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 一个逐步妥协的过程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砖石铺就的御路,鸟笼、冰糖葫芦等老北京符号的路灯,鳞次栉比的老商号,来往穿梭的铛铛车,高阔肃穆的五牌楼,中西合璧的现代建筑……在历史街区如何改造的分歧中,在各种肯定或否定的争论中,北京前门大街弥漫着老北京的味道以及现代都市的气息亮相了。
  走在前门大街,抑或站在五牌楼下遥望整条街道,这条570年的老街都既充满生机又古韵浓香。它的重新亮相,再次掀起历史街区保护的话题。作为这条老街改造的工程设计总监、我国古建专家王世仁先生,就前门大街改造工程,详尽谈了再现老街区历史风貌的构想和思路。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保护与发展并重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很多城市规划、建设部门对此还不是很熟悉,因此曾经出现过种种不恰当的做法。比如将整条街上的居民外迁,街区成为空巷,失去了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或者大拆现存建筑、大建仿古建筑,使街区成为假古董。
  王世仁对此阐明自己的看法:“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文物保护不一样。文物是凝固下来的,具有纪念意义,它不强调使用价值,和现实生活不发生关系。而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生活场所,是不断滚动着发生变化的生活场所,因此谈历史街区保护必谈其发展。”
  既然历史街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那么具有570年历史的前门大街应该恢复哪个年代的风貌呢?就此,文物专家和古建专家对前门大街的修缮方案进行了32次论证,专家们彻底研究了其发展历史,一次一次更改方案。前门大街曾经过四次大的更新:康熙年间的大地震,乾隆时期的大火,八国联军的入侵,唐山大地震。前三次劫难都使前门大街彻底失去原有风貌,每一次重建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与最初的原始风貌已经相去甚远。而遗留下的历史资料最全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前门大街风貌,因为规划部门保留了当时整条街的实景照片。因此,最终的方案确定为恢复清末民初的风貌。
  
  保护历史风貌,是保护人的记忆
  
  前门大街改造工程坚持了两个原则:一是在保护好历史街区风貌以及街区中古文物的前提下,坚持现代商业功能与历史风貌相结合;一是将历史遗存和表现历史符号相结合。
  “完全恢复历史景观等于把历史抹掉,景观也是一种艺术形式,艺术是不能复制的,复制品没有生命力。如果800米都是仿造景观,前门大街绝对不会有生命力,一定要加进当代生活元素。所谓保护风貌,是保护人的记忆。印象最深的最有保护价值。”尽管反对声一片,王世仁依然坚持其历史街区的发展保护观。
  在这两个原则的指导下,修缮工程将前门大街现存建筑分为这样几类:第一类是必须保护的建筑和文物。前门大街上没有文保单位,经过调研和勘探,修缮工程列入了九处需要保护的建筑:登记在册的月盛斋、有历史价值的新华书店以及一些具有保存价值的上世纪90年代的建筑。这九处建筑完全按照不改变原状的原则进行修缮。第二类是上世纪建的仿古建筑,比如全聚德、中国书店等,采取对其进行一些仿古修饰,并使其功能有所提高。第三类是既是危房又没有历史价值的,全部拆掉进行更新。王世仁用数据更为确切地表明了前门修缮工程建筑的保护情况:在街道原有的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中,保留了52%,同时22米的街道宽度没变。
  
