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想写篇关于你的文章,却迟迟不敢动笔。怕写不好,愧对你的情意,愧对你那么多年的宠爱。
第一次见你,是那年的9月,开学季。那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是我最喜欢的天气,校门口十几株高大的白杨树,在雨中静默着。
那时的七中,只有一幢并不高大的办公楼,教室还是平房,很简陋,长长的两排,不起眼地卧在校园北侧。父亲把我送到你面前,说了些拜托和感谢的话,然后就匆匆离开了。多年以后,回想起我们的初见,心中依然充满温暖,在那样一个飘着蒙蒙细雨的早晨,命运让我来到你的身边,从此开始聆听你的谆谆教诲,享受你无尽的宠爱,开启我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求学之旅,这是多么神奇的一场相遇啊。
你话语不多,身材娇小,眼神犀利,微黄的卷发衬得皮肤愈加白皙。而我则是内向腼腆,其貌不扬,眼神中充斥着乡村女孩惯有的自卑与怯懦。
你把我安排在教室南侧靠窗的第二排,同桌是乖巧善良的光,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里写满了真诚,让作为插班生的我顿时少了些许紧张和拘谨。现在想来,那几天真的挺难熬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让本就不善言辞的我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我把自己埋在书山题海中,每日只顾着奋笔疾书,拒绝与别人交流。
第一周的作文训练,你要求我们通过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我向来喜欢语文,尤爱读书与写作,然而却苦于无人指点,始终不得要领。一时间,思乡的情愫和初来乍到的不适,一起化作文字喷涌而出,于是一篇《又是蒙蒙细雨时》一挥而就。作文交上去了,但很快又被发了回来,你要求我们小组成员之间互批。虽然身为小组长的巍给了我不低的分数和用心的点评,但我依然无比失望,作为一个农村转来的插班生,一个热爱文学的女孩,我是那样渴望得到新老师的指导和认可。
那节作文课,我一边默写着当天的生词,一边漫不经心地听着你的讲评,心想:都是学生批的,有什么可讲的?
然而令我惊讶的是,你的讲评很细致,从错别字到病句,从写法到选材,从结构布局再到文章主题,剖析精准,指导明晰,评价客观,分明是对每一篇文章都认真阅读、精心批改过。
渐渐地,我停下了手中的笔,认真聆听你云淡风轻却字字入心的作文讲评。多年以后,我还能清晰地记起你讲课的风格,就如你的为人一样,波澜不惊,自信从容,如山间潺潺的清溪,没有洪波涌起,亦没有美丽的浪花绽放,却总有一种能穿越一切阻力直达人心的魔力,于深情浸润间,令人倍觉清凉,无法忘怀。
那天,你讲了许多东西,肯定了同学们的进步,指出了大家文章中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你说:“下面,我要为大家读一篇本次作文训练中写得最好的文章,题目是《又是蒙蒙细雨时》,作者贾继实,是我们班的新同学。”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用自己独特的语气语调声情并茂地读了我的文章,同学们好奇的目光立刻化作几十盏聚光灯一起投向我,把我紧紧包围起来,我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索性趴在课桌上,把头深深埋进臂弯里,只听得见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声。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作文好长,读完后你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对我的文章进行了一番细致入微的点评。自从会写文章那天起,我便时常接收到来自不同层面的各种表扬,但从没有谁的赞美能够让我的心脏如此激烈地跳动,那些看似轻描淡写却掷地有声的话语,在我耳边萦绕回环了多少年,至今想起,依然无比清晰。
人们经常说,一辈子会遇到这么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很庆幸,这两个人,我都有遇到。一个是你,我最敬爱的王老师;另一个还是你,我最感激的文学导师。
就这样,一个来自农村的插班生,一个内向腼腆的小女孩,被你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推到了全班、全年级乃至全校师生面前。
在你的指导鼓励下,我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后来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脱颖而出;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上,我成为专职撰稿人,承担了班级全部宣传稿件的撰写任务,将“精神文明奖”轻松收入囊中;每节公开课,我都是最积极踊跃发言的那个,语文成绩突飞猛进,最后稳居全校第一;我的每一篇作文,都成为全年级乃至全校作文讲评的范文,《又是蒙蒙细雨时》经过你的推荐,还发表在了省级刊物上,并被多家刊物转载。一时间,我成了七中最耀眼的文学新星,同学们心中的大作家,老师口中的小才女。
