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往事干杯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m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大二的时候,母亲得了胃癌。因为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我们全都不曾察觉,等出现腹痛、便血时,母亲的病情已经处于进展期,五年存活率仅剩20%。父亲送她进了老家最好的医院。我当时放了学就来咖啡馆温习功课,除了因为店里的摩卡可可好喝,还因为这里的环境比教室自由、比寝室安静,我可以随时和父母通视频电话,不必担心影响他人,到了周末我就飞回去看她。
  母亲在病床上挣扎了整整四年,这四年我们一家人都过得极为痛苦。母亲承受病痛的折磨,我们却束手无策。如果疼痛可以替代,我愿意替她疼。父亲在郊区经营着一家家具厂,本来就忙碌无比,母亲生病期间他得工厂 、医院两头跑,苦不堪言。
  古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其实夫妻也是这样。母亲刚生病时,父亲伺候得特别细心周到:时不时和其他病人家属探讨照顾癌症患者的心得;护工喂母亲吃饭喂得急了,父亲还气得骂人;每当母亲感慨自己连累全家时,父亲都会说,当初创业的启动资金用的是母亲的嫁妆,现在他所做的一切只当是给天使投资人的回报。但是从第二年起,父亲越来越不耐烦,能交给护工做的都交给护工,他只在母亲做手术和化疗时出现,还不止一次抱怨,说为了母亲的病,他至少少挣几百万。
  我那时打算大学毕业后先不工作,留在母亲身边。但母亲坚持让我出国留学,说这是她多年以来的心愿,如果因为她影响我的前途,她死不瞑目。
  我犹豫了很久,想起小时候母亲为了让我学一口流利的英语,托了好多关系,硬是从上海请了个美国老师过来。我的家乡是个地级市,当时很多人都没见过外国人。能有美国人每周来教我口语,同学们都羡慕极了。上大学前我去过十几个国家,都是母亲带我去的。她说女孩子不应该只想着嫁个好人家,要有能力和眼界,如果自己的实力不够强,那么即使嫁给白马王子,也过不上好日子。
  我只得找父亲谈。我说知道他辛苦了,但母亲的病拖不了几年,无论如何请他再忍耐一下,抱怨的话千万不要当着母亲的面说。父亲的眼圈也红了,说每次收到病危通知书,他的手都在发抖,母亲动手术的前夜他都睡不着;母亲的病是一种漫长而深刻的消耗,有一段时间他几乎以为自己油尽灯枯了,不过他一定会尽心,毕竟夫妻一场。我这才去申请学校,最后决定去美国上一年制的研究生,别人管这叫“水硕”,意思是这种硕士学位没有含金量。但我管不了那么多了,我害怕见不到母亲最后一面,只想速去速回。
  在美国的日子里,我天天和母亲通视频电话。我问她父亲对她好不好。她淡淡地说,还行吧,他给请了俩护工,24小时贴身照顾,多活一天赚一天,如果能活到我结婚生孩子,那就赚翻了!我的眼泪唰地下来了,母亲有那么多的爱还没有给我,身体已经如此糟糕!我曾在网上看到百岁老太太给80岁的女儿梳头的新闻,这是怎样的天伦之乐啊!我才20出头,享受母爱的日子却已进入倒计时,人这一生到底要承受多少缺憾?
