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法与我国能源价格形成机制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h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2007年末公布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本文通过对煤炭、电力和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及改革过程的研究,指出中国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的主要阻碍是国有企业在能源行业的主导地位。如果能源市场结构不发生变化,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将很难按照能源法起草者的意愿建立起来。
  [关键词] 能源法 价格 市场化 煤炭 电力 石油
  
  长期以来,能源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受到国家高度控制,不但主要能源领域皆为国有企业垄断经营,能源价格也受到政府严格监管,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2007年12月1日公布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建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导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为能源市场价格改革确定了基本方向。然而笔者认为,我国过去已经对能源价格进行了市场化改革,之所以难以实现市场主导,关键因素在于国有企业在能源市场的垄断地位。如果市场结构不发生变化,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也很难发生根本性改变。
  
  一、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及其弊端
  
  由于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我国能源消费主要依赖煤炭,煤炭消费占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的70%。煤炭行业也是进行市场化改革最早,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能源行业。早在1992年,国家就放开了煤炭价格,实行煤炭价格由市场调节的政策。但是煤炭价格的市场化并不彻底,国家仍保留对煤炭价格进行干预的权力。国家对煤炭价格的干预主要是干预发电用煤的价格,而发电用煤约占煤炭消费总量的60%。每年的煤炭订货交易会是煤炭生产企业和电力企业讨价还价的主要场所,在煤电双方对电煤价格达不成一致意见时,国家发改委就出面裁决。例如,2003年5月和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两次下发通知,直接规定煤炭价格上涨幅度。
  煤炭价格放开后,使煤炭价格能够反映煤炭生产成本和市场供求关系,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发展。但由于煤炭价格实际上并没有彻底放开,导致煤炭市场同时存在市场定价的“市场煤”和执行国家指导价的“计划煤”。人为压低电煤供应价格,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不同煤炭生产企业之间的不平等,生产计划煤的利润远低于生产市场煤的利润;2.发电企业之间的不平等,使用计划煤发电的利润远高于使用市场煤发电的利润;3.煤炭生产企业和发电企业之间的不平等,人为压低电煤价格实际上是向发电企业转移煤炭企业的应得利润;4.煤炭生产地区和电力使用地区的不平等,通过压低煤价以稳定电价,实际上是通常经济比较落后的煤炭产区向通常经济比较发达的用电地区提供补贴。
  
  二、电力价格形成机制及其弊端
  
  电力是二次能源,由煤炭、石油、水力、核能、风能等一次能源转化而来。由于发电企业生产的电力必须经过长途传输,改变电压后配送到用户才能够使用,因此电力最终销售价格就包括了出厂价格、输送价格和配送价格。在2002年电力行业重组之前,全国绝大部分的电力资产都属于国家电力公司,国家电力公司销售电力执行政府定价。2002年国家对电力资产进行重组,实行厂网分开,分别组建发电企业和电网企业。在电价形成机制方面,将电价划分为上网电价、输电价格、配电价格和终端销售电价,上网电价又分为容量电价和电量电价。目前,输电价格、配电价格以及容量电价由政府制定,电量电价由市场竞争形成。在终端销售价格方面,改革的方向是在允许全部用户自由选择供电商的基础上,但目前只能放开规模以上用户的电力价格。
  电力行业改革方案吸收了市场经济国家的先进经验,但由于我国电力行业市场化程度仍然较低,电力价格形成机制的建立还远未达到设定的长期目标。1.输电和配电按规定由国家根据“合理成本、合理盈利、依法计税、公平负担”原则制定,但是政府部门很难确定垄断企业的合理成本,造成输配电成本的居高不下。2.容量电价按照规定由政府制定,但在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政府常常因为担心加剧通货膨胀而拒绝上调电力价格,限制了市场机制的作用。3.由于没有建立独立供电商制度和配电网络的公平准入制度,终端用户无法选择供电商,通过竞争形成终端销售价格也就无从实现。4.五大发电集团作为国有企业,国资委是它们共同的老板,之间不可能产生真正的竞争。2007年7月,在煤炭价格上涨的压力下,五大发电集团选择联名上书国家发改委,要求上调电力上网价格。
  