  现代商业与古都风貌和谐共存
  
  历史文化街区是否要加进当代建筑甚至是西方建筑?这一直是个争论焦点。而王世仁在对前门这条历史大街的修缮中,大声宣布:前门大街修缮改造的目标就是要将“现代都市商业与当代古都风貌和谐共存。”
  前门大街修缮改造工程有过很多种规划方案,王世仁列举了最具代表性的两种:一是建一条仿古街,像琉璃厂、平安大街那样。二是不要大修大拆,维修现有建筑。对于这两个方案,王世仁详细分析道:“毫无疑问,第一个方案根本就是抹掉历史街区风貌,根本行不通。而后一个方案,我们经过调研、论证,同样不可能做到。因为1956年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私人商业都归公了,这条街几乎没有了老字号,已经失去了大部分历史风貌。此外,由于1976年唐山地震,老房子都进行了加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门大街已经逐步进行改造,房屋鉴定部门曾做出70%多是危房的结论。加上市政管线等网络混乱不堪,因此,工程不可能维持现状进行。”经过专家多次论证,最终决定了前门大街改造工程的目标:现代都市商业与当代古都风貌和谐共存。在说这句话时,王世仁特意强调了“当代”,“古都”这两个词。
  而面对现实,要坚持这个目标,必须解决四个矛盾。首先是保护与拆除的矛盾。商业街必须要满足现代商业的要求,因此,无法做到保护整条街的建筑都留存下来,不得不拆除一些不能满足要求的建筑。其次,是用和看的矛盾。历史街区要使用,同时还要具有历史风貌,因此,新建的商厦在满足商业功能的基础上,比如消防、安防、灯光等设施完全现代化,在建筑外面添加了历史符号。而对于必须保护的建筑,即使给商家造成不方便,也要恢复历史韵味。再次是古今矛盾。历史街区是在动态中不断发展的,有古也要有今,不然体现不了时代的风貌。因此,前门大街在这次改造中,引进了一些著名的现代品牌以及国外品牌的商家,这是当代生活的缩影,不可缺少。王世仁再次用数据说明了改造后古今建筑的比例:保存了历史风貌的建筑占了3/4,现代建筑占了1/4。整条街保持了北段传统、中间过渡,南段现代的一种建筑节奏,看上去并不突兀。最后是仿造与创新的矛盾。王世仁认为,仿古建筑,即使严格按照比例恢复了原貌也是一种创新和创造。因为,建筑上的彩绘、雕塑、建材都不会与先前完全一样,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用历史符号再现当时风貌。
  这四对矛盾,虽然增加了前门大街修缮工程的难度,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矛盾也成就了一条生机勃勃的大道,使其充满了活力和动感。
  


  
  得与失,有待时间去检验
  
  站在修缮后的前门大街上,体验着清末民初的风情民俗,确实有一种恍如故人来的感觉。那么,这次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有无遗憾呢?
  一位曾经见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前门大街的老人认为,这次改造,确实恢复了那时候的风貌。但是,改造也应该营造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作为这里的居民,他现在住不习惯了。
  对此,我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罗哲文认为,前门历史街区的改造在恢复历史风貌方面是成功的。同时,它的改造也提醒了今后历史街区在改造时要注意营造当地居民舒适的居住条件,居民是老街区中重要的符号。罗哲文还提出这样一条意见,前门大街是一条商业街,这次老店铺的招牌(幌子)、牌匾等符号没有恢复,看上去感觉少了些许味道。罗老建议,在历史街区的修缮中,应该在门面上多下功夫,门面是街区重要的元素之一。
  此外,有人对前门大街的改造工程还有这样的疑问:只用了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能把一条全长840米的大街还原到“天街”的原生态面貌吗?这种时间上的局促,能不能保持和发扬前门大街的核心文化?在这样一个集中表现老北京市民文化的环境里,如果不能让那些了解前门文化的民间大师去巧夺天工,如何忠实地还原建筑风格、实现原汁原味的材料修复?是否能够满足原住民的文化需求、居住需要?路灯使用曾经没有的历史符号是否有必要……
  王世仁感慨地说,历史文化街区的修复,其实是一个逐步妥协的过程,最终得到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结果。前门大街的修复,便是一个例子,关于它的肯定与否定,得与失,还有待时间去检验。
  
  相关链接:
  
  新前门大街标志性建筑及老字号修缮档案
  五牌楼
  五牌楼始建于明代,历史上北京最大的木质牌楼,是前门大街的标志性建筑,历经几次拆、毁,近代所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此次修缮情况:严格按照历史照片和文字记载,依照原状在原址上进行修缮。保持了五间六柱五楼的格式,上书“正陽橋”三个金色大字与历史上相同。从上向下看呈庑殿顶式,描绘手法采用了“旋子金线大点金”的制作工艺。
  
