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聪明淘气的张嘎
·情节片断·
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腰上别着一把木手枪,走起路来神气十足,他就是张嘎。他梦想参加八路军,梦想得到一支属于自己的真枪……
嘎子的家在白洋淀,奶奶为了保护八路军战士老钟而牺牲。嘎子满怀复仇的怒火,只身上县城找传说中的罗金保。他来到水流湍急的河滩,脱下衣裳,矫健地向前游去……
作品联线:《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13岁参军,是冀中闻名的“小八路”。解放后,他收集了许多嘎人、嘎事(“嘎”在北方方言里是调皮的意思)。渐渐地,一个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又爱吹牛、搞恶作剧的张嘎站在了自己面前。
临危不惧的王二小
·情节片断·
1939年9月的一天,天刚蒙蒙亮,日本鬼子进村了。一颗炮弹落到一间破庙的房顶上,掀掉了大半个屋顶,房梁坍了下来,正好砸在病得不能动弹的王二小的爹身上,王二小的娘也被埋在了土里。王二小和哥哥从桌子底下爬出来一看,爹已经断了气。他们赶紧把娘从乱土石里救了出来。可没过几天,王二小的哥哥被日本鬼子抓去修炮楼,妈妈也饿死在家……

王二小参加了儿童团。一天,鬼子来扫荡,要村民说出粮食藏在哪。王二小挺身而出,假装带鬼子去找粮食,其实是把鬼子带进了游击队的埋伏圈。气急败坏的鬼子残忍地剁下他的手指,用刺刀扎向13岁的王二小。
作品联线: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王二小牺牲的事传开后,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含着泪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老作家陈模用了7年时间收集王二小的故事,创作了革命传统纪实小说《少年英雄王二小》。为了纪念小英雄王二小,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在二小的家乡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建设了“二小希望小学”,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了故事片《少年英雄》。
机智的小英雄雨来
·情节片断·
一天夜里,天黑黑的,只有几颗星星眨着眼,12岁的雨来和铁头两个儿童团员在村西头站岗放哨。武装班长申大叔掏出一封鸡毛信,说:“你们俩谁送去?沿村往西,快传!”雨来抢先说:“我送去吧,铁头已经送了一趟。”
雨来把红缨枪交给铁头,拔腿就跑。跑着跑着,突然听见一声枪栓响,有人喊了一声:″站住!干什么的?″雨来吓了一跳,以为遇上了敌人,往回跑来不及了,他突然蹲下身子,迅速地把信埋在地里。没想到,那人竟是同村的王二哥。为了找到鸡毛信,两个人在地上摸来摸去,手冻得冰凉。终于,王二哥摸着了那封信,从土里刨出来,还好好的,雨来高兴得跳起来。十万火急的鸡毛信是一份重要的军事情报。雨来机智地完成了送信任务,受到了八路军叔叔的称赞。

作品联线:
《小英雄雨来》是作家管桦创作的一部中篇小说。管桦,原名鲍化普。1922年1月生于河北省丰润县,1940年离家奔赴抗日战场,参加革命工作。
管桦说,雨来的形象绝不是自己凭空想像出来的,是抗日战争年代里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小时候,他亲身经历、目睹了比他大几岁的本村儿童团团长,带领一群天真无邪的儿童,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瞭望,侦察敌情。管桦长大后入伍,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但童年时代的情景,总是像演电影似地一幕幕在脑海中浮现。就这样,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小英雄雨来》。
坚强能干的小荣
·情节片断·
小荣是交通站李大娘的独生女儿。爹娘常常因为给八路军送信不在家,她就成了这一家的主人,烧水做饭,缝补衣服,样样都拿手。她像个大人一样照顾大家,过往的同志送给她个外号叫“小大人”。
小荣的爹娘被捕以后,她压抑住心中的痛苦和仇恨,加入交通站工作。她和交通员小王一起出生入死,多次巧妙地绕过鬼子炮楼、封锁沟、汽车路,给八路军送信、送文件。
由于特务队长李天魁告发,日本鬼子把小荣的爸爸妈妈活埋了。为了活捉李天魁,小荣勇敢地配合八路军叔叔的行动……
作品联线:作家刘真,女,原名刘清莲。1930年出生。山东夏津人。著有小说集《我和小荣》,散文集《山刺玫》等。
刘真9岁参加革命,在战争的硝烟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她的小说中出现过许多天真可爱的小交通员、通信员、宣传员,一个个小八路,都有不平常的经历。刘真说,其中许多人物简直就是她自己的化身。