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艳的故事

来源 :东风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bje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阿艳的真名叫张明艳,乳名叫“幺妹”,“阿艳”是她到广东打工以后叫起来的。阿艳出生在川东一个山清水秀的村庄。她降生的时候,正值阳春三月,洲河两岸桃红柳绿,春光明媚。于是,懂得几句唐诗的父亲就给她起了“张明艳”这个阳光灿烂的名字。
  阿艳的父亲当过兵,是村里的支部书记,娶邻村的姑娘袁芹结婚后,膝下有了张明志、张明军两个儿子。女儿的降临,让两口子高兴了好一阵子,他们商量决定,给小阿艳过满月生日,好好热闹一下。
  阿艳满月那天,父母在家里摆下酒席,邀来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喝酒庆贺。院子里挤满了前来道喜的男女老少,喜气洋洋的,像过年一样。母亲抱出小阿艳与众人见面,大家争抢着抱她,逗她开心。父亲的好朋友王镇长,也从镇里赶来喝酒。他用筷子头沾上酒,放到阿艳的小嘴里逗她,只见小阿艳咂了咂筷头,咧了咧小嘴后,露出一对浅浅的小酒窝,竟然面露笑容。她那可爱的举动把人都逗乐了,王镇长笑着说,你这幺妹子长大可了不得啊!父亲听了,心里乐开了花。
  从那以后,每逢父亲在家喝酒时,总要给小阿艳尝一点。久而久之,阿艳竟咂出滋味来,一见父亲喝酒便伸出小手去要,不给她就闹,母亲说,瞧你给惯出毛病了吧!父亲却依然乐此不疲,把女儿视为掌上明珠。
  阿艳的家乡山美水美,家家户户都有酿酒的习俗。每家酒酿的好坏,甚至关系到这家女主人的名声。阿艳的母亲酿出的酒,是全村人公认的好酒,入口甘美醇香,回味无穷。阿艳从小就在乡村酒文化的熏陶下长大,对酒好像有一种特别的嗜好。她上小学以后,每次放学回到家里,很少喝水,渴了就偷着舀酒坛里的酒喝。开始母亲还纳闷,自己做的酒怎么下得那么快,问谁喝了,谁都说不知道。后来还是大哥发现了这个秘密,告诉了母亲。母亲听了,十分惊讶,忙把阿艳偷酒喝的事说给丈夫听,让他管一管。父亲一听,反而乐了,说这幺妹真行,还长本事了。到了晚上吃饭的时候,父亲让阿艳把酒拿上桌说,来,幺妹,你陪我喝几杯,我看你到底能喝多少?阿艳高兴地说,好啊,要得。于是父女俩你一杯我一杯对饮起来,喝到后来,父亲倒是先醉了,可阿艳面如桃花,啥事都没有。母亲吓坏了,忙把酒杯收起来。
  阿艳的父亲虽说官不大,但管事也不少。上级的指示,布置的任务,村里的大事小情都要靠他来张罗,阿艳打小就替父亲村里村外的跑腿传令,送信喊人。他家小院里也经常是人来人往,“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家里来客时,阿艳也常帮忙沏茶倒水,敬酒端饭,高兴起来还和客人喝个几杯。时间一长,村里镇上都知道张支书家里有个聪明伶俐、能说会道又能喝酒的幺妹子。
  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眨眼之间,阿艳已从镇中学毕业,她本来就对学习不上劲,因此县高中考得很不理想。她索性不上了,回村在家里帮助父母料理家事农活,忙里忙外,东家走西家串,一天到晚过得很是安逸快活。
  打秋后的一天上午,縣里的陈书记又来到村里视察工作。从镇上到村里有十几里的土路,刚下过雨,道路泥泞不堪,陈书记的小车颠簸了一路,赶到村里时小车弄得灰头土脸的。一跨进阿艳家的小院,陈书记就对阿艳的父亲嚷嚷道,老张,你们村的这段鬼路啥时候能修好啊?阿艳的父亲一边招呼,一边笑着说,陈书记啊,我也犯愁呀。路不修好,村里的农副产品,瓜果蔬菜也不好销,可村里哪有那么多钱修路哇?陈书记接话道,又叫穷是吧?走,先到你们的一亩三分地去看看!
  走出小院,阿艳的父亲陪同陈书记和司机查看了村里新修好的学校,又到千亩橘园、养猪场、绿色蔬菜基地转了一圈,回到家里时候,已是中午时分。阿艳和母亲忙热情招呼客人落座,递烟上茶。陈书记说,嫂子,别麻烦了,吃点便饭就行了。母亲笑着说,也没啥好吃的,都是农家饭菜。父亲催道,快上菜吧,都饿惨了!
  不一会儿,母女俩就把酒菜上齐了。陈书记对在眼前倒酒的阿艳说,幺妹放假了?阿艳笑着说,我早都毕业了!你好长时间没来我们村了吧?陈书记打趣道,是啊,等你父亲把这段鬼路修好就方便了。来来来,幺妹,先让陈书记喝酒,都跑了一上午了。父亲忙把话岔开。
  几杯酒下肚后,阿艳的父亲对陈书记说,我的胃不好,不能再喝了,让幺妹敬你几杯。
  陈书记笑着,看看一旁的阿艳说,好啊,来吧!