  我回国的时候,母亲刚做完一次化疗,瘦得只剩一层皮,正在昏睡。她醒来看见我,整个人好像都亮了起来。我把头埋在她怀里,就像小时候那样,母亲笑着说:“抱一次就少一次,下辈子还不知道能不能再当母女呢。”我说:“这辈子还没过完呢。你快点儿好起来,以后帮我带孩子。”母亲不说话了,我感觉额头一凉,抬头看,她已经泪流满面。


  我仍然不想上班,人世間还有什么比和母亲共处更重要的呢?我已经一年没有陪伴母亲,我想把错失的时光补回来。母亲坚决不同意,说如果她去世的时候我还是个无业游民,她得多不放心啊!只有我赶紧找个好工作,赶紧交个好男朋友,赶紧把婚结了,她才能安安心心地上路。她说我又不是医生,天天这么守着,对她的身体也没有帮助。我知道母亲怕耽误我的前程,她总觉得年轻人应该上进、拼搏,而不必把人生浪费在她这样一个垂死的人身上。
  就这样我去了上海,因为上海离家近,坐高铁仅需一小时。我惦记她了,下班后就坐高铁回家,第二天一大早再回上海。我在一家上市公司当法务,薪水、工作氛围都不错,母亲特别骄傲,几乎整个住院部都知道她有个既聪明漂亮又能干的女儿。
  母亲没有扛住最后一次化疗。那次化疗结束后,她似乎知道自己不行了,用微弱的声音对医生说:“救救我,救救我!”我请了一个礼拜的假陪她,但一个礼拜没过完,母亲就走了。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可当巨大的悲痛袭来时,我仍然觉得,即使用尽全身的力气都无法承受,以后我就是没妈的孩子了,即使找到再好的男朋友、升到再高的职位,母亲也看不到了。想起小时候那一次次的任性,我追悔莫及,我痛恨自己没有让母亲在有生之年得到更多的快乐,反而要为我操那么多的心。
  收拾衣柜的时候,我把母亲给我买的衣服放进了一个箱子。我仍记得我们一起用手机在网上选衣服的情形,每一件衣服都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展望—大红毛衣是为留学准备的,米色衬衫能显出职场精英的气质,还有一条漂亮的裙子,母亲说将来约会的时候穿……这些衣服我没有勇气扔掉,也没有勇气再穿一次,只能把它们放进箱子封存起来。
  母亲的身后事刚料理完,父亲就开始相亲。我不想指责他,这些年他也不容易,我去美国、去上海追求自己的梦想,留下他独自负重前行,不管怎么样,照顾母亲最多的人是他。他还不到50岁,再婚应该是必然的吧?
  但让我非常生气的是,今年过年时他通知我,他和一个小他20岁的女人领证已有半年了,原因是那个女人怀孕了。听我叔叔说,这个女人原本看不上我爸,嫌他年纪大,后来参观了我家的家具厂,态度明显变了,第二个月就宣布自己怀孕了。我大为震惊,这女人图什么不是明摆着的吗?父亲纵横商场20多年了,竟然看不穿这点儿小把戏。
  但父亲就跟老房子着火似的,发了疯似的迷恋那个女人,一会儿说她独自奋斗多年,非常不简单;一会儿说她怀的是个儿子,他不能让母子俩流落在外。我说:“至少要考察个一年半载,把对方的人品摸清楚再结婚,何必这么着急?”父亲冷冷地说:“我知道你想什么,你是担心有人来争家产。”我当时愣住了。这一年来我还没有从丧母的悲痛中走出来,又猝不及防地面对家庭的新变故,人还是蒙的,根本还没想到家产这一层。父亲又说:“你母亲长年卧床,家业都是我一个人挣的,房子、车子、票子、厂子以后都要留给儿子。”我气笑了,先不说创业用的是我妈的嫁妆,法律也有规定,夫妻财产对半分,遗产的一半属于配偶,另一半由子女平分。我妈只有我一个孩子,她的遗产的一半当然由我继承,也就是说,我家目前资产的四分之一是我的,现在父亲等于是吞了这部分。我也冷冷地说:“我只要属于我的部分,其他财产你爱给谁给谁。”


