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聊

来源 :读者·原创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yao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人们最怕的仿佛就是“无聊”二字。开车、做家务时会听播客,坐地铁、坐公交时会“刷”新闻,走在路上会抓紧时间听一听有声书……任何东西都宣称要填满你的碎片时间,哪怕只有一分钟空闲都得拿出手机刷4个15秒的短视频。
  当一切东西都发誓要消灭你的无聊时,无聊就变成了稀缺的资源。
  我在伦敦的那几年,地铁上是没有网络信号的。因为设施特别老旧,而所有的通讯公司都没有改善地铁信號问题的投资计划。因为没办法长时间用手机,很多人就干脆在地铁里发呆。
  当时有人跟我说:“你可以下载电子书在地铁上看。”我说:“我干吗要看?我就是要发呆。一天难得有这么几十分钟空闲时间,我就坐在那里胡思乱想,或者什么都不想。”
  前天晚上,我从学校的健身房出来往家走,安静的校园里,刚下过雨的天气有点儿微凉,湿润的空气舒服地贴着我锻炼完后还有点儿热烘烘的身体。我什么也不想,就这么东张西望,看着高楼的灯光穿过天上薄薄的云,树影重重,夜色中学校的建筑只剩高高低低的轮廓。
  我看着树影间的路灯,忽然发现,校园里的路灯和一路之隔的校园外的路灯有些不同。校园外的路灯,暖色的灯光明亮地往下倾泻,灯柱在路上留下一道黑影;而校园里的路灯,是那种有点儿像煤气灯的复古“灯笼”,灯光偏白色,一颗颗灯泡像是悬浮在树影和楼影间,高低错落。
  我没有掏出手机拍照,因为这并不是什么有意义的或者值得纪念的景色。它就平平常常地在那儿,刻在我一边发呆一边四处张望的脑袋里。我想起了很多和灯有关的、和树影有关的、和校园有关的,或者和谁都无关的事情。它们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只留下回忆中的一丝丝感觉。
  神经科学是这么解释“放空”或者“发呆”的:如果我们专注地做一件事情,不管是读书、工作,还是看视频、玩游戏,我们大脑中相应的部分就会被激活;但是当我们闲下来的时候,脑子并没有真的“休息”,而是一些更深层的神经开始活跃,这叫“预设模式网络”—它联系着每个人关于自我、记忆、他人与未来的区域,联系着回忆、审视与想象。因此我们会在发呆的时候想到许多事情,甚至忽然想明白许多事情。这些都不是有意地去“想”能够捕捉到的东西。
  而我觉得这个网络和当下所处的环境或许也有关系。毕竟,我们的感官一刻不停地在感知着这个世界,摄取大量的信息。用哲学的专业术语来说,这就是“存在”的“具身”。当我们的世界用各种各样的技术手段抢夺我们的感知的时候,是否也在抢夺着我们真实的身体于当下的“存在”?
  我不知道。
  我觉得这种无聊恰恰是最真实的存在。它抛却了一切想要从十万八千里以外、通过手机或者耳机和你相连的事情,此刻一个百分之百真实的我,百分之百地活在围绕着我的真实的树、灯以及湿润的空气之间。它们就像风,托起我思绪的风筝,而我稳稳地拽着那根线,远远地看着风筝在风里蹁跹。
  没有什么事情发生,也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发生,这一刻就是最好的。
  我坚信无聊是一件好事,但眼下,想要摆脱各类信息的诱惑,自由自在地无聊,或许越来越难了。
其他文献
某人看到这个题目,对我说,你这句话让人听起来有些不舒服,不像祝福,倒像是一种诅咒。在他眼里,雪总会给人造成不便,避之唯恐不及。  但我想,一定有很大一部分人会明确地认定,这就是祝福。  冬天到来之后的每一天都一样,凛冽,决绝,人们话语一天比一天少,似乎都在盼望着什么。  盼着什么呢?天空给了我们答案—雪飘下来了。薄薄的雪,躺在尘世间,安安静静的,一层之上又盖了一层。  天刚刚亮,我看到铺着薄雪的马
期刊
一  朱辛庄地铁站孤独地立在旷野中,周围鲜有商业设施和小区。地铁八号线开通后,大多数时间这里仍是荒芜、冷清的。尤其到了冬天,城北市场和周围村庄拆迁后的荒地大片大片暴露在天空下,北风刮过,顿感寂寥。  我是在一个秋季搬到这里的。浮沉在城市的洪流中,我一直把搬家当作寻找自己和这座城市之间羁绊的手段,却往往徒劳而返。  地铁站距离我住的小区很近,相距2公里左右。我习惯每天骑自行车到地铁站,然后搭乘八号线
期刊
一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碗面,该是浆水面。  浆水,能调中引气,开胃止渴,解烦去燥,调理脏腑,亦能利小便。夏至时节,烈日炎炎,来一碗浆水面,或饮一碗凉浆水,真是人间至味,即便佳肴满桌,也可拂袖不理。浆水里撒白糖,搅匀,喝一气,酸酸甜甜,胜过一切饮料。有年麦黄,我们提镰下地,父亲给我们提了一罐糖浆水。我们头顶骄阳,身陷麦浪,大地如蒸笼,能把人蒸个半熟,割倒一片麦子后,我们一人灌了一气糖浆水,感觉全世
期刊
一  买炸鸡的时候,听见档口里两个阿姨在聊天。  “天天闻这味儿也没闻腻,还是想吃肉。”  “这就是炸鸡的魅力。”二  下雪那天晚上,小区里的孩子们在院子里玩雪。  因为雪落在地上就消失了,所以孩子们都眼巴巴地朝天伸着小手接雪花。  “接不到,落到手心就化了。”  “是你温度太高,你不要那么热情,吓着它们了。”三  過节那天去给家里人买点心,一位老大爷揣着手站在档口前:“红豆烧没了吗?白果年糕呢?