  阿艳脸上笑着,露出一对小酒窝说,敬你几杯都可以,但是你要答应我一个要求。
  哦,还有条件,你说啥子要求?陈书记大人大量地说。
  你得答应帮我们村修路,就是到镇上的路。阿艳显得一本正经地说。
  母亲在一边连忙阻止道,幺妹,不兴跟陈书记这样讲话。
  哈哈哈,陈书记稍微一怔,既而大笑起来。
  你笑啥?我是认真的。阿艳正色道。
  陈书记不禁又笑起来,半开玩笑地说,幺妹,你要是能把我喝醉了,我就答应你这个大大的要求。
  你说话算话?阿艳急切地追问道。
  这个当然,在本县我说话还是算数的。陈书记拍着胸口地说。
  阿艳忙接上话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谁先喝醉谁就输了!
  陈书记笑着,哈哈,好,就依你的,我看你有多大本事。
  两个人当真的在酒桌上对饮起来,一连喝了十几杯,同来的小车司机劝也劝不住。喝到最后竟是陈书记醉了,吐了一地,被人扶进屋里睡了半天。再瞧阿艳,只是喝得面如桃花,酒酣半醉。
  此事过了一阵后,王镇长突然来到村里,找村干部们商量修路的事。说是县里已决定把该村作为“村村通”工程的重点,修一条村上通到镇里的柏油公路,工程款由政府解决,村里出工出劳配合。张支书和村干部听了喜出望外,忙把这喜讯通知到家家户户,动员各家出劳力配合修路。阿艳更是高兴地跑前跑后,帮父亲张罗忙活。
  年底,村里到镇上的柏油路终于修通了。举行公路竣工开通典礼那天,公路两旁插满了彩旗,典礼仪式在村头举行,县镇领导出席并剪彩。一时间鞭炮齐鸣、锣鼓喧天、气球腾空,村上组织的舞龙队、秧歌队尽情地起舞欢乐。阿艳也随着秧歌队开心地舞啊跳啊,高兴得心花怒放。
  
  二
  
  第二年深秋,征兵开始了。武装部下来通知,让广大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阿艳兄妹三人,大哥前年已去广东打工了,二哥今年刚高中毕业,高考又没考上,听了这个消息便高兴地去报名参军。阿艳也想去当兵,可武装部说不招女兵。
  二哥的目测、体检、政审都通过了,单在家里等候通知。二哥见当兵的事有了着落,非常高兴。阿艳似乎比二哥还高兴,整天二哥长二哥短的叫着,吃饭时一个劲给二哥夹菜敬酒,还说以后去部队看他。
  可天有不测风云,意外的事还是发生了。镇里钱部长晚上打来电话说,县武装部下来的名单上没有二哥的名字。问上边什么原因,说是指标有限,优中选优。
  阿艳的父亲一听急了,钱部长你再想想办法,这孩子高考没考上一心想当兵,如果这次当不上兵我怕他想不通啊!
  话筒中沉默半天,又传来钱部长的声音,老张啊,你也不是外人,实话对你说吧,这次招的是汽车兵,竞争得相当激烈,这里面的门道你也应该知道。
  阿艳的父亲有点慌了神,那现在该怎么办,你说?
  钱部长说,现在只有赶快找人找关系了,对了,你不是跟县武装部李部长是从一个部队出来的吗,以前检查民兵工作还到过你们村。你赶快去县里找他吧,或许还有希望,晚了就来不及了!
  一句话点醒了阿艳的父亲,他放下电话,忙对在旁边的家人说了电话的内容。一家人听了都紧张起来,母亲说,事情怎么搞成这样?二哥着急地说,那我不是当不成兵了,爸,你赶快想办法啊!阿艳说,爸,明天就去县里找那个李部长,我记得他来我们家喝过酒,还说要认我当干女儿,他不是和你一个团出来的吗?父亲叹了口气说,现在看来只有这么办了,还不知道我这个战友给不给我面子。阿艳说,爸,我明天跟你一起去,非要他给二哥一个当兵的指标,本来二哥的名字已经报上去了吗,谁知道他们搞的啥子名堂?
