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三农”沃土 鼎力打造服务标杆

来源 :当代县域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hao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敢于担当的银行,必然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典范;一个高瞻远瞩的银行,必然会在差异化特色发展道路上留有厚重的足迹;一个生机蓬勃的银行,必然会将社会责任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互促互进。
  发轫于川东南的内江兴隆村镇银行,自2010年12月27日开业以来,借助市级总分行制村镇银行试点的契机,瞄准县域,立足担当社会责任,着眼可持续发展,找准服务“三农”、服务小微企业、服务个体工商户和城镇居民的定位支点,不断改革创新,在这一片沃土上深耕不辍,努力破解“三农”融资难题。截至2013末,各项存款余额21.89亿元,增幅50%;各项贷款余额14.3亿元,较年初增长4.7亿元,涉农贷款余额12.5亿元,占比87%,存贷比为65%;拨备覆盖率为4498%,资本充足率及核心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9.72%、18.28%,资产总额达25.18亿元。
  短短三年,内江兴隆村镇银行在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走出了一条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2014年1月19日,中国品牌总评榜颁奖盛典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5号楼庆功厅举行,内江兴隆村镇银行由于成效显著,被中国金融管理协会授予“金鼎奖·2013中国金融行业最具发展潜力企业”荣誉称号。
  迎难而上 把握机遇 敢为人先
  对内江兴隆村镇银行来讲,201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面临市场认知度低、网点布局单一、经营环境陌生等诸多困难,作为全国首批十家试点地市级总分行制村镇银行之一的内江兴隆村镇银行,迎难而上,积极把握市场发展机遇,拉开了市级总分行制村镇银行改革试点的序幕,开始尝试实行“一级法人、三级经营”的管理模式。三级经营即总行、一级支行、二级支行三级各自划分不同的权限和经营管理职能,各司其职,并确定了“精简效能”的管理原则,采用了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模式。
  首先,调整了全行经营管理体系,在总行分别设置综合管理部、资金财务部、信贷管理部、风险合规管理部和内部审计部五个主要职能部门,各部门承担经营管理职能,将战略决策分解为具体执行计划,负责推动实施,承担管理、考核和监督职能。
  其次,将一级支行作为区域营销中心,内设综合管理部、营销部两个职能部门,加强了对重要岗位人员的集中管理,对支行贷款审查和会计财务管理两个要害部门的负责人实行委派制,由总行委派财务会计主管与风险审查官,强化总行对信贷和资金财务运行的监管力度。
  再次,将支行作为各分支营销中心的职能突出出来,通过规范的授权经营和授权管理体系的建立,明显提升了集约化管理水平,提高了各营销中心的运行效率。进一步加强了信贷运行管理,构建了完整的客户经理管理体系,优化了业务营销体系,达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风险的核心控制。
  在此基础上,全行打通县域“三农”“输金活血”脉络的网点布局步伐随之加快。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累计开设了隆昌支行、资中支行、威远支行和沱江支行四个一级支行;在隆昌支行下设三个二级支行,在资中支行和威远支行下分别设立了一个二级支行,2013年网点数达到15个,顺利实现了“三县两区全覆盖”的战略拼图。目前在四川省村镇银行系统中,机构规模和员工数量排名第一。
  内江兴隆村镇银行网点“全覆盖”战略,不但发挥了本土银行优势,快速取得了市民认可,提高了企业知名度,拓展了客户覆盖面,带动了资源集聚,形成强大合力共促经济发展;而且,作为新兴的农村金融机构,其网点的触角迅速弥补了内江地区农村金融市场服务的不足,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三农”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三农”、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深耕“三农”
  助力“小微” 惠济民生
  市场决定成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内江兴隆村镇银行始终坚持“立足三农阵地,加快有效发展”这一主题,紧扣县域经济发展的脉搏,眼光盯着市场走,思路围着市场转,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抢抓市场发展机遇。
  一方面,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充分发挥地方法人机构决策链条短,审批机制灵活、高效、快捷的优势。按照“低平台、短流程、高效率、能控险”的原则,修订完善了三农金融部信贷业务流程。对所辖各分支机构均授予了一定的信贷审批权限,对各类经济组织或个人申请的信贷业务,评级、授信、贷款发放等环节可合并完成,单户最高授信额度可达到500万元。
  另一方面,在细分市场,细化营销的思路下,积极创新经营理念,果断调整发展战略,主动融入市场。
  一是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做大“三农”蛋糕。全行简化贷款手续,科学确定农业贷款周期,进一步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经营区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截至目前,培育和信贷支持了一大批农业产业化企业,其中: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2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户;积极满足粮食生产、“菜篮子”工程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领域的有效信贷需求,向各县(区)农村种养专业经济组织、个人以及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等发放各项贷款达到了3亿元,促进城乡群众增收致富。截至2013年末,该行涉农贷款户数已达到1367户,涉农贷款余额12.5亿元,余额占比87.43%,比年初增加4.12亿元,增速49.11%,同比多增9073万元,增加了“三农”有效金融供给,改善了农村地区融资环境。
