市各年肺结核发病整体上呈现空间自相关性(Moran’
目的探讨双酚A(BPA)日常生活暴露与男性性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5年4月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门诊部因不孕不育就诊的男性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性功能状况资料和空腹静脉血标本。应用德尔菲专家评分法计算性功能总得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研究对象血清BPA水平。采用Spearman秩相关、秩和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BPA水平、影响因素、性功能指
疫苗的公共卫生意义在于疫苗的群体保护效应,即当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水平时,疫苗接种将会直接保护接种人群和间接保护未接种人群。扩大疫苗接种率达到足够的群体保护是预防甚至是根除某些传染性疾病的基本策略。此外,群体保护的评价在制定公共卫生策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外关于疫苗群体保护的研究日益增多,包括人群观察性研究和群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但国内还未见相关的文献报道。本文旨在对评价疫苗群体保护的研
目的分析1例人感染高致病性H7N9禽流感病例的感染模式及病原变异情况,为禽流感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可疑暴露史及感染途径,追踪调查病例病情进展;使用核酸检测、病毒分离、基因测序及进化分析等技术对采集的相关标本展开病原学分析。结果病例无活禽接触史,发病前一周在狭小通风不畅厨房内不带手套加工烹饪光鸡;病例下呼吸道提取物、病家剩余冷冻光鸡表面涂抹标本、活禽来源市场环境标本均检出高度同
目的分析2011-2015年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流动、接受随访和CD4+T淋巴细胞(CD4)检测的情况,为减少流动HIV/AIDS的失访,加强流动HIV/AIDS的规范化管理,预防二代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下载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的病例报告历史卡片和随访管理定时数据库,对2011-2015年新报告及存活的HIV/AI
目的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腰围水平及中心性肥胖流行特征。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儿童青少年腰围水平及中心性肥胖流行现状。利用腰围的P90(同年龄、同性别)作为中心性肥胖的判断界值。结果我国各年龄组儿童青少年腰围均为男生大于女生(P<0.000 1),城市大于农村(P<0.05),家庭收入水平高的儿童青少年大于中、低家庭收入
目的了解山东省青岛市新型毒品滥用者使用新型毒品的情况、性行为特征及HIV感染状况。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2015-2016年在青岛市依托MSM社会组织和社区中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志愿者,滚雪球法招募男性新型毒品滥用者,样本量估计为933人。收集其吸毒、性行为,检测HIV、梅毒、HCV抗体,检测新型毒品滥用情况。采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SAS 9.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招募1
目的探讨衰弱综合征与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跌倒之间的关系。方法在都江堰市平义社区建立≥65岁老年人队列,分别于2014年1月和2017年1月进行问卷调查,包括自报糖尿病、跌倒、衰弱状态、认知功能和营养状况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基线衰弱水平与随后3年内跌倒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653名老年人接受了第一次调查,473人完成第二次调查。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3.3%,糖尿病合并衰弱综合征老
目的研究中国0~5岁儿童的超重肥胖现况及其分布特点。方法数据来自"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数据,2013年儿童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研究对象为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55个调查县(区)中0~5岁儿童32 862名。超重肥胖的判定:5岁以下儿童采用WHO 2006年生长发育标准;5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生长发育参考值。结果采用2010年国家统计局的人口
目的分析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情况,为制定肥胖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6~17岁儿童青少年调查资料,分析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现状。6岁儿童采用WHO 2007年推荐的分年龄性别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判定超重肥胖,7~17岁儿童青少年采用《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中的分年龄、性别的BMI超重肥胖判定标准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