  第二天一早,阿艳和父亲就赶到镇里,搭上了开往县城的汽车。到了县城,他们径直来到县武装部。只见二进的大套院里,一些穿军装和不穿军装的人在里面进进出出,显得十分忙碌。
  他们经门卫的指点,来到后院的小楼里。跨进一楼大厅,刚巧碰见了曾到过村里的周干事,周干事也认出了他们父女俩,上前热情地打着招呼。知道他们的来意后,便把他们领到二楼的一间接待室里,让他们先在这里喝茶,说李部长正在开会,我马上告诉他。
  他们一直等到晌午时分,李部长才匆匆推门进来,抱歉似的说,哎呀,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走,先去吃饭,小周已经订好了。父女俩起身,跟着李部长来到一家“重庆小酒楼”,已在门口等候的周干事,把他们让进一个订好的包间。服务小姐倒上茶后,李部长笑着对父女俩说,我们好长时间没见面了吧,今天来了,得要好好喝几杯。
  阿艳笑着抢先说,要得嘛,你们两个老战友是要多喝几杯,不然越来越生分了。
  瞧我这干女儿,嘴还是那么会说哟,来,想吃什么就点,不要客气,今天我请客。李部长一边说笑着,一边招手让服务小姐拿来点菜单。
  阿艳的父亲知道来此的目的,忙说,不用,还是你点菜,我来请客。
  那怎么行,你们是客人,哪能让你们花费。李部长说。
  都是一家人,不用分彼此了。你们对这里熟,还是你们点吧!阿艳的父亲坚持道。
  哎呀,你这个老张啊!好,我来点。还是李部长做了让步。他熟练的点了八个菜,一个汤,又要了两瓶好酒,叮嘱服务小姐上菜要快一点。服务小姐用笔飞快地写下菜单,一溜烟地跑了出去。
  不到半个时辰,酒菜就上齐了。李部长首先举杯说,来,先敬你们一杯,辛苦了!大家同时举杯,一干而尽。周干事也随后敬了一圈,然后又是阿艳父女俩的回敬,几个回合下来,在座的人都喝得有点兴奋。
  这时,李部长又端起酒杯来敬阿艳的父亲。阿艳挡住说,我老爸有胃病,不能多喝,我来代他喝。李部长一见乐了,哈哈,好啊,又一个花木兰,代父来从军。来,干了!阿艳举杯和李部长一干而尽。
  放下酒杯后,阿艳开玩笑似的对李部长说,我不是花木兰,我二哥才是,可他要代父从军,你们不要他。
  谁说的,没有你二哥吗?小周,怎么回事?李部长一脸迷惑地问。
  周干事一怔,面露难色,这事不好说,等一会我跟你汇报。
  李部长说,不用等,你现在就说吧,没事。
  周干事鼓了鼓勇气说,昨天下午你不在家时,谭副部长主持又开了一次会,根据新的情况,重新平衡了一下指标,稍微作了一下变动,可能是变动时没注意给忘记了。新的名单昨晚上放在你的办公桌上了,你可能没注意。
  李部长听罢,沉思了半天,然后说,哎,老张,你也没有事前跟我打個招呼,既然都搞成这样了,我看这回就算了,明年我保证让你儿子当上兵。阿艳一听急了,不行啊,干爹,我们来时都答应二哥了,他要当不上兵非急疯了不可。这次来接兵的首长都看中了我二哥了,说部队上正需要他这样的兵。
  李部长说,你们先打个招呼就好了。
  阿艳急中生智,说,都怪我爸,小姐给我用大杯倒上酒,我替我爸认罚。说罢接过玻璃杯盛满的白酒,一口气喝干了。
  李部长在旁看了一愣一愣的,忙劝阻说,幺妹,不要这样喝嘛。
  阿艳不听,自己又把玻璃杯倒满,举杯说,我再替我爸陪个礼,说完又一口气喝尽。放下玻璃杯后,又往里面倒酒。
  李部长吓的忙起身拦住阿艳,狠了狠心说,好,幺妹,别喝了,我答应你,我调剂一下,给你二哥一个指标!
  阿艳脸如桃花,眼睛盯着李部长说,干爹,你说话算话,不骗人?
  李部长忙说,干爹怎么会骗你?你们明天就等消息吧!
  阿艳笑着说,到底是干爹啊,二哥怎么说也算你的干儿子。
  李部长笑着对阿艳的父亲说,你这个幺妹,我算是服了。
  酒席散后,在酒楼门口分手时,李部长对他们说,这件事你们知道就行了,不要向外人讲出去。
  当父女俩风尘仆仆从县城回到村里时,太阳已经下山了。在家里焦急等待了一天的二哥和母亲,见他们父女俩满面春风的归来,猜想事情肯定办成了。
  李部长果然没有食言。第二天一早,周干事就打来电话,说时间紧急,让阿艳的二哥马上来县武装部拿《入伍通知书》,然后就地报到、发军装、集合,晚上住在招待所,明天早上就出发。