期刊
一  上礼拜带着孩子在公园溜达,走累了坐在路边的长椅上歇脚。旁边坐着一家三口,边吃零食边聊天。  爸爸问儿子:“你现在跳绳一分钟能跳多少个?”  儿子说:“100多个。”  爸爸说:“具体是多少个?101个和199个差远了。”  兒子说:“110多个。”  爸爸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一分钟能跳150个。”  儿子说:“我们班有一个女生一分钟能跳180个。”  爸爸说:“她是练跳绳的吗?”  儿子
期刊
我想起小庄,一个成长在向阳巷却心智早开的姑娘。小庄的父母跟大多数贫贱夫妻一样,总有操心不完的柴米油盐。爸爸怨恨妈妈不懂体贴,妈妈怨恨爸爸不会赚钱。一个粗鲁莽撞的丈夫和一个刻薄尖锐的妻子总有一种特殊的本领,让家在一息之间变成战场,轰隆隆地对着彼此开炮。生于斯、长于斯的小庄,天然带着几分对凡尘俗世的恨。她不爱说话,眉间藏着几条熨不平的皱纹,嘴唇很薄,眼神很冷。对于爸妈的争吵,她似乎早看淡了。偶尔他们会
期刊
问答未及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杜甫  无声细下飞碎雪,  有骨已剁觜春葱。  偏劝腹腴愧年少,  软炊香饭缘老翁。  —杜甫  豉化莼丝熟,刀鸣鲙缕飞。  —杜甫  自己亲自试过后发现,杜甫真是懂生活。  春天的韭菜,不拘怎么做,略撒点薄盐,就够鲜软多汁了。不能久炒,久炒则硬,也不香了。  春韭很适合配杂粮米饭—杂粮米饭不如白米饭软,但嚼着筋道,且有香味儿。韭菜软,米饭
期刊
我常常希望自己能够远离一切人类的喧哗,化成自然中的一朵云、一缕风、一弯月,不染尘埃,洁净自由。这样,我在这个世上,便脱了庸常的躯壳,不复过去风尘仆仆的倦怠。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用文字清洁自己的灵魂,洗去所有遗落在童年的尘埃。就好像我又重新降临到这个世界,以婴儿般圣洁的身体。  比起身处吵嚷的人群,我更愿意一个人在风中行走。记忆中故乡的风是和煦、舒缓的,少见浩荡的大风。而今居住的内蒙古,常有大风呼
期刊
生活在江南的人,既坐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良辰美景,又享有“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丰饶物产,就连郊外野塘也有“水八仙”飨客—茭白、莲藕、水芹、芡实、慈姑、荸荠、莼菜、菱角。有老天眷顾,江南人当然有底气“不时不食”,有道是“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慈姑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  在“水八仙”中,茭白清淡爽脆,莲藕脆嫩鲜甜,水芹清香爽口,芡实弹滑软糯,荸荠甜脆
期刊
▌英国约克,国家铁路博物馆展出的“苏格兰飞人号”火车世界  “一定是在梦境里吧!”在布鲁塞尔的“火车世界”,我们发出由衷的赞叹。  位于布鲁塞尔近郊的“火车世界”(Train World Museum),是由一座拥有百年历史的火车站大厅改建而成的博物馆,它以时间为轴,连接起最初的火车式样和人们对未来列车的设想。在不同年代的火车车厢之间往来穿行,我们触摸钢铁巨兽,怀想一段岁月,致敬一个时代。  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