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表明,语言文字的学习具有个体积淀的显著特征,它的吸收、内化、运用表现为一种心智操作性活动。这种操作性的活动是个体独特性的操作,团队活动只有建构在个体操作性基础之上才能发生期望效应。高效语文课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与语文学习的特征,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的学习需求,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创新精神。
树立导学主体观
语文教学涉及“教”与“学”两个层面,“导”是教师对学生“学”作规范化的要求,作高度有效科学合理的导学设计,作及时准确的有效点拨、引领、提升。但教师“导”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学”服务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认知的建构、思维的激活、情感的诱发、学法的领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都应通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比如一位教师执教《春联》时作了如下设计:
师:一副春联就是一副春色旖旎的画。请大家自由练读,一定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多媒体课件显示。自由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春联谈谈自己的有效感悟。友情提醒:不妨用这样的句式表达:“读了‘ , ’这幅春联, 。”可以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是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读了“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这幅春联,我仿佛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生2:读了“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春花红”这幅对联,我仿佛看到了花红草绿的明媚春光。
师:你们说得真棒,读得真美!下面请同学们在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也让同伴分享你的快乐。
(生:畅所欲言,分享感受)
师:春联是画,描绘着美丽的春光;春联是诗,赞颂着祖国的繁荣昌盛;春联是歌,吟唱幸福生活;春光是梦,寄托着美好的愿望。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个体的需求自主选择或重新创作一幅春联,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卡片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以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好吗?
(生:兴味盎然,开始制作。课堂掀起高潮……)
此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其一,教师让学生们自主选择或重新创作一幅对联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能有效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凸显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其二,综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有话可说,设计了导学预案,即让学生探究发现自己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是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教师对学生人文化的关怀,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制定导学目标
高效语文课堂应彰显语文的教育功能,重视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统筹规划,制定准确、集中、具体的导学总目标。
教师应有效地制定准确、合理的导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必须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又必须是后续学习的有效奠基;既是一般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又应符合具体的教材(文本)的鲜明独特特征。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既是新的有难度的学习,又是“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最近发展区”,既没有超越《语文课程标准》,又不低于新课标,有利于学生进行个体学习活动。
为确保师生学习活动中精力集中,保证个体学习活动时间,让学习活动扎实高效,一般一个课时学习目标不宜超过三项。有人主张“一课一得”,“得”也就是看学生从一堂课上得到什么,学生有真正的“得”,也就评判这堂课是成功的、高效的。“一”旨在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能学到一点就足够了。主张教师能从一篇教材中挖掘出最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一点,并一堂课就致力于这一点的探讨、研习。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开展教师引领点拨的教学活动。
导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简明具体化,可以用观察到的行为动词来说明学生应该实现的行为变化。譬如,“背出”“写出”等等,以便于个体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导学目标的实施及其反馈校正。而像“培养”“发展”之类模糊的行为动词,在具体实施中学生个体难以掌控,也很难检测是否达成了目标。
选择语言训练点
高效语文课堂鼓励教师探寻教材的隐性资源,精心选择这些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来设计个体学习活动。比如可以选择教材中的关键词、句、段作为训练点。因为它既有语言文字的训练价值,又有利于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理解教材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达到“一两拨千斤”的境界。还可以选择教材中带有个性特征的语言现象作为训练点,这样围绕训练点,使每个环节都安排个体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高效语文课堂鼓励教师努力构建学生个体学习的时空,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中心初中)
树立导学主体观
语文教学涉及“教”与“学”两个层面,“导”是教师对学生“学”作规范化的要求,作高度有效科学合理的导学设计,作及时准确的有效点拨、引领、提升。但教师“导”的出发点是为学生“学”服务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学生认知的建构、思维的激活、情感的诱发、学法的领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都应通过学生主体的主动建构才能获得。比如一位教师执教《春联》时作了如下设计:
师:一副春联就是一副春色旖旎的画。请大家自由练读,一定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多媒体课件显示。自由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幅春联谈谈自己的有效感悟。友情提醒:不妨用这样的句式表达:“读了‘ , ’这幅春联, 。”可以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是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读了“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这幅春联,我仿佛看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景象。
生2:读了“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春花红”这幅对联,我仿佛看到了花红草绿的明媚春光。
师:你们说得真棒,读得真美!下面请同学们在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也让同伴分享你的快乐。
(生:畅所欲言,分享感受)
师:春联是画,描绘着美丽的春光;春联是诗,赞颂着祖国的繁荣昌盛;春联是歌,吟唱幸福生活;春光是梦,寄托着美好的愿望。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个体的需求自主选择或重新创作一幅春联,并将其制作成精美的卡片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以表达自己的美好祝愿,好吗?
(生:兴味盎然,开始制作。课堂掀起高潮……)
此教学设计独具匠心。其一,教师让学生们自主选择或重新创作一幅对联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能有效地关注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凸显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其二,综合学生认知发展水平,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有话可说,设计了导学预案,即让学生探究发现自己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是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教师对学生人文化的关怀,让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
制定导学目标
高效语文课堂应彰显语文的教育功能,重视语文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统筹规划,制定准确、集中、具体的导学总目标。
教师应有效地制定准确、合理的导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必须是语文学习内容的拓展延伸,又必须是后续学习的有效奠基;既是一般的语言规律的学习,又应符合具体的教材(文本)的鲜明独特特征。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既是新的有难度的学习,又是“跳一跳,摘到果子”的“最近发展区”,既没有超越《语文课程标准》,又不低于新课标,有利于学生进行个体学习活动。
为确保师生学习活动中精力集中,保证个体学习活动时间,让学习活动扎实高效,一般一个课时学习目标不宜超过三项。有人主张“一课一得”,“得”也就是看学生从一堂课上得到什么,学生有真正的“得”,也就评判这堂课是成功的、高效的。“一”旨在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真正能学到一点就足够了。主张教师能从一篇教材中挖掘出最适合本班学生学习的一点,并一堂课就致力于这一点的探讨、研习。这样才能有充分的时间开展教师引领点拨的教学活动。
导学目标的表述应力求简明具体化,可以用观察到的行为动词来说明学生应该实现的行为变化。譬如,“背出”“写出”等等,以便于个体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导学目标的实施及其反馈校正。而像“培养”“发展”之类模糊的行为动词,在具体实施中学生个体难以掌控,也很难检测是否达成了目标。
选择语言训练点
高效语文课堂鼓励教师探寻教材的隐性资源,精心选择这些教材中的语言训练点来设计个体学习活动。比如可以选择教材中的关键词、句、段作为训练点。因为它既有语言文字的训练价值,又有利于挖掘教材的思想内涵,理解教材作者的思想感情,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达到“一两拨千斤”的境界。还可以选择教材中带有个性特征的语言现象作为训练点,这样围绕训练点,使每个环节都安排个体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高效语文课堂鼓励教师努力构建学生个体学习的时空,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