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概念探究课型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gb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教学的内容主要是数学概念教学和数学原理教学,而数学概念教学又是数学原理教学的基础,因此数学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核心。中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但仔细观察中职数学概念教学过程,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是一言堂,缺少师生互动,缺乏学生概念探究、概念形成的过程,学生思维模糊,对数学概念把握不准,想当然地套公式等,课堂教学有效性差。因此,可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构建数学概念探究课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型的内涵


  数学概念是客观对象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的反映,是学习数学理论、构建数学框架的基础。理解并掌握数学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也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必要条件。对概念理解不深刻,判断就会产生偏差,思维就会陷入困境。如子集和真子集,如果学生不能从本质上区分这两个概念,在集合的运算中就会混淆不清,发生错误。
  数学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现实对象或关系直接抽象而成的概念,这类概念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致使人们经常把它们跟现实原型“混为一谈”,如相似、平行、角、多边形等;另一类是纯数学抽象物,这类概念是一种数学逻辑构造,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产物,没有客观实在与之对应,如函数、不等式、向量内积等,这类概念对数学理论的构建十分重要,是数学深入发展的逻辑源泉。
  数学概念是建立理论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所以,数学教师在概念探究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与数学概念相关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大量的、生动的、能够体现数学概念本质的素材,形成对数学概念的感悟;再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交流发现其共同特征,使学生经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归纳出(或描述出)数学概念的定义;最后运用概念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从而比较准确地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课型的结构


  概念探究课型的根本在于突出学生的概念学习,而突出学生概念学习的策略则在于探究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概念探究课的教学应围绕教学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四个发展层次:感觉——知觉——观念(表象)——概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概念探究课大致可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层层递进,步步深入。
  (一)前置作业,引导自学
  以前置作业,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查找资料,主动学习,感受数学新概念。例如,在《数列的概念》一课中,在这一环节可设计三个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列的概念。活动以阅读学习材料的形式进行。
  活动1:人按照一定顺序列成一队叫做队列。如《红楼梦》中贾氏四姐妹按年龄由大到小的顺序站成一队,就是一个队列: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每一个人都是队员,元春是1号队员,迎春是2号队员,探春是3号队员,惜春是4号队员。
  类似的,我们也可以把数按照一定顺序列成一队得到数列。如1,5,9,就是一个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一项。1是第1项,5是第2项,9是第3项。同样5,9,1,也是一个数列。5是第一项,9是第2项,1是第3项。但是数列1,5,9和数列5,9,1是两个不同的数列。
  请你用2,4,6,8这四个数写出2个数列,并指出每个数是数列的第几项,和小组同学交流,谈谈你对数列的认识。
  活动2:有趣的填空:
  ① 1,,3,4,,6;
  ② 2,4,,8,10,;
  ③ 2,4,8,,32,;
  ④ 1,2,3,5,8,,;
  ⑤ 1,12,3,14,,;
  ⑥-1,3,,7,-9,;
  ⑦ 2,2,,2,2,2,。
  让学生感受数列的项及其规律,活动3是探究特殊数列n和an的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二)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由小组长负责组织同学交流学习成果,各自介绍自己在概念探究活动过程中的感受,比较小组成员的学习成果,选出最好的在班上展示。这一环节把学生对新知识的形象感受转化为理性的理解,从而构建准确、深刻的概念,并把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
  (三)课堂研讨,探究学习
  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在探究、交流中学会观察、发现,并试着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等差数列》一课,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出高斯算法,可先让学生小组讨论“1 2 3 … 10=?”,然后再去计算“1 2 3 … 100=?”,导出高斯算法。接着拓展延伸,引领学生试着运用高斯算法原理解决1 3 5 … 49=?等问题。
  (四)互动训练,构建体系
  组织学生解答例题,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小组交流,突破遇到的困难,初步完成结题;再次教师要抓住知识的生成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完成例题解答,总结解题规律。最后布置适量的练习,巩固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
  数学概念探究课型的设计使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深刻而透切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课型的实施