  二是贴近“小企业”孵化“大市场”。小微企业是村镇银行打造可持续发展的“蓝海”。但长期以来,由于缺少抵押物、财务管理相对不够规范、透明度偏低等共性特征,使小微企业贷款陷入众多银行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尴尬境地,成为一道亟需破解的难题。
  在经过一系列前瞻性的“头脑风暴”后,内江兴隆村镇银行明确提出“不与大银行抢市场、争客户,将全行的业务发展重点转移到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上来”的市场定位。这一战略转型,吹响了内江兴隆村镇银行遨游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蓝海”的号角。   三年来,内江兴隆村镇银行积极履行“本土银行”的社会责任,把与大中型企业供应链条配套加工的经营实体;处于产业链条最前端的经济组织;带动本地农民或村级组织共同致富的带头人,均纳入了小型和微型企业金融服务范围。先后支持了四川佳意美食品有限公司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内江市立利商贸有限公司等零售与批发企业以及下游销售终端个体商户,支持商贸企业优化城乡网点布局,向农村和社区延伸。促进企业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帮助企业及时排解了资金紧缺的矛盾,保证了生产经营持续健康发展,被誉为小微企业可信赖的银行。截至2013年末,全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1.71亿元(含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81.88%,比年初增加3.98亿元,增速51.48%,同比多增9655万元,比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高2.55个百分点。
  三是倾斜民生,惠民富民促多嬴。全行紧紧围绕内江市委市政府服务民生的“风向标”,着力培育新的业务增长点,改善资产结构,转变盈利模式。发放贷款1000余万元,积极支持隆昌、资中等乡镇进行城乡给水管网改造,改善和净化群众饮水源地;发放贷款400余万元,用于改造内江市区750辆出租车顶灯装置,优化城乡环境,促进“两化”互动;认真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积极支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突破1.1亿元,其中农户购买住房贷款8500万元。
  文化引领 科技为先 持续创新
  服务,是金融企业永恒的主题。
  深耕“三农”金融服务的沃土,离不开几个关键词:即“文化”“技术”“创新”“团队”,它们是“三农”金融业务茁壮成长的阳光雨露。
  文化引领是方向。内江兴隆村镇银行全力宏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开拓进取、团结协作” 的企业精神,紧紧围绕服务“三农”“小微”这一战略定位,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形成了“合规创造价值”的合规文化,“与客户携手同行”的营销文化,“为客户量身定制,让客户满意满足”的服务文化,“有章必循、有令必行、有禁必止、有错必究”的执行文化,“不喝客户一口水,不拿客户一张纸”的自律文化,“对信贷员违反职业道德行为零容忍”的诚信文化等系列互补互促的文化理念,并推广到日常工作和经营中,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思想与行为中,切实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行业务得以蓬勃开展的强力“助推器”。
  技术支撑是保障。内江兴隆村镇银行通过品牌的打造、渠道的建设、产品的创新和技术的升级等措举,相辅相成、互为支撑,全面推动业务发展。全行敢为人先,通过与兴业银行合作,率先引入国际领先的核心业务系统。通过其提供的柜面互通系统等服务,可快速有效地与兴业银行在全国的23000多个银银平台合作网点形成一个网点互通、资源共享的银行网络,极大提升了全行便民服务能力。
  持续创新是关键。三年来,内江兴隆村镇银行从未放缓创新的步伐。始终坚持“简单、方便、快捷”六字方针,着重体现“小额、轻押、重信、让利”的原则。陆续推出了“兴农贷”“兴旺贷”“兴诚贷”“兴联贷”“兴居贷”“兴乐贷”“兴商贷”等一系列适合“三农”、小微企业需求的“小、快、灵”特色信贷产品。
  在实践中,全行积极探索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努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一是限时办理传统业务,向支行授权范围内(个人贷款50万元以内,公司贷款100万元以内)的贷款,支行均能在3个工作日办结。二是灵活运用各种风险控制手段,推出了应收账款质押、林权质押等不同种类的担保方式。三是全力打造“全免费银行”和全功能银行,让利惠民,一举免除所有柜面结算费用,同时所有网点均配备客户经理,可以办理贷款业务。
  与此同时,内江兴隆村镇银行一如既往地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克服分支机构网点少的局限性,探讨供应链融资、经销商、大型商业圈合作为主的批量业务模式,批发式开发微贷客户,实现客户数量的快速扩张,着力推广涉农微贷业务,服务广阔的“三农”领域。
  服务永不停步,创新没有止境。担当社会责任,深耕“三农”沃土——内江兴隆村镇银行用执著与坚守,鼎力打造行业服务“标杆”,赢得了广大客户和各级政府、监管部门以及业界的广泛认同和充分肯定。
  客户称内江兴隆村镇银行的小微贷款是“微笑”贷款,内江兴隆村镇银行是“借钱不用看脸色”的好银行,小微贷款是其创业致富路上风雨同舟的“好伙伴”。大商场、小商铺、蔬菜大棚、养殖场……内江兴隆村镇银行营销人员的足迹遍布大街小巷、田间地头,成千上万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在内江兴隆村镇银行的扶助下成长和新生。
其他文献