两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还没来得及仔细体味,我们就迎来了毕业。那天,在你的办公室里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厚厚的一摞儿读者来信。我拿到手里时惊呆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信。
你对我说:“别怪我,一年多了,始终没敢给你,怕影响你学习。”我没有说什么,但心里还是有些怅然,直到多年以后,当我也成为一名班主任,开始和青春期的孩子们斗智斗勇时,才真正明白了你当初的一番苦心。
再见你,已经是9年后的秋天,又是一个开学季。我又回到了七中,这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校园。原来的平房已被碧绿的菜畦所取代,校园南侧的高大教学楼气势宏伟,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两个也由师生变成了同事。
虽然已经走上领导岗位,但你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跟9年前一样,你还是丝毫不掩饰对我的偏爱,逢人便夸奖我的天赋异禀和出类拔萃。
那天,是一个瑞雪飘飞的冬日,我在讲《满井游记》,听课的人坐满了教室,我选了《西湖春晓》作为背景音乐来配合课文范读,效果出奇的好。那节课上,学生们的表现也异常积极,铃声响起时,大家还沉浸其中,意犹未尽。
听课的领导、同事陆续离开后,在我收拾妥当抱着教案走出教室时,才发现你正笑盈盈地站在走廊里。我赶紧迎上去,你轻轻拍了下我的肩,对我说:“讲得好!尤其是文章范读,真给我争气。”彼时,你闪亮的眸子、一脸的阳光衬着身后窗外的皑皑白雪,突然就让我红了眼眶。这么多年了,你还是一如既往地宠着我,有增无减。
已经记不清你给过我多少次表扬了,也许是我15岁发表《又是蒙蒙细雨时》时;也许是我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师专毕业典礼上发言的时候;也许是我蝉联“全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桂冠并成功教出全县中考状元之后;也许是我被评为“市级科研型骨干教师”并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金奖的那天……从学生到教师再到文人,我的每一次蜕变和转身,你都默默关注且无条件支持,经风沐雨,数十年如一日。
静默独处时,我常常想,如果没有遇见你,如果没有你的倾心教诲和深情关爱,我还会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园丁,桃李满天下;会不会成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用文字温暖心灵。
你写给我的信,我一直珍藏在抽屉里,每每翻看,心头都会有股暖流涌起。那是一颗滚烫的心,温暖了我青涩懵懂的初中岁月,让它成为流光溢彩的锦绣华年;更是一盏光芒万丈的明灯,给予我自信前行的力量,助我一次次走出彷徨迷惘。
微信上,我們依然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远在北京乐享天伦的你,常常令我想念。对我,你无欲无求,殷殷关爱,如水一般纯净澄澈,不染纤尘。对你,我总有一种无法名状的情愫,亦师,亦友,亦亲,藏在心底,就那么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不管多久没联系,再问候时,依如昨日才分别。
余生,愿你平安康健,日暖花香。
第一次见你,是那年的9月,开学季。那天空中飘着蒙蒙细雨,是我最喜欢的天气,校门口十几株高大的白杨树,在雨中静默着。
那时的七中,只有一幢并不高大的办公楼,教室还是平房,很简陋,长长的两排,不起眼地卧在校园北侧。父亲把我送到你面前,说了些拜托和感谢的话,然后就匆匆离开了。多年以后,回想起我们的初见,心中依然充满温暖,在那样一个飘着蒙蒙细雨的早晨,命运让我来到你的身边,从此开始聆听你的谆谆教诲,享受你无尽的宠爱,开启我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求学之旅,这是多么神奇的一场相遇啊。
你话语不多,身材娇小,眼神犀利,微黄的卷发衬得皮肤愈加白皙。而我则是内向腼腆,其貌不扬,眼神中充斥着乡村女孩惯有的自卑与怯懦。
你把我安排在教室南侧靠窗的第二排,同桌是乖巧善良的光,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里写满了真诚,让作为插班生的我顿时少了些许紧张和拘谨。现在想来,那几天真的挺难熬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让本就不善言辞的我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我把自己埋在书山题海中,每日只顾着奋笔疾书,拒绝与别人交流。
第一周的作文训练,你要求我们通过一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性格。我向来喜欢语文,尤爱读书与写作,然而却苦于无人指点,始终不得要领。一时间,思乡的情愫和初来乍到的不适,一起化作文字喷涌而出,于是一篇《又是蒙蒙细雨时》一挥而就。作文交上去了,但很快又被发了回来,你要求我们小组成员之间互批。虽然身为小组长的巍给了我不低的分数和用心的点评,但我依然无比失望,作为一个农村转来的插班生,一个热爱文学的女孩,我是那样渴望得到新老师的指导和认可。
那节作文课,我一边默写着当天的生词,一边漫不经心地听着你的讲评,心想:都是学生批的,有什么可讲的?