  数学概念探究课型的价值在于把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把学生的“学”转化为师生共同的学习探究活动,从而发挥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体作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根本转型。下面以《随机事件的概率》一课为例,介绍数学概念探究课型的教学过程。
  随机事件的概率是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后,对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研究客观世界随机现象的数学学科知识。我校的校本教材是根据“感受—认识—熟悉”的教学模式编写的。首先通过三项活动,让学生感受随机事件的频率;然后通过小组学习和课堂研讨、归纳、抽象、概括出概率的準确含义;再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熟悉概率的应用。教材中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既有从实验活动上进行观察的直观方法,又有根据其定义进行逻辑推理的严格方法,突出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其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概率的应用。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设计了下面的程序:前置作业,引导自学——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课堂研讨,探究学习——互动训练,构建体系。   (一)前置作业、引导自学、感受概念
  提前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三个活动,通过参加实验活动和具体实例,体会频率的稳定性,感受实验频率与理论概率之间的关系,初步形成对概率的概念的理解.
  活动1抛硬币,长知识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各抛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100次以上,把结果填在表格里。

  你认为A1、A2、A3、A4、A5、A6出现的可能性一样吗?B出现的概率是多少呢?和你的同桌一起试试看吧。
  以此让学生通过参加实验活动和具体实例感受频率与概率的关系,探究概率的由来,发现概率的简单性质。这样的练习,难度不大,学生基本都能独立完成,并在完成的同时,带动他们的思考。
  (二)小组学习、交流成果、研究问题
  对课前学习的概率的感受部分,请各小组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收获,把活动1中各小组的数据合并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理解频率的实际意义,引出概率的定义。
  根据小组学习的情况,适当对“活动”进行讨论,共同研究不会的问题,有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师生共同完成。
  (三)适当讲解、引导探究、深化概念
  利用网络软件,让学生观看电脑抛硬币的模拟实验,随着实验次数的飞速增长,学生深深体会到硬币正面朝上的频率渐渐稳定在05附近。通过这样的大量重复试验,观察事件发生的规律性来度量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总结出频率具有如下性质:
  (1)对任一事件A,有0≤fn(A)≤1
  (2)对必然事件Ω,有fn(Ω)=1
  (3)对不可能事件,有fn()=0
  启发学生,求一个事件的概率的基本方法,就是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用这个事件发生的频率的稳定值近似地作为它的概率。
  由频率的性质以及概率的定义可以推出概率的性质:
   (1)对任一事件A,有0≤P(A)≤1
   (2)对必然事件Ω,有P(Ω)=1
   (3)对不可能事件,有P()=0
  在概念探究活动结束后,即组织学生讨论频率与概率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频率本身是随机的,在试验前不能确定,做不同次数或相同次数的重复试验得到的事件的频率都可能不同;但概率是准确值,是客观存在的,与每次试验无关;
  第二,频率是概率的近似值,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频率会稳定在概率附近。
  (四)讲练结合、形成技能、构建知识
  例题部分是传统教学中老师讲授的重点,例题的讲解无非就是方便学生依葫芦样画瓢。但是,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例题就只是例题,不会变通,不会举一反三,随便改个数字换道题就束手无策了,那么例题讲解得再精彩也是枉然。所以,在完成了前置作业的三项活动和探究了概率的定义后,例题也不再自己讲授,而是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再全班展示,共同生成知识。
  例1有红旗5面,蓝旗10面,黄旗8面,从中任取一面,求取得黄旗的概率。
  例2掷骰子2次,求2次都是5点的概率。
  例3用1,2,3,4,5,67随意写一个三位数,求这个三位数没有6的概率。
  学生练习:
  1.一个班有男生22名,女生18名,随机地从中选一名当数学科代表,恰好选到的是女生的概率是多少?
  2.某行李箱的密码锁有6个拨盘,每个拨盘上有从0到9共10个数字,一个人在完全忘记了密码的情况下,随机试开一次就把锁打开的概率是多少?
  3.某学校组织植树节活动,要从甲、乙、丙、丁四棵桃树和A、B、C三棵李樹中,随机抽取一棵桃树和一棵李树分别栽种在校门两侧,求恰好抽到桃树甲和李树B的概率。
  显然,学生用生活经验或实验活动来判断例1是很容易做到的,概率的判定在讨论中也比较容易理解,而例2则通过改变条件来适当加深难度,这样由浅入深,梯次前进,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利用例1生成的知识找到解决例2、例3的突破口。
  技能训练是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采用自主学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老师要注意巡视各小组,在发现问题时要及时、适当给予单独辅导,尽量让问题得到现场解决,避免把疑难留到课后。选取练习题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梯度配置,为今后的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又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体验成功的喜悦。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知识总结:
  1.频率和概率的定义及性质;
  2.频率和概率的区别和联系;
  3.计算概率的方法。