  二哥放下电话,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母亲在一旁笑着说,瞧你高兴的。阿艳学着首长的样子拍拍二哥的肩膀说,小鬼,到了部队要好好干,争取早日立功入党提干,为家乡人民争光,为父母争光,为我老妹争光!阿艳小品似滑稽的样子,把家人都逗笑了。父亲边笑边说,是这话,幺妹没有说错,到部队可别给我们丢脸。二哥表态似地说,你们放心,我会努力的!母亲在一边提醒说,快收拾收拾东西,别去晚了。父亲说,啥也不用带,部队都会发的。
  
  三
  
  二哥当兵走后,阿艳对父母说,想去南方打工。母亲说,你一个女孩子去那么远,我们怎么能放心呢。阿艳说,有啥不放心的,好多年轻人不是都出去了吗,再说我大哥也在广东,不会有事的。父母见她主意已定,也就不再劝她,只说你大哥二哥过年也不回来,家里冷清,在家里过完春节再走也不迟。
  正月十五一过,阿艳就收拾好简单的行装,搭车去了县城火车站,只身踏上了从四川开往南方的列车。
  火车整整行驶了一天一夜,清晨终于停靠在了惠州火车站。阿艳下了车,又搭乘大巴车来到与深圳比邻的一座小城。在汽车站里,阿艳见到了迎候的大哥。兄妹俩在远离家乡的广东团聚,显得特别高兴。大哥说他现在一家宾馆当保安,住的是集体宿舍,只好先让阿艳住进附近的一家小旅店里,等以后找到工作再说。
  大哥毕竟是先来几年,对小城的环境熟悉多了。他带着阿艳在城里到处逛,又带她去郊外的大亚湾看大海,把阿艳高兴得光着脚丫在银色的沙滩上追逐浪花。
  玩了两天后,阿艳就喜欢上这地方了。她觉得这里的气候比家乡暖和,小城也远比老家的县城繁华,美丽的热带植物和水果更让她大开眼界,特别是在这里有一种自由自在的感觉。她决定留在这里,让大哥尽快为她联系工作。过了一天,大哥满面春风地回来说,他同事有个姐姐也是四川来的,在一家制衣厂工作,她说她们厂里现正急着招工,你要感兴趣,我明天带你去看看。
  第二天一早,大哥带着阿艳来到那家紫燕制衣厂,看厂门口果然贴出了招工广告。大哥先进了厂门,把他同事的姐姐王小玲叫了出来,介绍给阿艳后就回去上班了。
  王小玲在厂里已做了三年,现是物流部原料仓库的主管。前几天成品库的阿华和厂里的十几名女工刚辞职(据说是跳槽到另外一家工厂去了),阿华的工作暂时由她兼管,现正缺人手。她见阿艳人长得不俗,又是同乡,便有心帮她顶这个缺。她问了阿艳的一些情况后,便领着她去见老板娘。
  这家制衣厂规模不大,只有几十人,老板娘姓黄,兼着厂长,虽说年近四十,但徐娘半老,风韵尤存。她见王小玲领着阿艳走进自己的办公室,便问道,小玲,有事吗?王小玲微笑着说,这是阿艳(“阿艳”这个称呼就是王小玲先叫出来的),我的老乡,想来我们厂里工作,正好成品库现在缺人,你看她行不行?老板娘把阿艳上下打量了一番,又问了她一些问题。她见阿艳人长得标致,心直口快,回答问题时从容不迫,全然没有一般农村女孩初到城市见到生人时胆怯的样子,从心里有些喜欢,便对阿艳说,库管员的工资每月800块,吃住都在厂里,费用从工资里扣,你要是同意,下午就可以搬到厂里来住,明天上班,不懂的事你问小玲。阿艳没想到会这么顺利,便一口答应了。
  上班后,阿艳就做了成品庫的库管员,负责成衣的进出库、保管和记录账簿。阿艳的到来,很快引起了打工仔的注意,他们在背后悄悄议论着阿艳:说她笑时眼睛像一弯月牙,脸上浮现两个的酒窝。有的还悄悄向小玲打听阿艳的情况。小玲开玩笑说,你们要想认识她,就先请我吃顿大餐再说。
  
  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到了发工资的日子。阿艳看见别的员工都领到了工资,也没有人通知她领,便问小玲怎么有没有她的。小玲告诉她,新员工第二个月底才能拿到工资,你如果缺钱我先借给你。阿艳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了。
  晚上,几个男工来喊小玲她们去广场吃夜宵。小玲便叫阿艳一起去,说厂里经常这样,男员工一发了工资就高兴地花钱去吃,去玩,乐个几天,还说不去白不去。说得阿艳笑了起来。
  阿艳她们四姐妹和三个男工一起出了厂门,在繁华的大街上边走边逛,一直逛到小城的中心广场。这个广场新建不久,每到夜晚,灯火闪亮,色彩斑斓,音乐喷泉流光溢彩,市民和外来工都喜欢到这里散步、纳凉、跳舞、约会或宵夜。
  阿艳他们在广场上玩了一会后,来到一家油烟飘香的烧烤大排挡。店家早已将桌椅摆到露天的地面和草坪上,每个桌上都点燃了蜡烛,烛光点点,生意十分火爆。他们在草坪上的一张空桌旁坐下,喊来服务小姐,点了一些烧烤和啤酒(这里的规矩是先付钱),就开始快乐地吃喝起来。