然而令我惊讶的是,你的讲评很细致,从错别字到病句,从写法到选材,从结构布局再到文章主题,剖析精准,指导明晰,评价客观,分明是对每一篇文章都认真阅读、精心批改过。
渐渐地,我停下了手中的笔,认真聆听你云淡风轻却字字入心的作文讲评。多年以后,我还能清晰地记起你讲课的风格,就如你的为人一样,波澜不惊,自信从容,如山间潺潺的清溪,没有洪波涌起,亦没有美丽的浪花绽放,却总有一种能穿越一切阻力直达人心的魔力,于深情浸润间,令人倍觉清凉,无法忘怀。
那天,你讲了许多东西,肯定了同学们的进步,指出了大家文章中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你说:“下面,我要为大家读一篇本次作文训练中写得最好的文章,题目是《又是蒙蒙细雨时》,作者贾继实,是我们班的新同学。”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用自己独特的语气语调声情并茂地读了我的文章,同学们好奇的目光立刻化作几十盏聚光灯一起投向我,把我紧紧包围起来,我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索性趴在课桌上,把头深深埋进臂弯里,只听得见自己“扑通扑通”的心跳声。
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的作文好长,读完后你毫不吝惜溢美之词,对我的文章进行了一番细致入微的点评。自从会写文章那天起,我便时常接收到来自不同层面的各种表扬,但从没有谁的赞美能够让我的心脏如此激烈地跳动,那些看似轻描淡写却掷地有声的话语,在我耳边萦绕回环了多少年,至今想起,依然无比清晰。
人们经常说,一辈子会遇到这么两个人:一个惊艳了时光,一个温柔了岁月。很庆幸,这两个人,我都有遇到。一个是你,我最敬爱的王老师;另一个还是你,我最感激的文学导师。
就这样,一个来自农村的插班生,一个内向腼腆的小女孩,被你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推到了全班、全年级乃至全校师生面前。
在你的指导鼓励下,我的写作热情空前高涨,后来在各级各类征文比赛中脱颖而出;一年一度的校运会上,我成为专职撰稿人,承担了班级全部宣传稿件的撰写任务,将“精神文明奖”轻松收入囊中;每节公开课,我都是最积极踊跃发言的那个,语文成绩突飞猛进,最后稳居全校第一;我的每一篇作文,都成为全年级乃至全校作文讲评的范文,《又是蒙蒙细雨时》经过你的推荐,还发表在了省级刊物上,并被多家刊物转载。一时间,我成了七中最耀眼的文学新星,同学们心中的大作家,老师口中的小才女。
两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还没来得及仔细体味,我们就迎来了毕业。那天,在你的办公室里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毕业礼物:厚厚的一摞儿读者来信。我拿到手里时惊呆了,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的信。
你对我说:“别怪我,一年多了,始终没敢给你,怕影响你学习。”我没有说什么,但心里还是有些怅然,直到多年以后,当我也成为一名班主任,开始和青春期的孩子们斗智斗勇时,才真正明白了你当初的一番苦心。
再见你,已经是9年后的秋天,又是一个开学季。我又回到了七中,这个令我终生难忘的校园。原来的平房已被碧绿的菜畦所取代,校园南侧的高大教学楼气势宏伟,令人肃然起敬。我们两个也由师生变成了同事。
虽然已经走上领导岗位,但你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跟9年前一样,你还是丝毫不掩饰对我的偏爱,逢人便夸奖我的天赋异禀和出类拔萃。
那天,是一个瑞雪飘飞的冬日,我在讲《满井游记》,听课的人坐满了教室,我选了《西湖春晓》作为背景音乐来配合课文范读,效果出奇的好。那节课上,学生们的表现也异常积极,铃声响起时,大家还沉浸其中,意犹未尽。
听课的领导、同事陆续离开后,在我收拾妥当抱着教案走出教室时,才发现你正笑盈盈地站在走廊里。我赶紧迎上去,你轻轻拍了下我的肩,对我说:“讲得好!尤其是文章范读,真给我争气。”彼时,你闪亮的眸子、一脸的阳光衬着身后窗外的皑皑白雪,突然就让我红了眼眶。这么多年了,你还是一如既往地宠着我,有增无减。
已经记不清你给过我多少次表扬了,也许是我15岁发表《又是蒙蒙细雨时》时;也许是我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在师专毕业典礼上发言的时候;也许是我蝉联“全校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桂冠并成功教出全县中考状元之后;也许是我被评为“市级科研型骨干教师”并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荣获金奖的那天……从学生到教师再到文人,我的每一次蜕变和转身,你都默默关注且无条件支持,经风沐雨,数十年如一日。
静默独处时,我常常想,如果没有遇见你,如果没有你的倾心教诲和深情关爱,我还会不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园丁,桃李满天下;会不会成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用文字温暖心灵。
你写给我的信,我一直珍藏在抽屉里,每每翻看,心头都会有股暖流涌起。那是一颗滚烫的心,温暖了我青涩懵懂的初中岁月,让它成为流光溢彩的锦绣华年;更是一盏光芒万丈的明灯,给予我自信前行的力量,助我一次次走出彷徨迷惘。
微信上,我們依然会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远在北京乐享天伦的你,常常令我想念。对我,你无欲无求,殷殷关爱,如水一般纯净澄澈,不染纤尘。对你,我总有一种无法名状的情愫,亦师,亦友,亦亲,藏在心底,就那么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不管多久没联系,再问候时,依如昨日才分别。
余生,愿你平安康健,日暖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