四、课型的反思


  第一,数学概念探究课型的教学的确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中职学生怕学数学是个不争的事实,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在这个课堂上他们却异常活跃。三个活动的设计新颖有趣,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概率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概率的兴趣,产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情感。所以,课堂教学呈现出了良好的教学生态。
  第二,数学概念探究课型的教学本质是把教师的教转化成学生的学。活动的设计与开展,问题的发现与分析,规律的探究与总结都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设计的,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活动、学生探究为主,把概念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数学概念探究过程,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第三,数学概念探究课型的教学有如下几点基本要求:首先是活动的设计,活动必须包含数学的基本知识,同时又是学生喜欢的。如抛硬币一例具有与随机事件的概率相同的特点,学生通过熟悉的问题认识要学的随机事件的概率;一枚骰子连续掷两次,求“一正一反”的概率,学生的兴趣很高,适当的难度,易于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是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引导。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学习中可以采取问题驱动的方式,层层铺垫,学生逐步改进学习方法,在合作中相互配合,实现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是要加强小组学习的研究和指导。要科学划分学习小组,积极培训小组长,指导学生学会在充分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小组学习的效益。
  数学概念探究课型的教学有利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其关键是我们必须要在研究《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恰当地整合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责任编辑 朱守锂
其他文献
土地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国土管理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它的具体含义是指单位面积(公顷)的土地上承载的建筑总量,计量单位为万平方米/公顷.容积率数值越大,表示土地的开发
期刊
新课程指出,职高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能力。可是中职学校的英语阅读很让师生头疼,由于学生英语基础不牢固、阅读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方法不当。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无味。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使学生从英语阅读中认识学习英语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提高他们的阅
从国家层面上看,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从现实意义上看,维修电工中级证书是中职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提升工资待遇和通过三二分段对接进入高职院校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国家资格考试的变革,现有的教学策略已不能满足考证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中级维修电工考证改革后理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快速提升考证的理论成绩有明显的效果。  
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模式的突破.是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产物.这种教学模式有着良好的效果和多元化的形式,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分析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在实
地域实景化校本综合活动,是一种基于幸福关爱的童年真性教育。它为儿童的成长提供了多元的营养基,使儿童的生命变得更加丰满,他们的生命潜能也得到了全面持续的发展。在一个个实
文章从教学实践出发,以举例分析的方式,谈古典诗词美读的4个有效策略:以情范读、配乐朗读、画面助读、引导品读。
合成了一种含吡唑啉酮的三脚架结构化合物-1,1,1-三{1'-[2'-氧杂-5'-氧代-5'(1"-苯基-3"-甲基吡唑啉酮-4"-基)戊基]}丙烷(H3L)及其7个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荧光光谱等
一、研究背景众所周知,中职学校专业课在教学活动中占的比重最大,文化课的课时相对减少,英语课单元课程学习的时间拉长,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持续性被切割,学生在晨读时面对的课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人们的现代意识也不断的增强,但是同时也为社会、高校和家长带来一定的担忧,手机作为现代通讯的主要工具,是否能够被学生带入校园,同时是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等都成为了学校和家长面临的难题。带手机或者不带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信息时代下学校还需要能够正确认识手机在教学中的用途,并通过有效的引导来使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做到与时俱进,利用手机来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实现对课本内容的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