  


  广和楼牌楼
  从这里进去就是有着四百多年历史、北京现存的最古老的戏楼——广和查楼。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11岁登台献艺并一炮而红,演的《长生殿·鹊桥密誓》就是在这里。
  此次仿建情况:此前,该牌楼和招牌已经拆除,此次按照老照片中的原貌仿建了这个老牌楼。
  
  亿隆大厦
  建于20世纪90年代,是一栋三连体建筑,由原经营百货、服装、食品为主的亿隆大厦改造而成。既有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又有民国时期的建筑样式。
  此次修缮情况:因年代较近,所以仅对外立面进行了修缮。
  月盛斋
  马庆瑞于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创建,“月盛”取“日兴月盛”之意,月盛斋以酱香牛羊肉闻名。因得慈禧之好而被列为御膳,相传慈禧到颐和园游船时,两条专供餐饮的船中,一条为御膳房的,另一条就是月盛斋的。
  此次修缮情况:对建筑进行了加固和油饰,店面规制缩小,建筑形态完全保留原样。
  一条龙
  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由山东禹城一位韩姓人氏创办,是老字号一条龙羊肉馆的原所在地,相传光绪帝曾来此吃饭。它的涮羊肉、绿豆杂面、芝麻酱烧饼等食品选料精、加工细、投料足、佐料全,深得广大顾客的称赞,并且经久不衰。
  此次修缮情况:1983年的一场大火烧毁了“一条龙”,1985年建成新店,并在建筑上突出了民族风格,此次只对外立面进行修缮。
  
  全聚德
  1864年创建,以挂炉烤鸭闻名。老板杨寿山,字“全仁”,因此“全聚德”不仅暗含了他的名字,也有“以全聚德,财源茂盛”之义。据历史考证,杨寿山最早是做生鸡鸭生意的,后因前门“德聚全”倒闭,杨寿山将其盘下,并找风水先生算出必须将名字倒过来才能生意兴隆。全聚德菜系特色鲜明、备受青睐,周恩来总理曾对“全聚德”做出“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至上”的精辟诠释,还多次把全聚德“全鸭席”选为国宴。
  此次修缮情况:全聚德前门店是“全聚德”品牌的起源店,此次改造,在原址复原的“老门面墙”最吸引人。这面墙始建于1888年,是“全聚德”百年发展史最古老的见证,就连每块砖以及门窗的位置都是原版,另外还在店内设置戏台,保留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古色古香的特点。
  
  都一处
  此烧卖馆始建于1738年,是现存的前门大街13家土生土长的老字号之一。据说乾隆皇帝下通州私访,回京进永定门来到前门一带,正值年三十,众多店铺早已关门,唯独此家营业,乾隆在此用膳后为店铺赐名“都一处”, 几日后御赐“都一处”的牌匾。
  此次修缮情况:原址修复,还将270年前乾隆皇帝微服私访都一处的原型铜像将安置在门前,将乾隆皇帝钦赐的“五福(蝙)金匾”也放置在店内供顾客参观。现挂“都一处”三字是郭沫若于1964年题写。
  
  正明斋
  正明斋历史悠久,始建于明代中叶,以满洲饽饽萨其马等点心闻名,马连良等京剧名家曾到此定做糕点。经营的精品糕点达数十种之多,如奶皮饼、干莱月饼、萨其马、蜂蜜蛋糕、桃酥、黄酥月饼等。
  此次修缮情况:完全按照当时的建筑工艺复建。
  
  信远斋
  开业于清咸丰年间,原以清宫异宝“御制乌梅汤”闻名京城,店内的酸梅汤秘方是由小太监从宫中传出的。主要经营项目除酸梅汤,还有蜜饯、果脯、糖粘等。其酸梅汤,入口时让人感到酸、甜、香、凉,沁人心脾。
  此次修缮情况:不仅外形与老照片一致,而且还保留了其拐弯状的特点,与路边其他店面不在同一地平线上。
  
