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思维下高职教学研究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q3q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改变着传统行业,同时也改变着教育领域。笔者运用用户思维和跨界思维对高职教学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一、互联网思维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跨界思维
  跨界思维是大世界大眼光,从多角度看待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思维方式。马云将线下的销售和互联网联系在一起成就了“双11”销售额突破200亿美元的电商阿里巴巴。在信息时代,若思维局限于界内,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危险。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理应走在时代的前列,因此高等职业教学也要有跨界思维,跨出固有定式,借助新理念和新手段进行教学改革。
  2.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
  学生上课不用心听讲、玩手机,为何出现这一现象?当学生们带着线上的体验走进传统的教室时,也必然带来改变传统课堂的渴望。低头手机族在趣味性交流和枯燥学习之间选择了前者,因而如何使教学变得有吸引力,以用户思维解决长期困扰教学的顽症,是教育工作者绕不开的课题。
  3.善用现有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一个现代化企业如果不能与社会化资源平台相结合,就不会壮大和发展。各种“宝”们将货币与互联网结合,解决人与钱的问题。当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工具,学生对此爱不释手。因此,将教学与互联网联系在一起,使线上开放、共享的学习和线下教育环境有机结合,对传统教学进行有益补充和拓展,是教学改革的趋势之一。
  二、运用互联网思维开展高职教学的建议
  1.教学改革,教师要先行
  教师作为高等职业学校教学的设计者,要跨出原有的定势思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关注形势,拓宽视野,不断丰富与更新知识储备。走出去,到其他高校和行业企业学习或实践,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增加跨界知识,丰富跨界体验。要视学生为用户,将跨界知识融入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跨界的手段丰富教学形式,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
  2.适应学生全面发展,构建“平台 模块”课程体系
  跨出本本化课程开发之界,对传统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改革。建设可实现各专业或专业群共享的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设立具有专业特色的模块。将文化教育、技能大赛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平臺共享、模块分立和三课堂全程素养育人,满足学生需求,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3.增强学生体验感,实施情景教学
  跨出传统教学目标统一化、知识传授单向化和教学方法单一化之界,通过项目化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构建实际或经历情景,使学生在体验中构建知识、产生情感、提升能力。从学生亲身体验出发,将教学内容融入日常生活和课程涉及的工作中,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教师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模拟现场和PPT展示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唤起学生的参与欲望,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4.以学生为本,实施“走班制”
  传统班级中,教师不变、学生不变,所有内容约定俗成、按部就班。“学困生”没有成功的体验,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学、上课睡觉等,教师为顾忌多数调整教学速度,“学优生”受到影响。可以实施“走班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生涯规划来选择班级,变被动为主动;让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不断产生脑力激荡,增强学生学习效果。
  5.摒弃“去手机化”教学观念,做活“互联网 ”教学
  要求学生上课不带手机有违信息化发展规律,“堵不如疏”,跨出师生原有学习交流渠道之界,让学生带手机参与到学习中。教师“走网”,实施“微课”教学。课前,教师将课程知识点预设为问题等资讯,通过微信或QQ推送给学生,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积累知识,带着问题和期盼进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将课程内容知识点制作成教学微视频呈现给学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现实难题。为了学生有参与感,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在课堂现场查资料进行求证。课后,通过手机建立师生之间的连接,学生自觉把学习片段分享到朋友圈,教师通过QQ群或微信群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和学习效果,帮寻求帮助者答疑解惑。
  (作者单位:德州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和完善股东和管理层利益制衡机制,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司控管结构模式经历了从股东会中心主义到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演变,当今世界有三种典型的股
本文分析并指出近年来图书馆招标采购中所出现的诸多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思路。
表见代理本质上是一种产生有效代理法律后果的无权代理.构成表见代理除了要具备代理的一般表面要件外,还须具备客观要件(即客观上有使第三人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根据)和主观
给出了格值文法的定义与分类,对格值正则文法与自动机的关系作了详细讨论,得出了两个重要的结论,即:由给定的格值正则文法可以构造一个格值自动机使二者接受的语言集相同;反
本文阐述了电子商务"3+2"专业中高职衔接的研究背景,分析了当前"3+2"课程体系在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了电子商务"3+2"专业教学标准,构建出适应本地中高职教育教学实际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