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角下大学语文课程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che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方式,微课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在阐述微课概念及特征的基础上,对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方案设计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微课视角下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以期有利于微课教学优势的最大限度发挥,提升大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微课;大学语文;教学设计;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1-0021-01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征
  微课是现代互联网教学的一种重要应用方式,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本的技术支撑,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的应用实现了教学内容的视频化。这种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组织模式的转变,其以课外短视频的教学方式代替了传统的课堂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对教育资源的局限,在确保视频短小精炼的同时,实现了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完善。
  从教学过程来看,大学语文课程的微课应用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第一,形式短小精悍。微课最大的特点在于微,为确保学生长时间视频学习而产生的疲劳感,教学的微课时间长度较短,要实习的有效时间内的教学目标传达,在微课内容上首先就得保证微和精。第二,微课的课程设置分节化,每节课程内容着重于一个问题或难点的解决,使得课程设置目标清晰,主体明确。第三,视频是微课的主要资源类型,且格式多为流媒体格。第四,微课的开展具有灵活性,其可以实现难点问题的反复学习,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同时,实现了学生学习时间的节约和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微课视角下的语文课程设计
  微课模式下,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须在考虑学习内容完整性的同时,兼顾组织模式的兼容性,具有较高的专业要求和系统指标;因此,在微课视角下,语文课程教学的开展必须注重课程的合理设计。
  1.内容设计。
  微课应用的根本目的在于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要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实现微课的合理应用,就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内容设计。在大学语文课程中,通过教学实现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阅读、欣赏、理解、表达能力的提升是其课程内容设置的意义所在。然而学习过程中,诗歌、西方译文的难度较大,前者对于思想情感的把控要求要高,而后者的理解受到文化环境的制约。因此在语文课程微课设计中就必须注重教学内容的合理把控,系统分析其难点、重点和核心,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微平台模式设计。
  微平台模式设计是微课应用的核心所在[1]。作为微课教学的基本载体,微平台模式的高效规范能够有效地提升语文课程的学习质量。具体而言,在平台设计上首先应创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微信公众号,并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订阅;其次,进行学习内容的编辑和设计,一般情况下,微平台视频的规格大小不能超过20M,授课老师应做好视频的地压缩和消减,同时进行文本图案的编辑,确保内容的合理性。再次,规范性的进行学习过程组织,确保学生学习的及时有效。最后,完善微平台评估、反馈机制,做好学习效果的有效交流,为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3.導学案设计。
  语文课程导学案的设计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其是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前后关联的渠道。在语文课程微课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对导学案进行具体的罗列和分解,并保证学习目标、学习主旨、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评价的链接紧密,实现课程导学案设计的科学合理。
  三、微课视角下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微课应用的重点所在。要保证实施的规范有效,就必须做好语文课程的主体确定,同时进行学习内容分析、微课资源制作、教学实施、教学评估等方面的具体保证。
  1.确定课程主题。
  明确的课程主题是微课视角下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保证。在主题设定过程中,语文老师首先应进行教学内容的系统分析,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难点进行系统把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微课单位课程主题内容的确定和划分,确保有效时间期限内课程学习的系统合理,避免微课资源的浪费。
  2.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与课程主题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单位课程内具体语文课程知识的教学,而课程主题是对整个教学过程框架主题的规划。从设定目的上看,两者的目的都在于语文课程内容学习的完整和系统。在学习内容分析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明确具体内容与单位主题的联系,并结合内容的实际情况进行本节课程的重点确认,实现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注意的是,以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因此在大学语文课程微课内容分析上,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针对性的进行内容设计,确保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质量。
  3.微课资源制作。
  大学语文课程微课教学方式的应用离不开课程资源的制作。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语文教师对于微课资源制作的把控存在一定缺陷,部分老师缺乏必要性的推送方式和互动方式,其往往将课程内容编辑完成后,进行整体推送,影响了学习的质量。因此在微课资源制作及推送上,大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参考公众号推送的成功案例,进行有效资源的获取,并实现推送方式的变革和创新,确保学生微课学习的过程合理,为语文课程学习质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4.教学开展及延伸。
  将语文课程学习发展到课堂之外是微课应用的重要特征,其也是微课在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优势所在。在实践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对这个优势进行充分的延伸,组织学生在完成基本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具有一定关联性微课内容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学习的重点,做到语文知识进一步拓展,实现微课教学应用的优势最大化。
  5.进行微课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评价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微课应用质量提升的重要保证。传统微课教学模式下,教学效果评价的应用较少,且主要以学习技术后的考核为主,形式比较单一。在微课视角下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必须对这些评价问题进行改善,开发多种教学评价方式,确保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质量的有效提升。譬如,在微课过程中设置课堂提问、课堂观察、师生互动、课后监查等,通过这些方式确保大学语文课程微课教学的合理有效。
  结论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微课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大学语文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微课教学的特点及重要性,对语文课程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并通过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实施保证,才能实现微课应用的效益最大化,确保大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韩亮.微课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10):126-126.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半定量PCR技术,研究fbxl20基因与set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50例结直肠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用半定量PCR技术检测fbxl20基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面积最大、贸易额最多、营养价值最高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也是最大的小麦消费国。我国小麦高产品
目的观察UcnⅠ对成年大鼠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钙离子的影响。方法通过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用Ⅱ型胶原酶逆行灌注法分离成年大鼠心肌细胞,培养20 h后随机分为正常
【摘要】在中学学习阶段,化学科目属于中考必考科目,无论是中学生还是教师都比较注重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在化学课的学习中,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化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二是学生学习的态度和积极性。通过研究表明,化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对初中化学教学进行改革,符合现代化教学的基本要求。趣味化实验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将
本文首先从苏芸金杆菌(B.thuringiensis,B.t)的科学和工业前景出发,并注重未来,特别是在遗传学方面。自从1911年发现苏芸金杆菌以来,它对科学和害虫防治工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期刊
目的探讨绿原酸(CGA)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Aβ25-35导PC12细胞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并用3个不同浓度的CGA分组干预。CCK-8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在教育领域中,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有效将其运用在教学中对教学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为例,重点探讨基于微课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微课程  【中图分类号】G623.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51-01  在
随着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深入,钛白粉行业发什么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的发展也给市场带来了创新与挑战,原先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需要深入分析F公司当
介绍了中纹理贴图技术的基本概念、性质,结合在铁路线路三维景观动态仿真系统的具体应用,深入剖析了纹理贴图在生OpenGL成高逼真度的三维模型时的应用方法及技术特点。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是指上皮性质的细胞出现了间质细胞的特性,具有运动及转移能力。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是降解体内蛋白质的主要途径,在维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