  男工们轮流向女工敬酒,献殷勤。几杯酒下肚后,女工们不胜酒力,说不喝了,要喝你们男的喝吧。男工们喝得正在兴头上,怎肯作罢,说男女一起,喝酒不醉。偏要死缠着女工喝酒。阿艳见小玲和那两名女工实在不能喝了,便说,你们不要再让她们喝了,一会喝醉了咋个办?男工们一听乐了,喝醉了我们背你们回去呀!小玲有点醉醺醺地说,美死你们!男工们又来缠阿艳说,你不让她们喝酒,那你来喝唦。阿艳笑着说,你们每人喝两杯我喝一杯,谁输了谁买单打“的士”回去。男工们见漂亮的阿艳要和他们喝酒都来了劲,一口应了下来,忙喊服务小姐上啤酒,再拿三只啤酒杯子。他们一轮一轮地喝起来,几个女工在旁边监督,为阿艳鼓劲加油,惹得邻近酒桌的人都向这里观望,气氛十分热闹。
  三轮过后,两名男工有点撑不住了,想耍赖退出,被女工们奚落半天,勉强又喝了一轮,终于醉得趴在桌上不动了,任凭女工们尖刻的笑骂。剩下一名挺帅气的男工,仍然和阿艳叫着阵。小玲小声对阿艳说,他叫阿涛,是机修工,很能喝的,你要小心,不行就不要喝了。阿艳也悄悄跟小玲说,你放心,没事的。
  阿涛想用气势镇镇阿艳,说,这么喝太麻烦,不如我们对瓶吹?阿艳说,怎么吹呀?阿涛得意地说,就是直接用嘴对瓶喝,不用杯子。阿艳笑笑说,好啊,就依你。
  阿涛又让服务小姐拿来九瓶啤酒,他拿三瓶往阿艳面前一放,说,这是你的,来干。女工们都有些紧张为阿艳担心,阿艳却从容不迫地说,来吧,还是你两瓶我一瓶,干!阿艳的两瓶啤酒在女工的叫好声中很快就喝干了,阿涛把第四瓶啤酒勉强灌进肚,打着响嗝。阿艳对他说,还喝不喝了?女工们说,不喝就认输。阿涛拍了拍胸口,下决心似地说,喝!阿艳又把第三瓶啤酒喝掉,只等着阿涛把酒喝下去。但阿涛现在已是“肚小口大”,第五瓶啤酒还没喝完就吐了,吓得旁边的女工们纷纷躲避,邻桌的人也闻声往这里转头瞧热闹。小玲上去拍拍他的后背,让他把酒痛快地吐出来,一边说,别逞英雄了,现在变狗熊了吧。说得女工们都笑起来。
  一场欢乐的露天夜宴就这样结束了。女工们欢笑着把阿艳当成了英雄,他们走出月光下如同幻境的广场,挤进两辆“的士”,愉快地返回了厂里。
  
  四
  
  紫燕制衣厂本来就很小,发生点什么事,不用抽一支烟的工夫就能传到厂里的每个角落。阿艳喝酒打赌的事,老板娘自然也听说了。她来到成品库,先问了阿艳的工作和生活情况,最后才问到阿艳昨晚喝酒的事。
  阿艳见老板娘问这事,就绘声绘色地把喝酒的经过讲了一遍,然后又说,我是不是太过分了?老板娘笑着说,没有,这是下班后个人的私事,我不管,我只担心你别喝醉了伤身体。阿艳笑笑说,谢谢你的关心,没事的。
  过了几天,快到晚上下班的时候,老板娘笑呵呵地来到库房,让阿艳下班后陪她出去应酬客户。阿艳见老板娘这么看重自己,就爽快地答应了。
  下班后,司机小王开着老板娘的皇冠牌小车已等在院里,打扮一新的阿艳坐进了小车后排。老板娘坐在前面回过头,看了看阿艳,夸奖道,哇,真漂亮啊!阿艳笑笑,顽皮地说,我不能给老板娘丢脸呀。老板娘笑道,瞧你那张小嘴,可真会说话。
  小车屁股冒出一股蓝烟出了厂门,穿过小巷,拐到了宽阔的大街上,向城中心驶去。到底是南方城市的夜晚,街道上车水马龙,灯火辉煌。两旁的宾馆、酒店、沐足城、娱乐中心等建筑物上霓虹灯闪烁,散发着诱人的光芒。迷幻的灯火透进车窗,在阿艳生动漂亮的脸上倏忽闪过。
  她们来到豪华的“新都”大酒店,身穿旗袍的迎宾小姐热情地走上前来,把她们领进预订的包间。客户还没到,老板娘让服务小姐先把铁观音茶泡上,边喝边等待客人的光临。她告诉阿艳,客户是一所小学校的领导,到时对他们热情一点。
  不一会,包间的门开了,两个穿西服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一胖一瘦,瘦个子戴着近视眼镜。阿艳她们有礼貌的站起身来,笑着迎接。瘦个子男人用手作揖,笑着说,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老板娘笑呵呵地说,我们也刚来,快请坐吧!
  大家落座后,瘦个子男人打量了一下桌对面的阿艳,微笑着问老板娘说,这位靓女是谁呀,怎么没有见过?老板娘忙介绍说,她叫阿艳,新来我们厂不久。又给阿艳介绍说,这位是方校长,那位是田主任,阿艳脸上带着甜甜的笑,露出一对可爱的酒窝,冲着他们点点头说,谢谢你们二位大驾的光临!方校长哈哈一笑,你真会说话,我们可不是什么大驾。
  这时,服务小姐微笑着拿来点菜单,对老板娘说,可以点菜了么?
