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踝骨折运用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的效果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k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运用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68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切開复位治疗,观察组采取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70.59%;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确切,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三踝骨折 正骨手法 牵引固定架
  三踝骨折作为踝关节损伤的常见类型之一,主要指内踝、外踝和后踝同时发生不同程度的骨折或骨裂[1]。由于三踝骨折的病情较为严重,骨折愈合时间长,对患者的关节功能影响较大;在治疗上,需恢复骨折病灶的结构形态及关节功能。在临床上,切开复位作为三踝骨折的传统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创伤性较大,治疗依从性较差。此外,正骨手法对于解剖复位、恢复踝关节功能具有一定作用,而复位效果欠佳,需进一步联合固定治疗。近年来,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广泛用于固定治疗三踝骨折,配合正骨手法复位,临床疗效显著。对此,本研究旨在探讨三踝骨折运用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治疗的68例三踝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对照组34例,其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范围29.8~58.4岁、平均年龄(44.5±4.6)岁;骨折类型:稳定型16例、非稳定型18例;观察组34例,其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范围27.7~57.9岁、平均年龄(45.2±4.5)岁;骨折类型:稳定型15例、非稳定型1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治疗,观察组采取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采取整体整复法后,结合局部整复法,促进复位;根据骨折部位及特点,进行器械复位;整复顺序为先整体整复后局部整复,先手法整复后器械整复;于骨折病灶处打入3枚克氏针,安装组合成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并借助另1枚克氏针,由胫骨前内侧进针并穿出胫骨后外侧,增强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的稳定性;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水泡、皮下血肿皮缘发黑、感染等),综合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
  1.3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根据美足踝外科协会制定的踝-后足评分系统为治疗效果评定标准,疼痛程度(40分)、踝关节功能活动(50分)和足部对线(10分),治疗效果分为优、良、一般及差四个等级,其中优的评分为90~100分、良的评分为75~89分、一般的评分为50~74分、差的评分少于50分;治疗效果优良率=(优+良)/治疗总例数×100%[2]。
  1.4 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观察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8.24%,对照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70.59%;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详情见表2。
  3 讨论
  三踝骨折的治疗原则为最大限度进行解剖复位、恢复踝关节的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在三踝骨折的正骨手法复位治疗中,对稳定型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效果较好,但对不稳定型三踝骨折的治疗效果较差,可导致固定移位,病情复发。本研究中,观察组在正骨手法复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可最大限度减小对骨折端血液循环的影响,固定效果显著;而对照组采取切开复位治疗,手术创伤性大,疗效影响因素多。通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治疗效果优良率为88.24%,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0.59%;提示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可协同提高对三踝骨折的治疗效果。在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三踝骨折期间,以碳纤维材料作为连接杆,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固定强度大,可调整对外固强度。此外,赵炎平[3]研究认为,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的创伤性较小,可最大限度减小对骨折局部软组织的损伤,恢复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和功能。通过本研究可知,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进一步提示正骨手法配合三维骨科牵引固定架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效果确切,可促进关节功能的恢复,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及并发症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管宜可,成永忠,侯汪洋等.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在外固定器治疗三踝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2(24):95-98.
  [2]刘伟明,吴征杰,吴家盛等.中医综合治疗与手术治疗三踝骨折临床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9(22):2448-2450.
  [3]赵炎平,孙宏伟.手法复位夹板固定配合中药封包外敷治疗踝关节骨折54例[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15(6):757-759.
其他文献
【摘 要】 预防接种是我国对儿童相关疾病进行预防而采取的一种措施,其目的主要是为控制和预防特定传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提升我国卫生水平和公民健康水平。但该工作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对其工作质量及效率产生一定影响。本文主要对我国当下儿童接种工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 儿童预防接种 问题 解决对策  前言  儿童预防接种主要是指根据国家相关程序和规划,
【摘 要】 目的:大黄粉穴位敷贴足三里穴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首次肛门排气的疗效观察。方法:120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应用中药大黄粉足三里穴敷贴敷中医治疗,对照组60例仅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护理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的手术后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粉贴敷足三里穴帮助腹
【摘 要】 目的 探究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病人临床治疗中辅以自拟通络壮骨方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治疗的KOA病人中选取9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6例。对B组施以单纯西医治疗,在B组基础上对A组施以自拟通络壮骨方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 A组治疗优良率(93.48%)高于B组(76.09%);膝关节功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摘 要】 目的:分析ICU感染性休克患者病死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措施。方法:于我院抽选ICU感染性休克患者70例,根据治疗结果将其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分析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的动脉压、年龄、慢性健康状况系统II评分统计有区别,P<0.05;通过对单个因素进行分析得知,白蛋白、慢性健康状况系统II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造成病死的主要因素。结论:临床ICU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过程汇总,需积极调控炎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双极电凝输卵管结扎术在计划生育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例行节育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腹输卵管结扎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双极电凝输卵管结扎术。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6%,对照组为12.8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  1.2 治
【摘 要】 目的:分析钼靶X线在乳腺增生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临床怀疑为乳腺增生癥患者3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分析对象,按照随机双盲法原则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病例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诊断,而观察组则采用钼靶X线进行诊断分析,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有效率,产生的医疗费用以及诊断所需时间等方面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