  


  通三益干果海味店
  始建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嘉庆初年,3个来自山西的商人在漕运终点通州开铺“三益真”,经营干鲜特产、蜜饯果脯,日常用具等,后为谋取更好发展,在前门设通三益干果海味店,实为通州三益真的分号,通三益最著名的食品是来自宫廷配方的秘制秋梨膏。
  此次修缮情况:门脸按照原貌修复。
  
  庆林春
  庆春林茶庄始建于1927年,老板林子训祖籍是盛产茶叶的福建省。“庆林春”三字表示“庆贺林子训的茶庄像春天万物一样繁荣兴盛”。庆林春是最早对售货员衣着、谈吐、态度等进行规范的老字号。此次修缮情况: 完全按照历史原貌修复。
  
  盛锡福帽店
  总店始创于1912年,在天津法租界。前门大街的盛锡福帽店,是北京一家著名的老字号,开业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由于盛锡福原经营者富于开创精神,它生产的帽子很有特色,不仅生产经营毡帽、小帽等中国民族帽子,还生产经营欧美式礼帽子、巴拿马草帽等适合潮流的“时帽”。因此,受到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欢迎。
  此次修缮情况:建筑上书“宝兴”二字,完全复制二三十年代的老建筑。
  
  瑞林祥绸缎庄
  瑞林祥初创于清代道咸年间,以经营苏杭上等丝绸绵缎、南绣及北京“广盛茂”细毛皮局加工的海龙、水獭、貂皮、玄狐等高档商品为主。瑞林祥和瑞蚨祥、益和祥、瑞增祥等绸缎店合称为“八大祥”。
  此次修缮情况:3层小楼的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完全参考历史原貌修复。
  
  长春堂
  长春堂中药店由山东道士孙振兰始创于1795年。以自制消暑闻药“避瘟散”、“无极丹”而闻名京师,避温散具有祛暑清火的功能,芳香开窍,提神醒脑,祛邪气,药效迅速。
  此次修缮情况:上世纪90年代,长春堂药店对房屋进行了翻扩建,建成了地上三层、地下一层 ,具有民族风格、雕梁画柱的新营业楼,此次修缮仅进行了彩绘修复,其它则原样保留。
  
  五洲大药房
  始建于1924年,前门大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当时京城少有的西药房之一。
  此次修缮情况:这栋带有西方特色的建筑是按照五洲大药房原貌恢复的。
  
