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_shen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开放手术结合多种介入方法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 本组521例(521条肢体),男356例,女165例.年龄16~86岁,平均(46±9)岁.均先经健侧安置下腔静脉滤器,再于患侧小切口解剖股静脉.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其中单纯取栓38例;取栓联合球囊导管血管成形术348例;血管成形联合血管腔内超声消融135例;支架置入108例.结果 手术成功511例,阻塞血管完全开通.其中除31例经造影未见血管狭窄,7例管腔直径>90%而未行扩张治疗以外,365例狭窄段血管经球囊扩张后造影示静脉平均狭窄由90%±5%降低到24%±5%,108例狭窄段经扩张后残留管腔狭窄仍>50%,置入相应大小裸支架;左髂总静脉开口未能开通10例.随访472例(90.6%),随访时间8~108个月,平均(53±26)个月.其中462例完全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可从事正常工作;10例髂静脉未开通者活动后肢体仍肿胀明显.发生并发症33例(6.3%).结论 取栓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DV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是核苷酸切除修复途径的关键基因,其过度表达导致顺铂耐药[1].本研究通过检测不同胃癌细胞系中ERCC1的表达并观察其对顺铂的敏感性,了解ERCC1表达与顺铂耐药之间关系,并通过顺铂诱导胃癌SGC7901细胞后观察ERCC1表达的变化,为探讨胃癌耐药机制和指导临床的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血液透析是许多尿毒症患者用以维持生命的方法之一.良好血液透析的前题是拥有长期、耐用、血流量足够的血管通路.对于前臂浅静脉无法应用的患者,如何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临床医生有各种报道[1-3],其效果不一.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于2003年7月至2010年10月,通过彩超筛查明确前臂浅静脉系不良的尿毒症患者将桡动脉翻转浅置同前臂近端以上的浅静脉吻合建立动静脉内瘘术1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期刊
胆管损伤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0.32%~0.75%[1],修复后易形成狭窄[2],由此引起的后期不良反应不断受到关注,已成为较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的问题[3],引发的法律诉讼不断增加[4].上海市闸北区市北医院2003-2009年在LC中意外损伤肝外胆管5例,现将治疗经过及体会报告如下。
期刊
患者男,40岁,体重65 kg,身高168 cm,主因车祸外伤致腹部闭合损伤,呼吸困难6h入院.患者开车与大货车追尾,伤后初期神志清醒,但随后意识逐渐恍惚、淡漠,急诊入我院普外科.查体:体温36.5℃,脉搏138次/分,呼吸频率30次/分,血压100/60 mm Hg.神志恍惚,头面部有擦伤,耳鼻无渗血、渗液.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光反应弱.颈软,胸廓不对称,左侧略凹陷,左侧存在皮下气肿。
期刊
慢性主髂动脉闭塞即Leriche综合征是引起下肢缺血的常见病因,病变部位常位于腹主动脉分叉周围,少数病例病变延伸至肾动脉领域.典型的临床表现为Leriche三联征:间歇性跛行、男性性功能障碍和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解剖学上可分为3型:Ⅰ型病变局限于主动脉远端及髂总动脉;Ⅱ型病变延及髂外动脉;Ⅲ型范围波及腹股沟以下的动脉[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35例
期刊
患者,女,61岁.间断性黑便9年于2010年8月30日人院.9年来反复间断性黑便,量不多,成形.伴有头晕、食欲下降,无恶心、呕吐、呕血,无腹痛、发热、皮肤黄染,无明显消瘦。
期刊
我国每年毒蛇咬伤患者达10万余人次,其中致死率5%~10%,致残率25%~30%[1].但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更新,特别是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及病残率.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5月至2010年9月治疗87例毒蛇咬伤患,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评价盐酸沙格雷酯治疗慢性下肢动脉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未施行血管移植或血管旁路搭桥手术或(和)介入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伴有下肢间歇性跛行、冷感、疼痛、溃疡等缺血症状的患者892例为治疗对象.盐酸沙格雷酯剂量为100 mg/次,3次/d,疗程为8周.观察用药前后的症状改善程度、综合疗效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间歇性跛行、冷感、疼痛、溃疡的改善率分别为96.9%、9
患者,女,47岁.因腹痛、发热1个月,加重10余天入院.体格检查:脐下方压痛、反跳痛阳性,并可触及1个12 cm×10 cm大小包块,质韧、不规则、可活动.血常规检查:WBC 21.00×109/L,N0.82,Hb 96 g/L,PLT496×109/L.血清AFP和CEA均在正常范围.腹部CT示:下腹部可见1个不规则肿物,密度不均匀(图1).行剖腹探查肿瘤切除术.术中所见:肿物位于距回盲瓣约2
期刊
胆管囊肿约20%的患者由于症状较轻,成年后才被诊断[1].因而,成人胆管囊肿通常病程较长,反复胆道感染以及合并结石,手术的抉择和实施与儿童有所不同.现将我科经手术治疗并获随访的97例成人胆管囊肿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