9年前,西昌钒钛产业园区经凉山州委、州政府批准成立,成为凉山州第一家、四川省第一批重点培育的百亿级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园区核心控制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现有企业44家。2013年,园区营业收入167.72亿元,工业总产值147.67亿元,工业增加值44.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4亿元,被省政府纳入“51025”重点产业发展计划,成功申报为“四川省新型化产业示范基地”。  据
期刊
汶川、理县、茂县和北川是中国四大羌族聚居地,但秉承了羌族建筑的传统与创新、实现了羌族建筑从“羌寨”到“羌城”再到“中国最美羌城”华丽转身的,却是水磨古镇。  水磨古镇位于汶川县东南部,全镇4025户人,户籍总人口11517人,是藏、羌、回、彝、汉等多民族聚居地。岷江支流寿溪河畔,东连都江堰市,南与崇州市毗邻,接壤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基地和三江镇国家AAAA级生态旅游区,距离汶川县城82公里。水磨古镇
期刊
当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大批农村青年进入城镇向二、三产业转移,今后,谁来维系农村传统文明、乡土文化的根,使农村不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亟待解决。  会东县家庭农场创建情况  “今年,我家从其他农户手中流转了10多亩水田来种葡萄,葡萄面积总共有30多亩了。2013年10月份才在姜州工商所注册了顺金农场。”说话的是会东县姜州乡弯德
期刊
阿库罗罗被称为大风顶保护区的“保护神”或“忠诚卫士”一点也不为过。生于1966年,已年满47岁的阿库罗罗是个土生土长的马边彝族美男,一脸的络腮胡显得相当的成熟、稳健与精干。  25年来,这个大山里的彝家汉子,身背帐蓬,备上干粮,以其军人的风范、坚强的意志,走遍了茫茫大风顶的每一寸土地。大风顶的每个山头、每条溪边都留下过他的足迹;他用钢铁般的生命默默护卫着大熊猫等珍贵野生动物和珙桐等珍稀植物,其行程
期刊
2014年,四川省泸州江阳农商银行严格按照省联社战略转型暨持续优化流程银行、“小银行+大平台”建设的总体要求及省、市审计工作意见精神,结合辖内实际将审计工作提升为加强自身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积极转变工作思路,着力提升审计实效,确保全行在经济下行期间审慎经营、转型发展,强力筑牢“第三道防线”,凝心聚力保驾护航,全行违规违制明显减少,合规操作意识显著增强,惩防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积极转变思路  在当
期刊
今年初,由中央电视台与中国旅游研究院共同推出的“寻找中国冬季最美旅游地”网络评选活动揭晓,四川甘孜的海螺沟景区凭借其独有的世纪冰川、雪谷温泉、原始森林和迷人的康巴藏族风情脱颖而出,获得“中国冬季最美旅游地”殊荣。海螺沟也是四川地区唯一入选的最美冬季旅游目的地的景区。同时入选的还有黑龙江雪乡、海南三亚、西藏拉萨等国内知名旅游胜地。  四川省旅游局副局长郑学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四川是旅游大省,旅游景区
期刊
面对日益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你可否想过,如何通过简单、便捷的方式了解你每日需求的各种食品的来源?四川曙光集团开发的食品质量可追溯系统使这道难题迎刃而解。  农副产品标签上一个小小的二维码,经过手机照相扫描,从播种到收获、从加工到运输、从时间到地点的所有信息都清楚具体。四川曙光集团董事长曾大章介绍说,食品质量可追溯系统可以覆盖食品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各个环节。一旦发现问题食品,消费者只要
期刊
在6月20日举行的四川省加快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座谈会上,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咨委常务副主任、原副省长李成云表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全省经济实力的整体提升,对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地区和城乡发展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李成云强调,要在深入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中,加快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和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阿坝、甘孜州的各县,要按照生态功能区定
期刊
县域强则底部实,底部实则支撑稳。作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县域经济是构建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格局的底部基础,是城乡统筹发展的主战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支撑。5月9日-10日召开的四川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夯实县域底部基础,推动四川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作出了全面部署。  “郡县富,天下足”。县域经济不强,建设经济强省就会落空;没有县域的小康,就没有全省、全国的全面小康
期刊
审视四川这场县域经济发展潮会发现,实际上,这是由四川省委、省政府推动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县域经济变革,与世界都市经济圈的发展一脉相承。  美日城市圈的启示  世界发达经济体城市圈的发展过程,正是经历了由首位城市再发散到多个点极协调发展的进程。  世界六大城市圈中,包括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圈、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带、欧洲西北部城市带、英国伦敦城市带和中国的长三角都市圈。这些城市带的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