  大北照相馆
  始创于1922年,是北京资格最老的照相馆,以拍戏装照起家,因转拍团体照而闻名,为数千人合影,洗出来的照片有一米多长,不用剪接。他们为“三连冠”的中国女排拍摄的合影,在1983年第四届全国人像摄影展览中曾获金奖,现在360度旋转拍摄技术也非常先进。
  此次修缮情况:完全按照1871年拍摄的原始建筑老照片进行恢复。
其他文献
2008年8月7日,前门大街正式开街,这条见证了皇城兴衰的京师大道再度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前门大街改造的成与败、得与失早已超越了个体意义,成为全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风暴眼。    前门大街之今昔      形成于明朝、曾被冠名“天街”的前门大街,是古都北京中轴线上的南北主街,也是中轴线上最具有传统特色的商业街区,集中呈现了天朝上都的市井百态。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在描述北京中轴线时这样写道,“从外城
期刊
“今天,当面对古人如此丰厚遗存的时候,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和无限的敬意。既有惭愧之处,同时也有对古代文化的一种尊敬。中国传统家具带给我们的享受是深层次的,带给我们的乐趣是不经意的。正是这些享受和乐趣,让我们有机会——与古人对话,与文化同行。”       ——摘自《马未都说家具》  品读这一席话就像鉴赏家具,越琢磨越有味道。在观复博物馆一间复古装修的会议室里,马未都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身着古
期刊
况晗递给我们的名片上只写着“磨铅笔的人”,他是南京师范大学建校98年第一个举办个人画展的学生,首届徐悲鸿奖学金获得者,第一个用宽线条铅笔创作的画家……如今,他是串胡同的画家。      生活把他搬进胡同    1989年,28岁的况晗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当时踌躇满志的江西小伙怎么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他会成为一名胡同画家。“我毕业后从来没想过会来北京,更没想到会住进胡同。”面对记者的采访况晗
期刊
奥运中心区下沉花园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奥林匹克公园内。为迎接2008奥运会,这里建成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和奥林匹克中心区,在中心区里不仅有鸟巢、水立方等顶尖级的比赛场馆,还提供了人性化的景观设施和功能齐全的商业、交通设施,为了避免这些设施对景观的影响,规划将20多万平方米的商业配套、餐饮影院设于地下,并在中心区设下沉花园联系地上、地下空间。    下沉花园南北长735米,宽42米一128米,占地
期刊
2008年7月12日,北京迎来了罕见的酷暑。下午一点半,在东单地铁东南出口,我见到了早已等候在那儿的“老北京网”创始人——“掌柜”张巍。  张巍身形并不高大,但非常精神。脚上穿的布鞋,恰如其分地表明了他“老北京”的身份。寒喧一阵,我们马上熟识起来……一会儿,“老北京拍记队”的其他成员也陆续赶到。下午两点半,集合完毕,“掌柜”布置这次活动的主要任务:由麻线胡同进入,对东单到建国门一带胡同进行细拍。 
期刊
使北京的新旧景观协调,是我们目前比较现实主义的方法,既是对新,也是对旧,不能仅仅满足于瓦木砖石,还要注意它本身所体现的文化。北京的根,就在这些胡同和四合院中。      “正业”之外的“正业”    “我是搞文学的,主要研究叙事学,但对中国传统的建筑和居住环境也很感兴趣,于是就滋生出一个新的专业,就是北京的‘微观地理’。因为历史地理比较宏观,而微观地理是研究区域地理的,涉及道路和建筑,具体到北京,
期刊
徐城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曾以中国文化为突破口,集中研究梅兰芳和京味文化现象,著有《梅兰芳三部曲》、《京剧与中国文化》、《老北京三部曲》,并出版艺术专论、散论、文化随笔、主题散文50余册。      粱实秋在四合院中的幼年    这是一件梁实秋幼年时期的真实故事。时间大体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地点是在东四附近的一个四合院中。  在讲究长幼尊卑的四合院中,梁实
期刊
景泰蓝和鼻烟壶似乎是不太相干的两回事,景泰蓝着重一种工艺,鼻烟壶更体现一种实物形态,它们与老北京的联系是千丝万缕的,而且都凝聚着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景泰蓝源于青铜,大气端庄;鼻烟壶源于玻璃,小巧精致,都是乾隆时期达到繁荣,体现着浓郁的京味文化。景泰蓝和鼻烟壶作为奢侈装饰品,深受贵族的喜爱。      瑰丽华美景泰蓝    天空的碧蓝,清新而广阔;大海的湛蓝,神秘而深邃,孕育着生命的蓝色赋予人宁静与
期刊
于希贤: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文史馆馆员、国内著名风水大师。1940年7月出生在云南昆明一个世代中医的书香世家。他一直从事地理研究(中国古代风水也称堪舆或地理),曾任国际地理学会地理学思想专业委员会委员。任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副主任委员,第二、三、四届《历史地理》杂志副主编。中国古都学会理事,中国地方志协会第二届理事,六届中国方志协会学术委员。现任中国徐霞客研究会
期刊
意大利设计师Riccardo Giovaneffi设计的Plasticamente临时展馆的展出馆已经主办了新沃尔特迪斯尼电影的首演。该展出馆的设计特点体现了运动的平衡。  该展馆面积为130平方米,包括一个大凹屋顶与许多白色塑料光盘。其造型使人想起分子结构的聚合物。虽然大厅会给人失重的感觉,但它在光线的反射以及反光材料的作用下,可微微发光,并根据天气情况,里面或附近人的颜色、重量、形状以及周围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