  从这次吵架开始,我和父亲的关系变得非常僵,只要一提起他的新妻子,父亲就红着脸吼我,我们根本无法交谈,他还在叔伯长辈面前说我是个白眼狼,眼里只有钱。财产分割清楚后,我带着行李和母亲的遗物离开了家乡,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回过家。
  这段时间最大的安慰,是我找了个特别好的男朋友。我到上海后加入了歐美同学会,我男朋友和我在美国的同一个州上的大学,他早我几年毕业,我们一见钟情。他听说我妈去世的事情后,特意买了本名为《哀伤治疗:陪伴丧亲者走过幽谷之路》的书,他说想帮我早点儿走出伤痛,哪怕什么都做不了,他也希望能安静地陪着我,反正不能让我一个人在黑暗中待着。
  我和父亲决裂后,情绪一会儿抑郁,一会儿焦躁,都开始看心理医生了,男朋友也承接了我很多负面情绪。我问他:“这段时间你一直在宽慰我,不累吗?”他说:“不累啊,这叫修行,懂不?”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太幸福了”成了他的口头禅。
  我抱着猫咪,他给我拍照,他喊“太幸福了”。我们一起去买戒指,他一路都在喊“太幸福了”。他每天下午六点准时下班,先做好饭菜,然后在家加班。我喜欢在吃他做的饭菜时哼歌,不小心呛到自己,对他说:“都怪你!谁让你坐我对面的!”说完还踢了他一脚。他夸张地“嗷嗷”叫着,又大喊:“太幸福了!你有没有感到这一刻特别幸福?”我笑着笑着就哭了,如果母亲知道我这么幸福该多好!他说:“别哭啊,人生太短了,要多笑。”
  在他的建议下,我去做了癌症筛查。他说癌症可能会遗传,我母亲的病发现得太晚了,不然她一定还活着。如果我有什么事,早发现早治疗,他可不想失去这么好的女朋友。
  他的爱让我渐渐地暖了起来。我以为我没有亲人了,他让我重新拥有了亲人;我以为我会孤零零地活在世上,他跑来不离不弃地陪着我,哪怕我浑身上下充斥着负能量。有时候,我觉得他是母亲派来守护我的天使。我觉得自己的人生还是幸运的,虽然有一段路走得特别艰难,但毕竟已经过去了。
  这次来北京出差之前,我做了一件事:对母亲和我一起买的那箱衣服说了声“谢谢”,然后捐给了旧衣回收机构。我下定决心和回忆说再见,所以这是我最后一次来你们咖啡馆。摩卡可可咖啡也是我回忆的一部分,当时母亲病情时好时坏,我的心情也时好时坏,感谢这里的一切带给我的抚慰。两年多了,我失去了一个温暖的家庭,又重获一个温暖的家庭,对于生活,我依然充满感激。
其他文献
一  朱辛庄地铁站孤独地立在旷野中,周围鲜有商业设施和小区。地铁八号线开通后,大多数时间这里仍是荒芜、冷清的。尤其到了冬天,城北市场和周围村庄拆迁后的荒地大片大片暴露在天空下,北风刮过,顿感寂寥。  我是在一个秋季搬到这里的。浮沉在城市的洪流中,我一直把搬家当作寻找自己和这座城市之间羁绊的手段,却往往徒劳而返。  地铁站距离我住的小区很近,相距2公里左右。我习惯每天骑自行车到地铁站,然后搭乘八号线
期刊
一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碗面,该是浆水面。  浆水,能调中引气,开胃止渴,解烦去燥,调理脏腑,亦能利小便。夏至时节,烈日炎炎,来一碗浆水面,或饮一碗凉浆水,真是人间至味,即便佳肴满桌,也可拂袖不理。浆水里撒白糖,搅匀,喝一气,酸酸甜甜,胜过一切饮料。有年麦黄,我们提镰下地,父亲给我们提了一罐糖浆水。我们头顶骄阳,身陷麦浪,大地如蒸笼,能把人蒸个半熟,割倒一片麦子后,我们一人灌了一气糖浆水,感觉全世
期刊
一  买炸鸡的时候,听见档口里两个阿姨在聊天。  “天天闻这味儿也没闻腻,还是想吃肉。”  “这就是炸鸡的魅力。”二  下雪那天晚上,小区里的孩子们在院子里玩雪。  因为雪落在地上就消失了,所以孩子们都眼巴巴地朝天伸着小手接雪花。  “接不到,落到手心就化了。”  “是你温度太高,你不要那么热情,吓着它们了。”三  過节那天去给家里人买点心,一位老大爷揣着手站在档口前:“红豆烧没了吗?白果年糕呢?