  老板娘对方校长和田主任说,也不知道你们的口味,你们来点吧?
  随便了,你点啦。方校长客气地说。
  还是你来吧。老板娘说。
  客随主便吗,我们吃什么都可以啦。方校长坚持说。
  老板娘也不在谦让了,说那我们就吃海鲜吧。她拿起菜单看了看,点了一桌海鲜:凉拌海蜇皮、清炒鱿鱼丝、香炒螺片、白灼石头螺、粉丝扇贝、清蒸膏蟹、红烧石斑鱼、椒盐大虾、奶油海鲜汤……
  可以啦,老板娘,点多吃不了哇。方校长忙说道。
  老板娘又问他们喝什么酒,方校长是客家人,很少喝白酒,说喝红酒好啦。于是老板娘又要了两瓶张裕干红葡萄酒,服务小姐记下说,请稍等,便出去送点菜单了。
  他们边喝茶边聊天,等了一会,酒菜便上齐了。老板娘先以主人的身份端起酒杯,春风满面地说,我先敬方校长、田主任一杯,感谢你们的帮忙。方校长笑笑说,帮忙谈不上,有钱赚就好啦。
  几只倒满葡萄酒的高脚杯在餐桌上面同时碰出响来,然后一干而尽,服务小姐在一旁忙又把酒倒上。来来,多吃菜,这家酒店海鲜做得好。老板娘热情地招呼着大家吃菜。
  过了一会,老板娘用手悄悄碰了一下阿艳的腰,阿艳心领神会,端起酒杯微笑着对客人说,第一次见面,我来敬方校长和田主任一杯,还望多多关照!
  方校长端起酒杯,看着阿艳说,你知道吗,多多关照让我们客家人来讲就是“多多灌酒”。在座的人听了都笑了。
  阿艳也笑着学他的话说,是吗,那我们就“多多灌酒”了!来,干杯。她的话又引起一阵笑声。
  三只酒杯又一起碰响。犹如三角梅花瓣的红唇印在晶莹剔透的高脚杯上,玫瑰色的葡萄酒慢慢流进阿艳的口中,方校长在一旁看了,不觉暗暗叫好。老板娘趁机对方校长说,方校长,你看那校服的价钱是不能再加一点,一套65块钱,利润太少了。
  方校长回过神来,笑着说,不能加了,别的厂家的价钱比你们的低我都没要,是不是田主任?
  是,是,田主任附和着点头说道。
  我们厂的质量好嘛,老板娘还想争取一下。
  方校长也不想让步,说,正因为你们厂的质量好,所以我们才选择了你们,再说订了1500套呢,你们薄利多销啦。
  老板娘一看方校长的态度,心想再争下去也无益,连忙笑着说,好了,好了,就算开玩笑啦,不说了,快喝酒吃菜吧,一会都凉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在座的人除司机小王没喝酒外,都喝得有点兴奋起来。方校长尤其兴奋,端起酒杯又来回敬老板娘。老板娘此时脸已泛红,说不能再喝了。方校长又将目标转向阿艳,阿艳也推说不喝了,方校长正在兴头上,哪肯罢休,软缠硬泡非要阿艷喝酒不行。
  阿艳见被缠不过,便开口说,要喝也可以,我也豁出去了,但是我每陪你们喝一杯,你们就把校服的价钱往上加一块钱。
  方校长兴趣正浓,听了阿艳的话稍微一愣,但太爱面子又占了上峰,心里也想把阿艳灌醉,看看醉美人的样子,便颇有大度地说,好,就按你说的办!
  男子汉大丈夫,说话算数?阿艳笑着逼问道。
  不就是一块钱吗,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方校长慷慨激昂地说。
  于是,一场好戏又开场了。老板娘又让服务小姐拿来几瓶葡萄酒,方校长和田主任兴趣盎然,轮流上阵,端着美酒与漂亮的美人干杯。只见觥筹交错,酒香流红。十个回合下来,田主任已喝得醉醺醺的,歪倒在椅子上,方校长也喝得头晕脑涨,直想往外吐酒,再瞧瞧阿艳,脸颊绯红,笑容依旧,谈吐自如。方校长不由得心里暗暗叫起苦来,把酒杯倒扣在桌上,醉眼朦胧地望着阿艳说,哎呀,不喝啦。小姑奶奶,你到底是人是鬼呀!他的话引起一阵笑声。
  方校长摇晃着身体站起来说,我们先…….回去了,下…….再见啦。老板娘和司机小王连忙上前搀扶着醉醺醺的方校长和田主任走出包间,乘电梯下楼,坐进了老板娘的小车。老板娘叮嘱小王,开慢点,一定要安全地把他们送回去。
  打发走客人后,老板娘又返回包间,乐呵呵地拉着阿艳的手说,阿艳呀,你今晚可立功了,我要奖赏你。早听说你能喝酒,没想到你这么能喝。又摸她的脸关切地问,怎么样,阿艳,身体没事吧?