  三、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及其弊端
  
  1998年,国家放开了原油交易价格,三大石油公司之间完全按照国际市场价格进行原油交易。2001年10月,国家又放开了除军队用油外的灯用煤油、化工轻油和燃料用重油价格。目前仍然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是汽、柴油零售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具体办法是由国家发改委根据新加坡、鹿特丹和纽约三地市场价格制定零售中准价,由石油、石化集团公司在8%的浮动幅度内确定具体零售价格。因此,我国成品油价格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但并没有放开。而且,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也并非完全接轨,而是存在时间上的滞后和波动幅度的修正。为了稳定国内成品油价格,避免频繁调价,国家发改委曾明确规定“ 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国际油价短期上涨时不上涨,而在国际油价下降时不降或少降”。
  政府对成品油价格的控制,导致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在国际原油价格高涨的情况下,造成国内“油荒”。在原料价格上涨而产品价格被强制压低的情况下,炼厂没有生产积极性或者干脆停产检修,是造成供应短缺的根本原因。2.人为制造的境内外价差,给成品油走私留下了利润空间。3.加剧了炼厂和成品油销售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稳定。由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起伏较大,而国内成品油价格相对稳定,成品油经营企业的利润空间就成了平衡国际油价和国内油价的缓冲器,承受国际油价变动的冲击。4.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不平等。2006年,为了弥补中石化炼油业的亏损,国家财政拿出100亿元对其进行补贴,据说中石化希望2007年能得到50亿元的补贴。巨额补贴固然是对石化企业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的奖励或报酬,但民营企业显然没有得到这一优惠。
  
  四、能源价格市场化依赖市场主体多元化
  
  政府对能源价格的干预,产生了诸多不利于能源行业发展的影响。然而,国家为什么还要保留这种干预权?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在能源行业的垄断地位。国有企业在能源行业的垄断地位,既为政府干预能源价格提供了必要性,也提供了便利的途径。为了避免垄断企业滥用权力,政府必须对其价格行为进行严格监管,以维护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政府也可以向垄断企业打招呼的方式,方便有效地干预价格。例如在最近的“油荒”中,发改委在控制终端销售价格的同时,要求中石油、中石化想办法提高产量,这在其他性质的企业是很难想象的。
  能源价格的市场化,以竞争性市场的存在为前提,而竞争性市场需要多元化的交易主体。如果能源行业的主要企业都属于同一个老板,是不可能真正形成竞争的,也不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市场价格。因此,能源法如果想要建立以市场调节为主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必须首先研究如何实现能源领域的主体多元化。没有主体多元化,价格市场化就无从实现。然而,能源法在提出能源领域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同时,更强调的是国有控股资本的主体地位,而这种主体地位通常就是垄断地位。
  
  参考文献:
  [1]黄盛初:能源市场、价格与能源改革目标[J].中国煤炭,2002(1)
  [2]陈冀: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确定三原则[N].中国改革报,2006-8-1
  [3]刘树杰陈扬:我国基础能源的价格改革[J].宏观经济研究,2005(12)
  [4]金纪人: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J].广西电业,2005(12)
  [5]林伯强:能源价格如何定[J].上海经济,2007(Z1)
其他文献
休闲:英文为casuai,初期用在服装领域,是作为一种崭新的服装风格,意在与时装相区别。20世纪70年代,随着弹力纤维的发明和使用,服装开始细分化,一种新的时装风格因为方便随意而广受欢
【正】 我国是世界大国之一,土地面积约960×10~4km~2,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6.5%,人口超过10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3%。在这片辽阔的国土上,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自然资
对于绝大对数企业而言,成为上市公司的最直接目的还是为了获得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通道”。特别是对于平均资产规模偏小的纺织服装企业来说。由于直接融资(银行贷款)渠道
标准化是连锁经营的最本质特征。标准化不仅可以使连锁企业获得正的外部性利益、规范连锁经营秩序,还可以使得连锁企业对“店铺”快速复制,有助于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开展连锁
网络广告虽然已成为IT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但网络广告对网民的影响究竟多大目前并未有权威的解释。本文就网络广告对消费者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如何提升网络广告
如何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是困扰广大语文教师的难题。初中学困生差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更是一种很棘手的“疑难病症”。对此,我的做法和体会是:先分析了解学困生心理特征和学习状况
服装品牌竞争的核心在于其实质上拥有多少满意而又忠诚的顾客。在市场已由“企业主导”型转变为“顾客主导”型时,服装企业应当进行顾客满意度研究与测评,以便较快地促使其确立
2008年北京奥运给我国产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它将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并全面拉动相关产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它也可能带来“低谷效应”,对我国的产
2003年3月8日,第三届中国职业时装模特选拔大赛总决赛在福建省石狮市举行。这场比赛成为“第六届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的主打节目。来自青岛东方丽人模特培训艺术学校的38
期刊
通常商家为了更加尊重顾客,而将消费者直接誉为“上帝”,按照服务水准的层次高低意昧着“上帝”在服务领域可以享受到上帝般的服务,百分百的笑脸相迎,无一错处的应对,周到细致的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