期刊
一  上礼拜带着孩子在公园溜达,走累了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歇脚。旁边坐着一家三口,边吃零食边聊天。  爸爸问儿子:“你现在跳绳一分钟能跳多少个?”  儿子说:“100多个。”  爸爸说:“具体是多少个?101个和199个差远了。”  兒子说:“110多个。”  爸爸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一分钟能跳150个。”  儿子说:“我们班有一个女生一分钟能跳180个。”  爸爸说:“她是练跳绳的吗?”  儿子
期刊
我想起小庄,一个成长在向阳巷却心智早开的姑娘。小庄的父母跟大多数贫贱夫妻一样,总有操心不完的柴米油盐。爸爸怨恨妈妈不懂体贴,妈妈怨恨爸爸不会赚钱。一个粗鲁莽撞的丈夫和一个刻薄尖锐的妻子总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让家在一息之间变成战场,轰隆隆地对着彼此开炮。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庄,天然带着几分对凡尘俗世的恨。她不爱说话,眉间藏着几条熨不平的皱纹,嘴唇很薄,眼神很冷。对于爸妈的争吵,她似乎早看淡了。偶尔他们会
期刊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杜甫  无声细下飞碎雪,  有骨已剁觜春葱。  偏劝腹腴愧年少,  软炊香饭缘老翁。  —杜甫  豉化莼丝熟,刀鸣鲙缕飞。  —杜甫  自己亲自试过后发现,杜甫真是懂生活。  春天的韭菜,不拘怎么做,略撒点薄盐,就够鲜软多汁了。不能久炒,久炒则硬,也不香了。  春韭很适合配杂粮米饭—杂粮米饭不如白米饭软,但嚼着筋道,且有香味儿。韭菜软,米饭
期刊
我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远离一切人类的喧哗,化成自然中的一朵云、一缕风、一弯月,不染尘埃,洁净自由。这样,我在这个世上,便脱了庸常的躯壳,不复过去风尘仆仆的倦怠。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用文字清洁自己的灵魂,洗去所有遗落在童年的尘埃。就好像我又重新降临到这个世界,以婴儿般圣洁的身体。  比起身处吵嚷的人群,我更愿意一个人在风中行走。记忆中故乡的风是和煦、舒缓的,少见浩荡的大风。而今居住的内蒙古,常有大风呼
期刊
生活在江南的人,既坐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良辰美景,又享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丰饶物产,就连郊外野塘也有“水八仙”飨客—茭白、莲藕、水芹、芡实、慈姑、荸荠、莼菜、菱角。有老天眷顾,江南人当然有底气“不时不食”,有道是“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慈姑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  在“水八仙”中,茭白清淡爽脆,莲藕脆嫩鲜甜,水芹清香爽口,芡实弹滑软糯,荸荠甜脆
期刊
▌英国约克,国家铁路博物馆展出的“苏格兰飞人号”火车世界  “一定是在梦境里吧!”在布鲁塞尔的“火车世界”,我们发出由衷的赞叹。  位于布鲁塞尔近郊的“火车世界”(Train World Museum),是由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火车站大厅改建而成的博物馆,它以时间为轴,连接起最初的火车式样和人们对未来列车的设想。在不同年代的火车车厢之间往来穿行,我们触摸钢铁巨兽,怀想一段岁月,致敬一个时代。  在“
期刊
当下,人们最怕的仿佛就是“无聊”二字。开车、做家务时会听播客,坐地铁、坐公交时会“刷”新闻,走在路上会抓紧时间听一听有声书……任何东西都宣称要填满你的碎片时间,哪怕只有一分钟空闲都得拿出手机刷4个15秒的短视频。  当一切东西都发誓要消灭你的无聊时,无聊就变成了稀缺的资源。  我在伦敦的那几年,地铁上是没有网络信号的。因为设施特别老旧,而所有的通讯公司都没有改善地铁信號问题的投资计划。因为没办法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