  阿艳微笑着说,没事,就是头有一点晕,睡一觉就好了。
  老板娘说,这样吧,今晚我们就住在这酒店,不回去了。我们去洗桑拿,蒸出汗按摩一下就舒服了。说完,她又给小王打电话,告诉他不用来接她们了,直接把车开回厂里。
  老板娘买单后,带阿艳直接上了酒店15楼开了间豪华套房,然后又带她去洗桑拿做按摩。在高档的土尔其浴室里,阿艳感觉有生以来第一次洗这么舒服的澡,雾气腾腾,浑身舒坦,飘飘欲仙,她有一种做了仙女的感觉。
  
  五
  
  每到月底,是紫燕制衣厂发工资的日子。阿艳领到了工资后,又被叫到老板娘的办公室。老板娘满脸笑容地从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递给阿艳说,阿艳,这是奖给你的。阿艳接过信封,抽出来一看,脱口道,哇,这么多钱!老板娘说,不多,7500块钱,是你上次和方校长他们喝酒赚来的,我按百分之五十奖励你的。以后有这样的事,我还要奖励。
  阿艳就像被天上掉下的馅饼砸在了头上,心里一阵狂喜,感激地对老板娘说,谢谢啊,老板娘。
  老板娘笑呵呵地说,你就不要谢我了,这是你该得的。你不是说要买手机吗,赶快拿这钱买个好点的,以后我们联系就方便了,省得有事我还得让人喊来叫去。
  我明天就买一个!阿艳高兴地说。
  老板娘见阿艳这么高兴,就拿主意说,阿艳,你干脆帮我跑销售业务吧,还可以多赚些钱?
  跑业务,我能行吗?阿艳有点不自信地说。
  谁说不行,你人长得漂亮,又能喝酒,又能说会道。跑业务,抓定单,就需要你这样的!老板娘鼓励她说。
  阿艳见老板娘对自己这么好,又这么信任,就一口答应下来。老板娘见阿艳这么爽快就同意了,便马上做出决定说,好,那就这样定了,你后天到业务部上班,工资按业务经理的待遇,签下订单还有提成。
  阿艳到业务部后,果然没有辜负老板娘的期望,只两个多月就签下了三笔订单,使本来不景气的制衣厂渐渐红火起来。在以后二年多的时间里,她为紫艳制衣厂签下了大批订单,带来了滚滚财源。阿艳也赚到了二十多万块钱。她拿出十万元钱,为家乡的父母盖了小楼,又给大哥了五万元,叫他在老家开个小店做生意,照顾父母。她自己则在小城租了一套住宅,添置了家具和电器,住进了属于自己的安逸空间。
  阿艳也开始享受起城市的美好生活,她不断变化着头发样式,四季穿戴着时髦的衣裳,她结交了许多朋友和经理、老板,学会了抽烟打麻将,习惯了喝早茶吃宵夜,进歌舞厅泡吧,每天忙于应酬,应接不暇。一些经理、老板见阿艳人长得漂亮能干,又能喝酒,又能说会道,都想以高官厚禄,把她揽入麾下,其中也不乏有对她动歪心思的伪君子。
  阿艳在做一笔订单时,认识了一家国有控股合资企业主管后勤的李副厂长。阿艳和他混熟后,李副厂长不仅让阿艳包做全厂的工装,还三天两头约她在星空娱乐城包房内喝酒,唱歌跳舞,对她几乎有求必应,出手阔绰大方。
  这样一来二去,阿艳不知不觉就中了他的圈套。一次在包房喝酒后,阿艳忽然觉得浑身软软,沉沉欲睡,待她清醒后,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处女了。李副厂长跪在痛哭不已的阿艳脚下,答应愿为阿艳做一切来补偿。后来李副厂长给阿艳买了一套房子,总算让阿艳平息对他的怨恨,过段时间后,两人又像情人一样相处起来。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预料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原来这李副厂长和阿艳的老板娘也早有一腿,当他和阿艳私下相处的事传到她的耳朵里后,她嫉火怒烧,竟然通过私家侦探,探查到阿艳的新住处,在一天晚上,当李副厂长又到阿艳这安乐窝寻欢作乐时,让老板娘逮了个正着。她闹将起来,不仅要跟李副厂长老账新账一起算,还和阿艳翻了脸。
  不久,阿艳辞职离开了制衣厂,先是受邀去星空娱乐城当了经理,后来离开小城去了深圳行走,以后人们就渐渐失去了她的消息,有人说曾在国外见到过她。
其他文献
悠悠东风,   在古代诗人的词章里   代表荡漾的春风。   因此,   东风总是充满诗情画意。   李白说:   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   杜甫说:   垂杨拂绿水,摇艳东风年。   白居易说:   澹澹春水暖,东风生绿蒲。   李商隐说: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蘇东坡说: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   ……   好一个东风,好一番诗情。      悠悠东风,
期刊
问十,原名段国建,斋号三昧居。1964年生,河南登封人。“尚艺书法”倡导人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访问学者,导师王镛。曾为教师,现为河南省中国书法院常务副院长兼秘书长,《尚艺书法》杂志副主编。学生时代曾发表散文、小小说十数篇。著有《“尚艺书法”丛书—问十篇》、《石开与问十谈艺札集》(待出版)等。  问:走上书法这条道路,谁给你的影响最大?  答:启蒙老师王甲三,我十三岁就跟他学写字。王老先生
期刊
珠圆玉润      这是一块老玉,玉里的絮状物就像天上的云,飘浮在一个遥不可及的地方。一块翠绿、晶莹得让人心醉的玉,静静地躺在紫屏的手里。紫屏把玩着这块老玉,就像与亲爱的祖母交流,祖母的音容笑貌浮现在了眼前,紫屏感到那么的亲切。   紫屏把这块玉交给了一个男人,一个自认为此生矢志不渝、终生相爱的一个男人。在此之前,他对于她,只是一个陌生人。这个男人是紫屏的网友,紫屏居住在一个小城,挚爱的男人在北京
期刊
狂妄招摇的吴友明,终于引来了大伙的非议,在车间里,已经没有人愿意搭理他。吴友明不以为然,他觉得那是嫉妒,妈的,一群吃不到葡萄的狐狸,自己冒酸水去吧。刚提升为工段长的周昊天实在看不过去了,委婉的劝导吴友明:吴工,为人处事,要有个分寸,既然你到厂里来上班,就要踏踏实实的干好自己的活,不要让别人说三道四的。   说三道四?看着周昊天真诚的表情,吴友明呵呵的笑了起来:小麻雀咋知道老鹰的志向?告诉他们,要不
期刊
一      雅妮很满意杰桑的朋友给她安排的住处,小巧的院落,爬满了绿色的植物,出了院门,是一溜的青石板街,走在青石板上发出琵琶一样的叮咚声。稍微一转,就能融入到繁华喧嚣的都市中。   这是她多次来南京小住的原因之一。古老与现代只有一步之遥,历史的厚重感与现实的时尚感同时搅和在一起,就像杯中深色的咖啡与白色的牛奶,能相互浸润。   咖啡屋里回旋着那首《布列瑟农》,马修连恩正忧伤地唱着:“请你温柔的
期刊
庆祝    他一进门,妻子已摆好了餐桌,又是鱼又是肉的一大桌菜,还破例地摆了一瓶醉春秋,一瓶干红.今天怎麽啦,他在心里纳闷,又不过年又不过节,又不是谁的生日,河东狮会这麽大发善心,做好了酒菜等他……  “回来啦!”妻子兴奋得满脸通红,“快,快来帮忙,把鸡汤拿出去。”  “是,遵命!”他受宠若惊,丢下公文包,奔向厨房。  “小丽,把酒杯拿来,妈要好好庆祝庆祝!”  “你们发奖金了?”  “no!” 
期刊
很多年来,我一直默默地关注着一个城市——襄樊。在电视的天气预报上,它天晴了,天阴了,下雨了,下雪了,起风了,起雾了,我的心里都会动一动。不为别的,那里有着我的女同学。有着女同学整齐的刘海、光溜的小瓣、亮亮的眸子,洁白的牙齿,红红的脸蛋。哦,那都是几十年前的样子了,几十年后的她们,会是一个什么样呢?  在南漳读小学,读到十一二岁的时候,我就转学转走了。没想到这一走,再想见一见昔日的老同学,就难了。见
期刊
时间:2012年3月16日  地点:书谱社  采访人:彭再生  张培元,字抱一,法名常煊、无量,号未央、鹤堂;别署永乐公(因师承永春、长乐之学,合而纪之)。  生于闽南张氏大夫门第。初师从郑春松,修书画篆刻。后经郑师荐为潘主兰入室,治《说文》及商周文字、先秦经史与诗词,于甲骨文、古玺情有独钟。潘老赐号未央、鹤堂。后入梁披云门下,潜心诸子之学,好吟《十三经》,尤喜汉魏碑版六朝辞赋;为于右任再传弟子,
期刊
又是一次国殇与浩劫  在虎年四月十四日的清晨  突然降临青海玉树  那美丽青海的晨曦  正从清凉风景里苏醒  却被无情的地震轰然凝固    清晨五点、睡梦酣悠  玉树藏胞的噩梦此刻难收  房塌地裂、废墟如丘  无情的天灾张狂而至  而且发出低沉的哀吼    又是一次灾难与沉重  考验和洗礼我中华民族  汶川的伤痛刚刚痊愈  玉树的冤魂默默瞑目  悲情和泪水是那样的苦涩侵喉  梦与醒着实一瞬就走  
期刊
己丑年正月初八,是个阴沉的日子,接到赵国辉爱人朱慧电话告知:“国辉走了”,心中油然腾起一阵悲恸。  认识赵国辉是在1991年,当时我们作为东风公司第二期中青年干部轮训班学员一同在党校接受“党性锻炼”。这个班里聚集着东风公司各基层单位几十名年轻精英,赵国辉在班里任文体委员。那时每天清晨我们都要出操跑步,待队伍从沿河路跑一圈回来,再上党校那个接近45度的大坡时,大家都累得只能解散后步行上去,唯有赵国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